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若楠 盛 哲 叶志成 杨 丹 余先智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上海 201100)
腹泻是儿童较为常见和多发的疾病,肠道病毒是导致儿童重症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其中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最为常见[1]。有临床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全球每年感染轮状病毒的腹泻患儿高达1.3亿例,其中死亡患儿有90万例[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多数人生活方式发生较大改变,因此各类疾病的发展也发生了变化。本研究分析2018—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腹泻患儿粪便样本RV-A抗原检测结果,以了解疫情前后腹泻患儿RV-A感染情况,为特殊情况下预防儿童腹泻提供参考。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就诊的腹泻患儿41 749例,年龄0~<18岁[1.083(0.525,1.946)]岁,其中男24 681例、女17 068例。所有腹泻患儿均符合《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3]诊断标准。
采集所有患儿新鲜粪便样本,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RV-A抗原,试剂盒购自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8—2021年,RV-A抗原总阳性率为14.83%。2018年,男性和女性患儿RV-A感染率分别为19.62%和18.75%,均为4年中最高。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RV-A抗原4年总阳性率分别为15.08%和14.48%,不同性别患儿RV-A抗原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腹泻患儿各年RV-A抗原阳性率 %
41 749例腹泻患儿中,RV-A抗原4年总阳性率为14.83%,其中2018年阳性率最高(19.26%),2021年阳性率最低(9.09%);见表2。2018年和2019年阳性率高于2020和2021年(P<0.05);2018和2019年(疫情前),2020和2021年(疫情后)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018—2021年各年腹泻患儿RV-A抗原阳性率
2018年1月RV-A抗原阳性率4年中最高(48.67%),其次是2019年2月(35.51%);2021年10月阳性率最低(3.80%);见表3。每年12月—次年3月为RV-A感染高峰期,阳性率均高于其他月份(P<0.05)。
表3 2018—2021年不同月份腹泻患儿RV-A抗原阳性率 %
RV-A感染发生在所有年龄段,其中1~<2岁患儿RV-A抗原阳性率最高(18.85%),其次为2~<3岁患儿(18.30%)。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RV-A抗原阳性患儿年龄集中在1~<5岁,阳性率均较高。各年龄段患儿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018—2021年各年龄段腹泻儿童RV-A抗原阳性率 %
RV腹泻是全球儿童腹泻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4],发展中国家患儿病死率更高[5]。RV为双链核糖核酸类病毒 ,属呼肠病毒科。根据病原基因结构和抗原性可分为A~G 7个组,其中A组最为常见,占RV感染的90%,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6-7]。各地区、各时间段、各年龄段患儿RV感染情况均有所不同。温带地区,RV感染大多出现在冬季和春季;而在热带地区,RV感染可能全年都有发生[8]。曾玫等[9]发现,我国各地区RV阳性检出率不同,上海、杭州、广州、重庆、天津分别为29.5%、36.1%、26.3%、34.1%、28.2%。本研究结果显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近4年41 749例腹泻患儿RV-A抗原检测总阳性率高达14.83%,不同性别患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015—2018年比较,总阳性率[10]有所降低。
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传播途径虽然是消化道,但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11]。本研究结果显示,2018—2021年,RV-A抗原阳性率呈下降趋势,2018和2019年(疫情前)阳性率分别为19.26%和17.03%,2020和2021年(疫情后)阳性率分别为9.94%和9.09%,与疫情前比较,疫情后阳性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P<0.05)。疫情后,公众的日常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加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勤洗手、出门戴口罩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公共场所也加强了手部卫生消毒。同时,疫情严重时期因学校停课、幼儿园休园等公共防疫措施,儿童聚集性感染的机会减少,儿童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也有所减少,传播途径被阻挡[12]。这些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的改变可能是导致2020年以后RV感染率大幅降低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结果显示,RV-A感染与气候因素有很强的相关性,虽然4年中各年全年各个月份均有感染发生,但秋、冬季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季节。本研究中,RV-A阳性高峰期为每年12月—次年3月。上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长、冬季短,11月底开始气温降低,寒冷季节为病毒提供了较为有利的生存条件,使其存活时间更长,儿童大量的室内聚集性活动使病毒在干燥的室内环境以气溶胶方式传播,因此寒冷季节成为RV-A传播高峰期[13]。相关部门可根据这一季节性分布特点,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感染。
有研究发现,6个月~5岁儿童是RV-A的易感人群[14-15],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结果显示,1~<5岁的各年龄段儿童RV-A感染率均较高,其中1~<2岁患儿感染率最高(18.85%),其次是2~<3岁患儿(18.30%)。这可能是因为1~<3岁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且大多已停止母乳喂养,从母体获得的保护性抗体逐渐消失,因此更容易感染RV-A,导致腹泻[16]。≥5岁儿童发育逐渐成熟,免疫功能增强,对病毒有一定的抵抗力,RV-A感染率有所下降。轮状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或因直接接触等方式感染。儿童个人卫生习惯或家庭卫生状况不良,易感期大量参加聚集性活动等,也会增加感染和传播的风险[17]。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受疫情影响,2020和2021年来医院就诊的腹泻患儿数量大幅减少,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偏差。
综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众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都有所改变,RV-A感染率逐渐降低,患儿家长对该病毒的关注度也有所下降。为了更好地预防此类传染性疾病,应继续做好大众宣教,在高危流行期做好预防工作,同时应提高幼儿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