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井上靖中国历史题材小说里西域文化元素的分析

2023-12-01 02:00张春菊
新楚文化 2023年23期
关键词:井上靖文化元素

【摘要】日本作家井上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里,大多以中国古代西域为背景。本文就以井上靖的西域小说为切入点,分析作品里的西域文化元素,以进一步理解他在作品中传递出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井上靖;西域小说;文化元素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3-0021-04

一、井上靖及其作品概述

井上靖,日本当代著名的小说家、评论家、诗人,擅长撰写历史题材小说,其中以中国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中,尤以西域小说最为著名。代表作品主要有《敦煌》《楼兰》《异域人》《狼灾记》《洪水》等。这些作品中,不但用多种视角向我们展示了神秘的古西域景象,而且作品里或真实或虚构的人物形象,在井上靖的笔下以一种独特的艺术视角被重新赋予了新的认知价值。

同时,井上靖在他的作品里,不但传递出了他本人对中国历史文化深厚的热爱和憧憬,而且也体现了对古代西域的痴迷和钻研精神,是一位真正超越了民族和国界的跨文化传播和交流者[1]。

二、西域文化元素在井上靖作品里的体现

在井上靖的西域题材小说里,西域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因此,井上靖在对几乎每一部小说里的各种文化现象、生活细节的描述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了民族、制度、禮仪、风俗等文化因素。接下来,我们就从以下几个视角来分析西域文化元素在井上靖作品里的具体呈现。

(一)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作为贯穿亚非大陆的动脉,是世界主要文化的母胎以及东西文明的桥梁[2],井上靖在他的历史题材作品里,虽然没有明确提及丝绸之路这一古今重要的线路,但是,不论是在他的《敦煌》《楼兰》还是《异域人》里,瓜州、沙洲、凉州、阳关、玉门关、敦煌、楼兰、龟兹、于阗、疏勒、大宛、大月氏等地却被频频提及,并且井上靖在《异域人》里列举了塔里木盆地周围坐落的一些小国家,其中位于天山山脉南麓的龟兹、疏勒等国统称为北道诸国,位于昆仑山脉北麓的于阗、莎车等国统称南道诸国[3]。而这些地方正是古丝绸之路沿线的交通要道,可以说井上靖在他的作品里用一种委婉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一条完整的丝绸之路线路图。

(二)多元民族

井上靖的多部作品里都有关于各民族的代表人物的塑造,体现出了民族的多样性、差异性以及融合性的特点。比如《异域人》里的班超、《洪水》里的索励、《敦煌》里的赵行德、朱王礼等,他们都是典型的汉族代表,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当时他们都迫于各种原因驻守于西域各地。另外,《敦煌》里西夏国的首领李元昊,是党项族的代表,也属于西羌族的一支,《洪水》里,到索励部队驻扎的营帐外卖水的特异男女是阿夏族人[4],这些不同的民族之间由于各自不同的发展需求,触发了形式多样的沟通和交流,这也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性和交流性。同时,井上靖在《敦煌》里塑造的回鹘公主与赵行德、朱王礼以及李元昊之间的爱恨纠葛,《洪水》里有关索励和阿夏女子二人之间的感情描写,《异域人》里关于班超的赵姓部下娶于阗女子为妻的叙述,这些故事又向我们传递出了一种民族之间的互相吸引和融合性。

多民族的聚集,也必定会产生多种语言的碰撞,在井上靖的《洪水》里就有一段关于多语言场景的描写。“索励在屯驻的村落开始修建大规模的兵营和城墙,西域诸国为工程提供原料和劳动力的支持,施工现场常常混杂着粟特语、于阗语、匈奴语和各地汉人土语等各种语言”。这些关于多语言场景的描写,也从侧面暗示了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以及融合性。

(三)风俗礼仪

中原地区从夏朝开始,往后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备的礼仪制度,这是西域与其他诸国所不具备的,加上中原地区有着辽阔国土的大国地位,自然也会产生与他地不同的风俗礼仪。

井上靖在《宦官中行说》里有这样一段描写:当时的朝廷向匈奴派遣使者,使者为了给中行说下马威,态度傲慢地向中行说发问:“在匈奴,父亲和儿子同帐而卧。若父亲死了,儿子娶母为妻;若兄长死了,弟娶妻为妻。此事当真?”中行说回答:“按照匈奴的风俗,人们吃家畜的肉,喝家畜的奶,穿家畜的皮毛,和它们一起逐水草而徙。战时人们练习骑马射箭,平日则在家安享天伦之乐,这规矩简单易行。君臣无隙,整个国家也如同一个人的身体般协调。父亲兄弟死了便娶其妻为妻,那是由于匈奴人把家庭看得重于个人。因此出现叛乱也必由同族、同血统的人继任首领。”“你们没有衣冠束带,也没有礼仪规范。”使者又发难。“你们王公贵族亲族间关系渐疏,流血争端不断。可悲啊,从住土屋的国家来的使者啊,无用之言请勿多说,你顶着如此奇怪的头冠究竟有何意义?”在这里,井上靖通过中行说和使者之间的一场辩论,不但从侧面向我们简单介绍了匈奴的饮食、服饰和一些特殊的礼仪制度,同时也给我们展现了两地风俗礼仪之间的差异[5]。

