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地区水稻种植户实施种粮一体化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促进对策

2023-11-27 15:08魏杰黄韫宇彭杰章安康吴传万刘汉松
天津农业科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示范户种粮淮安

魏杰,黄韫宇,彭杰,章安康,吴传万,刘汉松

(1.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淮安 223001;2.淮安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江苏 淮安 223001;3.淮安市农业农村局,江苏 淮安 223001)

种粮一体化是指以种子企业为主体,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通过建立符合各方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渐形成种企与作物种植、作物生产社会化服务、粮食仓加销等农业生产各环节各主体间的联合联动,从而实现对用户群体的统一供种服务,统一种植技术服务,统一田间管理服务,统一粮食回购、仓储、加工、销售等服务,最终实现种子产业育、繁、推与粮食产业仓、加、销、期货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1]。如果将种粮一体化看作一条产业链的话,上游为种业、中游为粮食种植、下游为粮食收储、加工和销售[2]。从以往的报道来看,学者们主要集中于对上游“种业”企业进行研究。如李荣德等[3]以“真金种业”为例,分析种粮一体化模式实践成效,并在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和组织推广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王磊[1]则以农垦种业为例,探索了农垦种粮一体化发展概况、成效和作用。种业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工作推进的源头端、始发端[4],可以有效带动产业链积极发展,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中游的粮食种植和下游的粮食收储、加工和销售也同样重要,但却鲜有报道。

淮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优质稻米种植居于全市现代农业产业之首,是全国稻米博览会的发源地,“淮安大米”品牌享誉全国[5]。新时期淮安稻米发展面临着核心龙头企业缺乏、种植收益持续下降、品质指标与监管不健全、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影响农户种植优质食味稻米的意愿等问题。种粮一体化是促进淮安稻米产业转型提升的有效手段,中游的粮食种植则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因此,本文通过对淮安地区水稻种植户实施种粮一体化种植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淮安稻米产业转型提升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联合淮安市农业农村局对淮安市7 个县(区)水稻种植户进行调查。纳入标准为自愿参与且能够识读并理解问卷含义。

1.2 调查方法

2022 年10—12 月分别开展实地问卷调查与网络问卷调查,网络问卷调查借助问卷星完成,本次调查共获取96 份有效问卷。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使用SPSS 23.0 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其中,水稻种植户基本情况和选择种粮一体化种植模式基本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水稻种植户选择水稻种粮一体化模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 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种植户基本情况调查

水稻种植户基本情况包括所在的县(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水稻种植面积、家庭属性、是否为水稻种植示范户,调查结果如表1 所示。从县(区)分布来看,受访者主要集中于淮阴区、盱眙县和金湖县,占比分别达到26.04%、23.85%和20.63%。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有87 人,女性仅有9 人,男性远高于女性。从年龄分布来看,受访者年龄主要集中于>35~45 岁和>45~55 岁,分别占25%和42.71%。从文化程度分布来看,受访者主要集中于高中,占比为44.79%。从水稻种植面积来看,受访者水稻种植面积主要集中于10 hm2以下和10~<40 hm2,占比分别为21.90%和42.70%。从家庭属性来看,受访者主要集中于家庭农场,占比达50%。属于水稻种植示范户占比为61.46%,略高于非水稻种植示范户。

表1 水稻种植户基本情况调查(n=96)

2.2 水稻种植户选择种粮一体化种植模式基本情况分析

从表2 可知,53.13%水稻种植户当前农业模式为种粮一体化模式;54.17%、28.13%水稻种植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表示有想法或者非常想发展种粮一体化模式;53.13%、27.08%水稻种植户认为,实施种粮一体化模式对当地的稻米产业比较有效和非常有效。水稻种植户认为实施种粮一体化模式有助于促进优质种子培育(46.88%)、增加稻米产量(67.71%)、提高稻米品质(59.38%)等。如果采用种粮一体化种植模式,水稻种植户最希望得到政府政策扶持(72.92%)、获得定点订单生产(68.75%)、拥有固定销路销售(64.58%)等。实施种粮一体化需要在加强优良种子繁育(73.96%)、培育优质稻米市场(72.92%)、强化稻米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65.63%)等方面加强举措。

表2 水稻种植户选择种粮一体化种植模式基本情况分析

2.3 水稻种植户选择水稻种粮一体化模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受访者的群体差异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选择种粮一体化种植模式。从表3 中可知,水稻种植户选择种粮一体化种植模式中,从县(区)分布来看,洪泽区有5 户(9.80%)、淮安区有1 户(2.00%)、淮阴区有12 户(23.50%)、金湖县有10 户(19.60%)、涟水县有6 户(11.80%)、清江浦区有6 户(11.80%)、盱眙县有11 户(21.60%);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有47 人(92.20%)、女性有4 人(7.80%);从年龄分布来看,≤35 岁以下有6 人(11.80%)、>35~45 岁有14人(27.50%)、>45~55 岁有22 人(43.10%)、>55 岁以上有9 人(17.60%);从文化程度分布来看,学历为初中的有7 人(13.70%)、高中有24 人(47.10%)、大学及以上有19 人(37.30%);从水稻种植面积(规模) 来看,水稻种植面积10 hm2以下有5 户(5.08%)、10~<40 hm2有27 户(45.76%)、40~<70 hm2有16 户(27.12%)、70 hm2以上有13 户(22.03%);从家庭属性来看,普通农场有31 户(60.80%)、普通农户有4 户(7.80%)、种植大户有7户(13.70%)、其他类型的有9 户(17.60%);从是否属于水稻种植示范户来看,有12 户(23.50%)不是水稻种植示范户,39 户(76.50%)属于水稻种植示范户;未来一段时间内分别有27 人(52.90%)和20 人(39.20%)表示有想法和非常想发展种粮一体化种植模式;分别有27 人(52.90%)和19 人(37.30%)认为实施种粮一体化模式对当地的稻米产业发展比较有效和非常有效。不同的县(区)、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与受访者示范选择种粮一体化种植模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然而,水稻种植面积、家庭属性、是否属于水稻种植示范户、未来一定时间内发展种粮一体化的意愿程度、种粮一体化对当地稻米产业发展的效果与受访者是否选择种粮一体化种植模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水稻种植户选择水稻种粮一体化模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1.1 强主体,培育建设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构建现代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一是推动培育建设10 家以上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企、产业化开发龙头企业发展,吸引大型粮企来淮建立基地、投资建厂或并购企业,提升加工能力和竞争能力,培育国内有影响力的稻米产业集团。二是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稻米产业组织体系[6]。三是发展2~3 个优质稻米产业化协会,推进行业自治和订单生产。四是积极招引淮安市在外发展的农业能手、乡村能人返乡创业就业,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到农村干事创业[7]。

