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经济的劳动教育载体现实价值与路径探索
——以中医药康养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例

2023-11-29 16:48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8期
关键词:康养中医药基地

罗 泓

(福建中医药大学 发展规划处,福建 福州 350122)

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指出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1]。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相继出台,不仅对劳动教育提出了开设必修课程的要求,而且详细地提出了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评价、规划和实施,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指导。

劳动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劳动技能的提升、劳动观念的培养及劳动习惯的养成都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完成。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是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拓展了劳动教育课程。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可供学生参与实践的劳动教育场地较少,造成劳动教育灌输多,实践少。探索建立中医药康养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是开展中医药特色劳动教育的有益尝试。

一、我国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93年前。这个时期国家明确劳动时间,安排劳动生产,特别是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在一切学校中,必须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学校办工厂、工厂办学校,勤工俭学、半工半读,边学习、边劳动,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成为席卷全国的热潮。国家组织青年学生上山下乡,参加生产劳动,许多学校师生陆续到工厂、农村参加劳动。

第二阶段是1993年到2012年以前。这个时期以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标志,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2]。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形式开始转变,劳动教育开始从单一学科化的课程设置向综合实践化的方向发展过渡,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第三阶段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个时期劳动教育由独立课程设置转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始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活动课程突出实践锻炼,把劳动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专业生产劳动实践以及服务性劳动实践。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3]。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更是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对学校提出了细化要求和专业指导。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作为劳动教育的载体,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4]。积极鼓励开放各类企业公司、生产车间,提供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推动苏区文化旅游景点、革命旧址等红色场所构建劳动教育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诸多高校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利用校内资源,建立劳动实践基地。这种方式充分利用校内已有的场所、设施,加以改造形成劳动实践场所,增强了校园和学生群体之间的纽带,让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爱护校园的意识。例如,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以生态校园建设为出发点,以学生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依托校园内“柳湖”景观水体水质改善,建立环保公益实践基地[5]。二是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就业实践相结合。这种方式注重知识、能力及素养的培养,构建一体化平台,能够多元化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华东理工大学建设包含1个基地(上海市唯一高校后勤劳动教育基地)和3个中心(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工程创新实践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切实践行“德勤技专创”一体化的劳动教育体系[6]。三是利用苏区资源、红色资源构建劳动教育基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成立全国高校首个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红色筑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四是借助农村农业资源,设立劳动实践基地。这种方式能进一步贴近自然、了解自然,体验劳动育人的收获和价值。比如西北大学在天宝现代农业园、陕西理工大学在陕西汉台区汉王镇红星菜园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目前,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劳动教育工作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及热爱劳动的理念,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当前劳动教育存在价值功利化、协同育人机制缺失、师资建设滞后、教学模式落后及评价方式单一等现实问题[7]。在劳动教育开展中,真正结合专业特色,发挥专业育人优势,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劳动实践基地真正要突出动手实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契合体验经济的理念。因此,将体验经济理论引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丰富实践基地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是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理论的深化,也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二、体验经济介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现实价值

体验经济是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二人于1998年提出的,他们将人类经济的发展史分为四个阶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与体验经济。通过顾客的全过程体验,始终让顾客参与其中,拥有互动性、个性化、文化性及延伸性等属性的产品让顾客创造体验价值,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根据体验经济理论,学生在开展劳动教育的时候,不仅是在体验劳动的过程,同时,他们也会关注在劳动过程中是否投入真情实感,是否体验到与众不同的劳动文化。可以说,学生注重劳动教育的过程而不是劳动教育的成绩。在体验过程中融入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将劳动技能教育与劳动精神教育相统一的战略定位,弘扬既立足本民族又面向世界的劳动情怀的价值立场,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8]。

(一)重塑劳动实践基地的生态

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育实践基地要满足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9]。劳动实践需求需要多样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支撑。通过引入体验经济理论,深入挖掘劳动实践基地蕴含的劳动理念、人文精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劳动实践基地时代的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为劳动教育实践提供优质载体。紧密结合劳动教育内容,让学生亲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重新塑造劳动实践基地的新面貌,从而更加贴近劳动教育实践的需求[10]。

