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2023-11-29 09:36甘苏琴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19期
关键词:脂肪性高脂血症脂蛋白

甘苏琴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感染肝病科,广东 深圳 518000)

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病指由于高脂血症脂质合成过多,肝脏无法代谢从而导致肝组织内聚集大量脂质,肝细胞脂肪变性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针对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一般以调整饮食、增加运动量、调节脂代谢和阻滞肝纤维化进展等为主。但目前临床并未有针对该病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临床治疗肝病的常用药物,可以减轻肝内脂肪蓄积,改善肝功能,但单一用药治疗效果欠佳[1]。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在于降脂,此外还兼具抗炎和抗氧化等多种治疗效果,一直以来是针对治疗脂代谢异常疾病的常用药物,阿托伐他汀可以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表达,具有良好的抗炎症和抗氧化作用[2]。既往研究指出,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脂血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治疗价值[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脂、炎症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0 例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5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0 例,女性35 例;年龄35~56 岁,平均(45.50±3.14)岁;病程2~4 年,平均(3.01±0.16)年;BMI 26~35 kg/m2,平均(30.70±1.01) kg/m2。研究组患者中男性39 例,女性36 例;年龄35~57 岁,平均(46.00±3.14)岁;病程2~4 年,平均(3.00±0.21)年;BMI 25~35 kg/m2,平均(30.50±1.21) 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①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 年更新版)》[4]中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标准;②意识清晰,可交流,具备生活自理能力;③近2 周未接受保肝和降脂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神经障碍及意识模糊;②肺、肾及心等组织脏器功能衰竭;③妊娠与哺乳期妇女;④合并肝硬化;⑥急性全身感染;⑦近期需手术治疗者;⑧合并恶性肿瘤;⑨因病毒性、药物性所致的肝损伤。本次研究获得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所有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饮食指导,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结合运动耐力给予运动干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010,规格:228 mg/粒]治疗,2 粒/次,3 次/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规格:10 mg/片)治疗,口服剂量和频率为20 mg/次,1 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 周。

1.3 观察指标①脂代谢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3 000 r/min,10 min)后获得上层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美国)股份有限公司,型号:AU58000]检测血清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②肝功能指标。采血、离心方法同①,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清谷氨酰转肽酶。③炎症反应指标。采血、离心方法同①,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计算,计量资料经S-W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脂代谢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脂代谢指标比较(mmol/L, ±s)

表1 两组患者脂代谢指标比较(mmol/L,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U/L,±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

2.3 两组患者炎症反应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C-反应蛋白、血清白细胞介素-6 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反应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反应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

3 讨论

高脂血症主要因脂肪摄入过多,脂蛋白合成及代谢障碍引起。肝脏是人体合成和转运及分解脂质的重要枢纽,在脂质代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若肝脏无法分解摄入的过多脂质,将致使肝脏细胞中脂肪的过度积聚,引起脂肪肝、肝脏组织炎症和纤维化,从而导致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临床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病不仅需要保持健康的饮食和合理的运动,更需要通过药物对症治疗。多烯磷脂酰胆碱是治疗肝病的药物之一,其含有多聚乙烯卵磷脂,其能够为细胞提供充足的卵磷脂,修复肝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增加细胞膜流动性与稳定性,并减少自由基攻击,促进有关酶和肝功能恢复,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同时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促进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强胆固醇的利用和转化,促进高密度脂蛋白的转运与摄取,发挥降低血脂的作用,但单一用药调节脂类代谢的效果一般[5]。

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为降脂,本研究认为从降脂角度出发,依据肝脏分解脂质原理,或可有效减轻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局部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并实现控制病情进展,保护肝功能的目的[6]。阿托伐他汀属于一种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 的还原酶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的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从而阻断胆固醇的合成,进而刺激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代偿性增加,提高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及代谢,改善脂类代谢,发挥调脂和降脂的作用,以此来实现阻止脂肪肝的进展[7-8]。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通常合并血脂紊乱,表现为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本次研究结果得出,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更高,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能够改善脂代谢,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可促进疾病好转。

脂代谢异常引起炎症并造成肝功能下降,肝功能降低影响脂代谢及炎症抑制,三者恶性循环。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中炎症信号的主要接收细胞和促纤维化的主要效应细胞,肝细胞损伤、死亡引发炎症反应,炎症激活肝星状细胞引起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和沉积而导致肝纤维化,直接降低肝功能。酶指标如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大量分布于肝细胞或心肌等细胞中,其升高往往可直接提示肝损伤程度,且与炎症反应密切[9]。阿托伐他汀可纠正脂代谢紊乱,避免脂类物质在肝内大量蓄积,保护肝细胞,故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同时阿托伐他汀可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进而实现延缓肝纤维化进程[10]。本研究中,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低,说明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功能。

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常合并微生态平衡失调,无法消除肠道革兰氏阴性菌,引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并进一步作用于肝库普弗细胞,造成慢性炎症级联反应,造成炎症因子网络紊乱。肿瘤坏死因子-α 可通过促进活性氧类合成使肝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损伤,诱发肝细胞凋亡;白细胞介素-6 是一种促炎因子,可加速肝细胞急性期蛋白C-反应蛋白合成,促进细胞外基质增生,同时能影响胰岛素介导的脂解作用,形成脂肪堆积,促进疾病的发展[11]。阿托伐他汀利有着多向性抗炎作用,可阻止单核细胞中过氧化酶的合成,并抑制组织因子的表达,减少促炎因子及其相关递质的分泌,实现抗炎作用;同时脂代谢与内毒素关系密切,内毒素与炎症因子网络协同作用,可加剧肝细胞的炎症免疫性损伤,影响脂代谢和肝纤维化,而阿托伐他汀降脂效果显著,可以减少内毒素,发挥抗炎作用[12-13]。本研究中,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说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病具有良好的抗炎价值。

综上,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病,具有降脂、抗炎及提高肝功能的作用,但本次研究设计不够全面深入,未对安全性进行研究,需要后续扩大样本量、优化方案以进一步评估阿托伐他汀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脂肪性高脂血症脂蛋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成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新药的研发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食物不耐受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