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干预效果

2023-11-27 10:37李倩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3年12期
关键词:炎症因子

李倩

【摘要】  目的  观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产妇开展抗炎联合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21年6月- 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年龄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抗炎+常规教育)及观察组(采用抗炎联合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母乳喂养率(96.67%)高于对照组(86.67%),疾病复发率(3.33%)低于对照组(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由于本次观察的样本量较小,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未达到有统计学意义的水平,但观察结果表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产妇开展抗炎联合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具有临床可行性,并且显示出具有减少乳腺炎复发,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的趋势。

【关键词】  哺乳期产妇;急性乳腺炎;母乳喂养指导;炎症因子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23--03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作为临床女性群体常见疾病之一,以初产妇发生率最高,一般多发生于产后4~6周,大约有20%哺乳期女性曾患哺乳期急性乳腺炎[1],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乳汁淤积和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引起。若不及时治疗或护理不当,会使病情进一步进展,形成乳腺脓肿,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婴儿的生长发育,不利于持续母乳喂养。目前临床针对该病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主要为抗生素,但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复发率较高,几乎可以达到48%[2]。且单纯抗生素治疗并未彻底解决患者乳头皲裂、乳汁淤积等诱因,导致乳腺炎容易复发。研究发现在临床常规抗炎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能够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回乳率及复发率,提高哺乳的意愿及行为[3]。抗炎联合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其可能造成乳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指导,能够使其掌握有关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帮助其改善不良习惯,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减少母乳喂养过程中的风险与不适,从而降低乳腺炎的发病率。鉴于此,本研究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产妇开展抗炎联合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观察临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医院2021年6月- 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研究资料完整,未见缺损;神志清晰;未形成乳腺脓肿。排除标准:存在影响母乳正常喂养的基础疾病;对抗炎药物过敏者;患有乳腺癌者;伴有非哺乳期乳腺炎症患者。按照组间年龄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年龄25~43岁,平均29.58±3.44岁。观察组年龄25~43岁,平均29.54±3.22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抗炎,主要应用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0910017;规格:1.2g/瓶)静脉滴注,1.2g/次,3次/天,将药物稀释于100ml生理盐水中,每8h静脉滴注1次,并适当开展常规知识教育、饮食指导以及乳房护理等宣教。

1.2.2  观察组  开展抗炎联合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抗炎方式与对照组患者一致,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乳头皲裂:对于皲裂程度较轻者,医务人员可让产妇先健侧后患侧喂养,喂养后涂抹少许乳汁于皲裂处。对于皲裂明显且产妇抗拒哺乳者,暂停亲喂,可嘱产妇将乳汁挤出后喂于新生儿,可适当交替涂抹“羊脂膏”与“康复新液”,结合皲裂发生原因开展针对性指导。①姿势不当引起的皲裂,医务人员指导产妇在哺乳时,将乳头置于婴儿鼻子下方逗弄,刺激其产生寻乳反射,使其嘴巴充分张大,头稍向后仰,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置于其中,使其能够充分含住乳晕,刺激泌乳反射,必要时指导产妇对乳房挤压塑形,以利于宝宝含乳;指导产妇在哺乳时,用手臂、手掌及手指托住婴儿,使其头部与身体保持同一直线,将婴儿面向乳房,胸腹部紧贴产妇身体,下巴贴近乳房,鼻尖对向乳头;②吸奶器使用不当引起的皲裂,医务人员指导产妇选择合适的吸奶器护罩以及正确调整吸奶力度:在产妇未哺乳时测量其乳头直径,在此直径基础上增加2~4mm便是合适产妇的吸奶器护罩直径,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而吸奶器力度的选择,产妇在吸奶时逐渐增加档位,增加吸奶力度,在其自觉不适时降低一档位,便是最大舒适负压档;每次单侧吸奶时间约10~15min,一般不超过30min。③过度牵拉引起的皲裂,医务人员告知产妇每次在哺乳结束时,避免强行将乳头自婴儿口中扯出,极易损伤乳头;可适当用手指轻扯婴儿脸颊,或使用干净手指于婴儿嘴角处放置口腔内,在去除其口腔内负压后,将乳头轻轻移出。