(四)政权机构

井上靖在他的作品里也有不少关于政权机构的描写,在《敦煌》里赵行德进京赶考,先是通过了礼部的考试,随后又接到通知去参加吏部的考试。这里提到的礼部和吏部,都是中原政权中的核心机构,同时里面还提到了“西域都护府”这样的边境管辖机构,这些都是中原政权机构的显著标签。另外,在《宦官中行说》里,井上靖还向我们提及了匈奴的政权机构:“匈奴的兵力号称三万,官职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大都尉、大当户和骨都侯等。”这些机构,有些是出于对中原政权机构的模仿,有些也是基于匈奴自身的特色所设立的组织。这一点,在西夏首领李元昊的政权组织中也有所体现,李元昊除了模仿宋制建立政权机构、进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外,还因地制宜地设立了“群牧司”这种符合自身民族特色的机构[6]。通过这些不同政权机构的呈现,不但向我们展示了完备的中原政权具有强大的制度吸引力,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政权之间的差异性特征。

(五)奇珍异宝

西域物产丰富,但在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汉土境内对外界的物产可谓知之甚少,况且,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最初也只是出于军事目的,为了谋求共同作战,合力对抗匈奴,不过最初张骞虽然并没有带给武帝所期待的结果,但是却获得了对西域各国的新认识。在井上靖的《楼兰》里有一段这样的描写:“这些沙漠小国出产各种奇珍异宝,有玉石、琥珀,有金、银、铜,有盐、胡椒、葡萄酒,还有马、水牛、大象、孔雀、犀牛、狮子等物产丰富,五谷丰登。如果和他们开展贸易,多少可以弥补汉和匈奴交战导致的国库亏空。对苦于马匹补给的武帝来说,大宛出产的骏马尤其具有吸引力。”此处,井上靖罗列了西域的奇珍异宝,并指出了这些奇异的西域物品,不但填补了汉人对西域的认知空白,更加强了汉和西域各国交换物产的强烈愿望[7]。

另外,在《敦煌》里有一段尉迟光逼问赵行德关于回鹘郡主项链的对话:“你的项链到底是从哪儿弄来的?我不会看走眼,那可不是一般的玉!在于阗,那玉称为月光玉。我什么玉石没经过手啊,但这种极品还是头次见。”从这段尉迟光和赵行德之间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身为王族后人的尉迟光,现在作为商人自然也是见多识广的,但仍然被回鹘郡主的玉石所吸引,并且对玉石的品质给出了较高的评价,却苦于不知其来源和出处而懊恼不已,这也体现了西域这类独特玉石珍宝的神秘、精美及珍贵[8]。

三、井上靖对西域文化的态度

在井上靖的经典西域题材代表作《敦煌》《楼兰》中,西域文化元素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和塑造、对场景氛围的创设以及在语言表达上的呈现,都可以展现出井上靖对西域文化的态度和观点[9]。

首先,井上靖对西域文化的态度是积极的。《敦煌》里的虚构的主人公赵行德,获取了在街头偶然救下的西夏女子送给他的写有西夏文字的布片,就是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赵行德心中莫名产生了一种前往西夏的强烈愿望,这个愿望让他不再为落榜沮丧,甚至有了不想再来赶考的打算。后来赵行德如愿去到了西夏,在西夏的岁月里,不论是期间参加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征战,还是后来参与到佛经的翻译、保护工作中,这都代表了赵行德对西域的向往和热爱,并在此基础上也为守护西夏文明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虚构的人物赵行德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井上靖传递出的对西域文化的好奇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西域文化的珍视。

其次,井上靖对西域文化的态度是包容的。西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多元民族聚集的現象,因此,也会产生一些关于民族交流和融合方面的问题。在井上靖的重要作品《异域人》里有这样的一段描写:“班超从西域返回都城洛阳,在皇城拜谒完和帝之后,班超带着随从在洛阳街头漫步,城中胡人的风尚和胡人习性非常醒目,有妇女带着产自于阗玉河的玉饰,商市极其繁荣,出售胡地物产的商铺比比皆是,甚至街市上还有一片胡人居住区。”从这样一片祥和景象的描写当中,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中原地区对西域文化的接纳。另外,在《宦官中行说》里,匈奴首领老上单于对中行说的重用,也体现了匈奴对中原人才的渴求和重视,以及从他们身上了解到的中原制度、军事思想的仰慕、吸收和改进,这些都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多样性、包容性和吸收性。

