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进校园研究述评

2023-11-28 02:11张广辉
武术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进校园武术校园

张广辉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吉林 长春 130022

1 研究背景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个领域的复兴,而是整个民族所富有的文化、经济、体育、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要做的就是文化的复兴,我国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武术的复兴与传承始终贯彻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中。2010 年,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广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通知,武术进校园自此拉开帷幕。自中华民族诞生以来,武术文化便逐渐沉淀。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承载民族精神、尚武崇德、文化自信、规则意识、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等民族属性的意义。[1]进入新世纪,伴随着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国人重文轻武的观念愈加强烈。在今天的国家招生考试中,体育始终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地位,武术的传承也逐渐式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出文化自信。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文件中系统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前我国幼儿青少年体质每况日下的处境,体育课程所处的位置开始松动,体育中武术更是被提到一个新的历史占位。传统武术进校园,更是逐步被提上日程。2016 年12 月26 日,教育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在上海体育大学隆重召开年会。2017 年12 月1 日,教育部将武术进校园工作提升为国家战略,在学校对武礼进行专门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少年亲近传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青少年心灵的一个重要的举措。

2 武术进校园的研究现状

2.1 校园武术文化教育方面

武术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目前国内许多学者针对武术进校园的教育现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朱香敏(2011)[2]提出武术文化教育在校园中责任分为三点:一是培养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健全学生体质健康和人格;三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武术文化具有多种途径的育人功效,但是在开展中存在武术影响力不足以及形式单一的特点。刘立华(2011)[3]指出,当前校园武术文化的发展既有一些成就亦有不足的方面。第一,普通高校武术教育缺乏融入学校教育大系统的规划和可操作性,没有表现出武术所具有的价值属性;第二,学校教育系统缺乏统一协调发展,而且教育的内容比较陈旧等问题,在时代发展中,应以传承武术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培养民族精神为指导思想,顺应时代的发展,整合多方面资源,改革当前学校武术教育,促进校园武术文化长足发展。殷庆吉(2018)[4]指出:武术文化传承革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实现了以动作技能为载体的文化传承方式,既强健了体质,又丰富文化的发展路径,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资源。贾岩(2018)[5]指出武术文化在校园中的发展要有一定的武术文化机制,保障武术可以顺利进入校园,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亦要予以支持,建立全面的线上网络和线下环境机制,使得武术在校园能够熠熠生辉。朱君(2020)[6]指出,要从四个方面分析武术在中小学校园的影响:在课程方面要增加武术课程的比重,开发当地传统武术文化,平衡武术多元化和段位制关系;在教材方面回归武术硬实力,增强文化自信;在教师方面,要引进优秀武术教师,加强师资培养,增强校园与校外的武术文化交流;在学生方面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袁晴(2021)[7]指出,在武术教育的过程中,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要突出学校特点;要加强学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创新武术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武术文化。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学校武术文化的研究主要对校园的武术制度、课程与师资力量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当前,多媒体应用广泛,武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管部门应健全多种传播途径,在当前传统武术进校园的背景下,建立武术文化传承体系,传播武术文化,这样既能保证武术文化的发展,又能为落后地区的武术教育提供指导。