(2)乳汁淤积:①乳房按摩,医务人员操作前洗净双手,分别准备1~2块干湿度适中的消毒毛巾,于产妇背下垫一块吸水性良好的垫巾(60cm×90cm),随即按摩乳房,轻轻抖动乳房,左手托起乳房,右手食指与拇指置于距离乳头根部2cm处乳晕,遵循节奏向胸壁方向挤压,每个部位按压3~5次,左右上下依次交替按压;于乳房远端顺乳腺管向乳头按压,轻轻按揉局部红肿硬块处,平均按压10~20min。②中药外敷,按摩后配合中药封包(芒硝、大黄)外敷消肿散结,避开乳头区域,贴敷时间为2h。③乳管探查冲洗术,物理治疗无效者,行乳管探查冲洗术,仔细寻找堵塞乳孔,将尖端为钝头的7号泪囊探针轻柔插入堵塞处的乳管内,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轻柔按摩乳房硬块,直至硬块消退[4]。④个体化指导,结合乳汁淤积原因开展针对性指导。乳汁过多者,医务人员需告知产妇泌乳原理,切忌过度排奶,对于泌乳量过大的产妇,指导其循序渐进的减少排奶的频次及排奶量。在其涨奶疼痛时,可予冷敷缓解疼痛不适;不良喂养习惯者,医务人员指导产妇如何辨别婴儿吃奶的信号,告知其按需哺乳。若母婴分离或其他情况无法按时哺乳,手把手教会产妇学会手挤奶,告知吸奶器的正确选择与使用,及时排出乳汁,避免乳汁淤积。

(3)不良情绪:教会产妇正确判断宝宝是否吃饱,奶量是否充足等情况,教授宝宝安抚技巧,有效减轻育儿焦虑情绪;充分告知患者乳腺炎的诱因及后续如何预防,调动患者积极性配合临床治疗,缓解焦躁情绪;给予心理干预,并及时与家庭成员沟通,共同给予产妇支持与关爱;介绍产妇加入产后妈妈微信群,获得其他产妇的支持。

(4)其他方面:讲解母乳喂养好处,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积极性;对产妇有追奶、减奶、背奶、离乳需求者,给予相应指导及建议;讲解抗生素使用以及母乳喂养的利弊等。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显效为患者治疗10d后,乳房肿块与临床症状消失,血液检查正常;有效为患者经治疗,乳房肿块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血液检查正常;无效为未见上述好转迹象。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观察例数×100%。

(2)母乳喂养率及疾病复发率:患者痊愈2个月后进行随访,对患者母乳喂养率及复发率进行统计。若患者再次出现过乳房疼痛、肿块等症状,伴白细胞数或中性粒细胞数升高,则判定为复发。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母乳喂养率与疾病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母乳喂养率(96.67%)高于对照组(86.67%),疾病复发率(3.33%)低于对照组(16.6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作为女性产后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原因多与乳汁淤积、乳头皲裂、细菌滋入、不良情绪等有关,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以及发热等症状[4-5]。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而进一步进展,会导致乳房局部组织的坏死,从而形成乳腺脓肿。给产妇带来了严重的身心负担,致使部分患者乳房外形损毁,中断母乳喂养[6]。故控制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产妇的病情发展,及时予以有效干预对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母乳喂养率、预防复发尤为重要。

临床早期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产妇多予以抗生素治疗,通过药物减轻炎症反应,但单纯使用抗生素药物难以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部分临床医生容易轻视炎性疾病,只针对性地抗感染治疗,对于其发病诱因并未给予足够重视。与此同时,因多数产妇均为初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相对匮乏,导致哺乳喂养姿势不当,增加乳头皲裂及乳汁淤积概率。细菌经溃破乳头上行感染,间接或直接进入乳导管深部,对乳腺实质造成侵犯,淤积的乳汁自然而然成为滋养细菌的良好场所,导致产妇疼痛难忍[7],乳腺炎反复发作。部分产妇因不断复发,乳房疼痛、就診过程中来回奔波以及对婴儿不能母乳喂养的担忧等,出现身体疲惫不堪、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产生挫败感,因而放弃母乳喂养。

