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鑫 赵俊英 付海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胸闷、喘息、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而长期的慢性损伤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肺部易发生感染,进而逐渐演变为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衰竭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降低生活质量[1]。针对COPD稳定期患者,长期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多,治疗依从性差,因此治疗效果不佳,而有研究发现,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2]。其中,肺功能康复训练可通过加强对患者胸廓扩张呼吸训练,增加患者肺活量,以此提高患者运动耐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发现,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而组合式呼吸训练依靠胸腔、横膈膜及腹部肌肉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提高呼吸肌功能,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3,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高强度有氧运动联合组合式呼吸训练对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版)中COPD稳定期的诊断标准[5]。共纳入150例COPD稳定期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干预组中,男55例,女20例;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8.75±7.89)岁;病程5~18年,平均(11.02±5.45)年;COPD肺功能分级:Ⅱ级45例,Ⅲ级30例。对照组中,男57例,女18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9.12±7.75)岁;病程5~18年,平均(11.23±5.38)年;COPD肺功能分级:Ⅱ级43例,Ⅲ级3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方案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且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③意识清楚,沟通无障碍。
1.2.2 排除标准:①生活不能自理;②患有精神疾病,有认知功能障碍;③合并肿瘤等全身重大疾病者;④骨关节疾病无法行高强度有氧运动者;⑤合并严重心血管功能疾病;⑥合并严重心率失常、心肌梗死不稳定期、心功能障碍、急性心脏炎症等心脏疾病;⑦合并严重骨质疏松者;⑧合并前庭功能障碍、感知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加呼吸训练干预。常规护理:①健康宣教:告知患者保持日常居住环境的干净整洁,保持通风,戒烟及避免二手烟;②饮食上注意清淡,保持高蛋白、低脂、低钠饮食习惯。常规呼吸训练: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患者取仰位,放松身体并轻按胸部,根据按压深度进行呼吸,保持呼吸速度缓慢,3次/d,5~10 min/次。
1.3.2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联合组合式呼吸训练,有氧训练前需要评估患者运动最大强度,采用心肺运动试验评估,试验中采用意大利COSME公司生产的K4b2型心肺运动测试训练系统,患者坐在功率车上,无负荷空踩踏车热身3 min,保持匀速踏车50~60 r/min,而后自5 W开始以20 W/min负荷幅度递增,当患者力竭或出现不适症状无法继续运动试验是,终止评估,并记录终止前的最大功率,以此作为训练强度。停止功率负荷后,继续无负荷缓慢踏车3 min,避免突然停止运动导致血压骤降。①高强度有氧运动:训练前做5 min的准备活动,然后取心肺运动试验结果中最大功率值的50%训练1~2周,期间注意患者耐受情况,待患者适应情况良好后,将训练强度提高至心肺运动试验结果中最大功率值的70%,训练结束后做5 min的放松运动。每次训练4组,每组训练5 min,每组训练结束后休息5 min,训练总时间为20 min,训练3~5次/周,共训练8周。②组合式呼吸训练:第1节,患者站位将两脚分别与两肩同宽,双手叉腰,尽量使用鼻子吸气,并保持胸部不动,放松腹肌,缩唇缓慢呼气,呼吸次数约16次/min,以患者不头昏为宜;第2节,患者一只手搭在同侧肩头,在另一只手臂旋转平伸时呼气,复位时吸气,两只手臂来回交替训练;第3节,患者将双手放在肋缘时吸气,用力按压时呼气;第4节,患者保持双手叉腰,同时双腿交替抬高,抬高时吸气,放下时呼气;第5节,患者双手搭肩,旋转时呼气,复位时吸气;第6节,患者双臂伸出时吸气,抱胸时呼气;第7节,患者双腿交向外伸展,向外伸出时吸气,复位时呼气;第8节,患者进行鼓腹深呼吸,在弯腰缩腹时呼气。2~8节运动中,训练4~8次/节。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随时观察患者心率等具体情况,并随时调整运动强度,每节运动结束后休息5 min,待心率恢复至静息值再进行运动。2组均干预8周。
1.4 观察指标
1.4.1 运动耐力:采用6 min步行距离测定患者干预前、干预8周后运动耐力,在50 m距离的长廊或者走道,做好起点、终点和调转方向的标记,鼓励患者以最大步行速度来回不间断行走6 min后,测量行走距离,若在行走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或者胸痛时,立即停止检测,待患者情况稳定后再进行检测。
1.4.2 肺功能指标:使用四川思科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980AⅢ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8周后呼气高峰流量(PEFR)、用力肺活量(FVC)及1 s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FVC的比值。
1.4.3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The WHO Quality of Life Brief Scale,WHOQOL-BREF)[6]及COPD综合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7]对患者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WHOQOL-BREF共4个维度,包括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每个维度0~25分,总分100分,分数愈高,生活质量越好。CAT量表包含胸闷、喘气、咳嗽、咳痰、睡眠、精力、外出情况、疾病影响8个项目,每项0~5分,总分40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
2.1 2组患者运动耐力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运动耐力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运动耐力比较 n=75,m,
2.2 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后,2组肺功能指标FVC、PEFR、FEV1/FVC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患者FVC、PEFR、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FVC、PEFR、FEV1/FVC水平比较 n=75,
2.3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2组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CAT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患者CA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干预后WHOQOL-BREF、CAT评分比较 n=75,分,
COPD稳定期患者一旦出现肺功能出现障碍,将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运动状态,目前临床上无法治愈[8]。因此,如何改善患者呼吸状况,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干预的重点问题。有研究发现,对于COPD稳定期患者,常规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虽可控制机体炎症及改善生活质量,但对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及改变肺功能进行性下降趋势仍存在不足,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9]。因此,在对COPD稳定期患者使用常规药物及护理的基础上,寻找有效的辅助干预措施,对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及肺功能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肺康复训练中,有氧运动属于核心内容,其根据患者的耐受及训练依从性等情况,逐渐增强训练强度,进而确保运动训练的有效性[10]。而配合组合式呼吸训练可同时有效改善患者呼吸肌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8周后,干预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高强度有氧运动联合组合式呼吸训练可以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的运动耐力及肺功能。分析原因在于,高强度有氧运动强度根据患者在心肺运动试验测试中的最大功率为依据,从最大功率的50%到70%逐渐提高患者有氧运动的强度,进而逐渐提高患者的有氧运动的耐受性,加速骨骼摄氧能力及氧代谢,增强机体肌力,加快血液循环,进而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肺功能[11-12]。同时,组合式呼吸训练中缩唇训练可有效降低呼气时气道塌陷问题,减少二氧化碳潴留,提高通气功能;而腹式呼吸训练可以提高吸气肌的肌力和耐力,改善呼吸肌疲劳,进而改善患者肺功能。两者联合训练下,有利于气息与肌肉的协调,在患者运动时提高机体供氧,进而改善运动耐力[13]。
此外,本研究中,干预组干预后CA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高强度有氧运动联合组合式呼吸训练可以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在于,高强度有氧运动结合组合式呼吸训练过程中,通过呼吸训练与有氧运动相结合,提高血管弹性和细胞活性,提高骨骼摄氧量,降低血液黏稠度,舒张气管,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增强运动耐力,进而改善因肺功能下降及运动耐力不足导致的COPD患者活动受限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4-22]。
综上所述,高强度有氧运动联合组合式呼吸训练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运动耐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作用,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