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融合探究

2023-12-02 01:35黄晓嵩
学周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技能

黄晓嵩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5)

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来说大有裨益。学生通过实践培训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和需求,提前适应职业环境。同时,企业也能够通过学徒制培养和选拔人才,满足自身的用人需求。

一、企业新型学徒制在国内的发展背景

(一)经济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被提到了更高的发展层面。以往依靠人口红利和资源禀赋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凸显,而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进度加快,各个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同时,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力也同样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与企业对接、职业教育人才输出与企业岗位对接、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都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在职业教育领域掀起了广泛关注。

(二)政策背景

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其中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9年又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8 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2020 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特别是2021 年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不难看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其中落地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便是职业教育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接轨的一项重大举措。2018 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共同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提出“大力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中国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同年,国务院将企业新型学徒制纳入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国家层面也出台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指南》。

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发展现状

(一)取得的成就

1.促进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对接。职业院校通过企业新型学徒制与企业实现产教融合,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实践、实训和实习等活动,促使学生能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工作任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根据企业的技能要求和人才需求制订培养计划并设计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2.培养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企业新型学徒制相较于以往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实践操作和培养岗位技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设立导师制度,由企业内部的专业人士担任学生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传授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同时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际工作任务和项目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实施学徒制的过程中培养了大量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填补了部分技术工种的短缺。

3.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职业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将职业认证纳入人才培养过程,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和认证,评估和认可学生的技能水平,促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社会对劳动力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学徒,促使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企业的用工质量,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促使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教育能够更高效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4.推动产教融合发展。企业新型学徒制促进了产教融合发展,增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识。企业与职业院校共享教育培训资源,通过合作共同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项目。企业可以提供实际案例和实践环境,职业院校可以提供专业知识和教学资源,共同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通过优势互补,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了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

5.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培养人才方面的合作,注重培训实操技能,学生可以在企业中训练专业技能,这就促使学生具备了更多的实操技能经验;同时企业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更高效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二)存在问题

1.行业企业技术技能标准不统一,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难。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多项新职业信息,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 版)》,但是职业分类目录与经济产业行业分工及企业内部岗位技术技能标准很难一一对应,大部分企业在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对自身技术技能标准有个性化要求,这就导致职业院校设置的相对统一的课程内容无法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在实际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时,大多为“一校一企”模式,学徒制推广效率有限,无法规模复制。这就导致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实效,而学员需要依靠自身弥补在校期间课程内容与岗位实际需求之间的“鸿沟”,无形中加大了企业培训的难度。

2.当前“师徒制”信息传递有限,企业在培养学徒的过程中投入较高而短期收益难以体现,难以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当前的“学徒制”主要依靠行业企业内有经验的导师言传身教和现场实操演示传授技术技能,而且在传授过程中个性化较强,通常需要较强的培训内容规划和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而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优秀的技师、技术从业者往往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如此强连续性和高重复性的培训工作。相比较而言,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开展学徒制给企业带来的人力资源红利在短时间内难以凸显其价值,更多的企业认为在开展学徒制的过程中企业投入较高而收益在短期内却难以体现,因此很难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3.学徒制培养内容与当前职业等级证书衔接断档,学员培训的获得感较弱,难以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各省高等职业院校在开展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过程中,真正能够通过企业师徒培训取得职业等级证书或从业资格证书的较少,对于学员的反馈仅限于企业内部的应用型技术标准认可,而不能形成整个行业、社会的技术技能等级认可,大部分学员培训的获得感较弱,尤其对于职业素养、工匠精神、质量安全标准、安全生产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缺乏热情和足够重视,难以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这就进一步导致难以提升企业学徒制培训的效率。

4.当前学徒制技能传授方式单一,形式不够灵活,难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优势。目前国内高等职业院校力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邀请企业导师进校园,通过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开展技术技能类课程教育,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感知技术应用场景,通过开展岗位实习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实际需求,在实施以上各项措施的同时也尝试探索弹性学制,力求做到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但是由于形式受限,高校并未做到大面积开展,课程开展方式仍以线上线下教学为主,实训技能仍以平台操作、模型演练为主,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并未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培养的优势。