不过,井上靖的作品里还是有非常多的关于民族之间差异化的场景描写,但是把这些场景置于历史长河的时间维度里,西域各文化和中原文化,他们彼此之间又是交流和融合的,甚至最后又在某种程度上,渐渐趋于一致,进而统一,这或许也是井上靖在作品中传递出的一种文化间互相包容的态度。

最后,井上靖对西域文化的观点是历史性的。井上靖的西域小说,是在大量真实的历史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因此,在《敦煌》里不管作者对笔下的人物赋予了怎样的深切情感,但最后都遵循于真实的历史命运。同样,在《楼兰》里,楼兰古国是富有魅力和神秘感的存在,在井上靖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古楼兰有着无限的眷恋和惋惜之情,在小说里有着这样的描写,楼兰人全部前往鄯善的十年之后,有一支百人的驼队第一次返回楼兰挖宝,没有成功。之后又过了十年,一名七十岁的老人也返回楼兰,或许是出于对故土的眷恋,想最后一睹楼兰风貌,但楼兰却已不再是当年的景象。因此,对于楼兰的兴衰和沉寂,作者还是把它置于了历史的宿命轮回及神秘自然的变幻当中,最终完全遵循了历史和自然规律。

四、西域文化元素的意义和价值

井上靖在他的作品里给我们呈现的西域文化元素,不论是在艺术形式的表现上、跨文化的传播交流上、还是在丝路文化的传播上,都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及文化意义。

(一)艺术表现上

井上靖在他的小说里给我们呈现了漫天的黄沙、神秘的河神、东西来往的驼队、红色塔尖的建筑、特色的奶酪、异域的面孔和肤色、在马背上奔驰的骑兵以及汉人口中庞然大物般的大象。这些文化意象,都给西域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带给人们无限的好奇和向往,并指引着进一步去追寻和探索。

(二)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上

西域地区一直是东西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桥梁,在中亚和欧亚大陆上形成了独特而又多元的文化景观。西域的文化元素在历史上也被广泛地吸收和传播,极大地丰富了东西文化的内涵和多样性。比如有关西域地貌、风俗的介绍,使读者能够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文化景观,同时西域的绘画、建筑、音乐和饮食也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形式,这些西域的艺术文化元素,不断地向东进行传播,极大地拓展、丰富了中国及日本的艺术创造形式,揭示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同时也为中日两国在文化、艺术上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契机。

(三)丝路文化的传播上

井上靖在他的西域历史题材作品中,通过不同视角下的人物故事和文化意象符号的引入,让我们对“丝路文化”的概念有了一种新的认知,随着井上靖西域文化相关作品的传播在学术界引起的巨大反响,不但推动了考古学家对“丝路文化”沿线段更加深入的挖掘和探究,而且结合考古学家最新发现的各种文物资料,进一步促进语言学家对“丝绸之路”的认知概念进行更加完善和系统化的构建,丰富了“丝路文化”的内涵[10]。此外,井上靖在作品中呈现出的或真实的文化元素穿插或虚构的人物形象描写的艺术表现手法,对“丝绸之路”相关文化的传播形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视角,同时也为后续以中国为主导的“丝路文化”在经济和文化价值上的影响力,以及对于如何实现多样化地走向世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此外,在新时期“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丝路文化”的传播也为沿线旅游和相关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更多实际的贡献,同时在新媒体资源和运营环境的带动下,为探索和发掘“丝路文化”的新符号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机遇。

五、结语

井上靖以中国古代真实的历史史料为写作素材,通过自身独特的文学创作手法,展现了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关注和思考,他的作品也成功地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同时井上靖作为一名日本作家,对于推动中日文化之间的交流、传播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另外,西域文化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井上靖通过他的作品也是在不断地提醒我们,要基于历史并且尊重历史,同时要重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理解和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为世界文明的进步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丁跃斌.井上靖历史小说中的中国文化探究[J].名作欣赏,2014(17):122-123.

[2]李亮.论井上靖中国题材文学中的丝路文化元素[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1,42(01):45-47.

[3]井上靖.异域人[M].赵峻,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1:5-18.

[4]井上靖.洪水[M].赵峻,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1:12.

[5]井上靖.宦官中行说[M].赵峻,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1:9-10.

[6]杨福瑞.谈汉人官僚在西夏政权中的地位与影响[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5):71-73.

[7]井上靖.楼兰[M].赵峻,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1:6.

[8]井上靖.敦煌[M].戴焕,孙容成,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1:8.

[9]王红国.井上靖的西域情节与其西域作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4):24.

[10]孙文婷.“丝绸之路”的概念传播与文化认同[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01):196-204.

作者简介:

张春菊,女,汉族,河南周口人,天津理工大学,研究方向:文学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等。

猜你喜欢
井上靖文化元素
从地方理论看井上靖的中国丝路游记
井上靖的新疆旅行与新疆游记
日本作家井上靖对战争的文学反省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分析
迷幻的湖
中国文化元素对现代油画艺术的影响探究
论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民族性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产品中的文化研究
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