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漫远
【内容提要】受大国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美国在中东实施战略收缩、阿拉伯国家战略自主空间扩大等因素影响,中阿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呈现重要阶段性特征。美国对中东的投入续减且自身信誉大损、阿拉伯国家陆续回归发展主题寻求多方合作、中国助力阿拉伯国家转型的综合实力优势明显、中东域外力量制约使美国难以全力遏压中阿合作等,这些变化构成新时代中阿关系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随着中阿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双方将在捍卫各自制度安全和道路选择上加强协作,在促进共同发展、推进世界多极化、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上成为相互依靠的重要力量。中东“和解潮”具有持久韧性,为中阿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注入动力。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发轫以来,经历相互了解、转变认知、逐步扩大友好交往、稳步推进彼此关系、开启战略合作等阶段,为新时代中阿友好合作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中东开拓进取,推动中阿关系稳步发展。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顺应时代潮流和中阿人民共同利益,必将使两大文明交相辉映,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独特贡献。
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大国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向应对中国崛起。西亚北非地区动荡加剧阿拉伯世界和平与发展赤字,美国长期奉行的中东政策损害阿拉伯国家利益并迟滞其振兴。与此同时,中国对中东投入续增并助推阿拉伯国家扩展自主空间,阿拉伯国家在消除和平、发展、治理赤字的努力中对中国信任上升、期待增多、合作加强。中国视阿拉伯国家为和平、发展、文明的互惠伙伴,并实施一系列战略举措深化与阿拉伯国家友谊与合作。2022年12月中阿成功举办“三环峰会”,标志着双方关系迈上新的台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阿政治关系日益深化。22个阿拉伯国家均奉行对华友好政策,与中国形成高度的政治互信。阿拉伯国家钦佩中国的发展成就,特别是脱贫攻坚成就,愿与中国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将发展对华关系置于优先考量。沙特、埃及等13个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阿拉伯国家联盟与中国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在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上中阿相互支持。中国坚定支持阿拉伯国家独立自主选择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支持阿拉伯国家扩大战略自主,支持阿拉伯国家恢复团结和致力于集体振兴,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支持阿拉伯国家反对域内外力量干涉内政的斗争,支持阿拉伯国家反对“伊斯兰恐惧症”的斗争,与阿拉伯国家共同反对美西方在民主、人权、反恐等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同时,阿拉伯国家在涉台、涉疆、涉港、民主、人权、反恐等问题上,敢于顶住压力,发出正义之声。2022年8月,时任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22个阿拉伯国家及阿盟均表态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对佩洛西破坏中国统一的行径予以谴责。
2022年12月9日下午,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埃及总统塞西等21个阿盟国家领导人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盖特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峰会。(新华社图片)
二是中阿形成经济依存与互助互惠关系。与阿拉伯国家开展平等互利合作,助力地区发展、造福阿拉伯国家人民,是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之一。截至2022年底,21个阿拉伯国家及阿盟同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致力于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对接。阿拉伯国家普遍表示支持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12个阿拉伯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16个阿拉伯国家加入了亚投行。据中国海关统计,2022年中国与阿盟22个成员国贸易额达4314.4亿美元,[2]中国已成为12个阿拉伯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阿拉伯国家向中国出口石油2.71亿吨,占当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53.31%,[3]有力助推了中阿双方经济发展。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中企在阿拉伯国家承包了1300余项重点工程;就贸易额和工程承包额而言,中阿合作总量已超美、日、韩、欧与阿拉伯国家双边合作总量。这些事实印证,中阿在发展领域已形成互助互惠和依存关系。