(二)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有助于塑造学生个人品德,启迪智慧,强健体魄,提高个人审美情趣[11-12]。目前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受场地所限,承担的劳动教育功能有限。引入体验经济的理论,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体验式、参与式及互动式等为课程实施途径,让学生能体验不同劳动实践的快乐。

(三)强化人才培养的深度

学校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是劳动教育的有益补充。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引入体验经济的理念,在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对象与方式、劳动教育理念与内涵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改进,围绕专业特色,积极打造“专业+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劳动实践”,以校内外中医药专业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组织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

三、中医药康养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优化路径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健康愈发关注。同时,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从疾病延伸到亚健康、“治未病”以及术后康复,形成对健康的全周期关注。中医药康养小镇是近年各地兴起的健康产业新业态。中医药康养小镇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蕴含中医药文化元素,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能够结合中医药专业特色,发挥基地、专业和实践育人的优势,将劳动教育与中医药专业技能提升结合起来,同时,也能利用学生的专业优势,助力乡镇美好发展,持续推动劳动育人走深走实,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劳动教育模式。

(一)体验经济视角下的开发策略

在体验经济中,体验可以分为四种,娱乐的体验、教育的体验、逃避现实的体验和美学的体验[13]。娱乐的体验是指在体验过程中感官得到享受,获得身心愉悦;教育的体验是指体验过程积极参与体验的塑造,要求有更高的主动性;逃避现实的体验是指观众完全沉浸其中,积极参与整个体验的塑造过程;更高的要求是美学体验,获得美学享受。通常,让人感觉最丰富的是即涵盖这4种的体验,达到“甜蜜地带”体验。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运用体验经济的理论,改造和提升中医药康养特色小镇的硬件、软件条件,从而使学生感到新鲜感、亲切感和满足感,将吸引学生更好理解劳动内涵,开展劳动教育。

(二)推动劳动教育实践主题化体验

体验是一种主观感受,青年学子在劳动教育中获得的体验,能够形成深刻持久的回忆,不断推动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劳动教育的意义,从而形成劳动教育的正反馈作用。其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构思主题,用统一的故事推动设计元素和营造活动。比如在中医药康养小镇中添加角色扮演的内容,在开展中医药专业劳动中推动情节发展,吸引学生的投入。要加强宣传,建立自媒体推广渠道,借助事件营销等手段推广,并取得一定的曝光度。

(三)以正面线索强化劳动教育主题印象

主题是体验的基础,但体验的描述需要难以磨灭的印象。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指出有6种“整体印象范围”,即时间、空间、技术、真实性、复杂性、规模。

在时间层面,挖掘中医药康养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历史文化元素,凝练特色,加深学生印象。在空间层面,通过特色建筑的讲解,提升学生劳动实践印象。在技术层面,开发中医药文化,提供民俗表演项目,增加药浴、中草药炮制加工、瑜伽,甚至健康讲座等项目,提供多样化选择。

(四)减少劳动教育的负面印象

在中医药康养小镇的劳动教育中要减少影响劳动教育价值实现的因素。比如要消除影响康体、静心体验的元素,整治乱搭盖的建筑,美化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体验印象。

(五)提供劳动纪念品及提升劳动体验

纪念品是一种回忆方式,销售、赠送和劳动体验相关的纪念品,让学生更好地回顾自己在康养小镇进行的劳动。同时,也能把这种体验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也感受康养小镇劳动教育的丰富多彩。此外,也可开发更多的中医药康养小镇的文创产品,提供学生更多的消费体验,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劳动回忆。

(六)重视学生的感官体验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影响

在劳动过程中出现的感觉刺激因素应当支持和提升劳动教育体验。这种劳动体验对感觉的有效调动,会使学生对劳动教育更加难忘。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增加动手体验项目,比如体验耕种、中草药识别、瓜果采摘等活动。增加体育健身休闲项目,比如开发周边山地步行道,环山自行车道等,结合文化特点,增加动手操作的项目。

因此,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是保障劳动教育实施质量的重要场所,充分结合中医药专业特点,借助中医药康养小镇的资源,打造体验式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借助实践基地,逐步打造体验式、开放式及针对式的课程,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

猜你喜欢
康养中医药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我的基地我的连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