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相关指标对老年人窦性心动过缓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11-29 05:19林燕燕叶海燕韦柳相苏华斌何香花胡才友倪晓琳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窦性心老年人因素

林燕燕 叶海燕 韦柳相 吕 渊 苏华斌 张 迪 何香花 胡才友※ 倪晓琳

作者单位:1.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东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30023 2.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530005 3.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 530021 4.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 医学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

窦性心动过缓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指心肌从窦房结开始产生适当地去极化,心率每分钟跳动不超过60次/分[1]。窦性心动过缓的常见症状包括晕厥、先兆晕厥、头晕、疲劳、劳累时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症状或脑灌注不足导致的意识模糊等[2],可由多种疾病或药物引起[3,4]。作为正常衰老和疾病进展的一部分,窦性心动过缓在老年群体中患病率较高[5]。由于老年人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窦性心动过缓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加重患者原有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家庭经济负担[6]。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老年人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分析及老年人窦性心动过缓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情况等,对影响老年人窦性心动过缓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2023年1月至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葛社区进行心电图检查的老年体检人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老年人窦性心动过缓的因素,为预防老年人窦性心动过缓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研究通过当地体检部门调查,匿名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东葛社区老年体检人群相关数据。纳入标准:①东葛社区老年体检人群;②年龄≥65岁;③进行心电图检查者。排除标准:①未接受心电图检查者或心电图报告不全者;②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本研究共纳入331例参与者,其中男性121例(36.6%),女性210例(63.4%)。本研究是根据《赫尔辛基宣言》进行的,研究方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编号:KY-GZR-2022-03号), 所有调查对象都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观察指标

收集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吸烟、饮酒、牙齿情况、锻炼情况、空腹血糖、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等信息。

1.3 诊断标准

根据受试者心率表现[2],将患者分为窦性心动过缓组(心率<60次/分)和正常组(心率≥60次/分)。血清相关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7]:ALT:5~40U/L,AST5~50U/L,TBIL:3.4~26.0μmol/L,Cr:男性46~106μmol/L,女性53~97μmol/L,BUN:2.1~6.0mmol/L。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连续变量的分布类型根据shapim—wilk检验确定,根据正态或非正态分布将其分别表示为均值(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范围)。所有分类变量以频率(百分比)表示。Mann Whitney U检验用于确定定量资料的组间差异,Z值表示检验统计量;卡方检验用于确定定性资料的组间差异,χ2值表示检验统计量。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影响窦性心动过缓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331例参与者,其中男性121例(36.6%),女性210例(63.4%),中位年龄71.4(68.0,75.9)岁。本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窦性心动过缓的因素,对窦性心动过缓组和正常组进行描述并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影响窦性心动过缓的单因素分析

根据受检者心电图表现,将患者分为窦性心动过缓组(155例)和正常组(176例);窦性心动过缓组男性80例(51.6%),女性75例(48.4%),中位年龄72.2(68.0,75.9)岁,正常组中男性41例(23.3%),女性135例(76.7%),中位年龄71.2(67.9,75.8)岁。结果显示,男性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的比例高于女性,窦性心动过缓组和正常组在性别(P<0.001)、吸烟(P=0.018)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婚姻、饮酒、牙齿情况、锻炼情况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窦性心动过缓组AST水平稍低,Cr水平稍高,正常组和窦性心动过缓组的AST水平分别为23(20,26)U/L和21(18,25)U/L,Cr水平分别为73(65,85)U/L和81(68,95)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和P=0.003),提示AST和Cr对窦性心动过缓有显著影响;而AST及Cr是否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对两组均无影响(P>0.05);其他资料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窦性心动过缓的性别分层分析

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在两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根据性别分类,分别对影响窦性心动过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影响窦性心动过缓的性别分层单因素分析

在男性中,窦性心动过缓组有80例,正常组有41例。在两组中,吸烟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窦性心动过缓组,正常组中ALT的水平较高,窦性心动过缓组和正常组的ALT水平分别为20(16,28)U/L和18(14,23)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但AST是否异常对两组无影响。

在女性受检者中,窦性心动过缓组有75例,正常组有135例,被调查者均从不吸烟。正常组的AST水平高于窦性心动过缓组,正常组和窦性心动过缓组的AST水平分别为23(20,26)U/L和20(17,25)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但AST是否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对两组无影响。两组血清肌酐水平的差异及血清肌酐是否异常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组间差异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龄化人口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由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日益加重[8]。且随着年龄增长,心血管疾病的整体风险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的概率也逐渐增加[9]。窦性心动过缓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其患病率可能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逐渐增加。许多器质性病变之外的诸多因素能诱发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10],且窦性心动过缓一旦发作,可能导致患者多部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等供血不足,甚至加重原有心脏病变,严重威胁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等[11]。因此探讨影响老年人窦性心动过缓的因素,对预防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降低窦性心动过缓的患病率以及减轻其造成的经济社会负担至关重要。

本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对老年人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有一定的影响,男性窦性心动过缓多发于女性;肝功能相关指标对窦性心动过缓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ALT对老年男性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有显著影响,AST对老年女性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有显著影响。以往大量研究结果也表明性别与窦性心动过缓相关,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一项基于人群的大型心血管健康研究结果显示,严重心动过缓的患病率受到性别的影响,80岁以上的男性中近10%曾记录过心动过缓,而同一年龄组的女性中这一比例仅为2%[12]。英国一项50万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也表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年龄、男性和与结构性心脏病相关的因素(包括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为主[13]。Yorozu T等发现,男性在进入手术室后发生心动过缓的风险高于女性[14]。颌面、耳鼻喉外科手术术中心动过缓常见于男性、老年人[15]。目前国内外关于ALT和AST与窦性心动过缓的关系及其导致窦性心动过缓的机制尚未得到明确阐述。但有相关研究发现,心律失常的发生与ALT升高有明显的关系[16],AST水平和较小程度的ALT水平与房颤(AF)风险呈U型相关[17]。Makar GA等人也发现,ALT升高在房颤患者中很常见[18]。但一项Meta分析结果表明,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与房颤风险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19];AST和ALT的高变异性与房颤无关,这可能是因为AST和ALT的高变异性是与房颤相关的其他全身性疾病的附带现象[20]。另外,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QTc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包括较低水平的ALT[21]。刘美云等人发现,心肌复极异常与AST有一定关系,心肌复极异常时会导致冠心病患者AST水平升高[22]。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作为回顾性研究,本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数据偏倚;其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老年体检人群,相关结论能否推及其他老年人群,如老年住院者还需进一步证实;最后,本研究未能发现较多的相关指标与窦性心动过缓之间的关系,后期可加大样本量及增加相关临床资料或其他相关实验室指标并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影响老年人窦性心动过缓的因素主要是性别和肝功能相关指标;其中老年人窦性心动过缓男性多见;AST主要影响老年男性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ALT主要影响老年女性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但上述肝功能相关指标对窦性心动过缓影响的相关研究及其影响机制尚欠缺。下一步还需深入探讨AST及ALT对窦性心动过缓的影响机制或其他影响窦性心动过缓的相关因素,为老年人预防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以期减少不良窦性心动过缓结局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窦性心老年人因素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解石三大因素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黄永生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
口服胺碘酮联合坎地沙坦转复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并维持窦性心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