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磊
( 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 辽宁 盘锦 124010 )
近些年我国社会已步入老龄化发展阶段且老年群体数量不断增加,老年群体心肺在内多项脏器功能减退,且绝大多数患者伴有骨质疏松,进一步提升了骨折发生风险[1]。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以下肢局部疼痛为典型症状,临床常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实施过程中可对患者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为缓解手术操作对机体造成的刺激,协助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需联合麻醉药物,丙泊酚为全身静脉麻醉药物,其药效发挥快,七氟烷为吸入型全身麻醉药物[2]。 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76 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分别采取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以及七氟烷吸入麻醉患者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76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照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七氟烷吸入麻醉)38 例,男(n=20)、女(n=18);年龄61 ~80 岁,平均年龄为(74.52 ±1.52)岁;发病至入院手术耗时0.21—8.76 小时;平均耗时为(4.65 ±0.11)小时;病因:交通事故伤、高空坠落伤、摔伤以及其他伤分别为16 例、14 例、6 例、2 例。 对照组(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38 例,男(n= 21)、女(n= 17);年龄63 ~80 岁,平均年龄为(74.55 ±1.51)岁;发病至入院手术耗时0.19—8.74 小时;平均耗时为(4.64 ±0.15)小时;病因:交通事故伤、高空坠落伤、摔伤以及其他伤分别为16 例、12 例、8 例、2 例。 2 组患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龄以及病因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纳入标准:本次研究对象均确诊单侧下肢骨折;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本次研究结果后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顺利开展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排除标准:排除非首次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排除合并全身血管、皮肤疾病患者;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肺、肾等脏器疾病患者;排除下肢骨折发生前确诊精神疾病患者。
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药物如下:罗库溴铵(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88)0.6 mg/k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国药准字:H20054171)0.4 ug/kg,封闭面罩持续吸入浓度为2.0% ~4.0% 七氟烷(上海恒瑞医药,国药准字:20170712)。 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药物如下:罗库溴铵0.6 mg/kg、舒芬太尼0.4 ug/kg,麻醉起效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术中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国药准字: H20170368) 维持静脉泵注 2.0 ~3.0 mg/(kg·h),2 组患者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相关参数如下:吸氧浓度为60%、潮气量为8 mL/kg,吸呼比例1:2,呼气末二氧化碳压为30 ~35 mmHg,呼吸频率为12 次/min,保证2 组患者术中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均处于40 ~60。
观察指标如下:(1)比较2 组患者术前10 分钟(T0)、气管插管后5 分钟(T1)、切皮时即刻(T2)等不同时刻心率、血压等基本生命指标。 (2)比较2 组患者术前10 分钟、术后1 小时、术后12 小时、术后24 小时认知功能,MMSE 量表共分为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与回忆和语言能力等5 项维度,总分区间在0 ~30 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认知功能越好。 (3)比较2 组患者术前10 分钟(T0)、术后12 小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指标、生理应激指标、炎症因子,分别与T0、术12 小时均抽取5 ~10 mL 肘静脉血,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指标。 (4)比较2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SPSS21.0 系统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表示形式的相关计数数据用χ2检验;()表示形式的计量数据用t检验,P<0.05 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组患者T1、T2 心率、血压等基本生命指标与T0 相比,均升高,但是同一时间段T0 2 组患者心率、血压经t 值验证,数据差异不明显。 观察组患者T1、T2 心率、血压均低于对照组。 心率:T0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8.23 ± 5.28) 次/min、 (78.48 ±5.25)次/min,t=0.742,P>0.05。 T2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3.45 ± 2.41) 次/min、 (90.81 ±2.45)次/min,t=12.987,P<0.05。 T3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0.42 ±2.54)次/min、(86.51 ±2.52)次/min,t=11.788,P<0.05。 收缩压:T0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38.23 ± 3.54)mmHg、(138.28 ±3.57)mmHg,t=0.382,P>0.05。 T2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42.45 ± 1.44)mmHg、(90.81 ± 2.45)mmHg,t=12.987,P<0.05。 T3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0.42 ±2.54)mmHg、(86.51 ±2.52)mmHg,t=11.788,P<0.05。 舒张压:T0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8.23 ±5.28)mmHg、(78.48 ±5.25)mmHg,t=0.742,P>0.05。 T2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3.45 ± 2.41) mmHg、 (90.81 ± 2.45) mmHg,t=12.987,P<0.05。 T3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0.42 ± 2.54) mmHg、 (86.51 ± 2.52) mmHg,t=11.788,P<0.05。
