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愉,王 萃,赵 峰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图书馆1,手术室2,吉林 长春 130033)
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小组于2016 年4 月发布声明将“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重新命名为“压力性损伤”[1],其定义不再单指有创损伤。手术中由于麻醉、患者基础疾病、手术时间、体位等多种相关因素的存在,手术患者是压力性损伤的高危人群,国内外多部指南中也明确提出相同观点[2,3]。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在所有医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占比较大,因此有效控制及预防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是临床医护人员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4]。但现阶段国内外针对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权威指南或指导性护理文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2010-2019 年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对近10 年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分析,为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1 资料来源 选择CNKI 数据库作为数据检索源进行资料收集,确定主题词为“术中压力性溃疡OR 术中压疮OR 术中压力性损伤OR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精确检索。文献发表时间限定为2010 年1 月1 日-2019 年12 月31 日,被引年限定为2010-2019年。
1.2 方法 将检索的中文文献导入Microsoft Excel 建库,文献基本信息主要包括题名、作者、文献来源、发表年、期、页码、关键词、发文机构、摘要、被引频次等。逐篇审核文献题名、关键词、摘要,排除重复文献、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短篇报道、会议通知、文题索引以及与主题无关或相关性偏离的文献。
2.1 发文数量及年度分布 获得有效文献659 篇,2010-2019 年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相关文献的发表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0 年最少,为23 篇,占总发文数量的3.49%;2011-2012 年呈稳定增长趋势;2013-2014 年有所下降进入平台期;2015-2017 年文献发表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年均约71.33 篇;2018 年后相关主题的发文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突破100 篇;2019 年最多,达到130 篇,占总发文数量的19.73%。年发文数量分布见图1。
图1 2010-2019 年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文献发文数量分布
2.2 发文期刊分布 659 篇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相关文献发表在国内203 种期刊上,发文量≥10 篇的期刊有15 种,占期刊总数的7.39%;发文量仅为1 篇的有102 种期刊,占期刊总数的50.25%。其中,《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发文量最多,为29 篇,占发文总量的4.40%,见表1。
表1 2010-2019 年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文献期刊分布情况(发文量≥10 篇)
2.3 发文机构分布 第一作者发文数量最多的机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4 篇),其次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各7 篇;从篇均被引次数来看,排名靠前的机构分别是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1.83 次/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0 次/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40 次/篇),见表2。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文章发表于2011 年,是较早的关注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相关研究的机构。
表2 2010-2019 年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文献发文机构分布情况(发文量≥5 篇)
2.4 发文作者情况 659 篇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相关文献中,作者总数为1657 名,文献作者人数最少为1 名,最多为11 名,其中246 篇为作者独立完成,413 篇为2 名及以上作者合作完成的,合作率为62.67%,合作度为2.51。以作者身份发文最多的是赵体玉(10 篇),作者单位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第一作者身份发文最多的是宋辉(5 篇),作者单位是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以第一作者身份发文量3 篇的共有4 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文量2 篇的共有35 名,其余572 名第一作者仅发表文献1 篇,占全部第一作者的90.94%。纳入本分析的第一作者分布于国内29 个省、直辖市以及自治区,平均发文量为22 篇,高于等于平均值的有11 个省、直辖市以及自治区,年发文量地区分布见图2。
图2 2010-2019 年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文献发表量前10 名地区分布情况
2.5 基金资助情况 659 篇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相关文献中,有基金项目支持的91 篇,占13.81%,见表3。基金支持发文量变化趋势见图3,基金支持发文量地区分布见图4。
图3 2010-2019 年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基金支持发文量变化趋势图
图4 2010-2019 年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基金支持发文量地区分布图
2.6 文献被引频次 659 篇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相关文献中,有554 篇被引用,占87.07%,被引频次共计4628 次,单篇被引频次最高的为214 次,被引频次前10 位的论文见表4。被引频次≥50 次有8 篇,占比1.21%;被引20~50 次的有59 篇,占比8.95%;被引10~20 次的有82 篇,占比12.44%;被引频次<10 次的有415 篇,占比62.97%;被引频次为0的有105 篇,占比15.93%。文献发文时间的先后影响其被引频次,因此不排除存在统计结果偏倚,被引频次统计排名前10 的被引论文见表4。
表4 2010-2019 年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排名前10 被引论文
