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越 袁智忠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作为国内电影市场的重要版块,喜剧电影因其自身制作成本低、受众接受度高的特点赢得创作者和投资方的青睐。21 世纪以来,国内电影市场不断迎来新主流电影、科幻电影、现实题材电影等影像浪潮。然而,类型融合度高、受众黏性高的喜剧电影,在电影市场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国内社会、经济已趋于稳定发展的态势,投资市场、受众需求为喜剧电影的发展再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回看21 世纪以来国产喜剧电影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其已清晰呈现出类型丰富、类型融合程度高等特点,并且衍生出了一大批符合市场需求以及时代精神的“亚喜剧”影片。例如,与公路片结合的“囧”系列,与侦探片融合的“唐人街探案”系列,与主流价值观结合的“我和我的”系列。2023 年年初,在国内电影市场历经新冠感染疫情冲击后的回暖时期,喜剧电影最先为国产电影的“触底反弹”注入强势力量。其中,与古装悬疑结合的《满江红》赢得满堂喝彩,让市场看到喜剧电影的更多发展路径。同年三月上映的《保你平安》与《满江红》、“唐人街探案”系列等悬疑喜剧电影不同的是,导演大鹏通过塑造无厘头的人物形象,深思社会伦理困境,为国产喜剧电影的类型化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向。
“20 世纪末,电影类型之间的混合、越界、借鉴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类型耦合并不等于没有规则的电影类型。它们基本是表现一个类型的主题,套用另一个类型的情节结构或叙事模式,同时还加入了其他类型的经典场面或视听元素。”[1]628喜剧电影制作成本较低,但观众满意度、市场占有率极高。21 世纪以来,喜剧电影为国产电影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以20 世纪90 年代末冯小刚拍摄的《甲方乙方》为起点,国产喜剧电影在类型化探索上全面开花,逐步衍生出《心花路放》《泰囧》等公路喜剧电影,《唐人街探案》等侦探喜剧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独行月球》等科幻喜剧电影以及新主流喜剧电影等“喜剧亚类型”形态,并且在类型化升级的道路上持续扩张。喜剧电影与其他电影类型的互渗融合,一方面帮助喜剧电影打破了创作和传播层面的现实困局,另一方面有效推动了国内电影市场多种类型电影的再创作。
侦探片通常以侦破错综复杂的犯罪案件为题材,以正义与犯罪之间的冲突为核心,而以正义战胜邪恶为结局,且通常将侦破案件的过程作为情节结构的基础,布置疑团,铺设伏线,形成一个接一个的悬念,其中人物往往善恶难辨,直至最后才揭出谜底[2]。《保你平安》以滑稽荒诞喜剧为底色,结合侦探片丝丝入扣的情节设置、反转不断的快节奏叙事、紧张刺激的戏剧冲突等类型特征,为我们讲述了一则当前社会伦理困境下的温情故事。影片以寻找真相为主线,讲述由大鹏饰演的墓地推销员为求证一则关于已逝去的客户——韩露的坐台谣言而“千里追凶”的都市侠义故事。“寻找真相”这一主线任务恰如其分地为影片提供了侦探片的创作基础,并且与影片的喜剧元素交织。《保你平安》的笑料产生于寻找真相的道路上。例如:魏平安对宠物店Tony 的前后反差态度;魏平安本想一步到位寻找谣言源头,却“引火上身”的荒诞事件;魏平安与高老板笑料不断的“圆桌谈话”;最后惊险刺激又一波三折、捉拿真凶的追逐片段。影片通过环环相扣的事件以及不断反转的追寻过程,将侦探片的戏剧性、悬疑感和喜剧片的幽默性、荒诞感最大化利用,使得影片既有着属于自己本体的特征,又达到了1+1>2 的效果。影片类型的耦合给予了创作者更大的空间,类型元素越多,可发挥的空间越大[3]。
由于“类型电影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1]628,因此类型电影“体现或迎合的是一种大众的感官趣味和文化心理”[1]629。
从叙事整体来看,多数国产喜剧电影的叙事结构牢牢把握住了观众喜闻乐见和最能激发观众与影片产生共情体验的情感基点。爱情喜剧电影《羞羞的铁拳》《夏洛特烦恼》《重返二十岁》《心花路放》用诙谐风趣的手法展示了不同群体的恋爱观、生命观。悬疑推理喜剧电影“唐人街探案”系列,结合“八卦、五行”等中国风水的元素,在满足了观众寻求推理快感和沉浸感的基础上为悬疑喜剧电影提供了多元的创作文本。古装悬疑喜剧《满江红》利用惊悚、反转等元素,通过讲述岳家军为将岳飞精神公布于天下而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感人故事,精准映射时代精神。由此可见,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现实面貌为喜剧电影类型融合的再创造提供了不竭的动力,而喜剧电影叙事结构的类型化探索势必成为喜剧电影经久不衰的“必杀技”。
