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幼儿园科学活动的 STEAM教育探索

2023-12-01 08:42姚君
教育界·A 2023年30期
关键词:STEAM教育科学活动核心素养

【摘要】新课改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全新教育要求,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科学活动是幼儿园科学区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帮助幼儿建立科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将STEAM教育融入其中,将会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文章基于核心素养视域,先是简述了STEAM教育理念的内涵与开展原则,再从五大学科角度出发,探讨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开展STEAM教育的策略,以期推动幼儿科学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幼儿园;科学活动;STEAM教育

作者简介:姚君(1996—),女,江苏省淮安市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沁春路幼儿园。

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全新教育要求。STEAM教育可通过综合性教育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幼儿园科学活动是提高幼儿科学素养和实践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将科学活动与STEAM教育融合,可使幼儿教育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幼儿教师可在科学活动中融入STEAM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活动,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以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成长与发展,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STEAM教育概述

STEAM教育理念源于国外,具有综合性教育的特点。“STEAM”代表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五门学科,是一门由多学科融合而成的综合性教育[1]。STEAM教育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课程设计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加强对该理念的研究与运用,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目标,将STEAM教育的价值开发到最大。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开展STEAM教育的原则

(一)融合性原则

STEAM教育最為显著的特征便是学科融合。随着学习活动的整合与深入,幼儿的学习内容趋向于跨越式、交叉式发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时,教师应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涵盖五门学科,明确学习活动的发展方向,让各个学科呈现动态化、持久性的科学连接,在融合性教育原则下强化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其核心素养的提升[2]。

(二)情境性原则

3—6岁幼儿的认知水平不高,理解能力有限,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阶段。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及真实性的学习情境,是促使幼儿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性要素。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开展STEAM教育时,教师应秉承“情境性”这一原则来构建活动,利用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幼儿动脑思考、动手验证,促使幼儿提升科学素养。

(三)发展性原则

幼儿园核心素养培养方向分为三大类、六方面、十八项内容。三大类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为幼教工作指明了教育方向[3]。STEAM教育多学科、跨领域融合的特性,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随着科学活动与STEAM教育的深度融合,幼儿会在探究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发展性原则也会随之体现。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幼儿园科学活动的STEAM教育策略

3—6岁是幼儿成长的黄金时期。STEAM教育涵盖了科学、数学、技术、工程、艺术五门学科的内容,综合性的学习模式与探究式的学习项目有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幼儿在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自由探究中获得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发展。下文以STEAM科学活动“奇妙泡泡”为例,探讨幼儿园科学活动的STEAM教育策略。

(一)科学学科—掌握基本科学原理,丰富科学知识储备

观察生活现象和提出学习问题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基本构建原则,也是丰富幼儿知识储备的重要途径[4]。幼儿通过对科学现象、科学问题进行分析,能够了解简单的科学原理,形成基本的科学认知。本次项目活动缘起于幼儿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教师紧抓教育契机,结合STEAM教育理念,打造了具有综合性、探究性的幼儿园科学活动。

活动缘起于幼儿洗手时发现了水池中的泡泡,并提出问题:“洗手液是绿色的,为什么搓出的泡泡是五颜六色的?”基于这一生活现象及幼儿的探究兴趣,教师为幼儿打造了STEAM科学活动“奇妙泡泡”,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了解泡泡、泡泡液的性质和特点”。

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洗手液、肥皂、盐、洗洁精、糖等活动道具,并向幼儿提问:“泡泡是怎样来的?清水可以吹出泡泡吗?往水中加什么材料可以吹出泡泡?”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并分小组进行实验,用教师提供的不同道具制作泡泡液,并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探究,幼儿最终发现:“糖、盐不能调制泡泡液;洗洁精、肥皂、洗衣粉等洗涤类材料可以调制出泡泡液”。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实践探究与分析总结,掌握了基本科学原理,提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通过合理运用STEAM教育理念,高效达成了科学学科培养目标。

(二)数学学科—掌握不同数字含义,提高幼儿数学素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幼儿园科学活动划分为“科学探究”与“数学认知”两个方面,而STEAM教育中也包含数学学科。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开展STEAM教育时,教师可借由科学活动向幼儿讲解简单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科学学习的基础上提高数学素养,从而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在STEAM科学活动“奇妙泡泡”中,幼儿通过实验了解了泡泡液的基本制作原理,初步具备了理论知识学习基础。为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活动质量,教师出示了一张泡泡液配比表,结合配比表上的数字打造了子活动“数学·数字的含义”,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确定自制泡泡液的比例和材料数量”。

泡泡液配比表上提到了胶水、洗手液、洗洁精、水四项材料,配比为1∶2∶2∶4。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结合配比表上的内容向幼儿提问:“这些数字代表了什么?分别要加多少材料?”并让幼儿展开探讨,最终引导幼儿了解“泡泡液的配比需要统一衡量标准,这些数字代表要用到1份胶水、2份洗手液、2份洗洁精与4份水”。通过师幼间的探讨,幼儿初步了解了配比表上数字的含义,掌握了基础数学知识。