2.6 关键词分布 对659 篇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词频统计,累计有关键词2601 个,篇均关键词4 个。经过清洗数据,合并相同意思的关键词,共提取关键词894 个。采取普赖斯公式得出高频词阈值,公式为。Nmax为关键词的频次最高值,统计“压疮”最高频次为236 次,可得高频词阈值为12,获取核心关键词28个,见表5。
表5 2010-2019 年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高频关键词分布情况
压力性损伤作为医疗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是国内外学者重点关注的领域[5-7]。手术患者是医院内压力性损伤的高风险人群[8]。手术患者术后72 h 内发生的组织损伤称为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一旦发生,一方面增加患者医疗费用,造成医疗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降低患者生活质量[9]。通过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相关文献计量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这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研究中通过对2010-2019 年我国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发文统计显示,国内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处于早期发展状态。2010-2019 年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相关期刊文献共检索到659 篇,相关研究年发文量10 年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并于2018 年后呈现快速增长,2019 年发表文献达到130 篇,是2010 年发文量的5.65 倍,发展前景良好,值得关注。本研究所纳入的659 篇文献发表在国内203 种期刊上,50.24%的期刊仅刊文1 篇,说明该领域发文期刊总体分布较分散。期刊发文量≥10 篇共有15 种,这15 种期刊刊发了近10 年我国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35.05%的文献,是该领域学术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平台。但这15 种期刊中属于2019 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仅6 种,包括《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护理研究》、《护理学杂志》《护士进修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期刊发文量分别为20、17、16、13、11、10 篇,篇均被引频次分别为14.55、16.88、21.50、20.00、9.27、23.30次。发表于护理核心期刊的论文占比较低,分析其原因在于我国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研究内容深度不够,研究切入点局限,研究方案创新性不足,研究水平、论文质量较低[10,11]。在日后的研究过程中应更多的立足于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具体问题,结合创新点精准立意,提高整体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
此外,国内2010-2019 年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地区分布广泛但缺乏均衡性。文献的地区分布结果显示,659 篇文献分布于全国30 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除港澳台地区外,还未获取到西藏自治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其中,江苏省(13.05%)、广东省(12.75%)、山东省(6.53%)、北京(6.22%)等地区发文量较多,而青海省(0.02%)、宁夏回族自治区(0.03%)、海南省(0.05%)等地区发文量较少,表明近10 我国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地区分布广泛,但缺乏均衡性[12]。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各省市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政策扶持、医疗发展水平、人才状况、科研水平、基金资助的重点及扶持力度等有关。地域发展不均衡,不利于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应对相应地区相关专业进行重点关注与扶持[13,14]。另外,2010-2019 年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获得基金项目支持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总体获得基金资助的项目数量较少,尤其是国家级基金项目仅3 篇,可见该领域研究虽科研关注度逐年增高,但科研支持力度仍较低,科研质量仍有待提高[15];另一方面,基金项目支持地区分布不均,其中广东省15 篇、湖北省11 篇、上海市10 篇,与这些地区经济较发达、科研投入较高有关。同时也可以看到广东省发文量也较高,说明基金资助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引导研究领域的发展并促进其进步,因此可以通过增加研究相对滞后、薄弱地区基金资助的数量及力度促进相应学科的发展[16,17]。
本研究中2010-2019 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作者合作度高,且核心期刊发表文献合作作者比例高于独立作者文献,文献作者合作形式主要以医院内部各科室合作为主,不同机构间合作相对较少,高产作者间合作度低。各地区研究者应加强机构间合作,从而激发学术融合创新,促进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被引频次前10 位的论文中高产作者占比较低,反映出目前高产作者的研究并未得到广泛使用,学术影响力范围不广,有待提高[18]。同时,对2010-2019 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关键词分析可以看出,文献研究热点目前集中在护理、预防等方面,文章涉及压力性损伤的早期监测、特殊体位、风险管理与循证护理等,对于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的研究以及损伤评估量表等研究发文量较少,但是高被引频次论文基本集中在这两个方面,说明研究者对于相关领域关注,但未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目前亟需解决没有适合于我国使用的术中压力性损伤评估量表问题,应加强该领域的研究[19,20]。另一方面,对于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材料使用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对于预防材料效果的研究上,但是研究方案设计并不统一,结论也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我国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领域尚未形成核心,未来手术室等相关专业人员应加强对该领域的关注,增加合作交流,提高研究质量,深化研究成果,共同推进国内术中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