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精准教学?把握学情循证而教

2023-11-26 04:59叶希希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学情循证研究

叶希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兴趣、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这背后蕴含的深意是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的把握,针对学生个体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可是,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由于“怕麻烦”“没时间”等因素,很多教师在教学时把学情研究当作了摆设。在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今天,笔者利用智慧教室平台全面收集教学和学习数据,把学情研究落到实处,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学情研究的现状

笔者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真实学情的现象比较普遍。经过分析,笔者认为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重视,缺乏行动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对学情评估与课堂教学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到位的。调查结果显示,89%的教师认为做学情研究对上好一堂课非常重要。但是,在教学中经常做学前研究的教师比例为13%,从来没做学情研究的教师占9%。笔者深入调查教师不做学情研究的原因,结果显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占45%,“学情研究太麻烦,没有精力”占38%。可见,在进行学情研究方面,教师们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

(二)注重经验判断,缺少实证分析

对学情研究所使用的方法的调研结果显示,“凭经验总结”占40%,“观察推断”占15%。这两个数据告诉我们:教师缺乏理性研究学情的意识,对学情的研究更多的是基于个人的经验判断,甚至是在假设基础上的推测。这样的学情研究虽然存在,但空泛笼统,很少触及真实的学情。对学情研究结果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认为实施的学情研究结果与学生的实际“高度一致”占3%。这个数据离实现“精准教学”和“个性化指导”是有很大距离的。

(三)“宽度”不够,“长度”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在做学情研究时,38%的教师采用“抽样本个别调查”的方法。由此可见,可以理性研究学情的教师往往只能关注到部分学生,而很少关注到学生整体、每位学生的学情。这就是学情研究的“宽度”不够,导致收集到的数据不全面,获取的信息不稳定、有偏差。

“学情研究”是指从学习起点到学习终点之间,对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教学因素的总体分析。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无时无处不在变化中。这就决定了学情研究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学情研究必须贯穿在课堂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动态链条。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在课前进行学情调查的教师占72%,该比例到了课中、课后分别降到8%和13%,进行全程学情研究的教师只占7%。从时间跨度的角度上看,这就是学情研究的“长度”不足,导致教师只能了解到学生在某一阶段静态的状态或水平,无法全面获得学生发展的动态信息。

二、落实学情研究的策略

要想改变学情研究在教学中的现状,教师必须基于数据,循证而教。“循证”起于戈登·顾亚特的“循证医学”,强调要不断发现、分析、评估,直至找到切实的事实,得到可靠的治疗方案。“循证”用于教学领域,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为出发点与归宿,以解决问题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让教学从依赖经验与感性向基于事实数据与理性转变。该方法通常有以下4个环节:(1)证据收集:摒弃“主观臆想”,收集学生当下的水平或状态,作为“证据”;(2)准确分析:分析挖掘“证据”背后的问题;(3)有效引导:要想改变学生的现状,需要进行哪些行为引导;(4)优化反思:教师如何教学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下面,笔者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就基于数据“循证”而教展开阐述。

(一)课前:获取真实数据,佐证现实起点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这“已知”便是真实学情。所谓真实学情就是本班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学生暂时没有明白但应该让学生明白的是什么。获取这些课前数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到学生当下的水平,判断他们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障碍,预测他们可以提升的空间。笔者在进行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一匹出色的馬》生字教学时,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推断“郊”“拾”“葱”“毯”“异”“泛”“恋”七个字将会是本课生字的易错字。可是学生的反馈统计显示:44.74%的学生认为“泛”字最容易出错,34.21%的学生认为“恋”字最容易出错,31.58%的学生认为“葱”字最容易出错,18.42%的学生认为“郊”“拾”二字最容易出错,15.79%的学生认为“毯”“异”二字最容易出错。通过分析数据,笔者发现“恋”“葱”“泛”三字是较多学生公认的易错字,是学生的“模糊点”“空白点”,而“郊”“拾”“异”三字只是个别学生的易错点。于是笔者把教学目标的重点锁定在“恋”“葱”“泛”三个字上,安排已经掌握的学生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学生学习剩余的汉字。这样基于学情数据,循证分析后制定的教学目标,弥补了教师经验的“偏见”,不仅考虑到知识的逻辑起点,而且重视学生的现实起点,更有利于高效地开展个性化的教学。

(二)课中:追踪数据,证实学习走向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受到身体、大脑、环境、知识、同伴的交互作用。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跟踪和收集学情数据,聚焦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依据学生实时的学习状态调整相应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

智慧教室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自动产生课堂上的日志数据 (如学习时长、学习序列)以及师生、生生、生机实时交互数据;还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采集到学生表情,甚至脑电波、皮肤电等更深层次的数据。这样全程自动采集大数据,保证了实现数据动态追踪、教学证据充足。教师可以根据数据画像,精准把握不同知识储备、不同认知水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实际需求,实施不同强度的“循证”干预,为学生抵达学习目标提供参照与保障。

