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榕
根据证监会官网显示,截至11月2日,科创板提交注册的企业有7家,创业板有23家。从证监会收到注册材料的日期来看,有11家企业提交注册时间已超一年仍未获批。
这11家企业中,创业板有七家,分别为成都一通密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一通密封”)、菲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菲鹏生物”)、杭州微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策生物”)、安徽晶奇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晶奇网络”)、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沃文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英科新创(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有4家,分别为北京通美晶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通美”)、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旷视科技”)、北京屹唐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屹唐股份”)和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一通密封、晶奇网络、旷视科技和屹唐股份的提交注册时间甚至已经超过两年。
是什么原因令这几家公司站在上市的最后一道门槛前而迟迟无法迈进呢?
从注册环节问询函的问题来看,几乎每个公司都涉及和营业收入及毛利率相关的问题。其中尤为典型的是旷视科技、菲鹏生物和微策生物。
有“AI四小龙”之称的旷视科技是一家聚焦物联网场景的人工智能公司。2021年3月12日,旷视科技在科创板的首发申请获上交所受理,半年后通过科创板上市委会议审核,并于2021年9月30日向证监会提交注册。截止到目前,旷视科技提交注册时间已有25个月了。在此期间,旷视科技因财务资料过期已中止过两次。9月30日,公司第三次因财务资料过期而中止。
提交注册后,旷视科技先后收到两轮注册环节问询函,两轮问询都提到旷视科技本次申报报表中财务信息与向港交所申报的财务信息的差异问题。第一轮问询要求旷视科技说明:(1)调整时点前后公司发生了哪些新的重大变化足以影响其必须进行账务调整;(2)调整前后公司会计报表科目和主要财务指标的影响(包括对过去和未来的影响)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明确披露该影响仅源于公司进行的账务调整,与公司经营能力没有任何关系;(3)对比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分析上述调整是否符合会计谨慎性、可比性、必要性和一致性原则;(4)上述调整如导致当期利润大幅波动或者可能触发当期的或有事项时,应明确披露说明公司是否有粉饰财务报表的嫌疑。
第二轮问询再次要求旷视科技说明:(1)两次申报收入差异涉及的合同数量,并根据重要性原则选取差异金额前五大或前十大重要合同,逐笔分析营业收入调整金额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2)量化分析说明相关调整对发行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影响;(3)说明对营业收入的调整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菲鹏生物和微策生物有一个共同点——申报期内,公司经营业绩都因新冠相关产品的影响而波动较大。
菲鹏生物是一家行业领先的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剂核心原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体外诊断仪器与试剂整体解决方案。
菲鹏生物首发申请于2020年12月25日获深交所受理,经过一年多的审核,于2022年3月3日通过创业板上市委审核,并于2022年3月14日向证监会提交注册。截止到目前,菲鹏生物提交注册时间已经近20个月。在此期间,菲鹏生物因财务资料过期已中止过两次。9月30日,公司第三次因财务资料过期而中止。
菲鹏生物也先后收到两轮注册环节问询函,其中第一轮问询函问题2提出,请发行人在招股书重大事项提示中补充披露报告期扣除新冠相关产品前后收入、毛利金额及同比变化情况;在招股书经营成果分析中补充披露诊断酶、试剂半成品与仪器中区分新冠相关产品和非新冠产品的收入情况。
对此,菲鹏生物2023年7月更新的招股书(注册稿)显示,2020-2022年,菲鹏生物与特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相关的营业收入为6.97亿元、16.1亿元及18.7亿元,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分別为65.44%、69.72%和69.3%。随着该类检测产品的市场需求下降,与之相关的收入将大幅减少,公司未来业绩主要来源于常规检测项目相关的原料、仪器与试剂半成品。目前来看,公司预计2023年经营业绩将出现大幅下滑。
