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成长感悟,提分要点捕捉

2023-12-02 00:00:00本刊编辑
现代阅读 2023年15期

导读

综观近几年全国中考,各类构思巧妙的特色命题让人眼前一亮。中考作文命题在注重考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命题走向与时俱进,“成长感悟”类作文仍是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

三个常见命题方向

一是侧重对过往的梳理。如:2018年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走过,才明白”,强化了关注自我、促进成长的写作导向。

二是立足当下,抒发感悟。如:2022年湖南郴州中考作文题“写在毕业之际”,落脚于对当下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展望。

三是关注成长节点。如:2022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胡茬子·花裙子”,以“青春”为关键词,要求考生书写成长中的故事。

这类需要以自身成长故事为载体、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对于考生来说,仿佛更容易“信手拈来”,多数考生会选择写记叙文。那么,如何把这类记叙文写得不落俗套、更加出彩呢?

要点精析

1提分要点:文体明晰

大家都知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但有的考生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时,这些要素要么十分模糊,要么丢三落四;有的考生喜欢在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加入大段的议论,导致作文的文体变得不伦不类;有的考生认为“叙议结合”的作文能在考场上拿高分,殊不知这样极易造成作文结构和形式混乱,致使丢分十分严重。

有位考生在记叙文《写在毕业之际》的开头这样写道:

毕业之际,虽然我还不知道未来要走的路究竟在何方,但坚持是我唯一可做的事。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发生在毕业之际,关于“坚持”的故事吧!

考生习惯性地在记叙文开头进行议论,发表一下感慨,但这样写会显得不伦不类。我们可以这样开头:

初中的最后一堂课结束后,天下起了雨,我和同桌走出了校门,又回头看我们的学校,大雨遮挡着我们的视线,简直要看不见了。视线虽越来越模糊,可记忆却越发清晰…

这样改议论为描写,以倒叙开头,更符合记叙文的特点,又设置了悬念,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2提分要点:开门见山

有的考生喜欢在作文开头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进行渲染铺陈,其实这并不会让文章变得出彩,有时还会让阅卷老师觉得考生只是在一味地凑字数,写作任务并不明确。所以,在考场上进行记叙文写作时,开门见山十分重要。

在命题作文《这里,我写下最美诗行》中,有考生这样开头:

这里有明亮的教室,这里有如茵的绿树,这里有忙碌的老师,这里有勤奋的同学,这里是理想放飞的地方,这里藏着祖国未来的希望。在这里,我写下了最美诗行!

记得那是初一上学期……

很多考生喜欢在作文中用排比句开头,但这种偏机械式的表达,可以套用到各种文体中,缺少特色,也无法突出想要表达的主旨,与下文的叙事也过渡得十分生硬。

下面是以《走过,才明白》为题的两篇中考优秀作文的开头:

回到老家,我又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大大小小的石块把我的脚硌得生疼。走过一段段崎岖的山路,我终于看清了那个记忆中始终佝偻着的身影,明白了外婆的固执和坚强。

“全力以赴!你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赛场上,我对自己说道。望着自己手中的篮球,我想起了几个月前,那个漆黑的夜晚,和那一条清晰且孤单的路。

在记叙文写作中,开门见山,不过分“炫技”,不仅可以快速点明这篇作文要描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还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有利于下文的展开。

3提分要点:细节刻画

细节刻画是记叙文中的“牛鼻子”,细节刻画得好,往往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记叙文写作首先要把故事讲清楚,可是又不能像记流水账一样,所以,抓住重点细节进行细致刻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所有的细节描写当中,动作和外貌是最值得着重刻画描写的。

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在《蜡烛》一文中,运用“走、跪、取、蹲、拾、点、插”一连串的动词,表现出年老体衰的老妇人对苏联红军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将其中的深厚情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运用简练、传神的外貌描写,准确地表现出藤野先生严肃认真、生活简朴。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在中考命题作文《胡茬子·花裙子》中,有考生这样描写自己的父亲:

我一下子就在人群中发现了他。可能是我的语气过于急切,刚下班的他连工作服都没换下,就火急火燎地赶到学校。军绿色的迷彩服上粘着土黄的泥块,安全帽上尘土飞扬,就连脸上也是风尘仆仆。一瞬间,我寸步难移,只觉脸上热得发烫。我快速跑过去,拿过衣服,四下观望。他好像还想说些什么,却被我截断。也是在一刹那,他脸上的笑容僵住,眼里的光也暗了下来。

可见,把不同人物的动作进行对比、特写式的描写,会让文章更加有聚焦点,可以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4提分要点:渲染环境

在记叙文写作的过程中穿插一段环境描写,不仅可以为整篇文章的语言增添色彩,同时还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氛围等作用。

在鲁迅的《社戏》一文中,作者通过恰到好处的环境描写,渲染出夜景的恬静淡雅,同时衬托了“我”快乐而急切的心情。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光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考生在备考时,也要学会运用环境描写来使作文更加立体。在中考命题作文《走过,才明白》中,一考生就运用环境描写,将故事的背景交代得别有一番风味:

可对我来说,还有个吸引力更大的,那就是不远处的小菜园。大人们在夏日里总是忙忙碌碌,所以那小菜园便成了属于我的一片天地了。那里不仅有蜂,有蝶,有在阳光下闪着绿光的菜苗儿,有在地上不易被察觉的小黑蚂蚁,还有各式各样的小虫,叫得上号的,不知道名字的,都在这里了。于是我常常顶着小草帽,在这里度过一下午的时光。

事情发展的过程是最适宜添加环境描写的地方,但环境描写必须和整个故事融为一体,切不可情与景两张皮。

5提分要点:收获感悟

成长中的某件事为什么值得记录?那是因为这件事情可以让我们感悟到某种道理,或者产生某种情感。所以,在写作成长感悟类记叙文时,作文的结尾必定要升华主题,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这也是全文最重要的落脚点。但抒发感悟时,切忌长篇大论、喧宾夺主,要记住,记叙文始终是重“记叙”而轻“议论”的。

沈从文在小说《长河》中的《社戏》一文中,是这样结尾的:

在淡青色天末,一颗长庚星白金似的放着煜煜光亮,慢慢地向上升起。远山野烧,因逼近薄暮,背景既转成深蓝色,已由一片白烟变成点点红火。……一切光景无不神奇而动人。可是,人人都融和在这种光景中,带点快乐和疲倦的心情,等待还家;无一个人能远离这个社会的快乐和疲倦,声音与颜色,来领会赞赏这耳目官觉所感受的新奇。

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最后感悟出人人都是尘世中各种声色的参与者、感受者,将主题升华至人性的多彩和神奇。

在一篇题为《走过,才明白》的作文中,考生讲述了自己与外婆之间感人的亲情故事,结尾处这样写道:

原来,亲情是心头朱砂。走过,才明白,年少时常依偎于你,多年后,你依然常驻心头。

在文章结尾处言简意赅地抒发感悟,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与开头呼应,升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