三是阿拉伯国家对中国信任大增、期待上升,愿与中国共促中东局势缓和。中国始终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得到阿拉伯国家高度赞赏。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为阿拉伯国家仗义执言,捍卫公平与正义;中国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建设性参与中东热点问题的和平解决,兼顾各方合理关切,劝和促谈,使阿拉伯国家感受到客观公正,对中国愈加信任。阿拉伯国家积极回应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希望中国在巴勒斯坦、也门、苏丹等问题上发挥关键作用,愿接受中国斡旋同不睦国家间的关系。如2023年3月,沙特、伊朗接受中国公正斡旋,经过坦诚谈判,达成复交协议,并与中国一道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向世界公布了这一重磅和平成果。中国成功斡旋沙伊复交得到全体阿拉伯国家的高度评价,他们希望将该斡旋模式运用到地区其他热点问题上,期盼中国为中东贡献更多公共安全产品,愿与中国共推中东局势缓和,逐步实现中东和平,打造聚力发展和互利合作局面。
2023年8月1日,“熊猫家园·净土阿坝”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埃及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新华社图片)
四是中国软实力日益影响阿拉伯世界。中国文明底蕴、经济奇迹、脱贫成就、制度效能、国际贡献等国家形象要素以及今年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在阿拉伯世界获得普遍认可。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向阿拉伯国家提供了包括疫苗、医疗队及其他抗疫物资等大量抗疫援助,雪中送炭之举得到阿拉伯国家官方和民众的高度赞赏。中国所倡导和奉行的国际交往理念,包括相互尊重、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不干涉内政等理念,获得阿拉伯国家的高度认可和支持。中国重义守信、务实高效、接地气的处事风格,既体现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硬联通”中,更彰显于中阿民心相通等“软联通”上,阿拉伯国家民众对华好感度持续提升。从人文交流角度看,阿拉伯国家积极开设孔子学院或中文专业,沙特、阿联酋、埃及等国还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十余年间,数万名阿拉伯青年来华留学,“汉语热”与就业和商机形成紧密关联,使中阿人文交流具备了可持续发展根基。
新时代中阿关系的良性发展由各种内外因促成,已成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深刻影响中东地区力量重组、格局重构和发展走向。
一是美国对中东的投入续减且自身信誉大损,无力钳制地区伙伴的战略选择。从美国企图独控中东的历史轨迹看,在资源等方面投入越大,其对地区事务的主导作用就越大,反之亦然。从奥巴马政府开始,美国为集中资源向亚太“再平衡”,在中东实施战略收缩。特朗普政府时期,在“美国优先”旗号下,美国不但要求地区伙伴为“美国更安全”出血出力,还大幅削减对中东的投入,对地区伙伴安全关切态度冷漠,对经济上遇困伙伴一毛不拔。拜登执政以来,出于经营“印太战略”、搞“大国竞争”考量,企图以最低成本维系美国对中东事务的影响力,美国对中东资源投入降至冷战结束后最低水平。从信誉角度看,奥巴马政府对地区伙伴的承诺虚多实少,特朗普政府更是经常“出卖朋友”甚至“背后捅刀”,如对叙利亚北部库尔德武装的背信弃义。拜登政府则言行不一,面对非产油地区伙伴遭遇粮食、能源、通胀、金融危机时,屡屡开出“空头支票”;对地区盟友安全、经济纾困等问题一再失信,令地区伙伴失望和不满。美国已难以在油价、拼凑“中东版小北约”、[4]制裁俄罗斯、对华划线站队等问题上胁迫地区伙伴唯命是从,2022年拜登妄图通过中东之行施压地区伙伴阻遏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却无功而返就是力证。
在科威特大穆巴拉克省航拍的中企承建七环路项目的一座立交桥(2023年8月22日摄)。(新华社图片)
二是阿拉伯国家陆续回归发展主题,为谋复兴寻求多方合作。自2011年西亚北非动荡之后,元气大伤的阿拉伯国家进行深刻反思,认清发展是破解各类挑战的总钥匙。除少数战乱缠身的国家外,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都回归发展主题,希望借发展稳人心、保政权并缓释内外安全压力。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国家开始凭借自身战略禀赋对地区格局转换发挥重要影响。同时,受全球绿色转型发展牵动,阿拉伯世界经贸、投资、基础设施、油气供求关系、产供销和价值链延伸方向、大宗原料出口布局、陆海通道容量等大幅调整,催生经济版图更新,中国则是其中主要外部推力。沙特、阿联酋、埃及等国陆续推出中期发展愿景,依托对全球油气供求链和价格的影响力,发挥地缘经济和政治比较优势,希望通过多方合作实现发展目标。2023年8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宣布金砖国家扩员,埃及、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中东四国受邀加入金砖大家庭。金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发展经验是中东国家看重这一合作机制的重要原因。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巴林、摩洛哥、巴勒斯坦等国也都盼望接到金砖组织的邀请,反映了阿拉伯国家推进团结自强、捍卫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完善全球治理的共同心声。
三是中国助力阿拉伯国家转型的综合实力优势明显,阿拉伯世界发展前景与中国关联日益紧密。阿拉伯国家重视中国经济实力、市场空间、合作效率和信誉,愿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等对接,并以“愿同日、韩、印度、东盟、中国等亚洲经济体开展互利合作”的政策宣示对冲美国发难。阿拉伯国家将重点开展对华合作融入与亚洲其他经济体的群体合作中,既从中阿合作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也有效缓冲了美国对中阿合作的阻挠。同时,以绿色、数字和智能取代传统经济模式,已纳入阿拉伯国家中长期发展愿景,而中国在传统能源、新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电子商务、荒漠治理、扶贫脱贫、疫情防控、绿色产业、核能、太空航天等领域的优势,恰好对接阿拉伯国家需求,已体现于“八大共同行动”中。在软实力方面,全球文明倡议广受阿拉伯国家称道,中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交相辉映具备历史传统和人文逻辑,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实践已扎根中东,民心相通和文化交流举措广受欢迎。
