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子宫肿瘤报道及文献复习

2023-11-28 02:39朱琦王增应李笑语陈尧黄旭夏百荣
安徽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肉瘤肌层宫腔

朱琦 王增应 李笑语 陈尧 黄旭 夏百荣

1 病例资料

患者,57岁,自然绝经3年。因“异常阴道流血1月,B超发现宫腔占位1周”入院。现病史:2016年盆腔B超提示子宫肌瘤,约30 mm×37 mm×39 mm。2018年盆腔B超提示子宫肌瘤未见明显增大,后续未复查。2022年经阴道超声(见图1A)示宫体部一大小约59 mm×57 mm×59 mm低回声,点条状血流信号。门诊拟“子宫占位性质待查:子宫肌瘤恶变?”收住。既往史:2010年因左侧腮腺瘤行手术。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及遗传病史。妇科查体:子宫平位,增大如妊娠2月大小,其余未见明显异常。

图1 术前影像学资料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21.4 U∕mL;盆腔增强核磁(见图1B、1C)示宫腔扩张,其内可见一类圆形等T1、稍长T2软组织肿块信号影,边缘模糊;DWI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上述病灶,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子宫肌层,两侧病灶外缘欠光整,部分突破肌层结合带,浸润深度<1∕2肌层厚度,肿块大小约60 mm×52 mm×65 mm。子宫底部及后壁肌壁间见类圆形低信号肿块,边界清晰,较大者位于宫底大小约34 mm×19 mm,增强后呈渐进性强化。盆腔淋巴结无肿大、盆腔无积液。初步诊断:①子宫内膜占位伴扩散受限、累及子宫浅肌层,考虑子宫内膜癌可能(FIGO IA期)。②子宫底部及后壁多发肌瘤。

术前诊断考虑子宫恶性肿瘤可能,排除手术禁忌后,于2022年5月23日行经腹全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切除术。术中探查见:子宫质软,双侧附件正常,盆腹腔腹膜光滑,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未及淋巴结。手术切除子宫及附件,剖示子宫:肌壁厚1~1.5 cm,内膜菲薄,子宫体后壁见一灰褐隆起,切面灰白灰红。家属过目后送快速病理:①子宫考虑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倾向肉瘤。②子宫平滑肌瘤。遂行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见图2):①子宫恶性肿瘤,考虑高级别子宫内膜肉瘤,大小8 cm×5 cm×4 cm,主要位于子宫内膜层,局灶侵及肌层浅表,未见明显宫颈管累及。②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直径13~35 mm。③宫颈黏膜慢性炎。④双侧卵巢白体。⑤双侧输卵管未见特殊。⑥大网膜未见肿瘤组织。免疫组化结果(IHC22-08350):Vimentin(+),CK(pan)(个别+),CD10(+),h-Caldesmon(部分+),Desmin(弱+),p16(散在+),WT1(弱+),CD99(-∕+),SMA(-),S100(-),EMA(-),CyclinD1(-),p53(-),BCOR(-),SS18-SSX(-),SSX(-),ER(-),Inhibin(-),Ki-67(+,约20%)。

图2 术后常规病理(HE×20)

患者术后诊断为“高级别子宫内膜肉瘤IB期”,遂予以辅助治疗。上海市肿瘤医院会诊意见:符合子宫性索间质样肿瘤(uterine tumors resembling ovarian sex cord tumor,UTROSCT),伴有GREB1-NCOA1融合基因。肿瘤边界尚清,未见肯定坏死及脉管瘤栓。结合诊疗指南及文献,伴有GREB1融合的子宫间叶源性肿瘤,手术范围和术后辅助治疗宜根据肿瘤范围和基因状态而定,辅助化疗的益处尚不明确,建议长期随访。现经随访证实患者恢复良好,未见复发及转移。

2 讨论

UTROSCT组织来源尚无定论,目前主要有3种假说:①子宫多能间充质细胞;②异位性腺组织;③子宫内膜间质肿瘤或腺肉瘤中的性索细胞。

UTROSCT多为边界清楚的实体瘤,少数呈浸润表现[1]。肿瘤直径3~10 cm;多发生在肌壁间或黏膜下,亦可呈息肉状突入宫腔。性索成分以不同比例混合,呈索状、小管状或巢状[2]。部分病例典型的性索样外观被上皮细胞或梭形细胞掩盖。本例大体表现与报道相似,大小约8 cm,切面灰白灰红,质软,位于子宫内膜层,侵犯浅表肌层,未见明显宫颈管累及。

UTROSCT的免疫组化是异质的,可共表达性索、上皮和平滑肌标记物。其对UTROSCT的诊断价值有限,特别是,携带GREB1-NCOA2的UTROSCT具有梭形细胞成分,类似单相滑膜肉瘤[3],即具有相似融合基因的肿瘤存在表型差异,因此探索UTROSCT分子特征尤为重要。本例患者存在GREB1-NCOA1,可能导致共激活结构域异常,调控细胞增殖并且该融合基因支持UTROSCT的诊断[4]。研究表明,GREB1重排更具有丝分裂活性和侵袭性,镜下表现多变、性索分化不明显[5]。

本例为绝经后阴道流血,B超示宫腔占位。UTROSCT多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平均发病年龄51岁[6],常表现为绝经后出血(33.9%)、月经异常(33.9%)和盆腔疼痛(18.6%)[7],易误诊为其他肿瘤。UTROSCT主要为良性生物学表现,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在一项研究中,部分患者发生子宫外复发,包括淋巴结、盆腔和腹膜等[8]。

UTROSCT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术前诊断难度大,通过病理会诊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在诊断UTROSCT前应先排除卵巢性索肿瘤转移性肿瘤和伴性索分化的其他肿瘤。组织学检查联合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

UTROSCT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多数病例采取全子宫切除术。是否联合附件切除术对患者生存无明显益处,而淋巴结清扫和术后辅助治疗对预后影响仍有待考证[9]。具有肉瘤特征的UTROSCT患者接受扩大根治术,可能降低侵袭性UTROSCT的复发率[10]。结合以往报道,充分的手术范围可能有益于预后。

总之,UTROSCT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子宫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该疾病多样的病理学特征仍需探究。阐明GREB1-NCOA1融合基因如何驱动此肿瘤,有助于提高UTROSCT的诊疗水平。

猜你喜欢
肉瘤肌层宫腔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