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白面僧面猴感染贾第虫病的诊治

2023-12-01 04:44王艳君毕靖征
中国兽医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血丝白面包囊

张 琴, 王艳君, 毕靖征

(上海野生动物园, 上海 南汇 200130)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lambliaStiles)简称贾第虫,属于动鞭毛虫纲、双滴虫目、六鞭虫科,是一种肠道内寄生原虫,其宿主范围较广,可感染人类、哺乳动物和鸟类等多种脊椎动物。感染人类的报道较多,其寄生于人体小肠、胆囊,主要寄生于十二指肠,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导致贾第虫病(Giardiasis)[1]。该病在野生动物上的报道极少,只有姜昌富等于1987年进行金丝猴粪便普查时,发现了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但未涉及临床症状和治疗的报道[2]。白面僧面猴(Pitheciapithecia)为僧面猴科、僧面猴属,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被列入《附录II》中的动物。某园白面僧面猴幼崽一直拉稀糊状便,后期带有黏液和血丝,通过粪检发现贾第鞭毛虫的滋养体,初步诊断为贾第鞭毛虫病,经过治疗得以痊愈。本文对其间曲折的诊断过程和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为贾第虫病的进一步研究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同时为保护白面僧面猴增加临床诊疗数据。

1 发病情况

2020年5月12日,某园灵猴天地的1只2月龄白面僧面猴(体重250 g)被母遗弃转至人工育幼,该猴无力,极瘦,口鼻流血,黏膜苍白,输液时不见回血,呼吸深而快,嘴巴不自主张合。经过1周输氧、止血、抗菌消炎和支持治疗后,患猴精神明显好转,呼吸频率趋于平稳,愿喝奶粉调配的奶水,但有吐奶现象。5月19日,发现患猴粪便呈稀糊状,粪检未见明显异常。5月22日,患猴体重下降,将稀便再次进行镜检,可见疑似原虫包囊样物(+),但未用药。同时,见患猴腔舌面上有白色斑点,经过7 d对症治疗后,口腔舌面上念珠菌感染痊愈,食欲有所好转但食量不多,体重不增不减,粪便仍呈稀糊状,粪检念珠菌和原虫包囊均呈阴性。直至6月19日,发现患猴稀便中带血丝,有时粪便呈浅褐色稀糊状,隐血(+),体重基本不增加,食欲时好时坏,但总量还是偏少。经过各种止血药和抗生素治疗几个疗程后,仍未见好转,粪便一直呈稀糊状,有时带黏冻,且一直带微量血丝或血块。7月14日,患猴食欲降为正常量的2/3左右,粪便仍未好转。

2 诊断

取幼白面僧面猴的稀便直接涂片镜检,可见较多的贾第鞭毛虫滋养体,长9~21 μm,宽5~15 μm,活动基本不明显(图1)。瑞氏-姬姆萨染色结果显示,滋养体内可见特征性的1对卵圆形的泡状细胞核(图2A),可见鞭毛(图2B)。结合发病情况和粪便涂片检查结果,可以初步诊断该猴患贾第鞭毛虫病。

图1 稀便直接涂片镜检(100×)

图2 瑞氏-姬姆萨染色(1 000×)

3 治疗和预后

该患猴被遗弃时存在原发病,经过1个多月的对症治疗后,精神明显好转,但食欲一直欠佳,体重不增,且一直拉稀糊状便,粪便隐血,后期粪便见血丝,偶见血块。用各种抗生素和止血药治疗后,仍未见好转。在粪检见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后,对该患猴进行对因驱虫治疗。

3.1 驱虫第1期治疗(7月14日—7月23日) 7月14日粪检确诊为贾第鞭毛虫感染,使用甲硝唑片5 mg/次,3 次/d,口服,连用10 d;丙硫苯咪唑片,5 mg/次,1 次/d,口服,连用3 d;安络血片0.1 mg/次,2 次/d,口服,连用10 d。治疗8 d后,患猴粪便呈厚糊状,偶见呈条状,未见带血丝,食欲增加为正常量。

