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农业科普报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结合农业科普报纸的发展现状,分析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农业科普报纸的办报思路及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探析农业科普报纸在助力乡村振兴中自我革新、创新发展的功能配置。
【关键词】科普报纸;乡村振兴;媒体融合;农业科普;产业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科普报纸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是我国科普传播事业的重要载体之一,是面向广阔农村进行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宣传阵地,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特别是新时代农业工作者的科技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传播环境的深刻变革,农业科普报纸的传播力、影响力逐渐下降。如何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充分发挥科普传播的优势,大力加强农业科普工作,带动农村产业升级转型,成为农业科普报纸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科普报纸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据2023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统计分析,2023年农家书屋重点报纸推荐总数为31种,其中涉及农业科普类报纸12种,占比38.7%。这其中既有国家级的《农民日报》《科技日报》等5种,也有地方主办的《南方科技报》《致富快报》等7种。从横向对比来看,农业科普类报纸在2023年农家书屋重点报纸中的占比,要明显高于其他各类型报纸在重点报纸中的占比,居第一位。
《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21)》显示,中国报纸科学传播中纸质传媒数量出现回升,发行量出现反弹,2020年全国共发行科技类报纸1.58亿份。进入融媒体时代,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形成的传播渠道虽然已经成为社会公众获取科技知识的主要方式,但纸质媒介传播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农业科普报纸在广阔农村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科普报纸以其公信力强的优势特点,在科学辟谣、技术推广、政策解读以及正面引导舆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制约农业科普报纸创新发展的瓶颈
(一)农业科普报纸内容生产与农业发展新需求不契合
农业科普报纸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普及专业科学技术、提升农民的科学素养、推广科学实用的生产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播环境的深刻变革,受众群体也在发生着变化。新涉农群体的出现,对农业科普报纸内容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满足新受众的新需求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多数农业科普报纸在内容定位上主要限于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内容定位明显偏窄,对乡村振兴中需求较多的农业科学普及、农业产业发展涉及较少。在内容来源方面,受采编人员偏少,编辑人员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偏弱、缺少深入调查研究等原因的影响,一些农业科普报纸内容大部分来源于网络,或者节选其他同类刊物,内容缺乏新意,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这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普报纸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发挥。
(二)农业科普报纸办报模式与产业发展新环境不匹配
农业科普是一个系统化、社会化的工程,政府、媒体、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都应该参与其中,共同支持农业科普报纸的创办和运营。目前,我国农业科普报纸大部分由农业主管部门、科协、农科院和报刊出版机构等单位主办。部分事业单位性质的农业科普报纸在管办体制、运行机制、组织人事、分配、激励机制等方面仍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对科普市场嗅觉不够灵敏,创新意识不强,不能够引领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从资金来源来看,农业科普报纸办报经费大部分来源于差额拨款,但由于地方财政体量等原因,经费保障并不及时。在创收方面受市场大环境和自身竞争力的影响,整体创收能力偏弱,甚至于负债运营。由于体制机制创新不够以及投入不足等原因,农业科普报纸难以吸引一流人才,优秀创作群體流失,高质量原创作品偏少,难以适应产业发展新环境。
(三)农业科普报纸传播方式与媒介融合新趋势不适应
目前大部分农业科普报纸的传播主要是以纸质媒介为载体,通过“邮寄+投递”的方式进行,传播范围和速度受到纸质媒介和物流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实现广泛、即时的传播。在发行出版方面,农业科普报纸一般是按日、周发行,其频率和时效性有限,对于一些短期或即时的新闻和信息,传统报纸无法及时报道和发布。另外,受限于纸质媒介这一载体形式,农业科普报纸在交互性和个性化方面存在不足。农业科普报纸的受众一般是广泛的不特定社会大众,受众只能被动接受报纸中的内容,无法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定制,读者与编辑缺乏互动交流渠道。因报纸版面和篇幅的限制,一些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存在不足,当一些重大事件或复杂问题需要更加翔实、深入的报道分析时,农业科普报纸难以满足这种需求。
三、农业科普报纸助力乡村振兴的功能配置探析
(一)坚持“内容为王”,在乡村振兴中塑造新品牌
媒体深度融合带来了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方式,在媒体格局不断整合的过程中,内容为王是传媒界的一个重要核心价值观。因此,农业科普报纸只有突出内容的质量和价值,才能够获得读者的青睐和客户的支持。长久的用户忠诚度仍然依赖于内容质量本身,农业科普报纸的内容质量最终决定了报纸本身被一线农业生产者、农技特派员、农业合作社等群体接纳的程度。高质量的农业科普内容传播,需要突出内容的精准性。
一要精准聚焦服务的受众。农业科普报纸面向的群体广,范围大,不同群体对农业科普的内容需求也不尽相同。只有将受众的需求范围调研清楚,生产出的内容才能对读者的“胃口”,读者才愿意为此“买单”。
二要精准聚焦报纸生产的内容。农业科普报纸的核心内容是普及农业科学技术,而我国幅员辽阔,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差别巨大,此处适合种植水稻,彼处则适合发展热带水果种植,农业科普报纸需要特别重视内容的地域性特色。不同地域的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如果农业科普报纸只是照搬照抄,缺乏对农业生产生活的指导,则很难激发农业科普报纸所在地域读者的兴趣,读者也会大量流失。
三要加强原创内容生产,增加新闻采访的广度和深度。探索以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为依托,加强对某一领域或行业的深度报道和专业分析,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原创内容,从而吸引读者。通过向专家约稿、建立专家库、培养专业编辑记者等方式,严把内容质量关,以高质量内容建立媒体权威,增强受众的忠诚度和黏合度。
