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脾肾相关理论的中医外治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12-01 15:28:42钟欣婵金立伦黄谷蔡黎刘威宋旻晏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0033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0009
江西中医药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夹脊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钟欣婵 金立伦 黄谷 蔡黎 刘威 宋旻晏 (.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0033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上海 000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退行性疾病,以骨量下降﹑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脆性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60 岁以上人群中OP 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1]。患病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骨量不断减少,会逐渐出现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部分老年患者出现肌力下降,容易跌倒,严重者可发生脆性骨折,导致生活质量下降[2]。临床上西医采用的药物治疗往往受到副作用﹑耐受性和依从性等问题的限制。随着对OP 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医外治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3-5]。本研究从“脾肾相关”理论出发,采用灸法联合夹脊穴埋针治疗OP,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 例研究病例来源于本社区卫生中心2020 年12 月—2021 年8 月门诊和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男4 例,女46 例,平均年龄(68.84±6.12)岁,平均病程(3.21±2.21)年。对照组男5 例,女45 例,平均年龄(67.50±6.94)岁,平均病程(3.35±2.44)年。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社区指导原则》中OP 诊断标准[6]:髋部或椎体脆性骨折;DXA 测量中轴骨骨密度或非优势侧桡骨远端1/3 骨密度的T 值≤-2.5;骨密度测量符合骨量减少(-2.5 <T 值<-1.0)+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脆性骨折。符合以上3 条中之一者即可诊断。(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20)》中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脾胃虚弱证和血瘀气滞证的证候标准[7]。

1.3 纳入标准

(1)符合骨质疏松症西医﹑中医诊断标准,性别不限,年龄45~80 岁;(2)具有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临床表现;(3)认知良好,能遵循研究方案;(4)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者;(2)各种血液病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3)各种急性传染病,如结核﹑骨髓炎等,肿瘤﹑肾结石患者;(4)背部皮肤有破溃﹑伤口﹑烧烫伤﹑感觉障碍或手术后刀口未愈合者;(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6)发热﹑体质特别虚弱者及痴呆和精神病患者;(7)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骨健康补充剂治疗[8]。碳酸钙D3片(朗迪,北京振东康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675),每次500 mg,每日1 次,口服;骨化三醇软胶囊(盖三淳,青岛正大海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91),每次0.25 μg,每日1 次,口服。连续治疗2 个月。

1.5.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灸法联合夹脊穴埋针治疗。具体包括:(1)灸肾俞﹑脾俞。将百笑灸[9]的灸器用医用胶布贴在双侧肾俞﹑脾俞穴上,打开灸盖放入灸柱,点燃后扣合在灸筒上。通过旋转筒身或升降筒盖调节温度,灸温以个人皮肤耐受度为度,灸柱燃烧结束后熄灭。(2)华佗夹脊穴埋针。皮肤常规消毒,打开包装取出揿针,用持针钳夹住揿针胶布,将针尖对准双侧夹脊穴,用手指轻轻按入,固定胶布。次日同时间取下,扯开已固定的胶布取出,取出针后如有出血情况,可用消毒棉球按压1~2 min,待该处止血即可。隔日1 次,每次30 min,10 次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月。

1.6 观察指标

1.6.1 疼痛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无明显疼痛为0 分;轻度:微痛,可忍受为1~3 分;中度:疼痛影响睡眠,尚可忍受为4~6 分;重度:疼痛无法忍受为7~10 分。

1.6.2 中医证候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对腰背疼痛﹑腰膝酸软无力﹑下肢抽筋﹑步履艰难﹑持重困难5 个症状分别进行评分,根据严重程度计为0﹑1﹑2﹑3 分,总分分值0~15 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重。

1.6.3 骨密度 采用OsteoSys 公司躯干型双能X 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骨密度﹑左股骨骨密度,单位为g/cm3。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制定。显效:疼痛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密度检查显示骨密度增加,证候积分减少率≥70%;有效:疼痛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有所减轻,骨密度检查未见骨密度下降,30%≤证候积分减少率<70%;无效:和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率<30%。注:证候积分减少率=(治疗前证候积分-治疗后证候积分)/治疗前证候积分×100%。

1.8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VAS 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后VAS 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n=50)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2.2 2 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

