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音乐口述史研究新态势

2023-12-02 16:15吴佳文
歌海 2023年5期

吴佳文

[摘 要]数字技术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音乐口述史研究已进入了以数字化为主要标志的全新历史阶段。从音乐口述史研究前期口述历史的访谈与处理、中期资料的收藏与保存到后期成果的应用与展示三个方面入手,结合数字时代新兴数字技术手段,探索当代音乐口述史研究的新路径。

[关键词]数字音乐;音乐口述史;数字技术应用

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字时代的到来,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新动能,音乐口述史研究也已进入以数字化为主要标志的全新历史阶段。音乐口述史作为一个受技术驱动的研究领域应在新的数字技术下不断提升自我,用更为宽广的研究视野来应对快速变化的时代。当前美国、加拿大等诸多国家都将音乐口述史的研究与应用作为音乐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并在快速发展的技术下探索出新的可能。我国学者、研究团体则由于起步时间较晚,在理论研究、研究视角、研究范围和研究成果等方面与欧美国家相比缺乏一定的体系与规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归纳、梳理数字时代音乐口述史研究的新态势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新路径的探索以求为中国音乐口述史的后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更多可能性。

一、访谈与处理的数字工具

音乐口述历史最基本的形式便是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的提问与访谈。对于口述历史学家来说,访谈时的录音、录像设备是访谈成功的保证,更轻便、简易、实惠的数字音频、视频记录器可提供更为优质的记录成果,并为后续的研究及更多未来探索提供新的发展可能。早期口述史研究由于设备和技术的相对落后往往只留下文字记载,而此时大多数记录者不具备相关口述档案的意识,使得口述内容往往并未逐字逐句记载,反而是进行了编排与阐释,在规范性上有所欠缺,也不利于后期考辩。1948年卷筒磁带录音机进入市场,1963年卡式磁带录音机进入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系列数字音频、视频、录音录像机相继问世,录音和录像设备普及后,口述访谈有了质的提升,但仍然存在着准备、著录和储存的问题,录像需要更换磁带、停机休息,录音笔也需要提前准备好充足的电池,稍不留神便会使访谈结果大打折扣。陈墨在2013年出版的《口述历史门径(实务手册)》中提到了如何准备口述历史采访,他认为摄像师或采访人要在拍摄磁带及录音笔上用文字或语音填报每次采访的时间、地点、受访人、采访人、摄像师、本段主题的档案标注,采访技术的规范则包括磁带前后留空时间、磁带标准标注、录音笔的使用及录音标注等。12015年文化部颁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规范》2中提到了记录准备工作的设备问题,其中列举摄像机佳能5DMarkIII、5DMarkIII、单反相机、奥视监视器等参考设备,对大部分口述史学家来说,当时购买这些设备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近十年来,中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变化,可以说是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升最快的十年,各类前沿数字技术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科技进步使得录音机、录像机变得更轻便、更易于操作、价格更为低廉,近年来音乐口述史访谈工作已逐步适应时代出现的新技术,用以保存更高质量的访谈录音。张潇元2019年发表的《“口述音乐史”访谈规范》一文中关于访谈工作记录问题这样说:“比如录音笔、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视频等形式做远程的采访。”3为了节省资金,许多访谈工作已经开始用智能手机连接外置麦克风来记录访谈。当前大多数智能手机已解决以往录制文件的格式和提取录制文件的问题,也比以往有着更加足够的空间来录制长时间的访谈,一个内存为64G的智能手机大约可录音65536分钟,约为40天,手机电池的使用时间也比以往长久,还可随时连接充电宝做外接电源。好的麦克风也至关重要,录音设备的内置麦克风往往会把机器转动的噪音录进去,录制时与受访者的距离也会影响细微声音的捕捉和录音音质的清晰,当前流行的立式或领夹式麦克风更受访谈者欢迎,这样能确保将访谈内容清楚地记录下来,整个访谈过程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下更具实用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访谈录音或录像的抄本制作往往是口述史中较为困难的部分,大卫·克里斯特尔在他编写的《英语大百科全书》中指出:“将非正式的谈话整理成文字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将说话者在情境中自然发出的音调、重音、语气都呈现出来是不可能的。”1未出现转录设备之前想要制作录音、录像抄本需要不断暂停、倒转和回放,反复听取部分模糊内容以确保在打字时措辞准确。有时两小时的录音整理起来可能需要16小时,如以4名同学为小组共同配合整理,也需5小时的时间,耗时久、操作复杂且错误率较高。2即使采用最好的录音设备,采访者往往还是会有听不懂受访者说话的情况,特别是较为年长的口齿不清、方言口音重或是结结巴巴、语气词较多的人,甚至有时背景杂音掩盖说话者的字句,对抄本制作造成影响。所以转录者的领悟能力、准备能力、核查能力比起打字速度来说更为重要。

