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轮椅网球世界杯团体赛上,董顺江(前排右一)和队友夺冠。
10月下旬,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塔公镇迎来了旅游旺季。一入秋,塔公镇公路旁的树林便披上了彩衣,层林尽染,远处的雅拉雪山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金光。这里是众多前来川西的游客心中的必打卡地。
扎西邓珠最近很忙,塔公镇巴日村和新都桥镇拨桑一村的村民因为地界问题产生了纠纷,他隔不久就要“上去”一趟,给两边降一降火。
2008年,扎西邓珠从部队退役后先是到邻镇新都桥派出所做辅警,2021年,甘孜州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从塔公镇拉开序幕,考虑到扎西邓珠既懂汉语、又懂藏语里的牧区话和农区话,于是,当年10月,塔公鎮人民政府成立了“邓珠工作室”,专门为这一片区的群众调解矛盾。
和“邓珠工作室”一样的人民调解组织在四川省有4.06万个,和扎西邓珠一样的人民调解员有22.2万名,此外,他们在四川省的乡镇、村(社区)和重点民生领域实现全覆盖,在县级交通事故、医疗卫生、劳动争议纠纷、婚姻家庭纠纷领域实现全覆盖,在派驻信访部门、城区和重点乡镇派出所实现全覆盖。
这是四川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四川省上下不断创新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积极探索多元解纷方法路径,推动“化诉止争”逐步向“少诉无诉”转变。
“塔公镇称得上是甘孜州民情最复杂的地区。这里‘三山一界(草山、药山、矿山和边界)资源富集,过去就频繁因利益问题导致资源性矛盾纠纷产生。”扎西邓珠这次调解的塔公镇巴日村和新都桥镇拨桑一村,在过去一直关系紧密,几十年前,两个村的村书记还是亲兄弟。
矛盾产生于今年4月。巴日村位于山上,拨桑一村在山下,各乡镇按要求划定了村子边界后,原本巴日村村民用来放牛的山顶被划到了拨桑一村的辖区内。
新都桥镇依托天然的旅游资源,村集体收入一直不错,拨桑一村恰好是全镇28个村里最为落后的一个。
山顶海拔4430米的地方是一个网红打卡点,往右望是贡嘎雪山,往左望去则是雅拉雪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拨桑一村的村民们想借此挣一点给游客牵马的钱,于是在半山腰立起一块石头,以此圈定地盘。
“巴日村当然就不干了,说从改革开放前,这里就是他们放牛的地盘,必须要尊重历史。”扎西邓珠告诉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这块石头一立起来,两个村就有点剑拔弩张了,扎西邓珠和镇上的干部已经两三次火急火燎地跑上山“灭火”。“我们这里的群众容易动手,而且有些矛盾一旦上升就会成为家族矛盾,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让双方冷静下来,避免产生恶性事件。”
扎西邓珠(左三)在进行调解工作。
针对当地群众,扎西邓珠有一套自己的调解方式。“我们这个地方在前期调解的时候,绝对不能直接让双方坐在一起,必须先分头把工作做通。”扎西邓珠向记者坦言,州外的人懂法讲法律,可以坐下来协商,但是州里这样的人是少数。最近自从这两个村子出现矛盾后,他经常晚上睡不踏实,做梦都会梦到调解的情景。目前,经过扎西邓珠和同事们半年的努力,本着尊重当地传统习俗的原则,双方初步同意坐下来协商如何共同发展。
“工作室成立以来,每年处理的调解件大大小小有170件以上,较大的就有50件以上,从来没有谈不成功的。”扎西邓珠说,“我们调解工作的终极意义,就在于修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我要做的就是打动他们的心。”
目前,塔公镇已建立“综合施策、跟踪回访、常稳长治”的工作机制,引导矛盾双方重回交流、交往、交融正轨,连续5年实现调解协议履行率100%。塔公镇还与毗邻8个乡镇签订和谐边界协议,签订率达100%;办理了涉藏州县第一起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打掉长期盘踞塔公镇参与非法调解的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边界地区治安环境得到根本改变。
“塔公镇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旅游业迅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这些都离不开稳定的治安环境。”然洛寺僧人呷巴说,塔公现在是安全、发展、进步的塔公。
在广安市武胜县司法局沿口司法所所长赵忠的办公室内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忠于宪法,为民服务”。30多年前,赵忠从事司法行政工作的第一天在笔记本上写下的便是这八个字。
2019年6月,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赵忠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并在会场接受表彰。
从1988年参加工作到现在,赵忠做了30多年调解员,从未离开过这个岗位。“调解工作是个面对面为老百姓服务的工作。我也曾有过很多机会调离部门,但是都选择了放弃,我觉得一些看似复杂的纠纷,最终能够调解归案,得到老百姓的肯定,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赵忠参与调解的重大事件有一两千件,他所任职的司法所本身就有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职能,同时他是调解委员会的主任,肩负全县重大矛盾调解纠纷的重任。
“一旦遇到重大死亡案件,调解到一两点才结束是经常的。调解工作冷不得场,咱们工作好不容易做通,一冷场,双方的想法就变了,拖到第二天又得重新来。”赵忠告诉记者,以往信访、市场监管、交通、司法等单位比较分散,特别是当事人诉求涉及多部门时,“换一个地方改一个说法”的情况比较常见。“现在,各部门资源都汇聚在综治中心,碰到纠纷调解,大家一站受理、现场办公、现场解决,真正实现调解不冷场、群众不白跑、问题早发现、矛盾不上交。”
近期,他就通过资源联动,调解了一场纠纷。
典晟猪场位于武胜县鼓匠乡星桥村,该猪场的修建及生产对村民何家两兄弟的共有房屋及周围环境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双方于2020年达成租赁协议,由典晟猪场每年支付租金对何家两兄弟的房屋进行合理使用。
后续因典晟猪场未按时支付租金,房屋在租赁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损坏,同时,典晟猪场发展生产的过程中给何家两兄弟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因此何家两兄弟认为典晟猪场应当对其另行补偿;而典晟猪场则认为双方仍处于租赁期间,约定的租赁期限尚未到期,不应再另做补偿。双方各不相让,由此再度产生矛盾。