1.差异检测,动态分组,同步教学

差异检测是通过大数据测量,辨识学生的差异,包括学生自身发展、思维方式、学习风格的差异。动态分组是根据学生特征差异进行异质化或同质化分组。同步教学是指针对同一个水平层次学生的共性需求,实施同样的教学活动,比如,为同一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同的学习支架。现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教學为例加以说明。

学生在初读课文后,了解了父母对主人公巴迪的诗给出的不同评价以及巴迪对此的看法。教师要求学生对两种评价进行偏好选择。这为教师提供了将学生的思维留痕的机会。学生选择结果如图1(蓝色统计柱)所示。

从自动生成的统计结果,教师可知:第一次选择A的学生占32.5%,选择B的学生占65%,选择C的占2.5%。该数据说明,学生此时还没有读出“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的深层含义,同时也说明学生之间是有不同意见的。于是教师让这个“差异”成为教学资源,进行如下教学。

(1)根据学生的选择将其分成A、B两组,然后分别给A、B组推送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如图2、图3),让有共同认识的学生一起学习、讨论,展开思维的碰撞。

(2)A、B组各自把学习讨论结果以批注的形式上传到教师端(如图4)。

(3)两组代表上台发表本组的看法,展开思辨性阅读与交流,借此碰撞智慧火花。

(4)教师向不同组的学生推送资料包,内容包括巴迪对两种不同评价方式的认识、巴迪一生的成就。

(5) 第二次让学生对两种评价进行偏好选择。

结果显示(图1黄色统计柱),选择A的学生占2.5%,选择B的学生占5%,选择C的学生占92.5%。此时的数据说明学生知道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不仅是评价方式,更是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在成长的道路上,两种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前后两次统计数据的变化,佐证了学生的思维在成长,理解在深入。这样基于数据的循证教学让每个学生全程投入学习活动中,实现思维进阶。

2.依照数据,精准决策与干预

循证而教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在记录与测评学生学习表现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学习行为的潜在规律与优势,发现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潜在缺陷与问题,并以此为据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不断完善、优化后续的教学过程。这样,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识别学生个体及群体的学习状态、存在的问题,教师形成的教学决策和干预会更精准、更有效。笔者以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卷”字的教学为例说明。此环节教学分三个步骤进行。

(1)学生试学,获取证据。

教师出示:,第一次请学生选择读音,33.3%的学生选juàn,66.7%的学生选juǎn。从这个数据看,学生对“卷”的读音是有分歧的,并且错误率超过了30%。教师从中发现了学生的学习障碍,于是放慢学习进程,启动第二套教学方案。

(2)分析证据,教师干预。

师:看来,大家对“卷”字的读音不是很确定,我们请出字典来帮忙。

教师出示“卷”字在字典中的义项图片(如图5),学生认真阅读字典上两种读音的不同意思。

师:我们再联系全诗语境“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小组讨论一下,该选哪一种读音呢?请大家做二次选择。

结果显示选juàn的学生比例下降到4.5%,选juǎn的学生比例上升到95.5%。

(3)利用支架,学生纠学。

师:你们为什么要变更自己的选择呢?老师挑选作答变更的学生说说理由。

生:作者得知“收蓟北”的消息,盼望了几十年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归心似箭,内心的狂喜无法抑制,于是再也顾不上苦读而“漫卷诗书”,准备立即启程还乡。这里的“卷”字表示把诗书随意卷成圆筒形的动作,所以读音juǎn。

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让学生利用以上的方法,确定“青春作伴好还乡”中“还”字的读音。

以上案例中,教师基于平台的统计数据出示“卷”字在字典中的义项来干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启动循证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干预下习得了两个学习方法:一是“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二是根据字义确定汉字的读音(即据义定音法)。学生将习得的学习方法综合使用来纠正自己的学习偏差,很快确定了“还”字的正确读音,实现学习进阶。

(三)课后:筛查数据,验证学习结果

学习是有差异的,虽然学生拥有相同的学习材料、相同的学习情境、相同的学习伙伴,但学生之间的学习结果并不相同。课后的学情数据筛查可以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验证。为了达到“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教师需要课后进行个性辅导,延伸与补充课堂教学内容。课后辅导需要解决两个根本问题:一是哪些学生需要辅导;二是对该生辅导什么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智慧平台自动生成的班级报告单和个人报告单解决这两个基本问题。

在班级报告中,教师可以获取该班学生完成某次作业的速度以及不同正确率的学生比例,也可以查看一个时段该班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根据报告数据,教师可了解班级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分析相同问题的不同归因,并针对不同的错误原因布置针对性的作业内容展开精准的学习补充。

在学生报告单中,教师可以查看学生个人作业完成情况,如该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正确率、知识学习偏差。根据这些数据,教师便可方便地追溯某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路线,并据此展开个性化辅导,如推送针对性的知识点微课、利用平台“私聊”功能进行一对一指导。

权,然后知长短;度,然后知轻重。有了学情的实证分析、动态观测,教师才能真实把握学生的实然状态,落实新课标强调的“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兴趣、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的理念。

(作者系浙江省瑞安市飞云中心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学情循证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循证护理》稿约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