语音识别软件出现后能够将访谈录音自动转录成文字,最大程度缩短输入时间、提升效率,为制作抄本带来极大便利。当下使用较多的语音转录工具有网页端的网易见外工作台、腾讯云语音识别、讯飞听见以及手机端的录音转文字助手、i笛云听写、有道云笔记等。以讯飞听见为例,官方声明依托科大讯飞的核心语音技术,转化音频速度快,1小时音频最快可5分钟出稿,转文字准确率最高可达97.5%,支持mp3、wav、pcm、m4a、amr、aac、mp4、3gp等8种格式的文件,单个音频大小不超过1G、时长不超过5小时即可。笔者尝试将2016年6月20日采访钟峻程教授的一段6分钟音频上传转换,整个转换花费时间不到1分钟,转换文字1304字。從语音转换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内容转换合乎原句,少部分语音受到访谈中的专业术语、口音、杂音等影响,转换文字出现偏差。但这本就是转录过程复杂化的根本原因,即使人工转录也会遇到同样的障碍。

新的数字技术使得音乐口述史学家们有了更多样、更便携、更高效的访谈与处理的数字工具,这些基础设备能提升口述访谈的效率和抄本制作的质量,鼓励、吸引更多研究生、学者参与到音乐口述史的研究中来,对于音乐口述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二、数字化分析与保存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开启了数字时代。数字时代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为特征,数字化转型已是各行各业寻求突破与创新的必经之路,海量数据成为当今最重要的核心资产之一。面对如何从海量数据中快速、准确获取知识的问题,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能找出各类数据之间的潜在联系,通过更深层次的分析将数据的力量提升至更高阶层,以便更好地测算出各种问题和结论。音乐口述史领域亦是如此。面对口述访谈完成后浩如烟海的庞大文本资料,如何有效对其进行充分利用并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意义是当下的重要课题。语料库分析法是大数据研究法的一种,当前处理与分析数据的工具有许多,如Word Smith Tools便是一个可观测文本中文字表现强大的软件包,它包含词频列表检索工具Word List、语境共现检索工具Concord、关键词检索工具Key Words、文本分割工具Splitter、文本替换工具Text Converter和文本浏览工具View等六个程序,前三个是主要的文本检索工具,后三个属于辅助性工具。语料库分析工具不断发展,大数据挖掘技术不断强大,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等方法可在音乐口述史学学术研究中应用,发展空间广阔。

丁旭东提出的“音乐口述史语料库分析法”是揭示音乐口述材料内涵的可行性方法之一,他认为该方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对音乐口述资料数据库中的有关文本资料(通常是口述访谈的文字抄本)进行信息整合重组构建成音乐口述史语料库后,运用语料库分析软件(如 Word Smith Tools、Textalyser、Ant Conc等)中的程序(语境共现检索工具、词频列表检索工具、关键词检索工具等)进行数据信息处理(目标信息检索、提取、统计分析等),从而客观发现其中的内隐真实及研究对象中不易察觉或容易忽略的关系”。1作者在文中将准备好的张小夫口述资料库中关于学习音乐动因的语料提取出来,利用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语言语料库在线分词标注系统”进行分词标注,再借用语料库检索分析工具Ant Conc软件进行词频统计,分析出四个高频关键词,通过Concordance得到高频关键词的上下文索引,最后根据Xmind思维导图工具列出“促因”矩阵表便可比较、分析得出张小夫走上音乐道路的主要原因,进而归纳培养此类作曲家的重要因素。音乐口述史的语料库分析方法是大数据研究方法下音乐口述史的新探索,迎合了数字时代的新兴技术条件准备,符合音乐口述史学科发展的期待。

音乐口述史档案的特殊性,在于它是由多种介质、多种形式,即由录音、影像、照片、事件前后的相关文字、曲谱等共同组成的,不同形式的档案资料在收纳存储时都有其特殊的要求。如纸质文本特别是低酸值纸往往可以放置数年也不会损坏,当然要在严格控制档案库房温度湿度、防止阳光直射、防止霉菌产生的前提下。而录音带的保存更为复杂,需要随时保养,不仅要小心霉菌,长期未使用还可能会产生“透印”或“叠声”的问题,也就是某一层带子的声音叠印到下一层带子上,使得录音产生回音。有些老式的录音机在不断发展的技术下被淘汰停产,如卷轴式录音机已越来越难以寻觅,那么即使配套磁带保存得完好无损,当机器找不到或无法使用时,也会影响这些档案的使用。因此数字时代下产生的各类音质、画质优异的数字照相机、录音机、摄影机等设备在当前音乐口述史研究中是值得一试的,从模拟录音、录像到数字录音、录像的转换极为便利,极易从播放器内存中转移到计算机服务器上进行储存,也很容易复制到其他光盘、驱动器等设备上研究使用,而这些副本并不会使声音受损,也可进一步推动数字编辑与在线访谈的发展。所以说音乐口述史档案数字化的建设、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口述档案的传播、复制、收藏与保存。

