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
摘要:目的 分析反问应答式核查法在儿科门急诊护理操作中的可行性。方法 以2022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 200例儿科门急诊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查对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反问应答式核查法,比较两组护理风险、患儿家属投诉情况、护理人员考核结果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患儿家属投诉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病区护理考核得分、护理安全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家属总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科门急诊护理中应用反问应答式核查法可显著降低患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降低患儿家属投诉率、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
关键词:儿科护理;反问应答式核查法;工作质量;满意度
护理质量评估是临床护理水平的重要依据,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医院管理规章制度是预防质量事件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根据目前儿科护理经验可知,受护理工作内容烦琐、患儿陪护家长多、儿童哭闹等因素的影响,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增加,临床应探索更多有效的护理方案。
反问应答式核查法的核心思想是护理人员在核对患儿信息前先向家长提出问题,在得到家长的回答后再核对患儿信息,护理人员通过文明用语、语言沟通等消除患儿的不良情绪,并引导患儿家属主动配合临床护理干预。研究表明,在儿科门急诊护理工作中通过严格执行反问应答式核查法,可最大限度上规避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临床干预目标的实现[1]。为了分析反问应答式核查法在儿科门急诊护理操作中的可行性,本研究以2022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 200例儿科门急诊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2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
1 200例儿科门急诊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0例。对照组:男382例,女218例;年龄3~10岁,平均(7.02±1.08)岁。实验组:男379例,女221例;年龄3~11岁,平均(7.06±1.03)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查对方法。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遵照“前、中、后”的工作原则,在所有与患儿操作相关的流程中均核对患儿相关资料,包括患儿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在确认各类信息无误后即可执行护理、用药操作。
实验组采取反问应答式核查法。护理人员在常规“三查七对”工作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反问应答式核查法,即在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通过提问的方法了解患儿的相关资料,如:“患儿的名字是?”、“患儿今年多大了?”和“患儿是因为什么原因住院?”等问题,在经过患儿家属的肯定回答后,护理人员再将家属反馈结果与报告单基本信息对比,在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护理操作。同时,为深化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了解,护理人员也可采用反问应答式核查法方法进行宣教,如支气管肺炎患儿普遍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利用反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即“您知道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疗效吗?”、“您知道布地奈德常见不良反应吗?”“您知道如何有效预防新生儿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吗?”等问题,在得到家属的反馈后再弥补患儿家属在认知上的缺陷。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风险、患儿家属投诉情况。(2)比较两组护理人员考核结果:评价内容包括病区护理考核得分、护理安全考核得分。(3)比较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使用纽卡斯尔量表。非常满意≥85分;满意为74~84分;不满意≤73分。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數据处理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风险、患儿家属投诉情况比较
实验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患儿家属投诉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人员考核结果比较
实验组护理人员病区护理考核得分、护理安全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家属总护理满意率为9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8.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儿科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一直是护理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为促进儿科门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减少护患矛盾,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坚持多维度质量监管,积极转变护理干预模式,达到消除风险的工作目标。反问应答式核查法是在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上发展而来的新型护理干预方法。研究表明,在采用反问应答式核查法干预后,儿科护理风险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各项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落实[2]。由于儿科门急诊就诊患儿年龄普遍为0~12周岁,大部分家属因患儿疾病而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且儿科护理操作较为繁杂、琐碎,导致护理质量受到影响。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在执行反问应答式核查法模式后,各项护理措施得到了患儿家属的肯定,充分保证患儿家属知情权,并引导患儿家属积极参与。儿科门急诊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提示该护理方法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
反问应答式核查法在降低儿科门急诊护理差错事件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患儿家属投诉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上述护理方法可以满足儿科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的工作要求。从当前临床工作过程中可以发现,儿科所接收的患儿具有重名率高等问题,若护理人员仅凭医嘱单上的内容核对患儿信息,可能会因为重名等问题造成误差,最终引发风险事件。在落实反问应答式核查法之后,护理人员可主动采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由家属主动提供患儿的基本信息,可显著降低误差的发生率。此外,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可知,落实反问应答式核查法模式后,需要不断深化护理人员对查对制度的认知,提升护理质量。通过反问应答式核查法,便于护理人员更为全面地核对患儿资料,在消除误差的同时也可以吸引患儿与家属的注意力。
反问应答式核查法也是弥补传统护理模式缺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科传统护理模式下普遍采用“三查七对”工作模式,但是该查对方法容易受到患儿依从性、科室特殊环境等因素影响。根据表2可知,实验组护理人员病区护理考核得分、护理安全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反问应答式核查法的出现有助于推动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变革,该护理模式可明确儿科护理工作的核心思想,即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安全。“反问应答式”查对法让患儿家长参与查对,方法简单易行,能明显提高查对效果,也保证了患者享有的知情权。同时,家属参与了查对环节能有效监督护士工作,许多差错控制在萌芽状态,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可最大限度地推进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可行性。
通过严格执行反问应答式核查法可加快护理工作与患方之间的配合,进而推动儿科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变革。由于儿科门急诊就诊患儿数量多、病情变化快、患儿的用药治疗方法明显区别于成人、在临床治疗中涉及大量临时处理环节等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发生护理风险的概率较高。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应用反问应答式核查法,可以通过主动与患儿家属核对信息提高护理质量,表3显示:实验组家属总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反问应答式核查法可保证护患双方之间实现有效沟通,显著提升沟通质量,从而提高患方满意度与支持度。结合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可知,反问应答式核查法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助于促进临床护理模式变革。
儿科门急诊护理人员在执行反问应答式核查法过程中应贯彻落实护理质量管理思想,通过反问的沟通交流方法不断改善临床护理干预路径,有效避免同类事件发生。由本研究可知,在儿科门急诊护理干预阶段落实反问应答式核查法,可有效深化患儿家属对疾病管理问题的认知,且通过反问法等工作方法可以总结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不足[3]。同时,反问应答式核查法可为广大患儿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全方位服务,有效缓解患儿家属的不良情绪,构建完整、全面的护理干预体系,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护患沟通有效率,可預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据相关学者执行反问应答式核查法的成功经验,在儿科门急诊护理工作中,使用反问应答式核查法可有效减少由于诊室、姓名等核对差错造成的误差,具有可行性。在儿科护理干预中,反问应答式核查法实现了护患双方从传统的“被动的无意注意”转变为“主动的有意注意”,这种有目的性的注意活动可有效预防护理差错[4]。
综上所述,儿科门急诊护理中应用反问应答式核查法可显著降低患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降低患儿家属投诉率、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礼梅,彭姣.全方位护理管理对儿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及职业倦怠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7):180-182.
[2] 董燕.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对儿科门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0,6(18):60-61.
[3] 彭间英,覃雪玲,黄芬芬,等.儿科护理管理中护理质量改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建立与实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0):123-125.
[4] 焦义芬.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5):17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