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积岐
关于小说艺术,也许一百个作家有一百种理解。我以为,给看似散乱的、不经意的、没有什么意义的生活增加了意义就是小说。我也曾经说过,小说是某种事件的“第五个版本”。比方一件杀人案件,至少有四个版本:一是公安系统获取的案件;二是记者的报道;三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传言;四是主管领导案头的汇报材料。而小说家以这个案件为素材叙述的故事,是和前面四个版本绝对不一样的。不然,就不是小说。小说家叙述的这个案件融入了他对现实、人生、人性的洞察和认知,使这个案件的本质改变了。好的小说,必然揭示事物的本质,必然深入人物心灵的深处,必然观照到人物心中最隐秘之处。
我以为,评判一部小说,只能在两个范畴内考量:一是小说的主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深度,是作者對历史、现实、人生、人性认知的程度。二是小说的本体,也就是考量作者在时间、空间、结构、叙述角度及句式以及切入点等方面有没有新的突破。没有形式就不是艺术。怎么写比写什么更能体现作者的艺术才华和修养。
作家不是生活的誊写员,小说不是生活的记录簿。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不是一回事,从生活到艺术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好的作家,不只是创造新的人物形象,也在创造新的价值,而不是重复故有的价值。
无论长篇、中篇或短篇小说,都要写得好看。虽然,好看不是评判小说好坏的标准,但晦涩会拒绝大多数读者。小说的好看和内容的深刻并不相悖。和贝克特晦涩的《马龙之死》相比,萨拉马戈的巜失明症漫记》、卡尔维诺的《一个海水浴者的奇遇》等作品既好看又有深度。我以为,海明威、卡佛们的极简主义只可领悟,不可借鉴和模仿。因为英语小说的韵味在翻译过程中难免流失。如果汉语写作也如此简略,作品就只剩下骨头而无血肉了。
在漫长的小说创作中,我深刻体验到,长篇小说的创作不只是脑力劳动,而是牛马般的体力劳动,没有强壮的体魄、顽强的毅力和艰辛的劳作是很难完成一部又一部长篇小说创作的。短篇小说,则考验的是作者的心智、才情和对生活高度的概括能力;考验的是你对语言的感悟、把控和表述;考验的是你对小说艺术创造的勇气、信心和能力。你写三五个乃至二三十个短篇固守一种方法尚可,假如你要写两三百篇中短篇小说,你必须自觉地在小说本体论诸方面寻求变化,寻求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不然你的创作难以为继。
小说不同于诗歌和戏剧的地方在于,小说侧重于在时间流动中展现人生经验,叙述人生履历,剖析人物心理。小说以时间为轴心,尤其注重故事发展的进程,注重特定的时间内人物怎么做、做什么。经典作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小说的进行时压缩得越短,小说越具有艺术魅力。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进行时只有二十四小时,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仅仅四五天,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的进行时也只在一个礼拜之内,而大师们的短篇小说的进行时更短。一般来说,短篇小说的切入点在故事即将结束的时候,中篇小说相对远一点。切入点的远近决定了小说进行时的长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