数字化的档案建设是当前档案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梁茂春教授曾提出,“把保留一切原始口述资料信息,同步建设体现文本来源的史料库,并实现资料信息数字化,且在权限和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向学界开放,以实现学术的公共分享与学术资源的充分利用”。1口述资料保存在个人手中极易造成资料的遗失,也令相关研究者难以检索和查证。而保存在图书馆或档案馆里,建立起可以互通的数字化音乐口述史资料库,增加了口述档案的附加值,有助于相关研究的考证与探索。音乐口述档案中的音频、视频、图片、信件、音乐作品等资料都是数字化的对象,在将其纳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前首先需要制作好相应的电子目录,方便查找、整理与保存。另外,口述档案的相关要素记载如采访者姓名、受访者姓名、访谈提纲、现场笔记等,以及档案本身的信息如容量大小、储存信息、拍摄日期、录制长度等,都需要认真记录并数字化。但是,由于每一个新的数字技术的发展都可能会降低音乐口述史的储存成本,每一个技术故障都会导致档案的灾难性损伤,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新的存储技术持续关注,在旧技术出现问题前及时将电子档案转移到新的媒介上,也可将电子档案同时下载到服务器和外部硬盘驱动器上达到双保险的效果。

新的数字技术改变了口述访谈的抄本制作方式,提升了资料深层内涵的分析、挖掘能力,也完善了口述档案的保存模式,为提炼音乐口述史语料库分析法、建立数字化音乐口述史资料库做好了准备。

三、互联网下的应用与展示

音乐口述历史具有传统与创新的广泛诠释成果,具体包括:1.书籍(历史、传记、诗歌和出版的抄本);2.讲故事,有声图书以及CD光盘;3.各种格式的电影;4.培训视频和书籍;5.博物馆和多媒体展览、艺术装置;6.文化保护和遗产项目;7.车载音频导览;8.广播节目;9.孩子和教师的教育资料;10.剧场作品(表演、歌剧、戏剧、喜剧);11.舞蹈编排;12.互联网网站;13.法律摘要和其他相关法律文件。1在传统的口述历史展示如书籍、电子书、广播、纪录片等形式外,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媒体播放器、应用程序等软件与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其更为多样化的应用选择提供了有利条件,音乐口述历史可应用、展示的范围越来越广,网络资料库、在线(数字)展览、语音同步导览、博客节目、移动应用程序等已成为音乐口述历史学界资源应用与展示的新的重要形式,使在世界范围内分享和宣传口述历史访谈有了可能。口述史的电子資料可供研究者从自己所在的任何位置去查看、访问,而无需远赴档案馆、图书馆。相关被研究者也可随时查看他们自己的口述历史,也便于其他想要从事相关研究的人通过电子资料考察学习技巧,借以实现音乐口述历史的无穷可能性。

