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校一体”模式下机电专业课程融通实践研究

2023-11-27 03:08:02
电大理工 2023年3期
关键词:书证融通学分

汪 凯

(辽宁开放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0 引言

“两校一体”是指开放大学与职业院校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模式进行管理和办学,如辽宁开放大学与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开放大学与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抚顺开放大学与抚顺职业技术学院等。积极探索与实践“两校一体”模式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之路已成为重大课题[1]。

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两种教育类型)的融通融合指的是这两种教育类型既遵循自身办学规律,又深度交融、优势互补,实现生源不同、出口不同但培养目标和过程一致的双赢效果。融合发展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辽宁省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当前我国学者认为两种教育类型的融通融合主要可以在教育理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资源、专业课程、“双师型”队伍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2-4]。

目前,两种教育类型的培养目标定位及课程体系构成有一定共性。为了培养“五位一体”综合发展,能胜任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改造的复合型人才,对两种教育类型中专业课程进行融合融通,逐步摸索出“线上国开、线下职校、理实一体、虚实结合”的新业态教学模式,实现了两种教育模式相互扶持、补充,有机统一的效果,践行技术技能课程与学历教育课程的融合对接,为我省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和职业教育改革事业贡献力量。

1 课程融通基础

1.1 教学理念的统一

两种教育类型虽然属于不同的教育类型,但是两者最终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致力于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5]。两者从培养目标的本质上来说存在着较大共性,从课程的核心要素上来看,也具有趋同性。这就构成了两种教育类型协作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两种教育类型协作发展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与时俱进的课程教学理念,并达成两种教育类型协同发展的共识。

1.2 教学团队的组建

两种教育类型中,教师都是课程实施的具体执行者。我省教学团队的组建过程遵循学校两种办学体系深度融合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师队伍五个融合并轨[6]。从事开放教育的教师同时也是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并通过定期选聘方可从事开放教育相关教学工作,保证了两种教育体系中师资队伍的统一性,为课程融合提供了人员保障。

1.3 优质资源的共享

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开放教育一直秉承着将最优质、最新、最有用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学习者。职业教育经历近20 年的高速发展形成很多质量高、效果好、用处广的教学资源。在新工科背景下,依靠“互联网+教育”模式,借助一平台、雨课堂、智慧职教等课程教学平台形成模块化课程教学。根据两种教育类型的不同教学安排,选择项目模块教学,每个模块又相对独立,可灵活组合。模块的更新效率更快、扩展性更广、针对性更强。可以及时反映新工科行业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手段。

1.4 书证融通

1+X 职业技能证书制度的出现为两种教育类型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提供了标准,特别是在书证融通改革过程中,更是提供了方案和路径。实践教学一直是开放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只能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得以弥补。职业教育的优势就是实践教学,教学设施先进,设备数量多,可以补充开放教育实践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做实训前的准备工作,为下一步真实环境的操作训练提供认知。但两种教育体系中的考核评价需要统一,1+X证书制度建立初、中、高三级标准,通过学分互认实现了不同入口、不同出口、不同层次的实践考核标准的统一,最终提高学习者的职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标准为桥梁,以制度为保障,建设开放的实践教学资源,使书证通融工作落地生根。

2 教学文件的对应关系

近年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教职成〔2016〕2 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 号等一系列面向两种教育类型的政策文件,促进两种教育类型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文件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是改革的依据,实现国民学历、技能评价、学分认证相互融通和衔接。

以开放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专业和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两种教育类型的教学文件从种类上可分为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规则)、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课程大纲)等,范围由大到小,分别为课程支撑体系、体系实现目标、目标完成方案。

2.1 专业规则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对应

在开放教育中人才培养依据为专业规则,包括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模块、课程设置、毕业规则、课程说明等。在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的依据为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名称及代码、入学要求、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要求、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实施保障、毕业要求、附录等。对比中发现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模块、课程设置、课程说明高度一致,有融合空间。

2.2 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的一致

两种教育类型都是为了培养“五位一体”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职业面向、主要岗位和就业岗位都一致,毕业后3~5 年实现岗位、薪资和价值也趋于一致。此外,在专业基础课模块及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安排一致,有些公共课和特色拓展课程安排不同,关键核心课程一致,为课程融通提供了支撑保障。

2.3 专业课程设置一致

两种教育类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均分为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方向)、岗位特色课(拓展),其中专业基础课中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制图等课程,专业课中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课程,岗位特色课中机电一体化系统、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课程均相同。有些课程或者名称有所区别或者在所属模块中的位置有所调整,但课程目标、主要内容都大致相似,有利于专业课程融通与创新实践。

2.4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对应

开放教育的教学基础文件为教学大纲,而高职教育的教学依据为课程标准。两者课程说明由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包括课程性质与任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要求等。教学内容和要求中把课程的内容和要求细分为每个知识(技能)单元,同时赋予相应学时及学分,能与1+X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标准相对应,为进一步实现两种教育体系中的课程融通提供了着力点。

