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龙,张汉雄
(万载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西 万载 336100)
牙列缺失(dentition loss)为老年人常见病,多由龋齿、牙周炎、外伤等原因引起,可导致咀嚼、发音等功能受损,对患者面部美观亦具有严重影响[1,2]。目前,全口义齿(conventional complete dentures,CD)为牙列缺失的常用修复方式,可通过人工材料替代完整牙列以承担牙齿功能,修复面部外观[3,4]。但受到先天解剖条件的限制,部分无牙颌患者无法通过传统CD 方案满足自身的修复需求。基于此,种植牙技术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更新,种植覆盖义齿(implant supported overdenture,IOD)已成为牙列缺失的有效修复手段,该方案可将义齿固定于种植体上以完成口腔修复,不仅固位稳定性强,且适用范围较广,在不同颌骨条件下均具有良好修复效果[5,6]。在此,为了探究更为理想的牙列缺失修复方案,本研究结合2019 年3 月-2022 年3 月万载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76 例牙列缺失患者临床资料,观察IOD 与CD 修复牙列缺失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牙周健康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2 年3 月万载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76 例牙列缺失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OD 组(38 例)与CD 组(38 例)。IOD 组男20 例,女18 例;年龄57~72 岁,平均年龄(63.55±4.12)岁;Cawood-Howell 骨缺损分类:牙槽嵴正常24 例,牙槽嵴低平14 例。CD 组男22 例,女16 例;年龄57~73 岁,平均年龄(63.62±4.18)岁;Cawood-Howell 骨缺损分类:牙槽嵴正常23 例,牙槽嵴低平15 例。两组性别、年龄、骨缺损分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所有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牙列缺失,口腔局部条件良好;②牙槽脊剩余较多、密度适当;③认知正常,配合度佳。排除标准:①严重牙周炎者;②合并心血管系统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合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者。
1.3 方法
1.3.1 CD 组 应用全口义齿修复:行口腔X 线检查,评估其牙槽嵴条件,并准确测量颌间距离,采用二次印模法制作义齿印模,随后行石膏模型灌注,在其基础上完成托盘制作。按照颌位关系调整咬合架,备牙完成后,进行试戴与调磨环节,可将基托边缘适宜伸展,保证义齿的固位、咬合功能。
1.3.2 IOD 组 应用口腔种植覆盖义齿修复:行口腔X 线检查,依据其结果设计种植体的植入位置,并选择合适的种植体桩,常规消毒、局麻后,选择双侧尖牙区,切开翻瓣,暴露牙槽骨,钻骨备孔后,依次植入2 颗种植体,通过手指推压、小锤轻击使其完全就位,随后缝合切口。术后4~6 周后,行口腔X 线检查,确定种植体固位良好,且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完整后,选择Locator 附着体系统,安装Locator 基台,随后进行义齿(制作同CD 组)试戴,检查义齿的就位情况及其与基台的匹配关系,结合义齿咬合关系进行适当调整,无误后,以固位螺钉固定。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修复疗效、固位情况、牙周健康指标(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槽嵴吸收情况)、咀嚼功能自评量表(CFQ)、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49)评分。
1.4.1 修复疗效 义齿修复后1 个月,采用自制评估量表,由患者进行主观评定,包括咀嚼、发音、舒适度与美观度,每项0~20 分,分数越高表示疗效越佳。
1.4.2 固位情况 义齿修复后1 个月评估患者固位情况,其中优:无脱位;良:进食粘稠食物时有脱位;差:进食、讲话均有脱位发生。固位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3 CFQ 共8 个条目,总分1~64 分,分数越高表示咀嚼功能越差[7]。
1.4.4 OHIP-49 共14 条目,总分0~56 分,分数越高表示口腔健康越差,其对生活的影响越大[8]。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修复疗效比较 两组义齿修复后1 个月咀嚼、发音、舒适度与美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修复疗效比较(±s,分)
表1 两组修复疗效比较(±s,分)
2.2 两组固位情况比较 IOD 组固位优良率高于CD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固位情况比较[n(%)]
2.3 两组牙周健康指标比较 两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OD 组牙槽嵴吸收程度小于CD 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牙周健康指标比较(±s,分)
2.4 两组CFQ、OHIP-49 评分比较 修复后3 个月,两组CFQ、OHIP-49 评分均低于修复前,且IOD 组CFQ、OHIP-49 评分低于CD 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CFQ、OHIP-49 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CFQ、OHIP-49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修复前比较,*P<0.05
牙列缺失为口腔多发病,可引起颞下颌关节变化及咀嚼能力下降,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修复方案的选择一直备受关注[9,10]。目前,CD 与IOD 均为牙列缺失的常用修复手段,其中CD 为传统修复方案,由人工牙与基托两部分构成,前者用于恢复天然牙列的外观、咬合等功能,后者则主要为义齿的固定连接结构,可利用基托与黏膜的紧密贴合以及边缘吸附力完成固位,促使义齿吸附于牙槽嵴,并借助基托下黏骨膜与骨组织承担义齿的咬合压力,以修复牙列缺失引起的外观及功能损失[11,12]。IOD 则属于种植义齿的常见类型,由独立种植体提供固位,可借助附着体的磁性固位力、卡抱力及摩擦力连接义齿与种植体,以增加义齿的固位与稳定性,并利用种植体与无牙区牙槽嵴共同承担其咬合力,发挥修复体支持作用,以此维持良好的口腔功能[13,14]。以上方案在牙列缺失修复中均具有积极作用,其应用选择对患者近远期疗效存在较大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义齿修复后1 个月咀嚼、发音、舒适度与美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IOD 与CD 修复牙列缺失的初期效果较为相似,二者均可初步维持患者的口腔功能。但IOD 组固位优良率高于CD 组(P<0.05),表明IOD的固位稳定性较CD 更佳。分析认为,CD 需依靠基托与黏膜的紧密贴合及边缘封闭达到固位目的,其固位效果易受到黏膜承载力及支持结构质量的影响,当剩余牙槽嵴无法为义齿提供充足支持时,其摆动、脱落现象逐渐明显[15,16]。而IOD 可通过种植体实现义齿的固位与支持,不受剩余牙槽嵴条件的影响,对下颌运动的侧向力具有良好抵抗作用,稳定度更佳[17-20]。此外,两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OD 组牙槽嵴吸收程度小于CD 组(P<0.05),提示IOD 与CD 患者的牙周指标较为相似,但IOD 患者的牙槽骨吸收明显更少,与戴敏佳等[21]研究一致。究其原因,患者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与其口腔卫生维护存在直接关联,IOD与CD 均属于可拆卸义齿,其卫生维护难度相似,因而牙周指标较为接近。但IOD 的固位、稳定度更高,可分散应力,减缓牙槽骨吸收,对周围骨保留具有良好促进作用[22-25]。修复后3 个月,两组CFQ、OHIP-49 评分均低于修复前,且IOD 组CFQ、OHIP-49 评分低于CD 组(P<0.05),证实IOD 对患者口腔健康的改善效果优于CD,可促进其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IOD 与CD 在牙列缺失的修复初期均具有良好疗效,其中IOD 的固位效果更佳、牙槽骨吸收更少,对患者咀嚼功能及口腔健康的改善作用更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