治疗前2 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骨密度均较治疗前略有升高,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n=50) g/cm3

表2 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n=50) g/cm3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3 2 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n=50) 例(%)

2.4 2 组安全性评价比较

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中医将OP 归属为“骨痿”的范畴,“骨痿”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骨痿”的病位主要在肾﹑脾﹑经络,其病机主要与肾虚﹑脾虚和血瘀有关[11]。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关系密切,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相互传变,此为“脾肾相关”理论的基础[12]。“脾肾相关”理论在《内经》《难经》中早有论述,《医宗必读》曰:“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二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病不生……脾安则肾愈安……肾安则脾愈安。”提出了脾肾有“相赞之功能”[13]。“肾乃藏精之根本”“肾生骨髓”“其充在骨”,中医认为肾精决定了骨的生长﹑发育﹑强弱﹑盛衰。肾精能生髓,骨依赖髓的充养,肾精充沛则骨髓充足,骨骼赖以肾精的滋养而强劲有力;反之,肾精亏虚,骨骼失养,则髓空骨枯。肾精的充盈来源于脾精的滋养,“足少阴气绝,则骨枯”,肾与脾两者关系密切,若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脾精无以滋养,传变于肾,肾水为脾土所克,肾精乏源,则“骨不濡”“肉不著”。根据“肾主骨”“脾主肌”的理论,两者共司肌肉骨骼﹑同主关节运动,肌肉与骨骼的功能离不开脾肾两脏,若脾肾失和,则“骨肉不相亲”[14]。中医学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骨骼和肌肉共同组成人体的运动系统,因此防治OP 要从肌肉﹑骨骼两方面着手,着重强调脾肾同治的思想[15]。大量研究表明,补肾健脾中药可以增加骨密度,调节骨代谢,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状态[16]。

灸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特色之一,通过刺激相应穴位激发经络﹑神经﹑体液,从而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在防治老年性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17]。实验研究表明,灸法通过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细胞分子水平等途径,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改善骨质疏松状态[18]。肾俞﹑足三里﹑脾俞是针灸治疗OP 出现频次最高的腧穴[19]。萨仁等[20]运用补肾健骨针法针刺脾俞﹑肾俞等穴,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骨密度。吴淑平等[21]发现脾肾俞穴位埋线可以升高血清骨钙素,改善骨代谢。本研究选用的肾俞﹑脾俞穴,分别为脾﹑肾之背俞穴,位于脊柱两侧,是脏腑之气输注的部位。脾俞穴能益气健脾,补后天之本,促进运化水谷﹑化生气血;肾俞穴可益肾生精,壮骨生髓,滋养先天之精,肾精充则脾土实,两者相辅相成,共奏补肾健脾之功。

穴位埋针,又称“皮内针疗法”,针埋入皮下后,通过浅刺久留,对特定腧穴产生持续﹑稳定的刺激,使气血在经络中不断循环运行推送至全身,以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研究表明,揿针疗法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在骨关节疾病中应用广泛,相较于传统针灸的固定模式,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22-23]。夹脊穴,又名华佗夹脊穴,是临床上常用的经外奇穴,位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起到上通下达﹑内外联系的作用,可连接五脏六腑并将精气输布于全身,具有平衡脏腑﹑调和气血的功能。根据文献研究,针刺相应区域的夹脊穴可以改善对应脊神经支配的躯体或内脏疼痛,与西药的镇痛效果相比有明显的优势[24]。王孝艳等[25]采用短刺夹脊穴配合艾灸疗法,观察其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短刺联合艾灸组在减轻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VAS 及中医证候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说明中医外治法具有镇痛﹑缓解症状的作用。但在改善骨密度方面2 组无明显差异(P>0.05),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可能由于样本量不足,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支持;二是由于本研究采用DXA 测量的面积骨密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受血脂﹑骨质增生﹑韧带骨化﹑椎间盘退变和动脉钙化等多种因素影响[26-27];三是单用外治法比较单一,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内服,内外兼治,可发挥协同疗效。

综上所述,灸法联合夹脊穴埋针治疗骨质疏松症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中医外治法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夹脊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夹脊穴考辨
光明中医(2022年8期)2023-01-04 20:31:58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08-24 03:00:58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颈夹脊”源流考略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