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龙辉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课后服务成为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的重要抓手,也减轻了家庭教育支出的负担。篮球运动是学生热爱的体育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能和分析应变能力,磨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团队精神。为有效实现上述两个目标,我校不断完善行政纵向管理,开展了两年的篮球课后服务。下面,笔者围绕“树立优质教学理念、建立灵活管理机制、创设系统课程结构、搭建多样特色平台、家校共建和谐育人环境”五个维度阐述如何提升篮球课后服务质量,以飨读者。
一、树立优质教学理念
1.培養篮球兴趣。开展体育运动,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将激发与培养兴趣放在首位。小学阶段作为篮球运动的启蒙时期,保持和发展学生的篮球兴趣,是帮助他们掌握篮球运动技能,形成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
2.提升篮球素养。学校篮球运动以身体锻炼为基石,注重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以篮球兴趣为抓手,以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以篮球礼仪为样板,着力提升学生体育品德。学校将篮球运动作为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媒介,通过篮球运动发展学生的锻炼意识、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的。
3.振奋篮球精神。篮球精神具有内在和外在的特征,内在精神指篮球运动员具有永不服输、自我激励、团结互助等心理特征,外在精神指篮球运动员所呈现的阳光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篮球精神不仅具有影响力的功能,还具有传承的功能。学校希望学生通过参加篮球运动,不断振奋篮球精神,实现一个人影响一批人,一批人影响一代人的远大教育梦想。
二、建立灵活管理机制
篮球课后服务是一项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的学科社团,参与的学生人数多。因此,篮球课后服务的大班化教学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我校通过选拔制、分队制、积分制和迭代制来实现大班级下的小队伍训练管理模式。
1.选拔制。每年的6月份,学校对即将升入四、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篮球队员的选拔,选拔的指标主要是学生的兴趣导向和基本技能测试,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的篮球基本功,以保证学生篮球队伍的稳定性,也为课程的连续性开设奠定基础。
2.分队制。篮球课后服务存在学员基数大,技能掌握差异大,学习氛围浓厚等特点。我校根据参加篮球课后服务学生多的情况,采取分队的方法,根据场地的大小和篮球架的数量,将学生划分为八队。同时,在学生队伍中设定助理教练、队长、副队长等教学骨干,再让他们通过“海选”队员,组成各自的小队。助理教练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队长协助教师完成日常考勤和教学管理等任务。教学中,各小队既有单独训练,也有模拟比赛的训练,学校在学期末通过正式比赛来展现各小队的学习成果。
3.积分制。积分制是我校篮球课后服务常规管理的重要手段,涉及考勤、德育、阶段考核、荣誉等多个综合评价指标。通过积分公示,让学生了解自己积分情况,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通过积分的数量变化,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技能掌握情况,针对性地预防可能会发生的学生积极性下降、团队不和谐等问题,提升篮球课后服务质量的效率。
4.迭代制。迭代制是参加篮球课后学生变更的主要机制。部分参加篮球课后服务的学生,因为学习因素和自身因素导致考勤不达标、技能掌握不扎实,从而对篮球逐渐失去了热情。学校尊重学生的意愿,对参加篮球课后服务学生进行更新,同时让更多喜欢篮球运动的学生通过选拔参与到课后服务中,也让失去热情的学生重新进行调整,从而促进学校学生篮球社团的发展。
三、创设系统课程结构
管理机制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篮球课后服务质量真正要达到目标,重点是要在课程建设方面下功夫。学校从学习篮球技术、运用篮球技能、展现运动能力、懂得裁判规则等方面建设科学性、系统性和趣味性的篮球课程。
1.连续性的课时安排。从身体的发展规律和教学持续性方面考虑,学校选择的四、五年级的学生作为篮球课后服务的主要群体,少部分为六年级学生。学员们从四年级上学期进入学校篮球队,五年级下学期离队,总学习时长约为2年(360次课时)。长时间坚持下来的学员随着身体机能的发展,他们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对篮球的兴趣上,都能有一个质的蜕变。
2.系统性的教学内容。介于教学对象中有两个年龄层,且教学班人数基数大,学校在课程设计中以“年”为单位,通过大单元重复性教学来有效提升学生的篮球知识与技能。第一学期以原地运球、原地传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等进行单项技术与复合技术相结合的教学为主,第二学期以篮球规则、挡拆配合、突分配合等技战术训练和规则学习为主。除了技战术教学外,学校每年安排一次大型的篮球联赛。第二学年以此重复,从而为新学员的篮球知识与技能训练打下基本功,也让老学员对知识与技能进行巩固。
四、搭建多样特色平台
“篮球圈”平台的搭建可以有效激发学员们的学习兴趣。学校应积极为学生打造展示篮球课后服务学习成果的平台,让学生在比赛、运动评估中提升对篮球运动的认识,也让学生在篮球运动分享中传播运动的意义,从而提升篮球文化影响力。
1.篮球赛事。篮球赛事是青少年非常喜爱的一种运动形式,精湛的个人技术和绝妙的团队配合吸引着青少年的眼球。同时,篮球赛事也是学生了解与他人差距、发现自身不足、激发篮球运动兴趣的过程,是展示比赛队伍综合素养的平台。在赛事安排上,学校不仅有学年大赛季,还实现周周有赛,促使学生边打边练。为提高赛事的价值,学校与家委会一起为学生准备比赛服装、奖杯等,不断营造良好的赛事氛围,深度挖掘赛事资源,丰富赛事育人价值。
2.实力榜单。学校对参加篮球课后服务的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考核侧重从学生参与课程的主动性、学习与训练的态度、承担队伍中的任务情况、比赛成绩等出发,对各学生的表现赋予不同分数,并形成技巧实力榜、体能实力榜、智慧实力榜、进步实力榜等,以此激发学生持续参加篮球课程的学习与训练。
3.运动分享。学校开展“属于自己的篮球故事”活动,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接触到的篮球知识或故事,结合自身的篮球学习过程,通过语言、文字、图画、视频等形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或训练心得。同龄人的分享,能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对他们的学习心态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携手家长共建良好育人环境
学生的成长除了学校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外,也需要家长负起应有的责任。家庭与学校相配合的育人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家校合作开展课后服务,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兴趣,是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形成良好体育品德的有效途径。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我校教师和参与篮球课后服务学生的家长一起做好社会资源的对接,引入公益资金,改善篮球课后服务场地与设施设备,为学生的篮球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篮球课后服务质量实践研究”(立项编号:FZ2022GH11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