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解释培育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

2023-11-29 22:21吴奕瑄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服装历史学生

吴奕瑄

服装是一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元素,是一个民族最鲜明的文化标识。服装的变化不仅是艺术发展的体现,更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服装的变迁,借助跨学科知识,拓展史料充实历史课堂,可以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感受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索中构建历史解释意识,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从而达到培育历史解释素养的目的。

一、创设境脉,渗透历史解释概念

构建精准问题链,促进学科深度学习。本项目从服装变迁角度出发,以新课标为价值引领,明确项目学习核心内容。形成本质问题:“如何从服装变化感受社会发展”,并将其转化为若干基础驱动性问题,覆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重点知识,从课堂延伸至课后,引导学生进行持续研究。在学生探究驱动问题的同时能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服装的辉煌成就,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强化文化认同民族认同。

打通学科壁垒,实现情境中学科共融。本项目选取汉、唐、宋、清四个朝代的服装发展为主线,根据学生先验认知,基于历史和美术学科教材制订具体学习内容,设置“项目启动”“单元学习与实践”“项目总结”共计三部分内容。项目启动的“看图猜朝代”“观服说特点”“依史讲差异”“探史解问题”四个环节,涵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美术“服装设计”及“色彩原理”等基础知识,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与美术教学的有机衔接。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观察各朝各代服装图片,总结出服装特点如下:“各个朝代服装特色鲜明。随着朝代发展,花纹精致程度提高,领口高度也逐渐提升,整体来说裙子长度都很保守”;分析出造成各朝代服装巨大差异的主要因素如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交融、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等”。通过项目活动的学习,学生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服装发展的“初感知”,为后续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循证探究,培育历史解释能力

(一)培育史料实证能力,探寻历史解释深度

1.课堂引领,老师给予示范支持

依据史料信息,老师课堂对驱动性问题“汉朝丝绸如何成为罗马奢侈品?”进行解析。围绕“世界最轻薄衣服:素纱禅衣”“汉式织锦最高级技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两件文物的背景故事,结合丝绸之路的开辟,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引导学生从世界角度看中国,了解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核心知识在情景中再构建与创造,促进历史解释能力的提升。

小组合作,学生自主探究驱动问题。

学生通过项目三个学习单元对应的基础性驱动问题进行解析,认识唐朝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了解宋朝科技成就、清朝专制政策。知道生產力发展对政治、社会、文化变革的推动作用。理解一定时期的艺术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在层层递进的学习中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

以下面几个驱动问题解析过程为例(表1和表2)

2.提炼历史大概念,拓展历史解释广度

基于项目“本质问题”和“延伸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大概念提炼,拓展历史解释广度,培育唯物史观。笔者将学生活动总结如下。

(1)本质问题:如何从服装变化感受社会发展?

基于问题核心进一步细化方向:汉、唐、宋、清时期服装特点有哪些?和国际潮流紧密程度如何?几个时期社会发展特点是什么?和服装发展有何联系?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达成共识如下:华夏服饰历史悠久,在历史的传承和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貌。汉朝服装质朴大气,时代背景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西汉王朝走向强盛。唐朝时期服装的开放浪漫、异彩纷呈,离不开两个关键词——“改革”和“交流”。宋朝淡雅半保守,和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以及统治者奉行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有一定关系。明朝从“郑和下西洋”到“海禁政策”,对外关系出现了转折,服装开始走上专注本国发展的独美之路。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加之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故步自封,服装逐渐远离世界潮流。由此可见,中国服装的变迁深深镌刻着中国社会发展的烙印!

(2)延伸问题:如何正确地弘扬中华优秀服装文化?

学生交流新闻热点:迪奥新款半身裙和中华传统马面裙不谋而合,但在产品宣传时,表示是原创作品,并未提及中华文化;国产影视剧中出现“诸葛亮”穿着左衽服装的明显错误;宣传汉服的照片里经常出现非汉服元素。

学生合作分析华夏服装现状:①国外对华夏传统文化本身认可度高,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被世界所推崇,但是宣传任重而道远。②国内人们对传统服装一知半解,在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只有表面复古,无深入了解。

针对现状,学生思考对策如下:①运用互联网加大宣传力度。例如在各大社交网站发布华夏服装视频和照片,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传统服装。②线下举办华夏服装展示活动,使人们直接参与其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服饰的认知。③提取华夏服装的代表性元素,与当今流行元素融合,真正绽放新时代的光芒!

三、创新实践,涵养历史解释素养

项目实践活动设置和所选朝代的特征紧密相连,有较强的趣味性。极大地增进了学生体验和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化,全面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涵养历史解释素养。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制作,切身体验华夏服装的魅力,树立民族自信心。以下面几个活动获奖作品为例:

实践活动“时尚顶流”争夺战:谁能成为唐朝顶流设计师?

学生发挥创意,运用初中美术学科的色彩原理,以唐朝为时代背景,用水粉颜料进行唐朝古装卡片填色。投票选取最“出圈”作品,颁发“时尚顶流”奖。

获奖作品解说:唐朝的服装按初唐、中唐、晚唐大致呈现出三种流行趋势。我们小组查阅资料,决定以“杨贵妃”的服装风格为参考进行创作。我们采用饱和度比较高的红色为底色,同时加入金色的花纹作为点缀,体现唐朝的奢华。最终用这件衣服展示出了我们心目中的“盛唐气象”!

实践活动“技术致富·攻坚战”:①一条蚕到一件衣服要几步?②制作好的布料如何售卖?

学生通过制作蚕丝扇和丝绸水拓画,感受中华传统工艺缫丝和印染技术。创作出的手工制品由学生依据宋朝物价自主定价,并在《清明上河图》中找对应售卖地点,创作相应广告词进行商品推销。投票选出“技术致富”奖。

获奖作品解说:依据宋朝淡雅为主流的审美,丝绸拓画以浅黄为主色。蚕丝扇用“蝴蝶薄纱”作装饰,非常符合宋朝的写实风格。依据宋朝物价,分别将两项实践成果定价为300文和350文。并选取《清明上河图》中的“拱桥”处为虚拟售卖地点。设计广告词“烟笼寒水月笼沙,精美丝巾带回家”。

四、结语

本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美术学科中获取相关知识技能,加深学科理解,产生了1+1>2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鼓励学生对真实而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持续探究,从而达成对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和思维迁移。本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驱动性问题设置,基于历史古代史背景,巧抓朝代特点,灵活设问,激发学生探究欲,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析能力,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实践活动设置是整个项目的亮点,是历史解释的另类表达。是学生内化知识后借助事物再现历史情境的有效途径。本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活动设置,围绕历史、美术学科基础知识开展。基于学生认知水平,注重学生兴趣激发,紧扣项目环节对应阶段内容,既是实践又是单元小结。通过实践作品展示和解说,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和分享的能力,对历史解释素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服装历史学生
让人心碎的服装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新历史
学生写的话
历史上的6月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