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晔(左二)调研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运行情况。
绵竹市纪委监委聚焦“大抓基层”理念,持续深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直面基层监督力量不足、监督质效不高、监督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等问题,在“人”“质”“效”三个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全面推行片区协作工作机制,通过整合监督力量、实施精准监督、赋能基层治理等举措,推动监督触角向基层延伸。
人员分散、力量短缺是长期困扰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的一大难题。为应对乡镇纪委人员轮换快、派驻纪检组和机关纪检监察室人手紧等问题,绵竹市纪委监委注重协同协作,充分整合室组地巡等监督力量,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外结合的大监督体系,推动形成更大监督合力。
重构格局,盘活力量攥指成拳。在不增加编制、不添加人员的情况下,绵竹市纪委监委对机关、派驻、乡镇纪检监察力量进行重新整合,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中、便于协作、全员办案”的原则,将8个综合派驻纪检监察组、12个镇(街道)纪(工)委划分为4个纪检监察协作片區,每个片区由一名班子成员牵头联系、一个纪检监察室负责业务指导,形成“人员统一调配、监督统一实施、案件统一查处、保障统一落实”的“四统一”工作运行模式,各片区可动员力量平均达到20人以上。
四位一体,室组地巡统筹协调。绵竹市纪委监委建立“委领导+室组地巡”四位一体协作联系指导工作制度,以联系指导和联席会议制度为基础,建立配套制度12项,实行“月督导、季排名”量化考核清单,完善监督工作会商、监督成果共享等制度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室办案经验丰富、派驻纪检监察组熟悉联系单位政治生态、乡镇纪委熟悉基层情况等优势,实施确定监督内容、分析发现问题、提出指导意见、落实整改闭环等工作,推动构建责任明确、齐抓共管“一盘棋”基层监督新格局。
基层监督要赢得主动,必须装上精准监督的“慧眼”。绵竹市纪委监委坚持“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根据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领域的问题特点,动态优化调整监督方案和模式,分层分类推动专项整治,不断提升监督效能。
系统谋划,分级监督织密网络。构建县乡村组四级监督体系,以县发展、乡振兴、村治理、组和谐为目标,聚焦监督首责,延伸监督触角,变“单兵作战”为“集中会战”。县级层面聚焦重大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开展“嵌入式”监督,护航发展大局。乡级层面着眼乡村振兴,紧盯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层面立足治理能力提升开展监督,有效构建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体系。组级层面依托监察工作信息站联系基层群众优势,把监督哨设置在群众“家门口”,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米”。
聚焦关键,专项监督精准有效。坚持“厘清部门的权、摸清乡镇的情、管住村上的人”,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便民行权事项、村级工程建设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领域,统筹实行“4+2”专项监督。绵竹市纪委监委精准点题,监督检查实行片区内交叉监督、协同监督。通过对基层常见微腐败案件分析,采取“一个权力事项、一套工作流程、一张操作图表”方式,从小微权力、小额资金、小型工程、小类事务四个方面逐条梳理廉政风险点,不断规范基层行权行为。
绵竹市纪委监委在构建良好基层政治生态的实践中,不仅统筹整合多元监督力量,还注重久久为功,持续提升基层监督效能。
聚焦民生,正风反腐直达基层。实行联合协同办案,围绕主动发现问题、拓宽线索来源、完善线索处置等机制,探索“以点带面”“以室带地”工作模式,推动增强基层办案能力。依托“以初核理念开展监督、以并项模式进行查办”工作思路,由纪检监察室牵头,对涉及基层问题线索统筹研判,对审查调查和监督检查职能进行整合统筹,分析总结基层违纪违法行为操作手法、风险点位和规律特点,同步梳理问题线索,进行“面和量”上推进,实现“一案带多案”整体推进效果。
系统施治,推进完善治理体系。把以案促改贯穿基层日常监督和案件查办始终,对行业领域重大案件做到审查、审理、治理贯通推进。在对基层微腐败案件审查和审理环节,对制度漏洞、监管真空进行剖析,由纪检监察室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整改督办函等方式,派驻组跟进监督确保问题立行立改,片区乡镇实施抽查回访,动态关注行风社风,督促责任单位细化整改、堵塞漏洞,推动建章立制,精准放大监督成效,确保治理效果长期巩固。(作者系绵竹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