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3-11-29 03:51
学周刊 2023年33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育人管理工作

齐 鹏

(甘肃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红星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26)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影响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同属一个育人群体,任课教师密切配合班主任,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不仅能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弥补班主任工作的疏漏,还有利于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班级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那么,如何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呢?

一、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现状

(一)学校缺乏制度要求,任课教师参与度不足

虽然学校层面一直强调“每一位教师都是管理者”的育人要求,但从学校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来看,绝大部分工作要求还是集中在班主任身上,针对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相关制度则少之又少,缺乏相关的制度要求。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要求来看,大部分学校在召开教学工作会时,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参加,其中虽然会涉及任课教师的管理要求,但并没有明确职责要求和工作内容;而在召开教育工作会时,仅仅要求班主任参加,任课教师很少参与或者是不用参与。这就导致大多数任课教师认为班级管理的工作就是班主任的工作,任课教师的职责就是上好课即可,因此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关注度较少。此外,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针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内容主要集中于教学上的贡献,而在班级管理方面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任课教师对于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自然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二)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缺乏有效沟通

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是核心,任课教师扮演着辅助管理的角色,要想使二者形成管理的合力,需要建立常态化且有效的沟通机制。但学校层面并没有这方面的具体要求,这就需要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主动去协调、及时进行沟通。而一些因素的存在影响了其有效沟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由于有各自的课时安排,课余时间忙于备课、批改作业,没有多余的时间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疏于沟通,再加上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往往在不同的年级组和办公室办公,空间上的距离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双方的有效沟通。

其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缺乏主动沟通的意识。部分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缺乏主动“借力”的意识,忽视了任课教师的作用。而部分任课教师在责任意识方面存在短板,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上好课,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关注不够,不能积极主动地与班主任交流、探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这就导致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上难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二、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优势

相对于班主任来说,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有自己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学生在任课教师面前往往表现得更真实。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可能是学生最“惧怕”的教师,因为他们往往是直接参与班级管理的人;而对于任课教师,大多数学生的惧怕心理会减少,他们在任课教师面前往往敢于呈现真实的自我,这就有利于班主任通过任课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为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参照。

其次,任课教师能够为班级管理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学生在学校的课程多种多样,可以说,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各科的任课教师打交道,这就便于任课教师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比如学生的听讲情况、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这就能够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更多信息,也能够使班级管理方法更具针对性。

三、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学校完善管理制度,推行“全员班主任制”

近年,国家层面针对新时期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出了“三全育人”的要求,即要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而育人的主体一定是全体教师,因为教书育人是全体教师的根本职责,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学校要完善管理制度,推行“全员班主任制”,为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创造前提条件。

首先,学校要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强化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针对部分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正确的认识,学校首先要做好教师的观念引导工作,即学校要引导任课教师树立“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意识,在学科教学中不仅要做好授课工作,同时也要重视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要管控好自己的课堂,给学生树规矩、提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也能够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其次,学校要给任课教师明确的管理分工,要让任课教师知晓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职责和任务,如课堂上要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在自习课上维护好学生的自习秩序,并做好辅导工作,课后要通过课后作业及时督导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学校要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为了使各位教师重视并认真落实班级管理职责,学校可以把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情况与效果纳入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之中,通过日常量化、学生和家长反馈等多种形式,对任课教师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并且应用到教师的评优评先、岗位评聘、职称晋级等学校活动中,从而调动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

(二)搭建沟通桥梁,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获得共识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没有良好的班级秩序,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如同逆水行舟;而没有任课教师的协助,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则困难重重,管理效果也将难以达到预期。但班主任毕竟只有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仅凭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管理好班级的,只有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参与班级管理,共同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才能建立优秀的班集体。因此要搭建起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常态化沟通的桥梁,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达成共识,从而形成班级管理的合力。