四是地缘政治环境变化使美国难以遏压中阿合作。近年来,俄罗斯与伊朗、土耳其在中东的利益联系愈加紧密,在地区热点问题上与美国分庭抗礼。俄伊土虽有历史恩怨和现实龃龉,但都与美国有深刻矛盾。乌克兰问题长期化、复杂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和资源配置。欧洲为维护自身利益,在巴以冲突、伊核谈判等问题上与美国政策有别,中国劝和促谈的努力符合欧洲利益,欧洲未必完全配合美国在中东的行动。印度与伊朗在港口、能源、经贸领域合作升级,使美国对伊制裁出现“破窗效应”。上述力量客观上牵制美国,使得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有利于中阿合作。
2022年12月中阿“三环峰会”发表《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和中沙、中海联合声明,决定以战略合作为依托,共同推进双方关系提质升级,开创中阿关系美好未来。特别是《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第六条宣示 “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展望未来,中阿互动战略机遇将不断涌现,中阿关系前景愈发光明。
2023年11月3日,在阿布扎比扎耶德港,中国海军第44批护航编队官兵向码头欢送人群挥手告别。
沙特航空开通至北京直航。图为2023年8月4日,在沙特阿拉伯吉达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机场,乘客在登机口准备登上直飞北京的航班。
第一,中阿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将在捍卫各自制度安全和道路选择上积极协作。中阿双方在自身制度安全和道路选择方面面临威胁,因此均重视维护制度安全,珍惜符合各自国情的道路选择。中阿相互尊重和理解,在反干涉内政、反划线站队、反双重标准、捍卫制度安全和道路选择上必将不断加强合作。捍卫制度安全和道路选择是中阿战略合作的关键领域和内容,随着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双方在该领域合作能力将不断提升。特别是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中阿、中海、中沙领导人“三环峰会”,体现了中阿双方面对全球挑战加强团结协作的战略抉择,谱写了中阿关系崭新的历史篇章,引领中阿、中海和中沙关系迈进全面深化发展的新时代,必将对国际格局和地区形势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中阿在促进共同发展、推进世界多极化、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上日益成为相互依靠的重要力量。阿拉伯世界崛起是全体阿拉伯国家和人民的梦想,相关国家为此进行了漫长探索。中国认为阿拉伯世界崛起是发展中国家群体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世界也支持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助力各自民族复兴”已载入《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5]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阿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方将同阿方一道推进“八大共同行动”,涵盖支持发展、粮食安全、卫生健康、绿色创新、能源安全、文明对话、青年成才、安全稳定诸多领域,充实完善了中阿务实合作的四梁八柱。中阿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拉伯国家全面合作规划纲要》《深化面向和平与发展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文件》等最新合作协议,以及中阿有关部门在共建“一带一路”、能源、粮食、投资、绿色、安全、航天等领域签署达成的多项合作文件,汇聚了中阿诸多战略共识,昭示着中阿未来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第三,中东“和解潮”具持久韧性,为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注入动力。中阿关系稳步发展需要适宜的地区安全、发展、合作环境,而由中国斡旋沙伊复交所触发的中东“和解潮”显著改善了地区环境。“和解潮”不是暂时现象,而是长期趋势。支撑有关国家和解的原因较多:其一,地区国家谋自主是长久战略选择,相互和解是战略自主的体现。其二,地区国家认识到彼此缠斗弊大于利,不能保障安全,反而制约发展,而发展是破解各类难题的总钥匙。其三,地区国家需要通过和解构建经贸与安全合作,增加反干涉筹码。“和解潮”正在并继续沿四条路径铺展,即沙伊相互为和解增添可持续演进动力,巴林、埃及等积极缓和与伊朗关系,更多阿拉伯国家借叙利亚重返阿盟与叙关系升温,土耳其缓和与沙特、埃及等国关系。此外,以色列正寻求与阿曼、卡塔尔、科威特、突尼斯等国建交,同时深化与沙特的实质性关系,并不断尝试与沙特建交。虽然新一轮巴以冲突给“和解潮”带来不利影响,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毕竟是中东国家的最佳选择。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式现代化与阿拉伯国家战略自主和集体崛起相互支撑。中阿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对于双方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面临实现民族振兴、加快国家发展的历史任务。新形势下,中国将同阿拉伯国家传承友好精神,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6]展望未来,在中阿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中阿将继续巩固政治经济、安全防务、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不断为双方关系实现新发展注入活力,并促进地区热点问题解决,更好地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