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种方法,使文章的语言富有文采

2023-11-30 08:17:19赵佳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3年9期
关键词:宋濂文采梦想

赵佳

如果说内容与思想是一篇文章的血肉与骨头,那么语言就是文章的皮肤,其是否“光滑细腻”,将会直接影响到读者的第一印象。语言生动形象,文章才能显出风采。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使文章的语言更有文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旁征博引

唐代的大才子韩愈曾说过:“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出自《答尉迟生书》)这句话告诉我们:想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积累足够的词汇。

要想使文章的语言更有文采,我们就应该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多阅读,多积累,多运用。长此以往,在写文章的时候,我们便能够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具体来说,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引用一些诗词名句、名人名言、警句俗语、谚语、歇后语等,使文章更加亮眼。这样,一方面可以展现自己的写作功底和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有深度,更有说服力。

如:

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在诗歌《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中写道:“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其意在于,本来知足的人们会因见过或拥有过更好的事物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标准或要求。

不满足,是因为可以更好。其实,我们需要这种不满足来追求更高的标准。

——《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军人特殊的职业性质和任务特点决定了军人的骨头应当比一般人的更硬,在困难与挑战的面前应当更有骨气,这样才能战胜强敌、不辱使命。因此,每名青年官兵都需有骨气。不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不能被吓退,要临危不惧,敢于亮剑,誓死不退,决战到底,做“真的猛士”;不论肩负多么艰巨的任务,都要下决心完成,决不低头、回头,而要想尽一切办法圆满地完成任务;不论身处多么险恶的斗争环境,都要严守纪律,勇于担当,敢于斗争。

——出自《增强革命军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面对元人的威逼利诱,文天祥誓死不从。“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句诗饱含着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国家的“忠贞不渝”。翻开语文课本,我们能看到许多英雄豪杰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了自己的节操,抛头颅,洒热血,“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正是他们作出的选择。他们的一言一行激励着一代代成长中的中国青年……

——《选择》

上面几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引用了大量的名言名句,以论证中心论点。旁征博引,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更有文化底蕴。

我们在文章的开头引用精彩的名言警句,既可以使文章更有文采,又可以使其拥有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在文章的中间部分用这些句子充当论据,可以更好地论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在文章的结尾引用这些句子,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去粗取精

一些同学们喜欢在文章中引用一些非常经典的素材,如与司马迁、张海迪、爱迪生、海伦凯勒等名人有关的素材。人人都用一样的素材,往往会使文章难以出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能用大家都知道的素材。其实,采用合适的方法,将素材转化一下,同样能使文章别具一格。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去粗取精,将素材精简一下,舍去其中的细节,提取其中的精华。当然,我们必须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需要来剪裁、加工这些素材,使之完美地融入文章之中。除此之外,我们可以把同类型的素材叠加在一起,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也可以把不同类型的素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论证自己的观点。在类比或对比的过程中,文章的中心会更加突出。

如: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大儒宋濂在年轻的时候非常热爱学习,为此不惜跑到百里之外跟随先达潜心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他敢于质疑,敢于提问。试想:宋濂只是一个乡野小儿,在先达的身边学习,怎么会不犯一丝错误?倘若先达如漫画中的那位“母亲”一样,对宋濂的失误毫无包容之心,宋濂最后又怎能成为真正的大儒呢?怀“容误之心”,可以让贫困学子获得继续前行的勇气,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最美的身影……

——《怀容误之心,成大美格局》

梦想是前进的动力。宋濂幼时家境贫寒,在“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的情况下,他仍然每日坚持刻苦学习。家与学堂相隔数千里,他依然坚持步行去拜师求学。雨再大,也浇不灭他对知识的渴望;雪再深,也阻挡不了他追求梦想的脚步。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在书香的氛围中慢慢成长,由一株小苗渐渐长成了一颗参天大树。他怀揣着梦想,用勤奋来描绘自己的梦想之图,最终成为了开国文臣。

——《梦想是前进的动力》

上面两篇文章都很有文采。这主要得益于作者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且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去粗取精,将素材库中的素材作恰当的处理,使之完美地融入文章中。这样不仅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典雅,而且也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了。

两篇文章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包含多个话题、多个角度。两位作者都化用了经典作品《送东阳马生序》中的素材,但却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和启发,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写作中结合文章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素材进行了恰当的处理。

三、巧用修辞

巧用修辞手法,也是美化文章语言的重要手段。结合文章的内容,适时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的语言富有文采。

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巧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有气势,富有韵律感;巧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有感染力……

如: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将会是一片黑暗……

——《学会感恩》

面向未来,是一种不懈的追求;面向未来,是一种美好的信念;面向未来,是一种珍贵的能力。梁启超曾预测:“吾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在方志敏的笔下,中国也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面向美好的未来,我们一定有底气说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面向未来》

奋斗精神就是吃苦受累、敢闯敢试的精神;奋斗精神就是胜不骄败不馁、愈挫愈勇的精神;奋斗精神就是无惧无畏、一往向前的精神。巴金说过:“奮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奋斗精神是成功者永不过期的通行证。始终不渝的奋斗意识,让奋斗者充满力量、充满快乐,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让我们一起英勇奋斗,排除万难,争取成功!

——《要有奋斗精神》

三位作者都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更为充沛的感情。

总之,在写作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旁征博引、去粗取精、巧用修辞,使文章的语言更有文采。

猜你喜欢
宋濂文采梦想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诚信的宋濂
宋濂冒雪访师
科学导报(2019年4期)2019-06-11 08:41:00
宋濂诚信求学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我的梦想
儿童绘本(2017年22期)2017-12-13 00:00:02
梦想
梦想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娃娃画报(2015年3期)2015-05-11 04: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