1.发挥班主任核心作用,达成班级管理一致性。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了解较为全面,对班级各项工作也掌控得较为全面,因此要重视发挥班主任的核心作用,组建以班主任为中心的教师管理团队。具体来说,班主任要重视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和交流,经常与各位任课教师围绕班级学生的表现进行沟通,使任课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现状,为任课教师有效参与班级管理提供参照;而任课教师要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的学生在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的表现,及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2.构建和谐的团队文化,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独行快而众行远”,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也需要得到学生的认可与支持,因此要重视构建和谐的团队文化,让班主任、任课教师融入班级中来,如知识竞赛、文体活动等,特别是要抓住一些难得的教育契机,如庆祝教师节活动和元旦联欢活动,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参与,以拉近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也能够为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提供良好的氛围。

3.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使任课教师能够及时、高效地参与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建立班级管理的常态化构建机制,结合班级工作的重点达成教育的一致性,从而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首先,教师要强化工作交流意识,力争在管理上形成共识。众人拾柴火焰高,班级中的所有任课教师可以每周开展一次班级工作交流活动,针对班级中较为明显的问题或者需要改进、优化之处进行深度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从而达成管理上的共识。其次,要重视教师之间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达成育人共识。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强调教师要因材施教,这需要教师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而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及与学生相处的方式,各位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往往能够形成互补,这样教师在交流中就能够逐渐寻找到改变学生的最佳方式,这对提升教师的班级管理效率大有裨益。最后,通过班级分析会来进一步优化班级管理方案。依据学校工作要求,各班级应定期召开班级分析会,针对班级学生在学习、纪律、活动等多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这也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通过这一路径来深入研讨班级的管理方向以及具体的管理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应保持管理要求的一致性,从而逐步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

(三)任课教师要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管理能力

随着新时期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面临着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的不断变化使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因此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寻求各种教育途径来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不仅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特别是部分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经验较少,方法也不多,更需要结合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逐步提升班级管理能力。

1.重视班级管理理念的更新。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所谓立德是指教师要有德育为先的意识,在工作中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感化和激励学生,这与部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以“管教”为主的理念有本质区别;而树人则是指教师在教育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来塑造、改变和发展学生,而不是在班级管理中搞“一刀切”,简单甚至粗暴地管理学生。对此广大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理念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2.强化学习意识,提升管理能力。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充满智慧的育人工程,需要任课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学习意识,逐步提升自身管理能力。首先,教师要增加对班级管理工作的理论储备,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如《班主任》《中小学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班主任工作漫谈》《爱心与教育》等,了解关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方法和具体的案例,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其次,积极参与班主任培训活动,目前各个学校的德育教育越来越系统化,针对班主任的培训活动已经常态化,任课教师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解一线班主任的工作现状和工作策略;最后,向身边的优秀班主任学习,通过用心观察、交流探讨等方式,了解优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理念和方法,这对任课教师管理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3.树立奉献意识,耐心等待花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育人工程,教师需要有爱心和耐心,因为改变学生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任课教师在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等”的意识,切勿焦虑和随意放权,要从细节着手并立足长远来制定班级管理的策略,然后扎实推进落实,耐心等待花开。

4.增强责任意识,创新管理工作。班级管理工作非常繁杂,事无巨细都需要班主任谋划和参与,并且需要长期陪伴和引导,对此任课教师应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要多投入、多付出、少抱怨,尤其要有创新意识,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注重因材施教,切勿随意、盲目甚至焦虑。

5.注重总结反思,提升管理实效。反思与总结是教师成长的重要路径之一,在班级管理中也是如此。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强调教师既要“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这实际上就是在强调教师要重视总结与思考,通过总结与反思寻找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而在班级管理方法上进行适当调整,这不仅能够提升班级管理的实效,也能够有效提升任课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助力教师进一步成长,促进班级环境进一步优化。

总之,在新时期的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需要全员参与,其中任课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因此引导广大任课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势在必行。这既需要学校在管理模式上进行相应调整,也需要重视提升任课教师的班级管理综合素养,三方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一定能够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助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育人管理工作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