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炎症免疫反应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2023-11-29 09:36吴成慧胡益川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19期
关键词:变应性免疫治疗鼻炎

吴成慧 ,胡益川

(宿迁市钟吾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江苏 宿迁 223800)

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为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由患者呼吸道受感染后出现过敏反应所引发,常见于青年、中年人群,会对患者身心造成损伤,影响其日常生活。当前药物治疗为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多采用抗组胺和糖皮质激素进行对症治疗,可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其仅能抵抗过敏反应,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再次接触变应原极易复发。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给予患者标准化的变应原疫苗,并逐渐增加剂量,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耐受,重建免疫平衡,进而缓解相关临床症状,从根本上避免疾病复发[1]。本研究旨在探讨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应用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 年6 月至2022年1 月在宿迁市钟吾医院接受治疗的150 例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分两组,各75 例。对照组患者病程1~5 年,平均(2.43±0.62)年;男性39 例,女性36 例;年龄18~40 岁,平均(25.83±4.26)岁;BMI 18~26 kg/m2;平均(23.73±2.14) kg/m2。观察组患者病程1~6 年,平均(2.61±0.57)年;男性40 例,女性35 例;年龄18~42岁,平均(26.21±4.06)岁;BMI 18~27 kg/m2;平均(23.41±2.22) 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年,天津)》[2]中变应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 年版)》[3]中哮喘的诊断标准;过敏原检测为尘螨;非哮喘急性发作期;能够依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排除标准:药物、酒精依赖史;免疫水平紊乱;严重感染;参与其他研究;治疗中途失访。宿迁市钟吾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审核本研究试验设计,并以批准实施,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按指南阶梯治疗方案进行升级或降级治疗,其中鼻炎按照《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年,天津)》[2]阶梯治疗方案进行升级或降级治疗;哮喘按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 年版)》[3]阶梯治疗方案进行升级或降级治疗。基于上述基础,给予观察组粉尘螨滴剂(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2,规格:2 mL/瓶;粉尘螨滴剂1 号:蛋白浓度1 μg/mL;粉尘螨滴剂2 号:蛋白浓度10 μg/mL;粉尘螨滴剂3 号:蛋白浓度100 μg/mL;粉尘螨滴剂4 号:蛋白浓度333 μg/mL;粉尘螨滴剂5 号:蛋白浓度1 000 μg/mL)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舌下含1~2 min 后吞咽。递增期为治疗1~5 周,治疗1~3 周分别使用1、2、3 号滴剂,每周1~7 d 以1、2、3、4、6、8、10 滴剂量进行递增,第4、5 周则使用4 号滴剂,3 滴/d。维持期为第6 周至治疗结束,使用5 号滴剂,3 滴/d。两组患者均共治疗18 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于治疗前后使用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4]评估两组鼻炎症状,依照无、轻、中、重度为喷嚏、流涕、鼻塞、鼻痒4 大症状分别赋予0、1、2、3 分,总评分0~12 分。使用哮喘日间症状评分(DASS)[5]、哮喘夜间症状评分(NASS)[6]评估两组患者哮喘症状,其中DASS 评分标准:无症状、轻微哮喘、频繁发作、持续发作分别赋予0、1、2、3 分;NASS评分标准:无症状、因哮喘症状憋醒1 次、经常憋醒、持续发作无法睡眠、无法平卧分别赋予0、1、2、3、4 分。使用健康生活相关量表(RQLQ)[7]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由28 个项目组成,每项评分0~6 分,总分168 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②炎症因子。于治疗前后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5 mL,取部分外周血于室温状态下进行离心(3 500 r/min,10 min),取血清,以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sIgG4)、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③免疫功能。取②中剩余血清,以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取②中剩余外周血,以流式细胞仪(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桂械注准20222220455,型号:BF-710 B3R1)检测CD3+、CD4+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治疗前比,*P<0.05。TNSS:鼻部症状总评分;DASS:哮喘日间症状评分;NASS:哮喘夜间症状评分;RQLQ:健康生活相关量表。

?

2.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IgG4 升高,血清IL-17、 IL-33 均降低,观察组各项炎症因子变化幅度均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sIgG4: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IL-17:白细胞介素-17;IL-33:白细胞介素-33。

?

2.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A、IgM 均降低,CD3+、CD4+百分比均升高,观察组上述免疫指标变化幅度均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IgA:免疫球蛋白A;IgM:免疫球蛋白M。

?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病因相似,变应性鼻炎伴哮喘主要指同时发生在鼻黏膜和支气管黏膜的过敏性炎症,临床通常强调两者的协同治疗。当前临床尚未探明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免疫水平紊乱为主要发病原因,常规药物治疗可对其症状进行一定改善,但该类药物长期用药易产生耐受性,且患者易出现反复发作,病情迁延不愈,因此,临床亟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

特应性免疫治疗为患者提供标准化的变应原提取物,初始剂量较低,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用药剂量,并长时间不间断用药,诱导机体建立致敏原耐受,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预防变态反应的发生,同时还可抑制疾病进展,降低变应性鼻炎向哮喘进展的概率,避免多重过敏,对疾病的急性发作起到一定预防作用,减少相关并发症,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进一步提升[8]。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SS、DASS、NASS、RQLQ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应用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案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在接触到变应原后,患者机体中IgE 可介导组胺释放,刺激炎症因子及T 淋巴细胞表达异常,加重鼻黏膜损伤,出现气道高反应性病变[10]。CD3+是机体重要淋巴细胞,随机体免疫能力的提升,其水平升高;CD4+T 淋巴细胞可为机体T 淋巴细胞增生提供良好条件,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IgA、IgM 含量能够反映机体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其水平异常升高,主要由于炎症感染、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起[9]。特应性免疫治疗通过脱敏治疗,促使患者对变应原的耐受性增强。同时患者免疫系统获得平衡,再次发生过敏反应时,可具备有效免疫能力,保护免疫系统不再轻易紊乱[10]。sIgG4 为IgE 的阻断性抗体,能够对IgE 生理活性进行有效阻断,还是IgG 的抗过敏非炎症亚型,具备抗过敏效果,其表达水平高低与患者疾病相关症状改善情况密切相关;IL-33 可促使炎症因子释放,诱发哮喘;IL-17可提高机体炎症因子与其他趋化因子表达水平,加重机体炎症反应。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患者变应性疾病自然长期病程进行改变,促使机体产生sIgG4,阻断过敏原与效应细胞表面IgE 结合,降低免疫反应亢进,进而缓解鼻黏膜组织损伤,降低机体炎症因子释放,抑制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发生[11]。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sIgG4 及CD3+、CD4+百分比更高,血清IL-17、IL-33、IgA、IgM 更低,提示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应用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案可促进患者机体免疫平衡,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

综上,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应用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案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机体免疫平衡,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变应性免疫治疗鼻炎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葱汁治鼻炎
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变应性鼻炎
肾癌生物免疫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