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音乐节目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策略

2023-12-01 15:17:49玛森其其格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8期
关键词:音乐节目天籁舞美

玛森其其格

(作者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卫视节目制作传播中心)

在文化强国战略下,越来越多的电视音乐节目以文化为内核,丰富节目内容表达,如《经典咏流传》以独特的形式将古典诗词、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1]。相比之下,民族地区打造的电视音乐节目反响较平,鲜有人关注。本研究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天籁北疆》节目为例,从已有电视音乐节目的文化传承经验出发,分析民族地区电视音乐节目在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迎合时代发展特征,提出有效的创新策略。

1 民族地区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1 保护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地区电视音乐节目通过展示和传承民族音乐作品,发挥着保护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2]。第一,民族地区电视音乐节目收集整理了传统歌曲、器乐演奏等各类民族音乐作品,还通过纪录片、访谈等形式,深入挖掘和展示民族音乐的背后故事与文化内涵,将民族音乐与地方历史、传统习俗、民间故事等相结合,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理解民族音乐的深意[3]。第二,民族地区电视音乐节目为年轻一代的音乐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节目组织选拔赛、音乐比赛等活动,为新一代的艺术家提供展示和推广自己作品的机会,不仅激发了更多人对传统音乐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新的民族音乐人才。

1.2 增强民族地区的文化自信

民族地区电视音乐节目通过展示本地区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地区的文化自信。第一,艺术家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魅力。他们用音乐传递出自己对家乡、对民族的热爱和自豪感,通过优雅动人的演唱和器乐演奏,让观众感受到民族地区的独特魅力。第二,民族地区电视音乐节目为民族地区年轻音乐人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参加这些节目,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创作能力,从而获得大众的认可和赞赏。这种认可和赞赏不仅带给他们信心和自豪感,也激发了其他年轻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1.3 促进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

民族地区电视音乐节目为不同民族地区的艺术家和音乐人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发挥出促进不同民族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第一,艺术家们可以通过演唱、合作等形式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探索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他们将各自的音乐元素和表演风格融入节目中,展示着多元文化的面貌[4]。第二,民族地区电视音乐节目还通过展示活动和演出的地方特色,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此类节目会组织专题演出、巡回展等活动,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进行整合和呈现。观众通过这些节目,了解到了其他地区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增长了眼界,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 《天籁北疆》节目在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2.1 《天籁北疆》节目介绍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天籁北疆》是一档以音乐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主要内容为展示内蒙古与北方地区的音乐文化、音乐人物、音乐故事、音乐生活等。该节目通过音乐的形式,促进内蒙古与北方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进观众对内蒙古和北方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在节目形式上,《天籁北疆》分为多个版块,每个版块均针对不同的音乐类型和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介绍。以下是几个主要版块的介绍:第一,“内蒙古的音乐传承”。该版块主要介绍了内蒙古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内蒙古的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融合与发展。同时,还挖掘了很多内蒙古本土的音乐人才和音乐故事,让观众更加深入了解内蒙古音乐的魅力和内涵。第二,“草原之歌”。该版块主要聚焦于内蒙古的草原音乐文化,邀请了众多草原歌手和乐手,通过演唱、访谈等形式,向观众展示了内蒙古草原音乐的优美旋律和深刻内涵。同时,还介绍了草原音乐与蒙古族文化、历史、民俗等方面的关系。第三,“北疆长调”。该版块主要介绍了内蒙古长调音乐文化,邀请了众多长调歌手和乐手,通过演唱、访谈等形式,向观众展示了内蒙古长调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同时,还介绍了长调音乐的历史渊源、传承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第四,“经典回顾”。该版块主要回顾内蒙古音乐的经典作品和背后的故事,通过邀请老一辈音乐人和新一代音乐人共同回顾经典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背后的感人故事,使观众更加深入了解内蒙古音乐的历史和传承。

2.2 《天籁北疆》节目在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天籁北疆》节目在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该节目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节目内容上,从《经典咏流传》等成功案例可以看出,此类节目均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与二次创作,而相比之下,《天籁北疆》在此方面不足。第一,《天籁北疆》在注重呈现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的同时,存在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力度小的问题,较少涉及民族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与历史背景,对非本地区观众而言,难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感知内蒙古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精神内涵。第二,该节目并没有同《经典咏流传》那般与年轻受众较为喜爱的流行音乐等表达形式相结合,导致节目的观赏性与吸引力不足,难以更好地满足观众对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多元化需求。

在舞美呈现上,《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的成功离不开美轮美奂的舞美布景,舞美呈现与好听的音乐相得益彰,可以更清晰地展示音乐描绘的场景。《天籁北疆》在舞美布景上过于注重视觉效果,忽视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合理融入,物美呈现虽然华丽,但缺乏文化底蕴,而且融入的传统文化元素与音乐内容之间相割裂,反而影响了观众的视听体验。另外,现代技术在舞美呈现中的应用与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注重营造更为真实的舞台效果,然而《天籁北疆》在此方面存在不足,节目仍然沿用传统的舞美呈现形式,舞台设计较为单调,音效缺乏立体感与深度感,观众体验不佳。

在推广方式上,《天籁北疆》缺乏创新,目前其推广方式主要依赖传统的媒体渠道,如电视广告、海报等,忽视了短视频等平台新媒体的作用。此外,该节目在推广时忽视了观众的互动体验,媒体技术为观众与节目之间的实时交流互动提供了多元化的渠道,包括点赞投票、直播互动、嘉宾陪看等形式,而该节目目前缺少此类的交流互动渠道,因为缺乏参与感,观众对节目的兴趣逐渐减弱,逐渐不再关注节目。

