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ERS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数据挖掘Δ

2023-12-01 08:03:36黄孟文蒲诗云王利辰唐梦蛟周后凤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药剂科成都60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67川北医学院药学院四川南充6700西南医科大学药学院四川泸州66099
中国药房 2023年22期
关键词:纳武利博利关联度

龙 霞 ,黄孟文 ,蒲诗云 ,王利辰 ,唐梦蛟 ,周后凤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药剂科,成都 60;.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 67;.川北医学院药学院,四川 南充 6700;.西南医科大学药学院,四川泸州 66099)

肿瘤免疫治疗为近年来肿瘤治疗的突破性进展之一,其中最常应用的药物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1]。ICIs可通过阻断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或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等相关信号通路来解除免疫抑制状态,恢复机体免疫监控功能,重建T 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2]。目前,美国FDA批准上市了多种ICIs,包括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和替西木单抗)、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和西米普利单抗等)和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阿维鲁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等。其中,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已在我国上市[1,3]。患者在应用ICIs时,常会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以皮肤系统较为常见,且最早出现[4―5]。皮肤irAEs表现形式多样,较为常见的是斑丘疹、瘙痒症及白癜风[6―7]。皮肤irAEs 的严重程度通常是轻至中度,但也有部分皮肤irAEs 较为严重,如史-约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等[8―10]。SJS/TEN 会伴发一系列系统症状,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等,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其中SJS 为4.8%,TEN 为14.8%,SJS/TEN 为19.4%[11]。医护人员需要早期识别并正确处置这些严重皮肤不良反应,这对改善肿瘤患者预后和防范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研究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s reporting system,FAERS),对在国内外均已上市的5种ICIs(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进行信号挖掘与分析,以期为ICIs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从FAERS 数据库中收集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自美国上市至2022年第4 季度的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s)报告进行分析。利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17对相关信息进行提取;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ical Dictionary for Regulatory Activities,MedDRA)25.0 版中ADEs 术语集的首选术语(preferred terms,PT)对ADEs进行编码;根据MedDRA 25.0版中的“标准MedDRA 分析查询(standardized MedDRA queries,SMQ)”,将术语集定义为严重皮肤不良反应(代码20000020)的相关72个PT作为研究对象。

去除重复报告,得到总的相关ADEs 报告。通过PubMed数据库以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查询,以5种药品的名称为检索词,并限定药品角色为“首要怀疑药品”,即得首要怀疑药品为上述5种药品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报告。

1.2 信号检测方法

为尽可能减少使用单一算法带来的结果偏倚,本研究采用频数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和贝叶斯法中的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ayesian confidence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CPNN)法进行信号挖掘。ROR 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挖掘方法,其阳性信号生成条件为报告数≥3 且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下限>1。ROR及其95%CI下限的数值越大,说明信号强度(关联度)越强[12]。而BCPNN 法的信号检测指标为信息成分(information component,IC)值,其阳性信号生成条件为IC 下限(即IC-2SD,SD 为标准差)>0。其中,IC 是BCPNN 法的一种统计度量,是一种强有力的信号检测指标,具有避免假阳性的能力,特别是在报告数较少的情况下[13]。本研究将两种方法同时检出的阳性信号判定为可疑信号,提示该药物与目标ADE报告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7对数据进行处理,各方法计算公式参考文献[14]。

2 结果

2.1 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报告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在FAERS数据库收集到5 726份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报告,其中纳武利尤单抗3 037份、帕博利珠单抗1 465份、度伐利尤单抗130份、阿替利珠单抗429份、伊匹木单抗665份。结果见表1。

表1 5种ICIs信号检测结果

2.2 信号检测情况

5 种ICIs 均生成了阳性信号,其关联度由强到弱依次是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具体见表1和图1。

图1 5种ICIs相关严重皮肤不良反应信号检测雷达图

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阿替利珠单抗、伊匹木单抗在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方面分别形成的信号数为15、13、4、7、9个,具体见表2。

表2 5 种ICIs 在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方面的PTs 信号检测结果

2.3 SJS和TEN信号相关情况

2.3.1 SJS的ADEs信号情况

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伊匹木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致SJS 的报告分别为216、147、55、43、14 份,均形成了阳性信号。SJS 患者的基本特征见表3,其结局见图2,其中导致患者死亡比例最高的是帕博利珠单抗(35.37%,52/147)。

图2 5种ICIs致SJS患者的结局

表3 5种ICIs致SJS患者的基本特征

2.3.2 TEN的ADEs信号情况

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伊匹木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致TEN 的报告分别为97、112、47、18、7 份,其中,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未形成阳性信号。TEN患者的基本特征见表4,其结局见图3,其中死亡比例最高的为帕博利珠单抗(66.96%。75/112)。

图3 5种ICIs致TEN患者的结局

3 讨论

3.1 ICIs的作用机制

肿瘤细胞通过招募免疫抑制性细胞、下调肿瘤抗原表达、诱导T 细胞凋亡或功能耗竭,并产生诱导抑制性免疫检查点表达的免疫抑制分子,从而形成高度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以逃避免疫监视[15―16]。在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检查点如CTLA-4、PD-1及其配体PD-L1显著过表达[17],从而可抑制T细胞的激活,导致“免疫耗竭”。因此,这些免疫检查点是重要的免疫治疗靶点,阻断这些免疫检查点可以“解除”这种免疫抑制,并重新激活能够摧毁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T 细胞[18―19]。基于该机制,ICIs类药物应运而生。