3.2 驱虫第2期治疗(8月4日—8月13日) 8月4日患猴食欲再次下降,粪便见绿色;8月8日又见稀糊便,偶见带血丝,粪检原虫滋养体呈阴性。使用替硝唑片15 mg/次,1 次/d,口服,连用4 d;庆大缓释片4万IU/次,2 次/d,口服,连用4 d。用药4 d后,粪便未见好转。

3.3 驱虫第3期治疗(8月14日—8月23日) 第2期治疗效果不明显,故换成和第1期治疗同样的药物,10 d作为1个疗程。用药4 d后,患猴粪便明显好转,未再见血丝;10 d后粪便呈正常的条状,食欲明显好转,开始愿意吃水果等辅食,且食量慢慢增长。

1个月后回访,患猴食欲极好,且胆子也变大,很愿亲近人,体重有稳定的增长,粪便形状和排便次数均恢复正常。

4 讨论

根据寄生虫病原学检测法,本病例取粪便直接涂片镜检,可见密度很高的贾第鞭毛虫滋养体,确定该白面僧面猴系本虫感染所致,其症状与滋养体的数量密切相关。通过后期对因治疗的效果,进一步确诊此病例为贾第鞭毛虫感染。

贾第鞭毛虫滋养体通常存在于水样便中,包囊存在于成形粪便中。由于感染者粪便包囊的形成和排出具有间隙性,故检查时以隔日粪检并连续检查3次以上为宜[3]。本病例初次粪检时有过疑似原虫包囊感染报告,但后面连续几天都未检测到原虫包囊,导致漏诊和误诊,和上述贾第鞭毛虫检测情况相吻合,与戈建军[4]和郑洪祖[5]报道的小儿贾第虫病漏检或误诊如出一辙。同样,本病例进行驱虫第1期治疗后,再次出现症状时粪检也未见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但经过第3期驱虫治疗,症状马上消失,也许和此特点有关。因此,该病例也给临床兽医和临床检测者对于灵长类的粪检积累了认识和经验。

此病例在明确诊断之前,由于见黏冻样便及带血丝,故进行对症治疗,使用多种抗生素和止血药,但始终未见好转,与张育智等[6]报道的贾第鞭毛虫致长期腹泻一样,对症治疗完全无用,只有对因治疗才有效。此病例通过甲硝唑[50 mg/(kg·bw·d),分3次,连用10 d]和丙硫苯咪唑[15 mg/(kg·bw·d),1 次/d,连用3 d]联合用药,效果确实,但是需要2个疗程才能巩固。从本次治疗中可以看出,替硝唑效果没有甲硝唑理想,可能与没有采用合理剂量和用法有关。

人或动物摄入被贾第鞭毛虫包囊污染的水或食物后,包囊在十二指肠内脱囊形成滋养体,滋养体借助吸盘吸附于小肠绒毛表面,通过体表摄取营养物质,并影响宿主的营养吸收,导致腹泻[3]。故本病例中的幼白面僧面猴被遗弃转至人工育幼时极度消瘦,在后面食欲好转阶段体重也基本不增加,同时还一直伴随着稀便,尽管排便次数不多。

贾第虫病的感染途径包括饮水、食物和人与动物的接触,其中,饮水传播是最为主要的方式之一[7]。此病例中的幼猴从出生至2月龄时是随着母猴在外展区放养的,能接触到污染水源和同群猴的粪便。因此,改善环境卫生是主要的预防措施,切实做到投喂地的消毒和瓜果的清洗,能减少贾第鞭毛虫的感染概率。

本病例为2月龄白面僧面猴感染贾第鞭毛虫,与儿童感染贾第鞭毛虫出现营养不良、吸收不良和发育迟缓等症状相一致,与成人相比,儿童患病率更高,且感染后引起的症状更严重[8],这可能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有关[9]。本病例可为幼龄非人灵长类动物发生反复或持续的腹泻症状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血丝白面包囊
“古币”会挖沙
冬 雪(二首)
冬雪(二首)
海洋甲藻包囊及沿革
熬药的人
胡须
脑筋急转弯
小鸡的出生
白面狂欢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