3 融通的实践过程

3.1 融通课程的选择

挑选合适的课程是做好专业课程融通的第一步。国家开放大学(以下简称国开)专业教学课程大纲与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对比,在两种教育类型中共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中进行选取。在选取过程中充分进行学情分析,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项目工作经验,最终选取两种教育类型中理实一体化专业的液压与气压传动、工程制图、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与调试等多门核心课程对应对比实现融通。

3.2 融通路径

课程确定后,制定课程融通方案。方案以现有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专业教学课程大纲、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国开一平台和雨课堂、智慧职教在线课程资源为基础,以知识(技能)单元为最小对应单位,该单元是两种教育体系下课程融通的对接点,也是课程融通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完成知识(技能)单元的开发是整个课程融通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四门课程的课程体系,并制定教学实施细则和授课计划。同时借助1+X 证书书证融通改革经验,通过关系比对表、内容对照表、转换规则和考核方案,实现知识(技能)单元的对接及认证。

3.3 教学模式的优劣

国开线上教育资源优势明显,利用国开一平台实现新业态学习,一些教学要求及学习计划可以在线上完成。职业院校实训设备多,学生能够获得实训实操机会,完成实践技能操作。两种模式对应各自的优势,融合后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整合了国开系统的教学资源和各地方职业院校的实训设备,还实现了学历提升与技能培训双规并行发展,构建了学历提升与技术技能认证有机统一的现代教育体系。

3.4 检验方式

课程融通后利用知识(技能)单元认证的方式完成检验,即完成一个单元进行一次认证,获得相应学分。对于能与1+X 证书书证融通相结合的课程,同步结合考核标准,通过学分银行实现一认证多作用的效果。

4 机电专业课程融通实践效果

4.1 以知识(技能)单元为最小单位

在选取的课程中以液压与气压传动(5 学分)为例,分为液压基本元件的识别与选用、液压典型回路的分析与组建、电气-气动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液气电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和液气电系统的设计与计算五个知识(技能)单元,每个单元是一个独立的、带有学分、对应不同框架等级的个体。依据单元,为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相互转换提供了一定的参照和依据。

4.2 以知识(技能)单元构建课程体系

通过知识(技能)单元的组合构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专业与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为例,学习者在完成了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电动机运行、可编程控制器控制交通信号灯、可编程控制器综合应用和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方法几个单元的学习后,不但能够完成国开的学习要求,也达到高职院校对该门课程的要求。通过多个认证单元构成的库,实现不同层次的教育机构在库中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认证单元,组成自己的课程体系和培训体系[7]。为使知识(技能)单元与课程形成对应关系,进行标准化设置,包括名称、编号、课程、学分等,见表1。

表1 知识(技能)单元与课程的对应(举例)

4.3 以知识(技能)单元为对接点

1+X 证书书证融通过程中书证融通地图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应关系,依据转换规则完成内容对照表,以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为例,与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证书(中级)书证融通,完成关系比对表,分别强化了工作站电气和气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编写PLC 和触摸屏程序的部分的知识(技能)要求,补充了工业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部分的知识(技能)要求,满足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证书(中级)中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安装(搬运码垛)和周边设备编程与通信的认证单元标准。教师将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点、技能点和考点都在项目任务中,完成任务即完成了对证书的考核要求,为书证融通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知识(技能)单元以认证单元为桥梁,借助学分标准,构成认证单元学分与课程学分的对应关系,见表2。

表2 知识(技能)单元与证书的对应

4.4 以知识(技能)单元为互认的依据

知识(技能)单元经开发、应用及审定后,应用机构依据认证单元按照一定的模式和路径形成转换规则,实现不同机构之间、不同学习类型之间的学习成果互认和转换[8]。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例,认证单元应用即可以用于相同等级下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转换,实现学习成果的横向沟通,又可以应用于同一领域内不同等级的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转换,实现学习成果的纵向衔接。

5 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强调理实结合紧密,本文通过对两种教育类型中专业课程融通互认的探索,在教学理念的统一、教学团队的组建、优质资源的共享和1+X证书书证融通的基础上,按照专业规则与人才培养方案对应、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一致、专业课程设置一致、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对应的原则,确定融通课程,制定融通方案和路径,使两种教育体系优势互补,并对融通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新的设计,最终实现以知识(技能)单元为最小单位,重构课程体系,1+X 证书书证融通,为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转换提供依据。完成了两种模式下资源整合与共享,探索了两种模式下课程的融合互认方式方法,为“两校一体”模式下课程融通提供了参考经验。该创新实践路径具有可扩展、灵活、易搭配等特点,具有推广价值。同时,也可以辐射其他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改革,对提高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体系的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

下一步,通过教师培训集中研讨等形式,拓宽教师视野,同时利用现有教学团队制度组建开发小组,建设相关课程资源并实际应用。把改革实践的成果在相关教学文件和实施过程中有所体现,让研究成果在工作中发挥作用[9]。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深深认识到不同教育类型的相互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国家统筹,行业来主导,多个部门、多方协调才能做好的一件事[10]。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渠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猜你喜欢
书证融通学分
我国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构造的反思与调整*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6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学分美食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艺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2:28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