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定向透药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3-12-01 10:28高艳芳黄志敏
河北中医 2023年11期
关键词:药疗法全血盆腔炎

高艳芳 杨 娜 黄志敏 杨 涛

(1.河北省张家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3.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4.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由急性期未彻底治愈或体质较差而导致病情迁延所致[1],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痛、白带增多及月经不调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2]。现阶段临床多以抗生素治疗,但起效慢,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极易出现耐药性和不良反应,长期疗效欠佳[3]。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中医学认为,盆腔炎的发生与“湿、热、瘀、虚”等有关。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其可通过中频电流产生电磁场,让药物的有效成分透过皮肤直达病灶,促使药物吸收。本研究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33例,并与抗生素治疗33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6例慢性盆腔炎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年龄26~36岁,平均(30.7±2.3)岁;病程3~24个月,平均(13.6±1.6)个月。对照组33例,年龄25~35岁,平均(30.5±2.1)岁;病程3~24个月,平均(13.5±1.3)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妇产科学》[4]。中医辨证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辨证为气滞血瘀型。

1.2.2 纳入标准 均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岁,病程>3个月;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意识清楚,可以配合完成相关问卷填写及调查;有性生活者;

患者对本研究内容全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3 排除标准 合并有严重感染、并发症、脏器类疾病者;不愿参与本研究者;哺乳期或妊娠期者;合并可能对本研究结果判定产生影响的相关疾病者;纳入研究前1个月内使用了与本研究疾病相关的药物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抗生素治疗。甲硝唑片(山西澳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047)200 mg,每日4次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湖北纽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486)100 mg,每日2次口服。连续治疗4周。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药物组成:没药6 g,乳香6 g,红花10 g,桂枝10 g,皂角刺10 g,乌药10 g,大血藤15 g,赤芍15 g,莪术15 g,三棱15 g,透骨草30 g,黄芪30 g。将上述药物打成粉末混合并溶于10 g水中调成为糊状。取无菌纱布,将纱布完全浸透于制备好的糊状药物中,让纱布吸满药物后,将纱布放置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ZP-A9型,河南迈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电极板中,对合放置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仪器通电,待电极板温热后,敷贴于关元、气海和阿是穴,按触摸液晶板中的“选择处方”,选择透药导入、中温,强度设置为“2档”,维持5 min后,调至“4档”继续治疗25 min。完成治疗后将电极板取下,将剩余药糊与凡士林调和,待其凝固后置于穴位敷贴纸,贴于腰俞、腰阳关、子宫(双侧),留置4~8 h。每周3次,共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1.4.1 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前后抽取2组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检测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

1.4.2 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 治疗前后抽取2组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颗粒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G(IgG)、IgA及IgM。

1.4.3 生活质量 治疗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health survey,SF-36)评价2组患者生活质量,共8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6]。

1.4.4 不良反应 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头晕、阴道干涩以及腹泻。

1.5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拟定。痊愈:治疗后,患者相关体征及症状全部消失,且理化检查和妇科检查全部正常,疗效指数≥95%;显效:治疗后,患者相关体征、症状、理化检查和妇科检查显著好转,70%≤疗效指数<95%;有效:治疗后,患者相关体征及症状缓解,理化检查和妇科检查有改善,30%≤疗效指数<70%;无效:治疗后,患者相关体征、症状、理化检查、妇科检查无改善,甚至加重,疗效指数<30%[5]。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标学指标变化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及免疫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后,2组炎症因子IL-6、PCT、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免疫指标IgG、IgA及IgM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炎症因子IL-6、PCT、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指标IgG、IgA及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及免疫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分,

2.4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7.0%(32/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8%(25/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5 2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1/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5/3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见表5。

表5 2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论

目前相关研究显示,慢性盆腔炎发生的主要诱因是妇科术后、产后、经期以及流产后病原体感染,以混合感染较为常见[7],治疗的主要方法有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等[8]。甲硝唑属于抗厌氧菌药物,对所有厌氧球菌、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和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左氧氟沙星为广谱抗菌药,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有杀灭作用。两药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以产生协同作用,但长期应用易产生菌株耐药性[9]。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学带下病、妇人腹痛、热入血室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多因产后或经后体虚劳倦,正气未复,邪气从胞门入侵,蓄积胞内,导致胞脉胞络气滞血瘀,冲任瘀阻,不通则痛。治以扶正为本,理气活血、祛瘀止痛为主,同时兼顾祛邪[10]。本研究所用中药方中没药、乳香、赤芍、红花、莪术、三棱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皂角刺、大血藤可清热解毒,消痈排脓;黄芪补气生血,托毒排脓;透骨草散瘀消肿,解毒止痛;乌药行气止痛;桂枝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全方诸药合用,可达行气、活血、止痛、解毒、排脓之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的中频电流可以对中药离子产生一种推动力的对应电场,使其通过皮肤黏膜深入渗透到机体中,加速药物吸收[11]。此外,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的热疗作用和脉冲的良性刺激能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环和盆腔组织营养状况,加快新陈代谢,从而加速盆腔炎症物质吸收,进而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炎[12]。本研究在使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治疗时选用关元固本培元,补益下焦;气海温阳益气,培元补虚;阿是穴通络止痛。同时进行药物贴敷,能够使药物经皮肤腠理直接进入体内,并通过经络传导间接作用于病灶,以改善盆腔微循环,消除炎症[13]。本研究所选腰俞能调经清热,散寒除湿;腰阳关祛寒除湿,行气止痛;子宫穴属经外奇穴,是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要穴,可清热利湿,温肾补元。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能有效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

相关研究表明,慢性盆腔炎患者局部病变有微血栓形成,导致其血液呈现出高凝状态[14]。相关研究显示,慢性盆腔炎患者存在血液微循环障碍,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高切)等水平上升[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能有效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促进微循环。

炎症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机制。IL-6是一种主要的炎症反应因子,其生物学活性十分多样,参与慢性炎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CRP是反映机体炎症的非特异性标记物。当机体出现细菌感染时,也会大量的合成并释放PCT。慢性盆腔炎发生的主要机制就是机体防御功能受损或免疫功能减弱,以及外源性致病菌入侵[16]。IgA、IgG和IgM为临床常用的体液免疫指标,可较好地反映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炎症因子IL-6、PCT、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指标IgG、IgA及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能有效抑制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炎症,提高机体免疫。

综上所述,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提高临床疗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降低不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药疗法全血盆腔炎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无药疗法特色医疗专修班常年招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与护理
新鲜抗凝全血对Sysmex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比对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