广安市武胜县司法局沿口司法所所长赵忠做了30余年调解员。(李浩瑄/摄)
今年2月,鼓匠乡综治中心邀请赵忠主持调解,当地畜牧局、鼓匠乡综治中心、星桥村综治中心、鼓匠司法所等相关部门都派出人员参加调解。“前前后后调解了三次,主要还是安抚当事人情绪,阐明人民调解的性质及原则,希望双方能就事论事,心平气和地把事情说清楚、弄明白、理清楚。”最终,双方当事人终于被说通,就调解方案达成一致。
“做调解员学法懂法是前提,而目标是结一个案,说一个理,普一次法,惠及一片群众。”赵忠说。
2018年起,“五级五色五诊”一站式解纷工作法在沿口镇开始推行。工作法实施以来,沿口镇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6.3%,万人成讼率下降至0.073%,实现多元融合、一站式解纷。
化解矛盾是“枫桥经验”的智慧所在。调解的意义就在于及早化解矛盾,避免矛盾激化为恶性事件。60年来,“枫桥经验”的底色始终不变,但外延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化解社会矛盾,已拓展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作为“大调解”工作体系发源地,四川始终坚持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贯穿于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四川、法治四川的治理实践。“在‘大调解工作体系基础上,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解工作格局,推动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诉讼,既各自发挥作用、又相互衔接配合。”四川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走进德阳绵竹市九龙镇棚花村,一座座精品民宿在村子里落地,粉墙黛瓦让人仿佛置身江南。“现在的棚花村和过去天差地别。”棚花村支部书记蒋刚介绍,随着沿山公路的贯通,棚花村被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开始以民宿带动乡村旅游。“我们先是在村里摸排,发现有30多处闲置房屋,原户主都搬走了。”蒋刚说,这些闲置房屋,正好为“民宿经济”带来空间。
然而,村民们自行交易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有的村民把房子租出去,等别人装修好了,又反悔了,引起纠纷;有的自行交款签下所谓的‘房屋买卖合同,但实际政策禁止违法违规买卖或者变相买卖宅基地和农房。”蒋刚说。
2020年,德阳市旌阳区居民叶某与棚花村村民余某自行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叶某当场交付订金。合同签定后,叶某为确保交易可靠性,咨询了当地律师,得知禁止违法违规买卖或者变相买卖宅基地和农房的政策。此后,叶某多次与余某交涉要求解除合同、退还定金未果,双方多次发生纠纷。
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发生,九龙镇总结出“四书模式”工作法,解决合同、产权、债务等矛盾纠纷问题。所谓“四书”,指的是《律师法律审查意见及见证书》《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标准合同书》《公证书》《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书》。“由村‘两委对农户提出的闲置农房使用权转让申请进行调查公示,镇政府委托律师事务所开展前置审查服务,确保交易合法合规,再由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联合审查组,在法律政策框架内拟定标准合同书并‘一宗一公证,最终出具交易鉴证书,纳入全市农村产权监管平台跟踪管理。”蒋刚告诉记者,在镇政府、司法所、农交所等协力配合下,2020年9月下旬,余某和叶某顺利完成交易。
得益于“四书模式”工作法,棚花村的民宿产业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全村已有60余家大小民宿入驻,加上瓜果、花卉等产业叠加,棚花村人均年收入达到3.2万元以上。
绵竹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四书模式”试点实行以来,已在德阳市全面推广,运用此工作法促成了德阳全市闲置农房使用权安全交易594宗,并延伸扩展运用至116宗土地经营权交易、32宗养殖水面经营权交易、11宗林权交易,累计交易金额7800余万元,涉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等领域工作全面规范,矛盾纠纷总量比试点前下降了80%以上,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枫桥经验”是在政法综治工作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创新发展的中国治理智慧,其精神内涵也在不断增添新时代的注解。去年,四川省矛盾纠纷近八成通过调解化解,15.21%由法院审理并作出裁判,全省成讼率111.15件/万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3411个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等“多中心”一体化运行,在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上迈出实质性步伐。针对医疗纠纷、劳动争议、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四川省创新发展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成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2594个、调解室2806个,年均化解矛盾纠纷6万余件。
不久前,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四川4个单位入选,展现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四川“楓”景。“‘枫桥经验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行业延伸。但不管形式上发生哪些变化,‘枫桥经验的本质始终是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减少冲突,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四川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