3.2 ICIs与irAEs

ICIs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疗效显著,使免疫治疗成为除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外极具潜力的肿瘤新疗法[16]。ICIs类药物显著提高了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肝细胞癌等多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20],但其潜在的irAEs 风险不容小觑。研究指出,在接受ICIs 治疗的患者中,有70%~90%的患者会发生irAEs,其中严重irAEs 的发生率为10%~15%[21],这些反应可导致1.3%的患者死亡[22]。

3.3 ICIs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风险

本研究着重对5 种ICIs 导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ADEs 报告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5 种ICIs 均可在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方面生成阳性信号,信号与药物的关联度从强到弱依次为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度伐利尤单抗。有学者收集并逐篇查阅公开发表的关于ICIs 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20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发现,帕博利珠单抗共导致84 例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其发生率高于伊匹木单抗[23];结合本研究可以看出,帕博利珠单抗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于其余4种ICIs,关联度最强。

3.4 ICIs致SJS/TEN的风险

SJS/TEN是以皮肤-黏膜损害为主的系统性危重症,临床病死率较高,以水疱及泛发性表皮松解为特征,可累及多个系统。目前学界普遍认为,SJS/TEN代表了一组疾病谱,SJS 为轻型(表皮松解面积<10%体表总面积),TEN为重型(表皮松解面积>30%体表总面积),介于两者之间为重叠型SJS-TEN(表皮松解面积占10%~30%体表总面积)[11]。

本研究中,5 种ICIs 均可导致SJS 和TEN 的发生。分析SJS相关报告可知,5种ICIs均可形成阳性信号,且关联度强弱依次为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分析TEN相关报告可知,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均未形成阳性信号,其余3 种ICIs 的关联度强弱依次为帕博利珠单抗>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帕博利珠单抗与SJS、TEN 均有关联,且关联度在5种ICIs中是最强的。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与SJS 的关联度仅次于帕博利珠单抗,但其致TEN并非阳性信号,说明PD-L1抑制剂导致SJS的可能性大,与TEN 关联度不高。有研究表明,分别有90%和70%接受CTLA-4 抑制剂和PD-1/PD-L1 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会出现irAEs,几乎所有接受多种方案联合治疗的患者均会出现irAEs[24]。在使用ICIs过程中,如果确需联用多种ICIs,可考虑将PD-L1 抑制剂与CTLA-4 抑制剂联用,尽量避免帕博利珠单抗与其他ICIs联用。

通过分析发生SJS 和TEN 的患者基本特征可知:(1)患者普遍以65 岁及以上居多,除使用阿替利珠单抗者外,其余均是男性发生率更高;(2)亚洲国家上报的病例数普遍居首位;(3)因SJS死亡的患者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帕博利珠单抗(35.37%)>阿替利珠单抗(30.23%)>纳武利尤单抗(26.85%)>伊匹木单抗(23.64%)>度伐利尤单抗(0),因TEN 死亡的患者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帕博利珠单抗(66.96%)>度伐利尤单抗(57.14%)>纳武利尤单抗(50.52%)>阿替利珠单抗(50.00%)>伊匹木单抗(42.55%),均大于文献报告[11]。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65 岁的男性患者在使用ICIs时,其SJS/TEN的发生风险更高,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重视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收集到的ADEs报告以亚洲病例居多,故上述结果对国内临床用药的参考价值较大。

3.5 ICIs在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报告中的独特信号

5种ICIs以PTs进行信号检测,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在大疱性皮肤松解、角膜脱落和皮肤糜烂中单独形成信号,纳武利尤单抗在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结膜炎和黏膜类天疱疮中单独形成信号,伊匹木单抗在全身剥脱性皮炎中单独形成信号(表2)。SJS和TEN可导致严重的眼科后遗症。有研究表明,SJS/TEN患处体表面积剥离度≥10%、患者年龄≥60 岁、血清生物标志物S100 钙结合蛋白A8/A9 复合物和颗粒溶素水平升高等因素均与急性严重眼部并发症相关[25]。当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时,临床医生应特别警惕并及时干预,最大限度降低视力丧失等慢性眼部后遗症的发生风险。

综上,5 种ICIs 均可在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方面生成阳性信号,信号与药物的关联度从强到弱依次为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度伐利尤单抗,且帕博利珠单抗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其余4 种ICIs,关联度最强。建议临床在使用ICIs 时,无论是何种药品,都应考虑相关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帕博利珠单抗与SJS 和TEN 的关联度均最高,且发生SJS/TEN后导致患者死亡的风险也最高,因此患者(尤其是≥65岁的男性患者)在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时要尤为警惕,同时应尽量避免ICIs之间的联用。

猜你喜欢
纳武利博利关联度
帕博利珠单抗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纳武利尤单抗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文献分析
对CheckMate 577:纳武单抗在食管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作用的述评
帕博利珠单抗对5种常见恶性肿瘤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新进展
美国FDA批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
纳武利尤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水质评价分析
基于灰关联度的锂电池组SOH评价方法研究
电源技术(2015年11期)2015-08-22 08:50:18
博利康尼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公交线网模糊评价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