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文化”的实践思考与成效

2023-11-30 01:17张海珍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11期

[摘 要] “清源”,寓意源清流洁,是贤能才智之源,有追根求源之义。翟王镇教育人从中觅得了“清源”的育人导向,挖掘了“清源文化”的育人价值,坚定了正本清源谋发展的教育自觉。文章具体论述了“清源文化”的实践与思考。实践证明,“清源文化”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具有引领作用,在师生队伍中产生了很大的向心力、凝聚力。翟王镇教育园区“清源文化”发展最核心的任务是使教育资源最大化地发挥作用,提高乡镇教育软实力,带动乡镇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清源文化;教育教学质量;乡镇教育

笔者认为,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教育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由此萌生了“立足乡土,有根有魂”的教育理念,立足乡土、立足实际,直面问题。目前,乡村教育中存在师资短缺、教师流动性大、生源外流、课程意识不强、办学条件薄弱等问题,乡镇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清源文化”理念下的乡村教育振兴新模式。

一、关于“清源文化”的思考

文化是一种力,一种“文化力”,办学校要树立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清源”,寓意源清流洁,是贤能才智之源,有追根求源之义。“清源文化”尊重生命个体、宽诚和善、正己立人,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天启智,因势利导自主发展,有乐于担当的兼济情怀;立志卓远、奋发图强,造福百姓润泽四方。翟王镇教育人从中觅得了“清源”的育人导向,挖掘了“清源文化”的育人价值,坚定了正本清源谋发展的自觉。“清源文化”崇尚“清源守正,真善美行”的理念,着重培育“善之源”,践行“上善若水、止于至善”之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使学生养成仁爱善良、知行合一的品行,将“清源文化”渗透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以引领乡镇学校聚焦理念文化、管理文化和课程文化:以理念文化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以精准管理文化带动学校品牌发展,以课程文化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二、“清源文化”的实践与应用

“清源文化”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脉相承,它可启迪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以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养为目标,锚定育人使命,重视文化引领,办有乡土味、烟火味的乡村教育。“清源文化”体现了传统与现实发展相结合、守正与创新发展相统一的高品质办学追求。“清源文化”基于乡村教育优势,涵盖学前、小学、初中三个学段,寓养成教育于日常校园生活中,寓学科教学于生活经验中,寓价值引领于乡土文化浸润中。

笔者所在的学校因响应“清源文化”的理念,构建了十二年一贯制的育人场域:学前教育侧重于培育“真之源”,倡导童心母爱、守望童真、呵护童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根植生活,不断增强真实体验,让幼儿在自由的生活中释放天性;小学教育侧重于培育“善之源”,凸显地域文化,践行“上善若水、止于至善”之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培育学生“日行一善,善行一生”的人生信条,养成仁爱善良、知行合一的品行;初中侧重于培育“美之源”,美者,是真者见智,是智者大善,是善者有知,是知者有觉。美的教育致力于促进五育融合,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美丽乡村建设培养人才。

翟王镇教育园区注重发挥“清源文化”的引领作用,广大师生积极践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学校从课程建设、教师团队、教学教研、学生素养、治理体系、评价改革等多个方面系统施策,创建了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家门口”的乡村优质学校。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清源文化”思路,我们以问题即课题的理念,设计了鱼骨图,表示如图1:

三、“清源文化”丰富和发展历程

(一)组建“清源”教师团队,塑园区发展之基

培育高素质教师团队,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实现学校高品质发展的根本。翟王镇教育园区坚持“教师第一”,建立具有乡土教育情怀和体现“抱诚守真、上善若水、美美与共”精神特质的“清源”教师成长共同体。通过开展师德演讲会、教育教学论坛等活动,群体共享优质资源,引领教师探寻教育教学的真谛,带领全体教师努力实现学校质量新发展,引领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致力于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构筑“清源”课程体系,塑园区发展之源

围绕育人总目标,为了兼顾整个教育园区各部分的功能和发展特色,有效统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按照“双减”政策要求,翟王镇教育园区努力推动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园区构建了具有“整体性、贯通性、层次性、渐进性和多元性”的九个“学园课程”,开发了“清源”课程体系“自助餐”。将学前、小学、初中三个阶段前后衔接、相互贯通,打通学生成长的通道,使学前、小学、初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良性互通,不断满足乡村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需求,让他们享受到优质的课程资源。

学前阶段倾力打造“浸润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教育相关文件为基础,打造“青葵学园”,开发幼儿自主成长游戏课程,培养身心健康有自信、友好合作善交往、主动探究乐表现、积极动手善操作的儿童。