2.2 武术文化进校园的开展方面

自2010 年武术进校园正式施行,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对当地模式展开了探索。由于文化以及地域的不同,各地的实际进展亦不相同。任东根(2015)[8]指出,在当代武术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夯实武术人才的基础尤为重要,打好基础,武术才能走长久性的推广道路。武术在时代的助推下,目前已经处于较好的发展阶段,武术文化精神在校园得到传承,传承空间得到拓展,传承人的选取更加广泛。杜习乐(2018)[9]指出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自建设至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武术进校园开辟了新手段,建设武术特色校园成为武术进校园的一个实践路径。但建设武术特色校园所存在的问题仍待解决,校园特色武术教师短缺,特定武术项目器材不足,武术教学内容开发不够科学仍是丞待解决的客观问题。只有在政府与社会大力支持下,创新武术教学模式,科学地完善奖惩机制,扩宽学校资金来源,完善保障机制,特色武术校园才能构建成型。修晓丹(2020)[10]指出“武术进校园”开展和实现情况仍与预期存在一定距离,武术教师年龄偏大、学历普遍偏低、武术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都直接影响了武术教学课堂的开展;教育主管部门要以开展优秀学校为模范代表,建立关联发展模式,引进优秀的武术师资,加强武术开展实施政策,促进武术进校园的进一步发展。刘金华(2021)[11]指出在当前的武术教学中,武术课程知识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匹配度不高,学生积极性不高,课程教学中忽视武术文化的本质属性,没有明确强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民族精神。在武术的教学中应建立实用性、应用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教学,教学形式采用行政班级、教学时间、教学空间、传播等四个维度进行,采用多种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对武术的爱好与自信。综上所述,目前,关于武术进校园的开展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师资力量、学校政策、场地器材等方面,因地方经济和差异导致各个地方对于武术进校园的进度各不相同;另外,一些主管教育部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武术的认知与看法,一些学校出现“有名无实”的情况,学生对武术的印象也始终停留在枯燥乏味的阶段。下一阶段,在大力发展武术技能教育的同时,也要着重挖掘武术文化的意义,以文化素养的优势弥补物理空间的不足,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如,刘金华提出的思维模式,教学部门应加以参考,最后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

2.3 武术进校园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相关研究

21 世纪,强调综合教育,学生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展一项教育的指标应以多维目标为导向,武术的开展亦将如此。樊啸宇(2016)[12]指出:武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道德成就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当今学校教育对于武术文化的发展和挖掘还不够深入。学校领导要重视武术文化的宣传,学校要落实教育推进工作,使武术文化教育具有长期性与针对性,在管理与武术文化发展经费上予以保障。王丹(2016)[13]认为学校开展武术文化教育有利于开展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作者通过对武术影像的挖掘提出自己的见解,整合各种资源在学校中传承武术文化,将爱国主义落实到学生教育中,将武术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更好的打造文明校园。吕超(2018)[14]认为齐鲁武术文化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育人功效,在齐鲁武术文化的校园传播中,部分学校认识不足,功利性倾向严重等问题,针对校园武术文化传播中出现的问题,作者提出提高齐鲁武术文化认识、丰富高校齐鲁武术文化教育形式、加强齐鲁武术教师队伍建设、普及齐鲁武术、发挥武术社团平台作用,以此促进武术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谭腾飞,张继生,等(2018)[15]指出,通过调查以及实验研究,发现武术特长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并且随着武术受教年限的增长,武校学生的良性社会适应逐步上升。在当前的体教融合的一个关键时期,如何更加科学地优化体育在课程中的作用,仍是当前的一个重要主题。吴日州(2019)[16]指出,近年来,校园凌辱事件,整顿校园暴力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引入武术教育进校园,基于“修身”理论的武术教育对削弱校园欺凌现象作用开展研究,得出武术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武术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有利于学生“自律克己”,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综上所述,武术进校园对于学生不仅是技能上的提升,还是一次文化上的洗礼。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自身所带有的文化属性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气息;武术中礼、义、廉、耻的武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武术的修身养性,克己慎独,守心明性的精神可以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随着研究的深入,武术的价值功效正在逐步发掘,理论来源于实践,武术进校园的持续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也将更加明晰。