3 电视音乐节目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策略

3.1 节目内容:注重本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与二次创作

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可以借鉴《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的成功经验,将传统文化资源有效融入节目中。《天籁北疆》节目需要尊重内蒙古地区的本土文化,在将独具特色的内蒙古地区音乐元素融入节目的同时,注重对本土文化内核的深入挖掘,深入了解传统音乐的源起,尤其注重历史文献、民间传说及文化传承人等元素,从不同视角展示传统音乐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内蒙古的音乐传承”版块,让观众了解传统音乐背后的故事与内涵。并且,节目也要注重围绕文化元素选择与演绎歌曲,即选择可以反映历史或文化传承的本土歌曲,歌手在演唱时需要注重表达歌曲的独特情感与文化内涵。另外,可以围绕歌曲进行故事叙述,透过歌曲讲述歌手隐于创作之后的人生经历,以访谈的形式挖掘歌手的内心世界,使观众可以形成情感共鸣,了解内蒙古地区音乐文化土壤孕育的个体真实故事。在此基础上,为了拓展受众群体,节目需要进行本土文化资源的二次创作,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如可以通过现代音乐制作技术进行传统音乐再演绎,以及融入嘻哈音乐、电子音乐等时下较为流行的音乐风格。还可尝试跨文化交流,将内蒙古民族音乐与街舞、动漫、游戏等潮流文化元素相结合,拓展受众群体,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使更多的年轻人透过音乐了解本土文化。

3.2 舞美呈现:突出传统文化氛围的舞美布景与观赏体验

针对舞美呈现问题,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同时,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特征,打造更具互动化、立体感、人文化的舞美布景,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观赏体验。一方面,节目在舞美布景上可以充分融入本土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元素,打造与音乐表演相匹配的舞美场景。首先,节目可以在舞台上设计蒙古包、马头墙等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建筑模型,传达本土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并使观众感受到隐于本土建筑内部的传统文化。其次,节目还可以运用本土地区的民族服饰进行布景,如蒙古族的长袍、哈达、火镰等元素,并在表演中加入马头琴等本土特色乐器,增强表演的视觉效果。最后,节目还可以运用本土地区的刺绣、剪纸、泥塑等传统手工艺品进行布景,同时可以在舞台设置一个展示区,用于展示上述文化物品,并通过视频的方式介绍本土建筑与民族服饰的相关历史及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另一方面,节目在舞美布景时还应打造立体化观赏体验。节目在舞台上应注重现代技术的运用,积极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等,在舞台上呈现草原、山脉等北疆风光,为观众呈现极具人文性的真实舞台效果。还可以运用现代音乐制作软件和音频处理技术,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再现,使传统文化在广播电视音乐节目中得到更加真实、生动的呈现。此外,节目还需要综合运用灯光、音效等设备,在表演中通过灯光的明暗变化呈现夜幕降临的音乐环境氛围,借助音效模拟出北疆地区的凛冽风声与潺潺流水等,使观众更真实地感受北疆的独特自然风光。

3.3 推广方式:适应媒体融合趋势的多元推广与互动交流

广播电视音乐节目需要适应媒体融合趋势,与各类媒体平台达成合作,实现跨平台的多元推广模式,并注重与观众间的互动交流。一方面,节目在推广上不能仅依赖传统的大屏传播方式,需要以大屏联动小屏,增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真正实现在文化传承上的守正创新。这一点可以借鉴《经典咏流传》的“1+4”跨屏传播模式,在提升音乐节目品质的同时,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1+4”跨屏传播模式中的“1”是指电视大屏的一首歌曲,“4”是指由出品方为歌曲量身定制4 种不同的新媒体产品,包括一段视频、一段音频、一个H5 界面、一篇微信文章[5]。节目还可以聚焦年轻群体受众最广的抖音短视频平台,将节目的亮点剪成短视频,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同时,节目可以与文旅产业、影视产业进行合作,打造音乐文化旅游路线,推出音乐主题电影、书籍等衍生品,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另一方面,节目在推广上还应注重与观众间的互动交流。首先,节目在播出期间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发布话题和互动游戏,设置观众最喜爱的音乐投票。并且,还可以在节目中设置专门的“观众留言”环节,让观众可以在观看过程中留言、发表观点和意见,使节目更加贴近观众。其次,节目可以通过直播平台进行在线直播,邀请知名歌手、音乐家及专家进行现场演唱和讲解,与观众共同欣赏节目,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节目的魅力。最后,为了实现与观众的长期互动和沟通,节目可以建立粉丝社群和观众俱乐部,也可以通过设立官方网站、论坛、微信公众号等,为观众提供交流和分享的平台,让观众结交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共同探讨音乐文化。

4 结语

当前,民族地区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在发展过程中愈发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笔者认为,《天籁北疆》等音乐节目既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深入理解,又需要在创新方面有新的思路和实践,如此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文化传承作用,引领更多的受众群体去感受和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音乐节目天籁舞美
天籁
学与玩(2022年10期)2022-11-23 08:32:06
蔡春山舞台美术作品选
黄梅戏艺术(2021年1期)2021-03-29 06:08:06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西部论丛(2020年15期)2020-12-23 04:53:54
侧听天籁
青年文摘(2020年24期)2020-12-21 22:11:56
论张曼君导演的现代戏曲舞美观念
戏曲研究(2019年2期)2019-11-25 07:38:16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创新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制作的路径
在空间中寻找戏曲的现代样式——专访上海京剧院舞美设计师徐鸣
戏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1 03:23:28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音乐节目内容的转变与融合
新闻传播(2018年15期)2018-09-18 03:20:06
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传播(2018年13期)2018-08-29 01:06:48
天籁之诗(外四则)
中华诗词(2018年1期)2018-06-26 08: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