微策生物专业从事 POCT(即时检测)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微策生物首发申请于2021年11月26日获深交所受理,2022年7月25日通过创业板上市委审核,2022年10月21日向证监会提交注册。截至目前,微策生物提交注册时间已超一年。期间,微策生物因财务资料过期已中止过一次。9月30日,公司因财务资料过期再次中止。
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微策生物主营业务收入以生物传感电化学产品为主,生物传感电化学产品收入为1.53亿元,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达到99.31%。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公司迅速推出新冠检测产品,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6月,公司新冠检测产品业务收入分别达到4.3亿元、9.61亿元和3.59亿元,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9.74%、77.11%和74.52%,带动了公司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
因此,注册环节问询函问题2提出,请发行人:1)结合主要境外目标市场国家(地区)新冠疫情局势及防控、检测政策的最新变化及发展趋势,分析说明报告期后公司新冠检测业务需求是否存在明显下滑情形,业务订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2)结合期后销售及最新在手订单情况,量化分析新冠检测产品的销售价格及毛利率是否呈持续下滑趋势。3)补充说明非新冠检测业务主要产品报告期后的销售收入、数量、价格、毛利率等数据同比是否存在下降情形,产品市场前景及最新在手订单情况是否出现恶化情况。4)结合上述内容及2022年1-6月经营业绩下滑情况,进一步完善产品市场需求恶化、销售价格及毛利率下降、经营业绩下滑等风险提示内容,并在重大事项提示中补充披露扣除新冠检测业务前后的主要财务数据及同比变化情况。
一通密封主營业务是干气密封、机械密封、碳环密封及密封辅助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也为用户提供覆盖密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
一通密封早在2021年9月10日已向证监会提交注册申请,并于2021年9月22日收到证监会注册环节问询函。问询函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中密控股与一通密封及其实际控制人彭建、一致行动人鄢新华的商业秘密纠纷事项。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并披露2000年时发生的民事诉讼各原告分别主张的权利,以及与后来相关主体主张的权利之间的关系,2000年发生的纠纷是否彻底解决完毕,后来是否发生新的纠纷,如有新纠纷,说明并披露新纠纷对应发行人产品的情况及对发行人的影响。
自收到证监会注册环节问询函以来,一通密封已更新了四次招股书注册稿。最新招股书显示,2000年省机械院、密封所、日机密封诉一通科技、彭建、鄢新华侵犯商业秘密纠纷案件经调解结案后,截至公司本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于2021年9月10日获得证监会受理前,一通密封与省机械院、密封所(已注销)、日机密封(现为中密控股)未发生新的诉讼。公司本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得证监会受理后,原告中密控股于2021年9月27日再次以“侵害商业秘密纠纷” 为由向成都市中院起诉被告一通密封、彭建、鄢新华。
招股书也显示,截至2022年底,这一案件已结案,案件结果不会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北京通美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半导体材料科技企业, 主要从事磷化铟衬底、 砷化镓衬底、锗衬底、PBN材料及其他高纯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2年8月1日,北京通美向证监会提交了注册申请。2022年8月10日,北京通美收到证监会注册环节问询函。
和一通密封一样,北京通美注册环节问询函第一个问题也是商业秘密纠纷。问询函提出,请发行人说明发行人商业秘密纠纷事项进展情况。发行人及其子公司是否已被公安机关立案,或者未来存在被立案的可能性,是否构成单位犯罪,是否构成本次发行上市障碍。
这是因为北京通美在其第二轮问询问题7的回复中,曾对公司涉嫌侵犯商业秘密事项进行说明。北京通美表示,公司收到相关举报信,根据举报信反映:公司涉事员工在举报方任职期间参与了PBN-PG复合加热器、PG工艺产品、PBN夹持杆等核心产品的研发工作,掌握了其核心技术,上述技术信息属于其商业秘密。目前,涉事员工在发行人处任职,并入股发行人。举报方认为发行人及涉事员工涉嫌侵犯其商业秘密。针对上述举报事项,公司经自查后认为,公司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来源清晰,不存在侵犯举报方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情形。
不过,从上交所披露信息看,自收到证监会注册环节问询函已逾一年,北京通美仍未对此予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