2.4 武术进校园的困境

武术进校园总体发展形式缓慢,不同学者在调研中提出了不同见解。徐万银(2017)[17]指出当前国人在教育上以文化课成绩为主,重文轻武的观念存在久矣,以文化课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在这种背景下,武术难以进校园。许多家长对武术的认知存在偏差,武术本身所存在的礼、义、廉、耻等优良品质未被发现;另外武术进校园途径出现偏差,段位制度不完善,武术操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致使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偏失,难以取得目标效果。王兆通(2021)[18]指出,当前武术进校园开展仍面临着教育部门不重视,支持力度不够,执行力度不到位等情况,致使师资场地器材的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只有转变目标,从政策、目标、师资、科学评价四个方面建立问题导向,才能科学推进武术文化的发展。综上所述,当前武术进校园仍然面临许多困境,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前资金短缺问题得不到解决,上层教育主管的重视程度不高,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武术文化的发展。但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始终是思想的禁锢,重文轻武的思想如不改变,武术进校园依然得不到较大进展。但令人欣慰的是,大部门学校正在循序渐进地推行武术进校园,不只是动作技能的推行,还应把武术文化作为武术中的礼、义、仁、智、孝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予以推行,使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2.5 武术进校园的实施路径

武术进校园的发展应因地制宜,不同的经济体量的城市发展应是不同的。魏发团(2017)[19]提出了一个“比较”两个“调查”三个“实践”四个“建议”的策略。比较各个教师的专长予以科学评价,以确定教师在不同项目上的主导性;通过调查去探究学生对于武术项目的兴趣和项目进展情况;通过科学精准的实施以确定课程目标的精准完成,最后再根据完成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科学的建议。侯英元(2020)[20]指出当前武术进校园的发展呈现出“城市快,乡村慢”的趋势,这与城乡整体的经济发展与政策支持是相关联的。政府应该搭建一个平台,专项拨款,建立专项督查组,以监督武术进校园在各个学校的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当地高校资源,利用高校培训专业的师资力量,因地制宜,扩大政策推广。杨建营(2020)[21]指出学校教育应对接国家发展总体目标,体育院校的武术院系应实现从竞技武术技术的培训基地到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心的跨越,建立起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技艺的传承发展体系。具体改革理念是立足拳种、回归技击,形成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级学校中开展的武术教育应以以武育人为出发点,构建简单直接的对抗性技术为主题的教学模式,具体的改革理念是立足单势、强调技击、突出对抗、培育精神。席长明(2021)[22]指出,受体育中考等的影响,武术课程、武术课余训练以及武术竞赛的时间与支持力度不足,全国性普遍存在场地器材落后等问题限制武术进校园的发展。当前学校领导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优化顶层设计,充分利用“体教融合”的学校体育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社会武术资源,因地制宜,以考促练,加快武术进校园的科学进程。综上所述,在武术进校园的发展路径上,诸多学者都给予了自己的见解。但是,因为各个地方的经济制度与发展的情况不同,我们应理性地选择实施路径,走出一条符合地方特色的武术进校园的科学路径。

3 校园武术文化传播体系的设想与构建

图1 校园武术文化体系构建关系图

在武术政策方面,自武术健身操自推广以来,国家政策为武术进校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武术进校园政策的落实者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政策能否顺利实施,还要求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与重视,这就要求各主管部门针对武术的思想要与时俱进,及时接近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革校园武术体系。

在师资方面,在学校、社会、家长之间建立联系,一方面便于整合整个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便于及时了解家长的思想动态。引进校外培训机构,增强学校师资力量;在与家长沟通中,主动对学生家长普及武术教育的优势,讲解当前学生综合发展的必要性,了解学生生活动态和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主动转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应以武术文化为载体,充分利用学校线下线上平台,使学生了解武术动作中蕴含的文化故事,明晰武术中的文化底蕴,充分体现武术文化承载的民族精神、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的精神。科学制定资金使用与来源,根据不同技术动作的特点指定场地,引进特色武术拳种,增加教学种类,优化场地;引进当前全民健身成果,充分借用国家基础设施,用于校园教育。

政策、思想、师资、文化、场地资源五位一体协同共进,武术进校园才有一个更好的落脚点,并针对目前发展的现状及时调整对策。

4 结论与建议

武术进校园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只有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才能寻找到科学的路径,因地制宜的开展,方可达到预期目标。建议:(1)充分利用高校实习生增加师资力量。(2)充分利用“云课题资源”,提升学生对武术的认知。(3)完善奖惩机制。(4)及时对接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进校园武术校园
中华武术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对联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