影片《保你平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展开叙事,身为孤儿的“裸捐姐”韩露面临被随意迁坟的困境,作为韩露的对接销售员,魏平安只为无愧于逝者的信任和对真相的执念,毅然抛下生活惨痛的后顾之忧而“千里追凶”,影片类型元素的精妙创作引发了受众的观看热潮。纵观中国电影市场“这种以小人物为中心,犯罪行为为线索,社会现象为背景、复现叙事结构、荒诞性为特征的‘黑色喜剧’正在成为一种流行形态,并在观众群中形成对一种电影类型的观看期待”[4]。影片在表现“侦查谣言之源”这一叙事内核上,始终将人物的侠义精神作为情感基点,将喜剧元素和侦探片的紧张、刺激作为表现外衣,二者的分工合作拓宽了影片的市场接受范围,迎合了现代观众多样的审美心理。
同时,影片在表现主人公追寻真相的过程中结合当前现代传媒的更迭,利用直播、短视频评论等方式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符合当下信息爆炸式传播的特点,使影片现实意味浓厚。另外,影片还添加了魏平安和女儿魏磨砺之间的亲情叙事线索,魏平安和魏磨砺都面临着是否要冒着危险为正义发声的两难选择,重重困难,他们最终还是站在了正义的一方。这一亲情叙事线索的植入,一方面彰显了国产电影经久不衰的创作源泉——家庭伦理片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另一方面推进了主要叙事线索的进行,使影片的情节起伏过渡显得更加自然。
学者傅隆基对艺术形象有这样的见解:“文学艺术是一个形象的世界。艺术形象是构成文学艺术作品的基本单位。离开了艺术形象,文学艺术作品就不能存在。”因此,在当前影视创作中,人物形象塑造在影视文本中愈来愈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对于“喜剧”这一特殊题材,影片是否能真正调动观众的愉悦感,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影片人物角色的独特塑造。对于喜剧电影来说,刻画人物形象以及体现影片幽默感的有效形式就是源于人物的台词语言。正如贾磊磊在《电影语言学导论》一书的序言中所说:“一种艺术的创造实质上就是一种语言的创造,一种表达人类精神活动的媒介形式的创造。”[5]影片《保你平安》通过讲述一则“草根”人物不惧世俗、匡扶正义的忠义之事,通过打磨经典、耐人寻味的台词语言为角色塑造增添了现实性,刻画出如魏平安、魏如意等荒诞却真诚、平凡又伟大的人物形象,增强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魏平安与韩露签署墓地购买协议时说道:“别老死不死的,那是咱活完了。”轻松诙谐的话语一展其豁达的生死观和天命观,从而合理解释了影片后续讲述的魏平安不顾牢狱和家庭破裂之灾,依然毅然决定为兄弟两肋插刀的行为动机。虽然生活中,人人称他一声“平安哥”,但尊称背后是对其嗤之以鼻,正如魏平安号称“集安断尾虎”一样,看似桀骜不驯,其实是一个落魄、低微的“纸老虎”。而当魏如意询问魏平安为何要执着于为一个已经逝去的陌生人追寻真相而消耗自己巨大的精力、财力时,魏平安痛快回答“图心安、图寄托、图人间自有真情在”。滑稽打趣的回答回应了观众内心的疑问——为什么这样一个为兄弟打抱不平而遭受社会家庭“双抛弃”的小人物能够不惜丢掉来之不易的生活依靠也要为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追寻真相,洗脱谣言。“人间自有真情在”的背后一方面揭示了魏平安由于十分同情韩露从小便是孤儿的凄惨身世,在得知韩露最后的心愿是葬在男友旁边时,决定孤注一掷;另一方面表达了魏平安虽社会地位低微,但始终怀揣一颗讲诚信、重情义的“侠客之心”。然而,魏平安虽有侠义之心,但是导演并未将其塑造成一个心无挂碍、惩恶除奸的传统侠客形象。
