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与挑战

2023-12-02 04:56:18
北方经贸 2023年10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知识产权贸易

丁 勇

(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昆明 65050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竞争也因为产品的多元化、高质化逐渐转变成标准的竞争。高新技术产业更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只要某一国掌握了该产业标准的话语权,也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从而可以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占据先导地位,因此,世界各国都力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品是指国家或各省市重点范围的技术领域产品,包括国内或省内首次研发、改进、换代的产品,具有难开发、难替代、高附加值、环境友好等特点。

在国际市场上,世界各国通常将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准之一,近几年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货物出口总额中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2020 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7 762 亿美元,相较于2019 年增长了460 亿美元,同比增长6.5%。由此可见,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近几年发展较迅速。推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是促使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能够优化我国贸易结构,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带动经济增长,因而,提高与其他国家之间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与东盟在2003 年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21 年又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意味着中国将与东盟进行更频繁的贸易往来。目前,东盟是我国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贸易种类纷繁多样,但中国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相对较少,出口结构有待优化;且长期来看,东盟十国的生产力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其贸易伙伴的科研水平、贸易强度也在增加,因而中国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会面临愈加激烈的竞争。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与挑战,有助于解决中国对东盟出口货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进中国对东盟货物出口结构的优化调整,对于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协调、平衡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现状

(一)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

近年来,我国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加大对科学研发的投入,2003 年我国R&D 经费支出仅1539.63 亿元,占GDP 的1.13%;2020 年,在新冠疫情影响如此之剧烈的情况下,我国仍坚持增加R&D 经费支出,达到了24 393.11 亿元,占GDP 的2.4%。但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 年,日本、美国、德国三国的R&D 投入强度分别为3.26%、2.83%、2.8%,虽与我国2020 年的2.4%投入强度看似差距不大,但投入的实际费用差距显著,也就是说中国与这三国相比,在科学研发方面投入的资金还是有待提高。

事实证明,中国进行如此多科研投入是卓有成效的。从具体的数值来看,2003 年我国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额仅为1 103 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23.52%;2020 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7 762 亿美元,占总出口的55.71%。由此可见,在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增长的同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势更为迅猛,高新技术产品已经成为了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力军,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我国的科研投入,也表明了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二)中国出口东盟高新技术产品情况

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出口东盟的高新技术产品也大规模增长,2003 年仅为80.08 亿美元,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7.26%;到了2015 年中国出口东盟高新技术产品总额增长到了499.23 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总出口额的7.62%。2015-2017 年由于多方面原因,中国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大幅减少,2017 年中国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仅为361.24 亿美元,其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同样大幅下降,2017年的占比仅为5.41%,但在之后的两年内,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及其占比又快速回升。总的来说,中国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是稳定增长的,并且该数额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总出口额也一直稳定在6%-8%之间。

中国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整体上确实处于上升趋势,但其增长趋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03-2008 年,中国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从80.08 亿美元增长至283.58 亿美元,此期间的年均增速高达33.4%,并且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占对东盟出口总额的比重均高于25%,处于历史高位水平。2009-2015 年,中国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虽仍保持上升趋势,但出口增速有所减缓,此期间的年均增速仅有9.2%。其中,2009 年中国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增长率为-4%。2016-2019 年,中国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呈波动状态。其中,2016-2017 年出口规模大幅下跌,也都呈现了负增长;2018-2019 年出口规模迅速恢复增长,增速也较为可观。总体来说,2016-2019 年中国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总额占出口东盟货物总额的比重大幅下降,此期间平均占比仅为14.25%,这说明目前高新技术产品并不是中国对东盟出口的主要商品,中国对东盟的出口结构有待优化调整。

基于对2003-2019 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东盟各国的规模进行平均值处理,中国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五国,并且对这五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了对东盟出口的90%。然后,对其余五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较小,尤其是柬埔寨、老挝、文莱三国,其占比均小于1%,因此中国对东盟各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有待调整,应尽可能地做到均衡贸易。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虽然中国目前在逐年增加科学研发投入,但增速较为缓慢。中国目前的高新技术出口贸易主要是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多为低附加值产品,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和电子通信产品上,这会导致中国对东盟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种类单一、规模较小。另一方面,提高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会带来多方面的技术进步,从而会减少一定的生产成本,最终带来的是更高的产量和更高的效益。