音乐口述历史网络资料库的设立主要依托数字网络平台、数字资源库、网络数据库等线上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呈现口述历史的数字化资源如音频、视频、电子图片等内容,研究人员可从任意地址、任意时间进行访问,该种形式是当前音乐口述史应用与展示最多的形式。美国摇滚名人堂官方网站中专门设立了一个《教育》栏目,为想要学习摇滚相关知识的人提供在线门户网站和资源指南,并专门设计了免费的教学计划和相关图片、资料、视频等,其中包含许多摇滚歌手、制作人以及摇滚名人堂最初建设者的相关口述访谈视频,如摩城唱片制作人和词曲作者Lamont Dozier谈论他制作人的角色问题、全女子朋克乐队The Go-Gos 2021年新入选成员谈论她们作为成功的全女性乐队在历史中的位置的想法、摇滚名人堂的创意制作人之一Remy谈论他是如何帮助摇滚名人堂博物馆来讲述故事的……2利用在线的摇滚力量吸引更多人加入摇滚演唱和研究中。美国杜兰大学的新奥尔良爵士音乐威廉·兰森·霍根档案是一项口述史项目,项目自1958年起,收集了许多为新奥尔良爵士音乐发展做出贡献者的故事,共收集时长6分多钟到半个多小时不等的602次采访,2006年卡特里娜飓风过后,开始将全部1222张录音带进行数字传输,2011年起开始制作成一个开放性的访谈数据库。1现在,新奥尔良当地的居民、学生都可据此了解先辈的杰出成就,全世界爵士乐研究领域的学者也可在线访问这些内容,任何对爵士乐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在网站上认识爵士乐起源地新奥尔良的灵魂。大英图书馆中的表演艺术和音乐口述历史收藏了包括对音乐家、戏剧家、导演、马戏团演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表演艺术人士的采访,除了以音乐家等采访为重点,还收纳了流行音樂、世界音乐、古典音乐、爵士乐、歌剧等相关录音,以及一些重要的英国广播公司和独立电台的广播录音,具体如格林德伯恩歌剧口述史的对歌手、后台技术人员等111个采访,英国爵士乐口述史,对十位民族音乐学家的采访,对著名音乐家Anita Lasker Wallffish和已故的Alice Herz Sommer的采访等。2相似的网站数据库还有麻省理工学院口述历史收藏的音乐项目,内含采访学生、教师、职工在本学院学习音乐或其他音乐生涯的经历3,耶鲁音乐学院发起的收藏在吉尔莫音乐图书馆的美国音乐口述史项目,收藏了2900多个采访音乐家、作曲家和其他音乐人物的音频、视频4等。

中国的音乐口述历史网络资料库建设起步较晚,目前笔者所知仅有“台湾流行音乐资料库”。5它的建设是为了配合台北文化局于1998年举办的“台湾流行音乐文物普查及典藏内容先期规划”,目前资料库内包含了28万多首录音作品、两万多名作曲家,在资料库内可以快速检索你想要的音乐资讯,如歌曲名称、演唱者、作曲家、制作人、发行公司、专辑名称以及各类音乐竞赛的内容和得奖名单,最重要的是其中设立的“音乐人口述历史”板块,收纳了159名演唱者、107名创作者和31名音乐历史推动者的口述访谈,如台湾女歌手纪露霞简述自己的代表作《绿岛小夜曲》、词曲作者黄敏谈对歌曲的制作要求、台湾民歌时代重要推手陶晓清谈当年校园民歌的时代氛围等。上海音像资料馆于2006年发起的上海文艺界及相关领域的“口述历史”项目,相继完成上海越剧名家、音乐名家、京昆名家、老电视人、老广播人、世博馆长、上海市改革开放30年重大工程建设者、辛亥后裔、话剧名家、老科影人等多个“口述历史”项目,采访拍摄了800多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专家和学者。目前在其创立的“SMG口述历史工作室”网站1中收纳的音乐口述历史访谈包括音乐人曹鹏、陈燮阳、顾冠仁、闵慧芬、钱仁康等,京剧名家黄钧、李蔷华、马科等,沪剧名家施小轩、筱彩霞等。国内还有一些研究团体、机构对音乐口述史网络资料库有一定的研究与规划,但目前还暂未有明确成果产出。

音乐口述史相关的播客节目目前所知的有由“喜马文史圈天下”官方主播开设的《口述中国》栏目等,该栏目位于国内领先的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移动网络平台上,制作起来简单又经济有效,每期采访一名中国行业名人,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讲述那个时代真实的中国故事,目前已有912期,总播放量达60.1万,具体节目包括《走进歌剧——俞峰》《话说〈长江之歌〉——音乐家王世光》《春天里的音乐故事——李海鹰》《跨越时代的音乐传奇——王立平》等,虽然并非专门的音乐口述历史节目,所含音乐资料内容也不多,但也为数字化的音乐口述历史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下的音乐口述史已超越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将档案馆、图书馆等实体空间的口述历史资源加以推广与分享,促进了全世界口述历史研究者的相互交流与联系,推动了音乐口述史的创新发展。

结语

在快速变化的数字技术下,研究者可以说是不进则退。更加便携、高效的数字音频、视频记录器可以令口述访谈质量更高,也为访谈后口述资料的分析与保存、应用与展示提供了新的可能。但技术发展过快同样也会影响口述历史研究,设备淘汰过快导致投资成本变高、保存资料变得复杂。在受技术驱动的口述历史领域,研究者们如未提前做好准备,就有被时代淘汰的可能。但无论如何,数字时代新的数字技术拓宽了音乐口述史研究的广度,也拓展了其深度。音乐口述史的数字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从学者到自由职业者,都应跟上音乐口述史的新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