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春龙,贾斯齐,金宇华,齐先龙,孙艳秋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tion, PH)是指由多种异源性疾病(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所致肺血管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可引起右心室重构,继而发展成右心衰竭甚至死亡[1-3]。PH 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右心功能不全的相关症状[4]。然而,最近的研究[5]表明,PH 患者存在左心室功能障碍,其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心脏磁共振成像发展迅速[6],新技术、新序列不断更新[7-8],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因具有无创评估心肌组织特性的能力,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目前,已有学者利用磁共振T1 mapping 技术初始T1 值对PH 患者心肌组织特性进行研究,但纳入样本量较小,且心脏各节段的对比研究报道较少[9-11]。基于此,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通过CMR T1 mapping 技术无创评估PH 患者心肌组织特性的临床应用价值,为PH 患者心肌异常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新思路。
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随机对照研究;(2)研究对象为PH 患者,对照组选取健康正常人;(3)受试者均进行心脏磁共振检查,图像质量佳;(4)满足2021 年发布的《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诊断标准[1];(5)试验终点指标均测量了右心室初始T1值。
排除标准:(1)综述、会议摘要、动物实验及内容不相关文献;(2)重复发表的文献;(3)非中文、英文文献。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2月31日的相关文献;英文数据库检索式为Pulmonary Heart Disease or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r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r T1 mapping;中文数据库检索式为肺动脉高压or 磁共振成像or T1 mapping。为避免文献漏检,搜索关键词可自由组合,对已有综述或荟萃分析的参考文献进行回顾,并对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
由两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有争议时经讨论达成一致。提取的资料信息包括:作者、发表年份、国家、样本量等。
对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文献,由两名研究者根据系统评价的Cochrance 手册-5.1.0 对其进行独立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结局指标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结果及其他偏倚,有争议的地方经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
采用Revman 5.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纳入本研究的测量指标均为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MD)和95%CI表示,应用Q统计量检验和I2统计量检验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当P>0.05、I2<50%时可认为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P<0.05、I2≥50%时可认为各研究间异质性明显,选用随机效应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对数据库进行检索,初检共筛选出3394 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3268 篇,中文文献126 篇,最终符合纳入研究的文献8 篇[12-19]。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估见表1和图2。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Tab.1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studies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Fig.1 Flow chart of study selection strategy.
图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Fig.2 Results of literature quality evaluation.
2.2.1 PH组和健康对照组初始T1值Meta分析
本研究纳入8篇文献,SREE RAMAN等[12]、HOMSI等[14]、REITER等[16]文献中纳入的是PH组和健康对照组左室整体心肌初始T1值,ASANO等[15]文献中纳入的是右室游离壁心肌初始T1 值,SAUNDERS 等[13]、CHEN 等[17]、王悦等[18]、窦瑞雨等[19]文献中纳入的是PH 组和健康对照组下室间隔右心室插入部(inferior right ventricle insertion point, IRVIP)心 肌 初 始T1 值,各研究间不同质(I2=93%,P<0.001),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PH组T1值显著高于对照组[OR=123.22, 95%CI(112.92-133.52),P<0.001],见表2。
表2 PH组和健康对照组初始T1值的Meta分析结果Tab.2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of initial T1 values in PH group and healthy control group
2.2.2 PH组中室间隔和IRVIP初始T1值Meta分析
对PH患者室间隔和IRVIP心肌初始T1值进行亚组分析(表3),各研究间同质(I2=65%,P=0.46),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PH组中室间隔初始T1 值显著小于IRVIP 心肌初始T1 值[OR=-82.94, 95%CI(-92.43--73.45),P<0.001]。
表3 PH组中室间隔和IRVIP初始T1值的Meta分析结果Tab.3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of initial T1 values of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and IRVIP in PH group
2.2.3 漏斗图分析结果
8 项研究中CMR T1 mapping 定量测量的T1 值对PH患者心肌组织特性的评估呈相对对称的漏斗状(图3),说明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研究结果较可靠。
图3 漏斗图。SE:标准差Fig.3 Funnel diagram.SE: Standard error.