2 组患者术后1 小时、术后24 小时MMSE 量表评分与术前10 分钟相比均降低,术前10 分钟与术后48 小时MMSE 量表评分经t 值验证,数据差异不明显。 观察组术前10 分钟为(29.43 ±0.23)分、对照组术前10 分钟为(29.41 ±0.24)分,t=2.321,P>0.05。 观察组术后1 小时为(26.09 ±0.23)分、对照组术后1 小时为(24.54 ±0.21)分,t=11.254,P<0.05。 观察组术后24 小时为(28.65 ±0.21)分、对照组术后24 小时为(26.21 ±0.23)分,t=11.266,P<0.05。 观察组术后48 小时为(29.33 ±0.22)分、对照组术后 48 小时为(29.03 ± 0.21) 分,t=12.636,P<0.05。
2 组患者术后12 小时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T0 相比均降低,T0 时刻2 组患者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经t值验证,数据差异不明显,观察组患者术后12 小时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经t值验证,数据差异明显。 全血黏度: T0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28 ±0.22)mPa/s、 (7.24 ± 0.26) mPa/s,t= 0.726,P>0.05。 术后12 小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71 ± 0.15) mPa/s、 (4.58 ± 0.13) mPa/s,t=18.457,P<0.05。 血细胞比容:T0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0.65 ± 4.21)%、(50.69 ± 4.26)%,t=0.569,P>0.05。 术后12 小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9.41 ± 3.15)%、 (45.75 ± 3.11)%,t=17.537,P<0.05。 血浆黏度:T0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39 ±0.18)mPa/s、(3.41 ±0.16)mPa/s,t=0.382,P>0.05。 术后12 小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57 ± 0.11) mPa/s、(2.41 ± 0.13) mPa/s,t=17.537,P<0.05。
2 组患者术后12 小时IgM、IgG、IgA、NK +等免疫指标与T0 相比均降低,2 组患者T0 时刻相关免疫指标,经t 值验证,数据差异不明显,观察组患者术后12 小时相关免疫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经t 值验证,数据差异明显。 IgM:T0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21±0.13)g/L、(2.25 ±0.16)g/L,t=0.256,P>0.05。术后12 小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75 ±0.11)g/L、(1.16 ±0.11)g/L,t=17.617,P<0.05。IgG:T0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4.15 ±1.25)g/L、(14.18 ±1.28)g/L,t=1.542,P>0.05。 术后12 小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0.45 ± 1.11) g/L、(12.71 ±1.14)g/L,t=17.114,P<0.05。 IgA:T0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19 ±0.13)g/L、(3.14 ±0.11)g/L,t=0.432,P>0.05。 术后12 小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53 ± 0.14) g/L、 (1.76 ±0.11)g/L,t=17.652,P<0.05。 NK +:T0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3.13 ±2.13)%、(33.11 ±2.17)%,t=0.313,P>0.05。 术后12 小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1.51 ± 2.15)%、 (16.46 ± 2.11)%,t=16.427,P<0.05。
2 组患者术后12 小时皮质醇、肾上腺素、C-肽、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等生理应激指标以及C 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等炎症因子与T0 相比均升高,T0 2 组患者生理应激指标、炎症因子等数值,经t 值验证,数据差异不明显。 观察组患者术后12 小时相关生理应激指标、炎症因子均低于对照组,经t值验证,数据差异明显。 皮质醇:T0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67.54 ± 16.21) ng/mL、(167.51 ±16.24)ng/mL,t=0.765,P>0.05。 术后12 小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69.74 ± 21.17) ng/mL、(314.57 ±21.14)ng/mL,t=11.437,P<0.05。 肾上腺素: T0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7.61 ±3.18)ng/L、 (67.65 ± 3.21) ng/L,t= 1.683,P>0.05。 术后12 小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15.45 ± 13.65) ng/L、(154.73 ± 13.61) ng/L,t=11.516,P<0.05。 C-肽:T0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79 ±0.14)mg/mL、(0.76 ±0.17)mg/mL,t=0.779,P>0.05。 