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名师
梁开喜
湖南省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
湖南省常德市人民政府督学
在《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报刊上发表教研论文90余篇,主持了《基于单元学习任务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研究》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
· 名师测评 ·
单元 1
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空间站正在太空中“躲猫猫”
◎连 升
①地球高空垃圾很多,弃用后仍飘浮在大气层中的人造航天器碎片高达50万件,它们的速度是子弹速度的10倍。一旦被碎片击中,还在使用的航天器基本就报废了。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飘浮着一台人类历史上最昂贵的机械装置:国际空间站。这个总重量达460吨的庞然大物是如何在“枪林弹雨”中生存的呢?
②国际空间站不独属哪个国家,它是国际合作的产物,因此,保证空间站的安全和正常运营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在美国战略司令部的空军基地中,保管着一份《宇宙垃圾名录》,里面记载着所有直径超过10厘米的太空垃圾的名字。每天,工作人员会在早中晚不同时间,将这些太空垃圾的运行轨道和空间站的轨道进行对比,用于判断国际空间站被“击中”的风险有多大。如果判断出碎片即将进入空间站的安全距离,空军基地就会向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出警报。一旦碰撞概率达到万分之一,就算中止太空任务,空间站也必须移动。
③之所以要提前预计风险,是因为空间站每做出一次闪避的动作都需要至少30个小时。
④别看空间站这么重,事实上它是个相当灵活的“胖子”。它不仅可以改变轨道高度和运动方向,还可以做出翻滚和腾挪的动作。此外,弹道专家还可以使用附在空间站上的飞船推进系统来改变位置。前来运送补给的太空船也可以帮忙,推上一把空间站。2015年,弹道专家就利用来送货的“进步号”飞船的推进器将空间站的轨道提升了约1000米,成功避开一枚火箭碎片。
⑤如果专家们直到最后一刻才发现碎片来袭怎么办?这时他们只能启动名为“碎片来袭的预定躲避特技”的方案,即省略前期所有沟通环节,不管不顾地启动空间站的推进器,以0.5米每秒的高速向前冲,让空间站到达另一个地点。当然,这个方案是很危险的保底方法,不仅不一定奏效,还可能撞上前方的其他碎片。而一旦被碎片击中,不仅空间站可能坠毁,里面的宇航员和实验中的科学家也可能会丧命。因此,在“加速计划”执行时,空间站中的人员需要躲到附属的“联盟号”太空飞船中去,做好随时逃难的准备。2011年,“联盟号”就立了一次大功,当时发现太空碎片过晚,连最后的躲避方案也没能奏效,空间站中的所有人只好躲到“联盟”号中去。最后那枚碎片就在距离空间站仅725米的上方掠过,一场危机有惊无险地落幕了。
⑥随着近地空间越来越拥挤,国际空间站需要移动躲避的时候越来越多。2020年1月到9月,空间站已经移动了3次,其中一次宇航员们还躲入了“联盟号”中,而往年移动避险的次数不足两次,甚至一次也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空间站“天宫”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⑦中国也建立了专门的预警机制,不间断地监控太空碎片,随时准备紧急避险。万一遇到危险,技术人员会在地面向“天宫”发出指令,改变其飞行轨道及速度,避开危险物后,再回到预定的轨道继续飞行。
⑧此外,工程师们还给“天宫”打造了一副“钢筋铁骨”,即通过优选表面材料、改变结构和增加厚度,增强航天器抵御太空碎片撞击的能力,还在太空站的薄弱部位安装了防护板,可以减少微小碎片撞击带来的伤害。当然还有更先进的,比如把航天器防护屏幕做成网状,并在防护屏外涂抹一层特殊材料,一旦发生碰撞,产生的能量能与太空垃圾发生爆炸式的化学反应,促使碎片变成粉末。(来源:《大科技·科学之谜》2021年第11期,有改动)
1.说说标题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空间站被称为“灵活的‘胖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当然,这个方案是很危险的保底方法,不仅不一定奏效,还可能撞上前方的其他碎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说说空间站为什么能在“枪林弹雨”中生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
1.所谓标题的妙处,即标题耐人寻味的地方。“空间站正在太空中躲猫猫”这个标题的妙处集中在“躲猫猫”这个词上,说空间站这个庞然大物“躲猫猫”,将“机械装置”人格化,本身就趣味横生,能够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同时,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我们还会发现,“躲猫猫”的说法也是十分形象而贴切的。
2.空间站为什么被称为“灵活的‘胖子’”?该题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回答空间站是如何集庞大与灵巧于一身的,为此,答题时必须对下面两个问题作出回答:其一,为什么说空间站是个“胖子”?其二,空间站这个胖子的“灵活”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两个问题是对题目内涵与考查指向的合理分解。
3.说明文测试题中,涉及问某个词语可否删去,一般与语言的科学性和周密性有关。该句中的“不一定”表示不确定,意思是在“一定”之外还有其他可能,删去之后,就变成了唯一,读者阅读时会曲解原文。
4.该句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相对密集,举例子和列数字是一目了然的,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就稍稍隐蔽一些,正因为如此,“往年”这个表示时间对比的词就成了我们判断时的关键词。句中的说明方法,都是对“近地空间越来越拥挤,国际空间站需要移动躲避的时候越来越多”这一结论提供依据和作出解说,故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应该在该句的前语境中寻找答案。
5.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首先,应找到“国际空间站是如何在‘枪林弹雨’中生存的”这一问题源于何处;其次,要关注那些具有过渡和联结作用的语句——如第⑤段中的“如果专家们直到最后一刻才发现碎片来袭怎么办”,第⑧段中的“此外”和“还”,等等——以确定作答的角度、次序和要点;再次,还要对答案进行压缩与打磨,尽可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完整的内容。