本研究采用Meta 分析的方法基于大样本量探索磁共振定量T1 mapping 技术对PH 患者心肌组织特性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H患者心肌初始T1 值显著增大,在PH 组中IRVIP 心肌初始T1 值显著增大。本研究首次将国内外磁共振定量T1 mapping 技术在PH 患者心肌组织特性方面的研究进行Meta 分析,结果表明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可以无创评估PH 患者心肌组织特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需要密切关注IRVIP 心肌,可以为临床在评估PH 患者心肌组织特性方面提供精准影像依据。
PH 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为特征的疾病,影响右心结构及功能,可导致右心重构或右心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健康[20-22]。因此,早期准确的疾病诊断和分类对指导PH患者个性化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23]。有研究报道,右心室射血分数和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是PH 患者生存不良的预测因子[24-26],右心室重构不单纯与后负荷有关,还与遗传因素、炎症、代谢改变、心肌缺血等因素有关[27-32]。由于心室相互依赖,PH 也可能影响左心室,最近的研究表明,PH 患者存在左心室功能障碍。因此,准确评估PH 患者右室及左室心肌组织特性显得尤为重要。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可无创性评估心肌组织特性的技术[33],该技术可量化T1 弛豫时间,获得初始T1 值,以检测组织变化,如脂质积累、心肌水肿或纤维化[34-36]。
本研究采用Meta 分析方法通过磁共振T1 mapping 技术评估PH 患者心肌组织特性。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H患者初始T1值显著增大,说明PH患者心肌组织特性已发生改变。由于水分子含量增加或局部分子环境的变化,PH患者心肌的T1值会发生改变。HOMSI等[14]研究发现,在PH患者中,T1的变化支持左室心肌纤维化和萎缩的假设,尽管左室功能保留,但收缩力持续受损,可能是由于长期与PH 相关的左室充盈欠佳有关。ASANO 等[15]研究发现,右心室游离壁的初始T1 值可以预测PH 患者的不良预后。窦瑞雨等[19]研究认为T1 mapping 技术能识别和定量评估先天性心脏病相关PH患者左心室非延迟强化区室壁早期心肌结构改变,且采用初始T1 值诊断心肌纤维化效能较高,在指导临床个体化干预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有应用价值。结合本研究结果,提示PH 患者心肌出现水肿或纤维化,同时,也说明磁共振T1 mapping 技术在评估PH 患者心肌组织特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PH 组亚组分析中,本研究纳入4 篇文献,对室间隔及IRVIP 心肌初始T1 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IRVIP 心肌初始T1 值显著增大。由此可推测PH 患者心肌在IRVIP 受损明显,出现心肌水肿或心肌纤维化。SAUNDERS 等[13]的研究认为,右心室插入点是T1 值最高的心肌区域,它们与右心室功能丧失和右心室重构显著相关,IRVIP 心肌初始T1 值是区分PH患者与健康受试者最好的区域。王悦等[18]认为,中间段IRVIP测量的T1值在用于辅助评估PH患者的危险分层中有一定价值。因此,在对PH 患者诊断及治疗方面需要密切关注IRVIP心肌。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1)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数量较少;(2)部分文献样本量偏少;(3)本研究仅纳入中文和英文文献,可能存在选择偏倚;(4)本研究只对室间隔和IRVIP 心肌进行了亚组分析。以后将加大样本量研究,同时对左右室整体、各节段心肌初始T1值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综上所述,磁共振定量T1 mapping 技术可以无创性评估PH 患者心肌组织特性,该技术可以为PH 患者心肌异常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新思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利益冲突声明:全体作者均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齐先龙、孙艳秋设计本研究的方案,对稿件重要的内容进行了修改;颜春龙起草和撰写稿件,获取、分析或解释本研究的数据;金宇华、贾斯齐获取、分析或解释本研究的数据,对稿件重要内容进行了修改;颜春龙、贾斯齐、金宇华、齐先龙获得济宁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孙艳秋获得了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计划项目、青海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青海省“昆仑精英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资助。全体作者都同意发表最后的修改稿,同意对本研究的所有方面负责,确保本研究的准确性和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