(二)东盟各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一

对于出口国来说,进口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本国的出口。首先,由于东盟各进口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一,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又会由于产品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中国在对东盟各国出口高新技术产品时会存在一定的抉择障碍。且一般来说,小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都是不够的,因而在进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中,出口国并不愿意对小国进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或仅针对部分低附加值的产品进行出口。其次,进口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过高也不利于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而这主要是由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三)竞争对手多元化

东盟的主要合作伙伴包括中国、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虽然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属于东盟的头部合作伙伴,但是近些年来,东盟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也越发频繁、规模越发壮大,其中就包括了许多国家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并且,许多东盟的其他贸易伙伴国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更高,其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也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因此东盟会更愿意与这样的贸易伙伴国进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从而缩减从中国进口的规模。因此东盟在其贸易伙伴实力增强的同时,也会开始选择更具经济性的产品与贸易伙伴,从而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四)同行业恶性竞争及排挤

近几年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而这种惊人的发展势头难免引起部分国家的恐慌,如美国,不断对中国进行相当程度的限制。从技术层面看,美国对中国实施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措施,以达到降低中国科技创新的目的;从外资层面看,美国滥用《出口管理条例》,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由限制外资对中国技术外溢效应;从供应链层面看,中国本就面临“卡脖子”问题,即高端设备、关键原料、核心技术一直都对国际供应链有较高的依赖度,如各项智能设备所需的芯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而美国横插一脚,直接影响了中国从国际供应链获取的各项核心技术、关键原料与高端设备,从而导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更具难度。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首先,就企业层面而言,创新能力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核心,也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高创新能力的企业在产品竞争中大多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企业自身必须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要重视、鼓励、扶持、培养创新,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科技创新能力取决于创新型人才,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最后才能研发出创新型的产品。因此,企业应加大科研人员的投入,要积极引进并努力留住具有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高科技人才。政府要加大对各大高校的科研投入,优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奖励机制,在鼓励教师创新的同时,激励高校学生进行创新研究。

(二)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力度

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园,强化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供应链韧性。要对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行统筹规划,提炼出不同产业园的核心优势,发挥各园区整体的协同效应,将零散化的园区集聚化、规模化、综合化,强化现存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之间的分工协作,促使其形成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这不仅可以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效率,还可以节省研发成本,共享研发成果。最重要的是,企业在利用产业集聚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量的同时,要格外注重自主创新,不再依靠加工贸易,要利用好政府的政策,利用自身优势吸引更多优质的投资商,尽力打造自主品牌。

(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自2008 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通知》颁布以来,我国政府、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但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因而不论是企业还是国民,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还较为薄弱。在如今竞争极为激烈的国际贸易背景下,世界各国尤其重视竞争国、合作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是亟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对接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通行标准,才能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知识产权的话语权。虽然目前国际社会上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但其制定规则的原则还是基于对企业、个人的创新能力保护。因此,中国只有加快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健全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通行标准接轨。

(四)加强与东盟多层次沟通交流

考虑到高新技术产品本身的特殊性,该类产品的出口更易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因此中国与东盟应加强政府间的交流,以及双方行业间的交流。首先,RCEP 在2022 年1 月1 日生效,为中国—东盟提供了更好的贸易协商平台,中国应充分考虑中国—东盟双方发展的经济水平差异,依照东盟各国在生产要素、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梯次结构,分重点、分层次进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其次,东盟十国的经济水平差异也极为明显,其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也各有不同,因此,中国应就市场动态、行业现状、技术标准等内容,加强与东盟各国相关行业的交流,推进双边在高新技术产品技术标准、政策法规、贸易摩擦、研究开发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四、总结

自2003 年中国-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GDP 均持续增长。目前东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中国对其出口结构较为单一,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比较少,且对各国出口比例不均衡。中国应及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科研投入、产业扶持、知识产权保护、与东盟沟通交流等方面去改进。同时,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激发自身的出口潜力,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掌握“世界的钥匙”,努力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知识产权贸易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14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50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4
贸易统计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2016年5期)2016-12-01 06:58:32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