李 姗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把“为人民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红色基因的传承结合主题书的出版发行,具有重大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方面,儿童文学的出版进入黄金十年,呈井喷式发展;另一方面,出版的红色主题作品也有很多,但适宜少年儿童阅读的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却很少。因为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小说的创作难度大,要能从儿童性的本质要求出发,把政治性、文学性和儿童性相结合的书写难度大。[1]如何用文学的方式很好地书写我们这段红色的历史,用好这些红色的资源,是文学界同时也是出版界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策划者、创作者和责任编辑要密切沟通、通力配合,做到环环相扣,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从儿童视角的出发,儿童文学的写作是要放下身段蹲下来跟儿童对话,用不同角度重新书写已被植入民族集体记忆的革命历史题材,增加作品的历史厚度、人文厚度和生活气息。要依靠全知视角的介入、个人化的历史叙事、生动的故事代入、丰富的儿童情感等方面做好新形势下的儿童红色主题出版。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作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三精”是童书精品出版之“神”。少儿主题出版要从“小而美”“小切口”出发,反映大主题。
红色儿童文学出版既是红色出版、主题出版,也是儿童文学出版。做好红色儿童文学出版,既需要注重作品的精神内涵,为作品注入鲜明的红色基因,又要注重丰富的文学风格和多样的故事题材,这样的作品才具有强大的文学感染力。从儿童文学与红色出版的角度分析,红色主题儿童文学应该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其一,鲜艳的红色精神。红色精神是红色儿童文学非常突出的特点。厚重的革命故事中,彰显着军民情、鱼水情,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中国人民的苦难与辉煌。通过震撼灵魂的亲情故事、生离死别的动人故事,向广大青少年读者传递着红色血脉和红色基因,这是红色儿童文学的任务也是其最鲜明的特点。严把意识形态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主题出版优秀编辑、锻造主题出版精品读物,是儿童文学精品生产体系的根本。红色儿童文学出版通过讲述故事,把红色精神传承好,让红色精神指引儿童的前进方向。
其二,融入时代。红色儿童文学要具有时代特征,各种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都是写在当下。红色儿童文学通过一个个时代故事展示精神风貌或是记录时代。为了便于当下的儿童读者理解,红色儿童文学讲述故事时必须精挑细选,认真刻画,使其描写的故事、人物与当下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相吻合。近年来,许多的精品少儿出版物异彩纷呈且时代特色鲜明,不仅向小读者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建设的伟大成就,而且借此全面升华了主题出版的价值。[2]以“儿童”为眼,通过小叙事来凸显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大叙事,这也要求出版方在创作团队上精挑细选,要求编辑团队和创作团队在出版理念上达成高度一致,将主题出版做成艺术精品。
革命历史题材,并不仅仅作为历史存在着,而是与当代生活、当代精神塑造紧密相连。当代远离硝烟的儿童,难以感受战争中会爆发出人性的各种冲突。很多文学作品,会在其中呈现出丑陋的人性。这种作品描写的内容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真实性,但这绝不是儿童文学作品的目的。儿童和成年世界一样有丰富复杂的认知,儿童文学作品呈现的,更多应该是人性美好的一面,以此彰显儿童文学应有的人文情怀,确保儿童在阅读中心理上可以建立安全感和恒定的价值观。
要在儿童的认知能力中,把一段段红色故事描写为他们能理解的故事,既不必把故事刻意描写得和谐美好,又不能把故事讲得恐吓到儿童。事实上,这种叙述很难,因为红色文化往往与艰苦斗争相伴而行,个中的苦难跟一般儿童文学中所写的成长苦难完全不一样。尤其是策划者与创作者如果没有建立一个确定的儿童文学方向现实观认知,所有的内容、所有的表达都可能会与儿童认知的客观情况相悖。要通过对革命历史的书写而穿越历史,最终走向人性的纵深,讲好“中国故事”、讲“中国好故事”。
儿童心理很独特,他们对任何事物都会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看着文字能想象出丰富的场景画面,但是他们有时又表达不清自己的情感。此外,儿童的情感是不稳定的,他们多数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情绪表现鲜明,极易冲动。在儿童文学中,我们要根据儿童的情感特点来帮助他们建立道德观念、美感以及思维能力。从传统意义上讲,与普通文学相比,儿童文学一般以故事见长。要立足现实主义创作,坚持内容为王,把以情动人的优势引入儿童文学中,以贴近少年儿童生活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题材,关心爱护儿童的成长,将红色主题作品做成能突出表现人间大爱的儿童文学优秀作品。作品文字要简练、故事要传奇、感情要丰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让儿童接受并理解,帮助孩子进行思维想象和树立审美,使孩子的精神得以升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育孩子的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正能量。我国经过多年发展,意识到童书的重要性,从国外将一些优秀的童书引进借鉴,这些书在我国的反响非常好,据调查,其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书籍的内容基于儿童心理,符合儿童状况。[3]
那么,要如何面向儿童讲述革命历史,如何在孩子对世界有限的理解、有限的生活范围内,书写战争,讲述善与恶,讲述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讲述对民族心理、道德伦理、人心人性深入骨髓的洗礼?要书写好儿童眼中的革命故事,可以选取一个小切口的叙事。如在描写战争年代的红色故事时,可以将视角从战场上转出,以战争背景下的个人化叙事重写战争题材,对普通大众在战争中遭遇的不幸和苦难,给予特别的关注。通过对叙事视角的精心选择,在淡化战争的残酷与血腥之时,也避免了集体记忆裹挟下对个体记忆和情感的遮蔽,丰富我们关于战争与苦难的记忆。对于类似的战争背景的红色故事,都可以通过选取一个巧妙别致的视角,以小见大,巧妙地折射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正义战争的广阔场景,回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革命历程,讴歌人民军队的英勇无畏、与人民百姓间超越血脉亲情的水乳交融的纯净真挚的情感。