(二)坚持渠道制胜,在乡村振兴中把握新机遇
媒体深度融合时代,全媒体运营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不断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增加流量,是农业科普报纸在新传播环境下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战略和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科普报纸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善于借助新媒体渠道,实现农业科普产业融合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5G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科普传播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广大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3年8月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6.4%,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宽带”。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农业科普数字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农业科普报纸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媒体的深度融合,探索新发展格局是农业科普报纸适应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要加强短视频生产。短视频制作的门槛较低,受众广泛,发布的平台也比较多,农业科普报纸可以根据受众的需要,通过个性化的定制实现固定人群的精准传播,吸引受众通过关注、转发、点赞等形式,形成裂变式传播。另外,短视频对人员和专业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相关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这对于农业科普报纸在探索媒体融合发展初期阶段是不错的选择。
二要探索通过“文字+视频”的报道方式,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通过“报纸刊发文字、视频承载图像”的加法模式,用户扫描二维码即可通过视频看报纸,让报纸上的内容“动”起来,主动迎合受众电子化的阅读习惯。此类方式也可在短期内对报纸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引流,迅速积攒起一定数量的粉丝,占领新媒体平台阵地。
三要通过直播拉近受众和内容传播者的距离,可视化的传播方式让内容价值成倍释放,这一点在农业科普传播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在推广普及农业生产技术过程中,利用直播平台讲解重点技术环节,通过直观的视频演示,可以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要加强大数据分析。如果说媒体的深度融合是信息科技发展的产物,那么大数据分析则是传播环境颠覆性变革的催化剂。通过网络大数据分析,对受众的阅读习惯建立模型,精准测算受众的喜好,农业科普报纸在了解了受众的需求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推送一些农业科普信息,最终实现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传播。农业科普报纸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内容精细化投放,构建私域流量生态模式。在借助新媒体渠道加强内容投放的同时,促进农业服务产业发展,将传媒內容生产的产业链条延伸到农资供销、在线农业技术指导、优质农产品销售等农业服务产业链上,探索农业科普报纸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摆脱资金来源单一的束缚。
(三)坚持守正创新,在乡村振兴中实现新作为
在媒体深入融合变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农业科普报纸面临着人才匮乏的挑战。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当下,全媒体运营对记者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能型”复合人才成为当下人才需求的新导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业科普报纸更应该坚持守正创新,融入媒体大发展格局,在乡村振兴中实现新的作为。
守正就是要守好农业科普报纸自身在农业科普方面积累下来的优势,巩固好传播渠道,特别是农业科普报纸记者、编辑在长期的一线工作中,同农业专家、科普学者建立的良好互动关系,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农业发展动态、最新的研究成果、最新的科研方向等优势。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参加报告会、内部培训、科技下乡等形式,为农业科普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农业科普报纸在乡村振兴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时利用科普实践活动,将科学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了解农业生产一线人员的所思所盼,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与此同时,守正还要守好传统农业科普报纸从业者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对政策敏锐的理解和研判能力,使农业科普报纸紧紧把握住政策方向不跑偏,充分利用政策性红利,促进农业科普报纸持续向好发展。
创新就是要补齐农业科普报纸记者、编辑在视频拍摄剪辑、摄影、主持、后期制作、策划导演、平台程序运营等能力方面的短板,打造过硬全媒体本领。积极“走出去”向优秀的运营团队学习,向流量大V学习。紧跟媒体传播最新趋势,紧抓受众需求,牢牢锁定用户。农业科普报纸的从业者要学会用融媒体思维指导报纸制作发行,用新媒体技术整合内容资源,全媒体渠道发布运营,在一线打造过硬人才队伍。
四、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科普报纸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拓宽了办报的思路。农业科普报纸要充分发挥媒体作为党的耳目喉舌的作用,为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心聚力。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传播环境下,农业科普报纸要紧扣乡村振兴工作需求,敢于改革创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着力建设一支思想、业务过硬的全媒体采编队伍,结合自身实际推动办报理念、办报方式、办报内容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创新,促进新时代科普事业蓬勃发展。潮
参考文献
[1]赖义羡.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科普期刊创新发展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20(1):55-58.
[2]杨志宏.弥合知识鸿沟的制度尝试:关于知识共享协议积极意义的思考[J]. 中国出版,2011(6):62-65.
作者简介 林茵,广西科普传播中心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