影片除了塑造出魏平安这一生动鲜明的主角形象外,配角群像的塑造也极为真实客观。“当你张嘴说一个女生是小姐时,不管她是不是,她都已经是了”,魏如意的这句台词为影片的整体基调增添了荒诞、讽刺的悲剧意味,这一人物形象与当前社会面貌下在网络信息狂流中推波助澜的从众者形成了对比。这些从众者在潜移默化中被接收的信息所左右,直至最后沦为信息操纵者的“帮凶”。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所提到的“自觉的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是就要变成组织化群体的人所表现出的首要特征”[6]。也就是说,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个体在收到大规模信息时,会不约而同地产生共情心理,并且将内心的暗示转化为行为动机,从而导致盲目从众。魏如意在影片中便是从一个谣言的信服者,进而转为谣言的传播者,最后在得知韩露凄惨的身世和善意之举后变为守护正义的辟谣者。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大鹏在《保你平安》的叙事中全部采用了东北方言这一语言样态,一方面是因为影片取景地在东北,演员也多是东北人,让方言这一乡土文化的典型代表出现在影片中,能有效地加强影片的生活质感。如果角色的声音形象与其生存环境的空间形象乃至与其自身的形体形象发生分裂乃至南辕北辙的话,那么角色的整体形象便很难做到圆融饱满、真实生动,当然也就谈不上所谓人物性格了[7]。另一面,由于东北方言天然的喜剧效应和感染力,有效增强了影片的喜剧效果。
在当前互联网的普及和高速发展下,中国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为每个个体提供了畅所欲言的表达机会,成为社会成员表达自我、宣泄情绪的重要途径。但正是由于互联网具有门槛低、传播广等特点,催生出众多伦理失范现象。
影片《保你平安》中,韩露在生命尽头向抚养自己的孤儿院捐款百万元的消息在网络上被恶意捏造成其通过情色交易而积攒钱款。魏平安本是为兄弟两肋插刀而锒铛入狱,却被网络改写为争夺、欺辱兄弟之妻等多个荒唐版本;其出狱后成为墓地销售员,为给客户韩露讨要公道,却被造谣为道德低下的嫖娼者;事件持续发酵后,其被网友搜索出牢狱之事,又被传为夺噱头而想走黑红路线的炒作者。
在某一社会热点被公开在网络上时,起初大部分群众出于为正义发声的初衷发表言论,但伴随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传播,信息差开始出现,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开始对他人恶意揣测,一些道德低下的人开始肆意造谣和谩骂。此时,正义的外皮下是以暴力形式声讨他人的网络暴力,互联网快捷便利的信息传播优势已然变为推动网络暴力的工具。
从古至今,因生理、社会分工不同,男性与女性之间构成了复杂的权力关系。在探索这种权力关系过程中,性别便成了文学、艺术关注的永恒话题之一,因为它不仅是关于性别的表达和阐述,背后还蕴含着深厚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意识形态关系。在影像语言叙事进程中,男性与女性往往处于不平等的状态,性别伦理问题亦随之产生[8]。
影片《保你平安》的创作灵感来源于2020 年一位女子在正常收取快递后,却被无端捏造成“第三者、私生活混乱的少妇”。和现实类似,影片中的韩露本是为福利院捐赠百万元的爱心人士,却被污蔑为坐台小姐,直接导致韩露社会性死亡。然而,当我们通过魏平安抽丝剥茧式的探案之路寻找真相时,却发现关于这条黄色谣言传播链条中的每一个人的动机都只是“吃个瓜而已,何必当真”。不可否认,当前社会中,女性总会被轻易地与“性”话题结合,此时,一些人就会先入为主地代入道德沦丧等性侮辱观念。这正是在两性话语中男性凝视权利的绝对优势以及社会长期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导致的女性现实困境。
影片中的韩露在被造谣为坐台小姐后,不论是受捐的福利院还是曾对韩露伸出援手的冯总,均第一时间默许这一传闻,并试图与其撇清关系。影片戏剧性的情节起伏为我们揭示了现实世界中对女性恶意造谣的社会乱象,正如一位女生只因在社交平台分享与亲人的合照中她漂染了粉色头发便被网友恶意捏造诬陷,最终致使女生无力抵抗舆论压力自杀身亡的事件一样,即使素未谋面,但一些人却依然可以对女性附之语言的暴力,为其冠以一个“荡妇”名称,致使她们遭受肉体和社会的双重死亡。《保你平安》虽然是一部商业喜剧电影,但导演大鹏利用现实困境中的伦理冲突,完成影片的现实指向,由此强调更为残酷荒谬的现实世界,讽刺了当前两性社会结构中的伦理失序现象。
《保你平安》为商业喜剧的类型化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略有不足的是影片结尾处魏平安与谣言始作俑者惊心动魄的追逐片段处理得过于戏剧化,显得剧情过于单薄。但是追溯其本体而言,作为一部商业喜剧片,《保你平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喜剧电影多元化的美学创作,不论是在类型间的互渗融合,还是对人物形象由浅入深的细节刻画以及对当下社会伦理隐忧的深度书写,都为今后商业喜剧电影的创作带来了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