在细节的渲染与使用上,可以采取近铺垫和远铺垫,加以倒叙、复述的补充,层层叠叠,不露声色,把一个个故事的高潮推到极致。儿童文学作品才能因为儿童年龄小,就采用刻板化的方式去描写故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应当塑造得很丰满,有各种情感,这样的红色主题作品读起来不会让人觉得单薄。
创作者要深谙儿童的思维特点,并将其内化于作品的表达中。不能凭主观去臆断儿童的习性与特点,对文学作品要有敬畏之心,不能进行想当然的创作。要尊重儿童独特的思维与想象力,理解他们复杂而又外向的多样情感,通过儿童文学作品让儿童能感悟文字的魅力。实现从文学作品到儿童文学作品跨越的关键,就在于作家能否准确捕捉到儿童文学艺术的自由精神。在勾勒一幅更为宏大开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时,不能脱离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趣味,要实现作品的从容、轻灵、优美。
什么是儿童文学的“以轻写重”?儿童文学的“轻”,不是回避一切苦难与沉重,消解承受苦难的意义。恰恰相反,其背负苦难时展现出的乐观和勇气,是儿童文学所承载的童年精神之本。也就是说,无论残酷如何汹涌而来,都不能杀死个体生命对“善”和“美”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坚守。这种信任和坚守,正是这种乐观和勇气之根本。[4]这种童年精神,也是人类超越苦难的终极力量。对历史过往的那些困难时期,儿童并不是很能感同身受地理解那些苦难。创作者需要通过引导,把向上生活的光亮贯穿其中,让儿童在阅读时能体会成长所需要的精神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以在将来对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创作者个性生命体验的文字呈现过程。用丰沛的文学语言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这就意味着作品首先要有较强文学性,作品内容也要能够体现时代风貌。编辑团队要有针对性地和一些有相关题材创作条件和能力的创作者多沟通,寻找选题突破口。题材确定后,编辑要跟创作者讨论打磨内容细节和精神内涵。创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以及丰富的文学表达能力,在创作的内容里,尤其是红色主题出版类的现实主义儿童文学作品,一定要具备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现在儿童文学的主旋律以书写“中国式童年”为基本,来讲好“中国故事”和讲“中国好故事”。红色儿童文学创作必须重点关注生活中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地方孩子的特点,将这些提炼并表现在有中国特色孩子视角中的童年的儿童文学作品里。
随着科技的发展,书籍也开发了越来越多的形式,并越来越重视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在儿童主题出版物上,有可读、可看、可听、可手工等形式。让读者从原来单纯的视觉感受转变为视觉、听觉、触觉等多元化感受。[5]如当下的许多红色儿童文学出版物会在书中附带二维码,家长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音频、视频,让小读者们能随时随地接受红色精神的熏陶。还有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等平台,推出红色故事集,由此打破空间限制,让小读者身在家中也能观看视频感悟历史,更便捷地学习红色文化。而除了图书内容传播模式,当今图书的出版营销模式也有了许多创新。
利用“新载体”,开发与主题出版相匹配的红色文创。根据儿童红色主题书的图书内容而延伸制作的文具盒、小背包、小草帽、小T恤等。这些周边产品受到众多年轻父母和小读者的欢迎,也增强了儿童对文学作品热爱的延伸性,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秉承“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的阅读服务理念。借助作家进校园、新书见面会、网络云直播、童书赠阅等方式,贴心地服务于小读者,使他们能够更便利地接触到红色儿童文学。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增加与文学作品内容的互动及多种方式的了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红色儿童文学的思想价值和传播意义。[6]
开展海外推广,实现国际传播。出版的作品要在世界文化的共同点中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性。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仅仅强调文化的民族性是不够的。要在内容中突出普遍性和共通性,以凝聚民族文化精髓的创意,以及有吸引力感染力的话语体系,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并能融通国际特点的文化品牌,让国外读者通过我们的作品,理解并学习具有共通性的价值体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我们对世界儿童文学非常了解,现在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外读者也想了解中国的儿童文学。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国更多的优秀作品走出国门,不仅是出版社肩负的使命,也是作家的行进方向。
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它带给儿童积极乐观的人生基调和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广大少年儿童应当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作为出版人,应重点策划组织好新时代视域下的红色儿童文学作品,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阅读条件,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党的少年儿童培养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