乳头皲裂有利于细菌在乳腺管内生长繁殖,增加细菌入侵的风险,研究发现其主要与产妇未掌握哺乳的方法、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吸奶器使用不当有关[8]。在开展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中,指导产妇学会如何让婴儿嘴巴张大,含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有效刺激泌乳反射,减少口腔负压,缓解婴儿吸吮强度,避免乳头受损;调整喂养姿势,让婴儿胸腹部紧贴产妇,避免含接好后出现乳头滑脱,从而造成含乳浅,乳头皲裂。哺乳结束后,避免过度牵拉乳头,可减少皲裂的发生概率。而选择合适的吸奶器对于母婴分离或其他情况需要排奶的产妇同样重要,吸奶器护罩过大可导致其在吸奶过程中将乳晕组织一并吸入护罩内,引起乳晕处皲裂;而护罩过小可导致乳头在吸奶时反复摩擦护罩内部,压迫乳头,影响乳汁流出,甚至引起皲裂破损;随着泌乳期进展,部分产妇乳头会逐渐增大,吸奶器护罩大小亦需要随之调整;故为产妇选择合适的吸奶器护罩,调整适宜的吸奶力度,能够有效避免皲裂发生,提高使用舒适度及拔奶效率。乳汁淤积后的分解产物有利于细菌繁殖,及时排出淤积的乳汁是预防乳腺炎的关键[9]。本研究中,通过适当的按摩乳房、酌情选择乳管探查冲洗术,并配合中药封包外敷(芒硝、大黄),能够促使乳汁淤积处保持通畅,配合中药外敷达到活血通络、散结消肿的目的[10-11]。同时指导产妇开展正确的喂养姿势与喂养习惯,按需哺乳,及时排出乳汁,同时避免过度排奶引起的乳汁过多,充分降低乳汁淤积及减少乳腺炎发生率。通过个体化宣教,对产妇不良喂养习惯的指导,充分讲解抗生素使用以及母乳喂养的利弊等,可避免产妇因疾病或药物等原因而放弃母乳喂养,积极排奶,促进乳汁循环;加强与产妇家属沟通,促进家庭及同侪对产妇的支持,缓解产妇焦虑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配合临床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由于观察的样本较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仍可提示抗炎联合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有利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产妇的康复,有减少乳腺炎复发率的趋势,同时能促进母乳喂养。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喂养姿势指导、手法按摩、中药封包外敷、乳管探查冲洗、心理疏导等一系列措施,能够迅速疏通乳管,去除黏糊乳管沉积物,而通过乳房按摩能够保持乳汁通畅,降低乳腺导管与腺泡压力,能够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及产妇不适程度。同时对乳腺炎的诱因起到预防的作用,真正做到防治结合,有效减少乳腺炎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虽然由于本次观察的样本量较小,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未达到有统计学意义的水平,但观察结果表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产妇开展抗炎联合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具有临床可行性,并且显示出具有减少乳腺炎复发,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的趋势。

4  参考文献

[1] Amir LH,Lumley J.Women's experience of lactational mastitis:I have never felt worse[J].Aust Fam Phys,2006,35(9):745-747.

[2] 王敏侠,白希敏,刘利梅.降低哺乳期乳腺炎复发率的护理方案对比[J].护理实论,2022,11(6):102-104.

[3] 朱倩华,周肖郁,陈美.乳腺专科护理门诊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干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8,33(17):33-37.

[4] 姜颖,石奥利,冉真榕,等.循经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23,32(3):495-498.

[5] 王俊颖,郝惠琴,王莉雯,等.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治疗策略[J].健康女性,2022(21):88-90.

[6] 姜苏晓,宋玉姣,孟玥.两种微创方法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疗效比较[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21,43(11):1201-1204.

[7] 金微娜,赵敏慧.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9):66-69.

[8] 刘幼慧,贾丹丹,南格宁.品管圈活动预防产后乳头皲裂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6):127-129.

[9] 马祥君,汪洁,孔令伟,等.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四级预防方案的可行性[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7):2335-2338.

[10] 林秋琼,曾三梅,黄海蝉.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5):623-624.

[11] 陈惠萍.大黄芒硝外敷促进剖宫产术后泌乳及乳腺肿胀的防治作用[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0):735.

[2023-07-05收稿]

猜你喜欢
炎症因子
不同临床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态及炎症因子差异分析
乌司他丁对急腹症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
胸腔镜微创手术对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观察及对炎症因子和氧化、抗氧化因子的影响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对血清炎症因子及疗效影响
补充维生素C对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ROS/NF—κB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阿卡波糖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合并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炎症状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