单元 2
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它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位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因为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因为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因为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是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
“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
“女店主啊,你不知道?”
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来源:《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23期,有改动)
6.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共写了四件事。请把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我”到店里买发卡,女店主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
第四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到最后才知道女店主是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试结合相关内容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女店主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全文,说说小说以“一个走运的人”为题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
6.该题表面上是补写相关内容,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归纳段落大意的能力,只是归纳时必须符合题干中的“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这一限制性要求,换句话说,补写的内容应该是从“我”出发的,是围绕“我”与女店主的关系而展开的。至于题干中提到的“四件事”,小说通过“最初”“有一天中午”“还有一次”“归来后”作了明确的提示和区隔。
7.如果题目的赏析没有限定角度,原则上应兼顾用词、句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段等多个方面。在这个句子中,“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属神态描写,生动而逼真;“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则写出了“我”当时深感震惊的心理。一连两个感叹号,有助于理解“我”在特定情境下特殊的内心感受。
8.女店主是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小说中“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以及她“有缆车吗”的问话和“要是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的感慨,都留下了铺垫,这是小说的蕴藉之处和高明之处。
9.所谓“简要分析”,往往要求既有看法,又有典型事例的支撑,答题时应采用“概述+阐释”的形式。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指人物在典型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分析女店主的性格特征时,应以女店主的职业身份和生理状况为前提,同时,透过表象窥见人物的内心世界。比方说,在“我”怂恿她去爬黄山、爬上天都峰的时候,她始终没有说破她行动不便的事实,这当然有难为情的因素,但更多的,应该是不希望给对方带来尴尬,可见她内心的纯净和善良。
10.“真走运啊”,这句话是小说主人公的口头禅,可她下肢瘫痪,是一个并不走运的人。小说以“一个走运的人”为题,显然有对女店主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她的精神品格的肯定和赞美,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纯粹的、可贵的、超越了人们的一般经验与认知的价值观。故此,更丰富地表现人物、更有力地揭示主题,应该作为我们解答该题时的两个重要视角。
单元 3
文言文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岁③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邪?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④,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⑤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⑥无恙邪?彻⑦其环瑱⑧,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⑨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释】
①赵威后:赵惠文王妻。
②发:启封。
③岁:收成。
④食(sì):拿食物给人吃。
⑤业:使之做官而成就功业。
⑥北宫之女婴儿子:北宫氏的女子婴儿子。北宫,复姓。婴儿子是人名。
⑦彻:除,摘下。
⑧环瑱(tiàn):古代垂挂在冠冕两侧的玉质饰物。
⑨朝:使之为命妇而朝见君主。
11.根据上文内容,完成填空。
(1)赵威后所说的“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文可以推知,“无衣者亦衣”中加点的“衣”字的意思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书未发/答谢中书书 B.使者不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C.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使内外异法也 D.何以王齐国/陈涉乃立为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奉使使威后。