这一环节以数学学科为主,教师将STEAM教育与科学活动有效融合,引导幼儿探讨图表上的数学知识,让其初步了解“比例”这一数学概念,为后续的科学活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三)技术学科—掌握工具使用方法,扩充科学知识储备

STEAM教育中的技术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幼儿使用各种工具制作物品,掌握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在操作中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开展STEAM教育时,教师可着重让幼儿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奇妙泡泡”这个活动中,在幼儿了解了相关科学原理并动手实践后,教师带领幼儿开展下一环节—“技术·了解泡泡器”。本环节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幼儿了解泡泡器的特点、形状,了解泡泡的形成机制,并感受不同形状的泡泡吹口对泡泡形状的影响作用。基于活动内容,教师将活动目标设定为“学会利用书籍、网络查找与泡泡器相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初步了解泡泡器的制作原理”。

学习活动初期,教师利用电子屏幕为幼儿展示泡泡器,引导幼儿认识泡泡器的基本构成—泡泡器由一根长柄和一个封闭的吹口组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准备了活动道具:圆形、爱心、椭圆、方形、连串圆形等形状的泡泡吹口,鼓励幼儿仔细观察不同泡泡吹口的形状、特点,提出探究问题:“吹口形状会影响泡泡的形状吗?”接着,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制的泡泡液展开实验,最后得出实验结果:任何形状的吹口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实验活动结束后,师幼共同查阅相关书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了解泡泡器的制作方法。如有幼儿通过翻阅图书发现,纱布网格很小,盖在吹口处就可以吹出一串长长的“泡泡龙”;将铁丝扭成多个圆圈,可同时吹出多个泡泡……在师幼的共同努力下,幼儿获取了更多关于泡泡器的知识,了解了泡泡器的制作方法、基本模型、使用材料,为开启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艺术学科—掌握图纸设计方法,激活幼儿创造思维

物品的制作少不了草图设计,STEAM教育中的艺术学科以释放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主,要求幼儿在涂涂画画中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审美素养及设计能力。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开展STEAM教育时,教师可将艺术学科与科学活动相融合,让幼儿在绘制过程中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

制作泡泡器时,教师以图纸设计活动为主,为幼儿创设了子活动“艺术·设计泡泡器”,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引导幼儿绘制画面美观、设计有创意的泡泡器设计图”。

在泡泡器图纸设计过程中,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其结合前期的活动经验,利用画笔设计出自己心中的泡泡器,并在图纸设计结束后为幼儿提供其所需要的材料。如有幼儿绘制的设计图纸需要用到胶水和吸管,有幼儿绘制的图纸需要用到铁丝和纱布,教师便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供幼儿自由发挥和操作。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对科学活动进行延伸,以“绘制泡泡器设计图”为教学线索,将STEAM教育中的艺术学科融入其中,充分释放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幼儿在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中发展艺术素养,也使得科学活动得到进一步推进。

(五)工程学科—掌握物品制作步骤,尝试独立完成任务

随着幼儿学习经验的丰富,教师以STEAM教育中的工程学科为线索,打造子活动“工程·制作泡泡器”,将活动目标设定为“学会利用工程思维设计泡泡器,不断优化和改进设计图,制作出优质的泡泡器”。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放手让幼儿自主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在前期活动中,幼儿完成了图纸的设计,还根据图纸设计方案在科学区域中找到了自己所需的材料。接下来,幼儿要通过组建材料完成泡泡器的制作工作。在幼儿制作泡泡器的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在发现幼儿的错误行为后立刻对其进行纠正。在泡泡器制作完毕后,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场地,检驗泡泡器的最终效果,并让幼儿指出自己或他人泡泡器的缺点与不足,从工程思维的角度对泡泡器进行优化和调整,进一步增强科学活动效果。

随着泡泡器的制作完成,本次活动“奇妙泡泡”也走进了尾声,幼儿在动手操作与实践中完成了科学活动的探索。

本次学习活动由幼儿的兴趣生发而来,教师结合STEAM教育理念,设置科学探究环节,将五大学科知识巧妙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科学活动的快乐。纵观整个学习过程,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营造了轻松的氛围,幼儿在发现、尝试、探讨和分析的过程中,激发了对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引导与辅助为主,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直观的学习活动,让幼儿在探究学习中感知科学知识的魅力,促进了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实现了多种教育理念的有效融合。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对幼儿园科学活动和STEAM教育的融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结合教育实例,从五大学科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开展STEAM教育,通过打造综合性、项目化、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能扩大幼儿的知识学习范围,让幼儿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建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开展STEAM教育,不仅对幼儿当下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还对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曦.STEM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有效路径[J].山西教育(幼教),2022(12):54-55.

[2]阮丽贞.基于STEAM理念的幼儿园科学主题活动的开展策略[J].教师,2022(35):84-86.

[3]高嘉阳.STEAM理念下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践[J].甘肃教育,2022(20):74-78.

[4]张玲.聚焦STEM教育,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策略研究[J].早期教育,2022(5):12-14.

猜你喜欢
STEAM教育科学活动核心素养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STEAM教育探析
STEAM教育在科学课堂中实践与思考
基于大数据对STEAM教育进行师生互动研究
创客文化背景下的STEAM教育开展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幼儿自然观察智能在科学活动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