3.1.2 推品种,加强优质品种筛选,科学规划繁育基地布局,全面提升稻米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根据“淮安大米”地方标准与区域生态禀赋,优选“淮安大米”主导品种。坚持自育与引进相结合,形成引、育、繁、制、售一本化的水稻优质品种开发新机制[8]。重点形成环白马湖(淮安区、洪泽区、金湖县北部)优质粳稻产业区,推广优良食味稻米绿色生产;盱眙县、金湖县南部组成的稻虾共作产业区及杂交中籼产业区,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生产优质生态稻米。稻米产业中心布局于金湖县,稻米种业依托金湖“国家级杂交稻制种基地县”及白马湖农场(淮安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布局。结合淮安优质稻米产业发展要求,科学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试点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适度规模经营全覆盖、社会化服务联盟全覆盖3 个全覆盖模式,为淮安稻米集约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产业化经营打好基础。引导龙头企业发挥牵头作用,联合产业链各环节主体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9],实施优质种粮一体化工程,逐渐形成淮安水稻品种选育、种植、生产社会化服务和粮食收储加工销售等农业生产各环节主体间的联合联动,以市场牵龙头、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联农户,从而实现对用户群体的统一供种服务、统一种植技术服务、统一田间管理服务、统一粮食回购仓储加工销售和统一质量标准等服务[10],最终实现种子产业育繁推与粮食产业产加销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助力淮安稻米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

3.1.3 树品牌,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全力做好“淮安大米”品牌建设 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高淮安稻米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将“淮安大米”品牌建设列入乡村振兴和“绿色高地”建设战略工程,进一步优化“淮安大米”形象标识与包装设计,严格执行《“淮安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规定[10],做浓品牌建设氛围,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创牌、用牌、护牌意识,塑造淮安大米“好水、好土、好味稻”形象,合力提升“淮味千年”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引导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实施品牌精准营销,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型媒介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食博会类展会活动及知名电商平台的营销影响力,加大营销推介、创意推广力度。主攻精深加工技术研究,突破稻米绿色储存保鲜技术、新型方便、安全食品加工技术、稻米深加工及副产品转化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着力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水稻产业化技术体系。深入挖掘“淮安大米”文化内涵,尤其是青莲岗文化底蕴与历史沉淀,讲好品牌故事,树立文化内涵,提高品牌形象,提高“淮安大米”品牌文化价值,实现品牌增值。

3.1.4 组联盟,建立政产学研用公共协作平台,聚合稻米产业发展资源 一是建立联盟,整合资源。引导支持做大做强“淮安大米”产业联盟和淮安稻米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进一步整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技术推广和企业等各方资源,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联盟成员研发、生,以产及加工水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11]。二是完善模式,制定标准。完善联盟“六点统一,三链融合”运作模式,即统一种子、统一种植、统一储加、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宣传,拉长产业链、筑牢品牌链、提升价值链[12]。三是加大投入,加强交流。加大财政补贴与项目支持,鼓励联盟定期组织活动,商讨分工合作,分享经营经验,交流市场信息,共闯销区市场。引导支持联盟中科研单位示范推广最新科技成果,与核心企业和各类经营主体合作建设水稻产业园。例如,淮安市农科院选育酿酒专用小麦与水稻品种,与今世缘公司、天丰种业和四安庄村委共建产业联合体,打造酿酒原粮直供基地,构建科技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获评2021 年度全市创新创优项目二等奖。

3.1.5 优政策,深化制度改革与政策扶持,促进多产业多方面融合共赢 在生产体系方面,一是积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13],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在淮安稻米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二是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建议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中安排专项用于发展粮食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鼓励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发展大米加工[14]。三是引导支持创建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政策叠加与综合应用示范田、示范村、示范乡镇、示范县区[15]。

3.2 结论

本研究基于对淮安地区水稻种植户种粮一体化种植模式的调查,以96 份有效问卷数据为基础,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受访者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水稻种植面积较大;其次,水稻种植户有意愿发展种粮一体化模式,并且认为种粮一体化模式对淮安稻米产业发展有效果,能够增加稻米产量、提高稻米品质、促进优质种子培育等;再次,如果采用种粮一体化模式,受访者希望获得政府政策扶持、获得定点订单生产、拥有固定销路销售等方面的帮助,并且希望在加强优良种子繁育、培育优质稻米市场、强化稻米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发挥核心企业产业链整合的主导作用等方面加强举措;最后,水稻种植面积、家庭属性、是否属于水稻种植示范户、未来一定时间内发展种粮一体化的意愿程度,以及种粮一体化对当地稻米产业发展的效果均是受访者是否选择种粮一体化种植模式的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示范户种粮淮安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画画就如种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