(2)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14.下列对上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赵威后先问齐国的收成如何,老百姓的情况如何,最后才问到齐王是否无恙,充分表现了她的民本思想。
B.从赵威后对齐国使者的批评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她重用贤人、赏罚分明、重视孝道等先进的政治见解。
C.全文围绕“无恙”二字,以问构篇,一贯到底,有时问而有答,有时问而无答,呈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
D.文章在对钟离子、叶阳子和婴儿子这三位贤士孝女的高度赞誉中也隐含了对齐王昏庸无道的否定和指责。
【试题解析】
11.不论是“本”与“末”所指代的具体内容,还是“衣”在句中的具体解释,都应该结合语境进行。在齐使者那里,“贱”是对应“岁”与“民”的,“尊贵”是对应“王”的,并且是天经地义的;而在具有民本思想的赵威后看来,这完全是本末颠倒。“无衣者亦衣”中的“衣”与“无粮者亦食”中的“食”的用法一致,因此,所谓“根据上文可以推知”,实际上就是通过关注“无粮者亦食”中“食”的含义来推知“衣”的意思。
12.A项中的两个“书”都是指“信”;B项中“使者不说”中的“说”通“悦”;C项中的两个“使”,一为“派遣”,一为“让”,意思也不一样;D项前一个“王”可译为动词“统治”,后一个“王”可译为名词“大王”,意义和用法都不一样。
13.文言翻译要有采分点意识,所谓采分点,往往指句中的重点词或特殊句式。第(1)题的关键是区分两个“使”字,前一个“使”字是名词“使命”,后一个“使”字是动词“出使”。第(2)题的关键是理解“鳏寡”“孤独”“困穷”“不足”分别是指什么人,明确了这些词语所指代的对象,整个句子的翻译也就迎刃而解了。
14.C项有两处错误:一是“围绕‘无恙’二字”的错误,文章中“无恙”二字出现的频率固然比较高,但与文章的主要观点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是常用的问候语而已;二是“咄咄逼人的气势”有错,赵威后在第一段中一连六问,在第二段中一连七问,虽然直率而尖锐,但都是就事论事,有理有据,其根本目的也不是让齐使者感到害怕或难堪。.
参考答案
1.标题借人所共知的熟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空间站在太空中躲避危险动作的情状,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味,还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空间站虽然是个总重量达460吨的庞然大物,但可以改变轨道高度和运动方向,做出翻滚和腾挪的动作,科学家还可以利用附在空间站上的飞船推进系统或前来补给的太空船来改变它的位置,空间站因此被称为“灵活的‘胖子’”。
3.“不一定”表示不确定,删去之后,就表示“这个方案”绝对可靠,万无一失,这显然过于绝对,完全不符合事实。
4.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举例、列举移动避险的数据以及与往年进行对比,具体而有力地说明了因“近地空间越来越拥挤,国际空间站需要移动躲避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事实。
5.①提前预计风险,多方式移动空间站;②危急时刻,启动名为“碎片来袭的预定躲避特技”的方案,不管不顾地启动推进器;③给空间站打造一副“钢筋铁骨”,以减少撞击伤害程度。
6.第二件事:“我”路过后门口,见女店主开心知足地吃着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第四件事:“我”送黄山的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7.通过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我”听说女店主是一个下肢瘫痪者时的意外与震惊。“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活灵活现,十分传神。
8.文章起码在三处位置留下了伏笔。第一处: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第二处: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第三处:在“我”怂恿她亲自爬黄山时,她问:“有缆车吗?”并感慨道:“要是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9.①女店主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下肢瘫痪的她从不怨天尤人,对顾客总是报以灿烂的笑容;她从不向外人提起自己的腿,以至“我”一直没有发现她是一个下肢瘫痪者。②女店主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她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总是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经营的商铺总是一尘不染。③女店主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闲下来的时候,她不停地编织各种精巧的小饰物。④女店主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当别人欣赏她或者帮助她时,她总是心怀感激,说自己“真走运”;午饭只是开水就着一只糯米团也非常开心知足,只因为那是一位老顾客亲手蒸了送给她的;她一直没有说破自己下肢瘫痪的事,以免给别人带来尴尬。
10.①突出了小说所刻画的主要人物。这位身患残疾的女店主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走运”一词贯穿全文,成为全文的线索,也成了这位女店主的性格标签。②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作为主人公的女店主是一个下肢瘫痪的残疾人,小说以“一个走运的人”为题,表现出一个并不走运的人感恩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对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不抱怨的人生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11.(1)“岁”和“民”,王;(2)拿衣服给人穿。
12. A
13.(1)下臣奉齐王之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2)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
14.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