小学阶段着力构建“生长式”课程体系。体现“养心育德,养根育善”的办学理念,采用“3+6”模式,“3”即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VIP课程,三大课程层层递进,从不同维度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6”即六大类别,分别是:品德与修养、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劳动与实践。每个类别又包含三个层级,站在不同梯度培養全面发展的人。其中,“明德学园”构建集心理健康、审美教育、身体康复于一体的特殊学生教育课程;“小成学园”打造以提升学生学习力为本的教学文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六艺学园”是以文学、歌唱、舞蹈、京剧、国画、瓷盘画艺术等为主题的课程,打造非遗传承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衔土学园”是以科学实验、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学习阵地,培养学生“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

初中阶段重点建设“体验式”课程体系。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让教育成为学生的生命和心灵发育成长的途径,坚持道德体验以铸品德、人文体验以通情志、科学体验以利实践、运动体验以强体魄、艺术体验以修素养、劳动体验以获技能的课程育人目标。其中,“大成学园”打造以思维导图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学习架构体系;“武德学园”主要是在室内体育馆和塑胶运动场开设特色大课间活动;“不语学园”是在园区餐厅内,建构舌尖上的体验教育课程,让学生健康饮食的同时掌握饮食文化、礼仪;“乐融学园”构建以“家”为核心主题的住宿课程,让爱和文明进驻学校的大家庭。

此外,我们还扎根乡土,从释放学生天性的角度出发,探索跨学科主题式游走乡村文化综合实践课程,当地的很多公共场所,如超市等都成了社区实践活动的基地。学生在这些场所收集资料、整理信息、做讲解员等,尝试为各个基地的营销出点子,做策划方案。学生成了乡镇发展的一员,成为乡村发展的代言人,这培育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厚植了学生的乡土情怀乃至爱国情怀。

(三)培育“清源”少年,塑园区发展之翼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着力培育“清源”少年,通过对学生“品格力、学习力、健康力、审美力、实践力”的锻造,努力培养“求真知、尚善德、乐美行”的“清源”少年。“清源”优秀少年涵盖“德馨清源少年、智学清源少年、体健清源少年、尚艺清源少年、劳技清源少年”五個层面。学校每月进行一次“清源”少年评选并表彰,宣传“清源”少年的优秀事迹,给足学生仪式感。

(四)构建“清源”评价体系,塑园区发展之形

建立“清源文化”评估考核制度,修订、完善翟王镇教育办学考核标准。每学年从专项评估督导和过程评估两个方面对翟王镇的管理运行、师资交流、研训一体、质量共进、文化共建、特色发展等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翟王镇跟进提升、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鼓励初中使用综评系统、小学使用“好习惯银行”、幼儿园进行幼儿成长监测,积极研制评价工具,开展学生评价改革探索。

一是学生评价体系。《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报告》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学业到品德,形成立体的综合评价。

二是教师评价体系。结合年度考核,由个人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部门评价综合构成,全面衡量教师的师德教风、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和职业生涯表现。这里应注意,评价不是简单地把师生分为几个等级,而是要激发师生的无限潜能,让师生去发现美好、向往美好,成为最好的自己。

(五)打造“清源”学校品牌,塑园区发展之根

我们将打造“清源文化”品牌,进一步培养一支潜心思学、尊重常识、勇于创新的干部团队并带领全体教师,努力实现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清源文化”的滋养下,让乡镇学生获得更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发展。

四、“清源文化”实践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随着“清源文化”的落地生根,笔者学校的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以“清源文化”为引导,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好习惯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随班就读示范学校、山东省绿色校园、滨州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引导教师思考教育问题和学生发展需求,引领教师学习研究新方式,帮助教师夯实教学基础,提高专业技能,以自身的成长成就学生的成长。

翟王镇教育园区不断规范学校管理制度,制定了《阳信县翟王镇学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0)》,以“实施‘两年一段五步骤,推动镇域普通教育和谐发展”为基本战略,整个园区从教师团队、课程建设、教学教研、治理体系、学生素养等多个方面系统施策,创建了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老百姓“家门口”的乡村优质学校。

五、“清源文化”实践中尚存问题及展望

审视翟王镇教育,回眸“清源文化”的成长历程,其瓶颈是整体上还存在着信息闭塞、关起门来办教育的一种闭门造车式的办学模式,缺乏突破和创新,与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双减”政策指引下,亟须构建协同、开放的“清源文化”育人机制,发挥家委会、社区人大代表、一线教师、专家等多个层面的作用,开门、开放办学,让学生在校园中找到自己发挥才能的一席之地,让教师在一系列多元组合的教育组织和课程建设中提高教育的质量。

展望未来,翟王镇教育园区“清源文化”发展最核心的任务是最大化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提高乡镇教育软实力,带动全县乡镇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新时代人才是乡镇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作者简介]张海珍(1976—    ),女,山东阳信人,阳信县翟王镇中心学校,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新时代乡村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