5.国内并无行业协会类组织机构,对学徒制培养效果缺乏有效统一的评判标准,政府难以监控实施学徒制的效果。根据前期的企业学徒制试点院校总结的经验,目前的学徒制培养成效大多停留在“一校一企”企业内部认可、学校人才培养输出成果方面,对于各个企业学徒真正掌握的技术技能水平并无统一的衡量标准,同时也给评判企业学徒制带来困难,再加上国内并无行业协会类组织机构能够对企业学徒制实施监管和质量把控,因此造成政府在推进企业学徒制时缺乏有效的评判标准,更难以把控实施的效果,无法形成学徒制培训成效的监管闭环。

三、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新型学徒制融合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岗位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结合统一的技术技能标准,形成针对技能点的行业共享资源

依据企业生产运营的实际需求,形成统一的技术技能等级标准,达成行业共识,同时促进行业内的技术技能交流与产品、工艺的标准化。校企双方共同针对岗位技能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知识与技能的一致性与协调性,同时根据企业现实需求由校企双师共同修订课程资源和工作手册,比如形成适应区域经济需求的“课程资源包”,实现行业内校企共享,加大传播力度,根据知识与技术进步要求实时更新,确保校企合作的深度与高效性。

(二)积累行业企业案例经验,丰富企业“导师制”内涵,扩充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打破以往“单一师徒制”交流的时空局限性,积累各个技术领域的学员“案例库”“问答库”,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共性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搜索“案例库”,实现高效解决问题;如遇个性问题则可以通过线上问答的方式,组织企业导师在QQ或微信群内灵活把控时间统一回复,同时将个性问题逐一积累入库保存,经过长期积累将逐渐形成该技术技能领域的专业咨询问答资源库,减少了企业导师每年培训的重复性劳动,做到“共性问题快速解决,个性问题贡献案例”,有效提升培训效率,为师徒制开创学习交流的新模式。

(三)打通线上职业资格等级认证,提升学徒制技能认可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大行业内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线上认证力度,打通互联网培训平台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平台,可以考虑将培训平台的线上学习课时、经验值等数据纳入资格证书的考核体系,提升学徒制的技能认可度,促使学员的线上学习积累过程能够具有获得感,同步提高认证效率与扩展认证渠道;可以为线上的课程内容设置等级学分,结合学校弹性学分制度打通技术技能等级认证平台,促使职业资格证书与技术技能等级认证依靠平台数据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将职业教育的知识与技能教授相融合,同时依靠修习学分和积累技能经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四)应用仿真技术,模拟企业生产运营实操场景,提升学习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理工科类实训室、实验室,促使教学培训活动高仿真、高还原度再现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成为可能,学员可以通过模拟操控的方式实现反复演练技术技能,甚至可以通过模拟错误操作造成的生产事故提升学生对质量意识、安全生产技能的重视程度,各种VR 车间、AR 模拟操作间等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将学员置身于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中,相对于传统的参观学习、远程视频更能够有效提升学员的职业素质技能和岗位技能,实现在校学习和企业岗位实操技能演练的平滑过渡。

(五)引入工会或行业协会,制定成效评判标准,加大政府引导与支持力度

有国内学者在对标研究国外企业学徒制时发现,德国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双元制”学徒制度,作为参与主体的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徒员工的职责分明,并有成熟的配套制度和法律作为支撑,政府层面能够与企业参与者共同分担职业教育的成本,企业、学校、学徒多方获益,有效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投入—产出模式。再比如,欧洲工会联合会提出并明确了一整套关于学徒制的质量评价标准及采用依据,从质量标准层面解决了衡量学徒制培训质量的问题。

而当前绝大部分国内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都面临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验证该项工作开展成效的问题,这需要相关管理部门或是行业协会制定统一的衡量和验证的评判标准,可以对标世界一流的学徒质量评价体系标准,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企业新型学徒制相关规范,并通过发挥高质量标准的引导作用,促进高质量管理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制度模式和国际影响力,推进当代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技能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拼技能,享丰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画唇技能轻松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