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顺芳
(临沂市中心医院风湿科,山东临沂 2764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风湿免疫科常见疾病,可引起发热、皮疹、疲劳等,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可导致呼吸、心肌及肾脏系统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 临床治疗该病多选用药物疗法,羟氯喹是一种抗疟药,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安全、有效药物,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感染、抗凝等特点,与糖皮质激素协同用药可提高疗效[3]。但由于该病病程较长,患者对药物易产生耐受性,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吗替麦考酚酯为免疫抑制药,一般用于不能耐受其他免疫抑制药或疗效不满意或有严重器官损害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4]。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21 年2 月—2023 年1 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究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羟氯喹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选择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 例。 对照组:男10 例,女30 例;年龄21~38 岁,平均年龄(29.74±2.41)岁;病程1~11 年,平均病程(5.43±1.31)年;体质指数18~28 kg/m2,平均体质指数(23.14±1.02)kg/m2;疾病严重程度为轻度17例,中度23 例。 观察组:男14 例,女26 例;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9.78±2.45)岁;病程1~11 年,平均病程(5.47±1.34)年;体质指数19~28 kg/m2,平均体质指数(23.17±1.06)kg/m2;疾病严重程度为轻度15 例,中度25 例。本研究已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知情同意书。 两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指南》[5]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诊断标准;对吗替麦考酚酯、羟氯喹无过敏史。
排除标准:合并内脏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存在免疫系统疾病者;患有恶性肿瘤者;存在精神异常者。
对照组采用羟氯喹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患者予以泼尼松(陕西孙思邈高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0333,规格:5 mg/片)及羟氯喹(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63,规格:0.1 g/片)治疗,泼尼松:1 mg/(kg・d)口服,初始剂量4 mg/d,治疗4周后,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减少剂量。 羟氯喹:口服,0.2 g/次,2 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吗替麦考酚酯(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223441, 规格:0.25g/片)治疗,口服,0.5g/次,2 次/d。
两组均持续用药3 个月。
(1)临床疗效。 发热、皮疹等完全消失,免疫指标CD3+、CD4+、CD8+水平恢复正常为显效; 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免疫指标水平改善≥40%以上为有效;临床症状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 均于清晨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取血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
(3)肾功能: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取血清, 选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肌酐水平、尿素氮、24 h 尿蛋白水平。
(4)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胃肠道反应、尿路感染等。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x依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治疗前,两组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水平CD4+/CD8+均高于治疗前,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D3+、CD4+水平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CD3+治疗前治疗后CD4+治疗前治疗后CD4+/CD8+治疗前治疗后CD8+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41.51±5.62 40.38±5.33 0.923 0.359 46.63±5.57a 50.41±6.22a 2.863 0.005 24.55±3.12 24.62±3.24 0.098 0.922 30.44±3.16a 35.91±4.41a 6.377 0.000 1.02±0.35 1.08±0.41 0.704 0.484 1.21±0.11a 1.43±0.29a 4.486 0.000 34.11±6.02 34.28±6.07 0.126 0.900 29.68±3.74a 24.78±2.58a 6.821 0.000
治疗前, 两组肾功能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肌酐、尿素氮、24 h 尿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肌酐、尿素氮、24 h 尿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肌酐(μmol/L)治疗前治疗后尿素氮(mmol/L)治疗前治疗后24 h 尿蛋白(g/L)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124.08±19.44 123.98±19.22 0.023 0.982 91.89±18.71a 65.35±16.24a 6.775 0.000 11.67±2.01 11.36±2.18 0.661 0.510 8.55±1.25a 5.17±0.91a 13.825 0.000 0.31±0.08 0.34±0.11 1.395 0.167 0.21±0.05a 0.11±0.04a 9.877 0.000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侵犯全身多系统的慢性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发病后体内会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使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组织,引起全身多脏器和器官受损[6]。 目前,临床尚无特效药可根治该病, 只能经过规范治疗达到长期缓解。因此,临床需坚持早发现、早治疗,采用个体化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羟氯喹属于抗疟药,可以用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者是其他的结缔组织病,其可有效控制患者皮疹与减轻光敏反应等,从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泼尼松属于糖皮质激素药物,其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通过降低细胞膜通透性,减少炎性因子渗出,抑制细胞免疫反应,但长期使用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临床需严格控制用药剂量[7-8]。 羟氯喹与泼尼松二者联合用药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但部分患者仍会出现心脏毒性、视网膜病变等不良反应,故寻找更安全有效的药物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该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特别是T 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异常,其中CD3+细胞是成熟T 淋巴细胞,其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状态,CD4+细胞属辅助性T 细胞,具有促进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CD8+细胞属抑制性杀伤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肌酐、尿素氮、24 h 尿蛋白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吗替麦考酚酯辅助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与肾功能, 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其原因为,吗替麦考酚酯主要作用是抑制嘌呤代谢酶与淋巴细胞增殖,改善免疫系统。同时,吗替麦考酚酯可通过高度抗B、T 细胞增生, 降低产生自身抗体及抗麦考酚酯抗体发挥作用,从而减少肾小球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恢复肾功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这说明该药治疗方案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吗替麦考酚酯辅助羟氯喹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与肾功能, 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