术后12 小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27 ±0.14)mg/mL、(1.61 ±0.11)mg/mL,t=17.617,P<0.05。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T0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6.65 ±2.16)mmol/lL、(26.61 ±2.12)mmol/lL,t=1.612,P>0.05。 术后12 小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1.73 ± 4.11) mmol/lL、(56.53 ±4.15)mmol/lL,t=17.451,P<0.05。 C 反应蛋白:T0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6.61 ±3.16)mg/L、 (56.65 ± 3.12) mg/L,t= 0.395,P>0.05。 术后12 小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46 ± 3.43) mg/L、 (122.73 ± 3.41) mg/L,t=13.927,P<0.05。 白介素6:T0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3.34 ±3.13)ng/L、(63.31 ±3.11)ng/L,t=1.362,P>0.05。 术后12 小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05.51 ±3.15)ng/L、(117.45 ±3.12)ng/L,t=11.573,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0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3.34 ± 3.15) ng/L、 (73.37 ±3.11)ng/L,t=0.732,P>0.05。 术后12 小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11.52 ±4.15)ng/L、(132.44 ±4.12)ng/L,t=12.342,P<0.05。
观察组恶心呕吐1 例(2.63%),低血压0 例(0.00%),心动过缓1 例(2.63%),对照组恶心呕吐5 例(15.79%),低血压4 例(10.53%),心动过缓2 例(5.2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31.58%,χ2=5.316,P<0.05。
近些年伴随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激增,老年下肢骨折发病率逐年攀升,在开展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术中疼痛可显著降低患者术中躯体耐受能力,术中为降低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提升患者术中耐受能力,保证手术顺利完成需借助麻醉药物[3]。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常用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又可大体分为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2 种麻醉方式优劣一直存在争议。 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实施过程中丙泊酚作为短效静脉麻醉诱导药物,静脉给药后可作用于脑部海马突触,抑制海马突触神经信号的表达与传导,从而达到麻醉效果,但是丙泊酚可影响脑部正常氧代谢,进而刺激交感神经中枢,致使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出现较大波动,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高[4]。 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丙泊酚与血浆蛋白结合结合率接近100%,体内清除速度快,每分钟总清除率在2 L 左右,其主要代谢脏器为肝脏,经尿液排出体外。 七氟烷吸入全身性麻醉实施过程中对呼吸道造成的刺激小,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实施过程中可通过调节七氟烷给药浓度调节患者术中麻醉深度,七氟烷吸入后作用于中枢神经突触受体,延长中枢神经元突触信号的传递,从而达到麻醉的效果[5-6]。 七氟烷药代动力学显示,该品3.0%持续泵注给药,维持麻醉时间在1 小时左右,吸入后15 分钟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停止给药后5 分钟血药浓度可下降1/3,经呼吸运动排出[7-8]。 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疾病、手术以及麻醉均作为应激源,可引起机体出现应激反应,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应激性指标以及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 等炎症因子大量释放,进而对机体免疫应答产生影响[9-10]。 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手术创伤越严重,机体应激性反应越强烈,则机体免疫应答异常越严重,IgM、IgG、IgA、NK +等体液免疫作为人体免疫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免疫中发挥免疫监视作用[11]。 曹志峰[12]等临床研究显示,应用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的观察组术后1 小时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本次研究结果与曹志峰等临床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动态观察2 组患者手术前后MMSE 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采取七氟烷麻醉的观察组术后1 小时、12 小时MMSE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12 小时相关免疫指标高于对照组。 此外,观察组患者麻醉给药后T1、T2 心率、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12 小时血流动力学指标、生理应激指标、炎症因子均低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同一时间段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七氟烷麻醉方式相较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血流动力学以及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功能、生理应激性创伤造成的影响小,安全性较高,可作为首选麻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