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牵手小鹏,技术与市场的交换游戏

2023-11-26 01:25姬婧瑛
新财富 2023年9期
关键词:大众汽车集团小鹏销量

姬婧瑛

大众汽车集团纯电汽车进展不顺,已严重影响其在中国的市场地位,提升电车竞争力迫在眉睫。而6月销量不足理想3成、亏损严重的小鹏汽车,全栈自研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力,恰恰可以向大众输出。一场吸引广泛关注的合作,能否催化出双赢成果,值得期待。

2019-2022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由4.7%到28%的进程中,全产业链技术向上、价格向下的狂飙中,国内一众汽车新势力的头顶始终悬着狼来了的声音,固定句式是“等到某某汽车集团回过味来,调转方向,XXX就危险了”。

然而,伴随新势力的不断突破,中国自主品牌40年被合资汽车死死压制的局面,在2022年破了局。这一年,比亚迪以186万辆的全年销量,超过一汽大众的177.9 万辆,夺得中国乘用车销量冠军。而更为关键的是,比亚迪主要靠的是新能源车。

这是一个新纪元。

作为全球汽车巨头的大众,这一次,终于回过味来了。2023年7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以15美元/ADS(美国存托股票,每股ADS代表两股A类普通股)的价格向小鹏汽车(XPEV.N,09868.HK)增资约7亿美元,交易完成后,其将持有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的同时,奥迪汽车与上汽集团签署备忘录,深化现有合作。

产业资本的眼光更引人瞩目,消息发布后,小鹏汽车美股收涨27%,港股則收涨34%。即使在三年前,人们或许都很难相信大众会需要中国的汽车技术平台。毕竟,截至2022年末,大众在华交付量达成4000万辆,而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为25.8万辆。

大众与小鹏、奥迪与上汽集团的合作,均指向联合开发专属中国市场的电动智能网联汽车(ICV)。大众汽车集团正强化其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地位,加速推进在华电动化战略的发展。据界面新闻统计,目前,小鹏汽车的造车平台专利数量在新势力车企中处于前列。

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贝瑞德表示:“与本土伙伴的合作是我们‘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石。我们正在加速拓展本土电动汽车产品组合,同时为下一步的创新变革做好准备。与小鹏汽车的携手,让我们在中国的关键技术领域有了另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在竞争激烈、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中,我们将合作方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协同效应,更快地向市场推出符合中国客户独特需求的新产品。同时,我们还能优化合作各方的开发和采购成本。”

为什么是大众,为什么是小鹏?一起商业合作背后,是双赢的预期。

判断一家汽车集团未来的增长潜力,一是看其在燃油车存量市场的护盘能力,二是看其在电动化增量市场咬下份额的能力。从这两个评价维度来看,大众汽车集团和小鹏汽车都出现了危险的信号。

存量市场上,大众汽车集团销量逐年下降,尤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大幅萎缩。

从吉林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出发,驾车64公里,在长春绕城高速汽车大路出口下高速,进入新红旗大街,这里坐落着厂名由毛泽东主席亲题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一汽”)。这家成立70周年、在《财富》中国500 强中位列第39 位的中国最大车企,是“以市场换技术”合资时代的领军者,是大众入华的重要桥梁。

曾多年稳揽全球销冠的大众汽车,在中国合资车市场有着辉煌的过往,南北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曾联手在中国打下一年400万辆的销量战绩,中国成为大众汽车最大的单一市场,占其总销量近四成份额,并在2016年将大众汽车送进千万销量俱乐部。

但是,在千万级销量上站稳4年的大众汽车集团,2020年销量掉头直下。2018-2022 年,大众汽车全球销量由1083万辆下降至828.26万辆,全球市场份额由11.4%下降至10.1%,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由421 万辆降至318万辆,占比稳定在38%左右,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其中,一汽大众为其中国市场贡献了超五成的销量( 表1)。值得一提的是,2018 年一汽大众销量达到205.2 万辆,在中国市场份额达到8.8%,即当年中国平均每卖出11辆汽车,就有一辆来自一汽大众,此后其连续三年获得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冠军。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冠军被卖出186万辆车的比亚迪揽获。

大众在华销量下滑,除了丰田等日系车反扑,中国吉利、长城、长安、奇瑞等自主品牌的销量破百万,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合资车在中国车企中的重要性下降。

以上汽集团为例,上汽大众在集团中的重要性持续下滑,销量由2018年的206.5万辆降至2022年的132.08万辆。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等,新财富整理

从盈利贡献来看,变化更为显著。2015年上半年,上汽集团归母净利润录得141.65亿元,上汽大众贡献了150.25 亿元,占比高达106.07%。这意味着上汽大众以一己之力为上汽集团自主品牌等业务“输血”。时间来到2022年上半年,上汽集团营收录得3159.93亿元,归母净利润69.1亿元,上汽大众仅贡献营收635.82亿元,归母净利润28.04 亿元,在集团内占比分别为20.12%、40.6%。

诸多因素制约下,2023 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华销量为145.19万辆,同比下降约2%,但其在欧洲、北美、南美、亚太、中东及非洲等市场的增速均超过10%。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 年上半年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7%,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已跑不赢市场大盘。

另外,中国市场在其总销量盘子中的占比由2022年同期的38%下降至2023年的33%,大众汽车集团正在一点一点失去中国市场。

第二个维度,电动化增量市场,大众汽车集团电车销量占比提升困难。

如果说销量下滑是存量市场的影响力下降,那么电动车占比低则是增量市场话语权不足的表征。

以ID系列开启电动化转型的大众汽车,推出了ID.4、ID.6、ID.3 和ID.7 VIZZION的產品矩阵,近似特斯拉的“大单品”战略,并规划了MEB、PPE、J1 和SSP四个纯电动车平台。然而,由于错过了互联网时代的本土化发展,欧洲十分缺乏能够胜任智能化转型的互联网技术公司,这使得欧洲车企在转向电动化、智能化时代时步履蹒跚。2020年8月,大众的OTA模块不堪重负,甚至难以给即将交付的新车ID.3安装系统软件,工程师被迫连夜手动更新。

2022 年,大众汽车集团全球纯电汽车共交付57.21 万辆,同比增长26%,在其830 万辆的汽车总销量中仅占6.9%,较2021 年5.01%的占比增幅不大。2022年,其电动车在中国市场销量15.57万辆,同比增长68%,仅相当于比亚迪元PLUS全年16.72万辆销量的93%。

2023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纯电车全球销量32万辆,而特斯拉全球交付量达88.8万辆,比亚迪交付61.68万辆,差距悬殊。

值得注意的是,欧美市场为大众汽车集团贡献了电动车增量。欧洲是大众汽车集团纯电动汽车销售的主力市场,2023年上半年交付21.71万辆,同比增长68%,占到了大众汽车集团纯电动汽车总销量的68%。同时,美国市场销量2.98万辆,增长了76%。

反观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大众汽车集团电动化产品无一例外地优先落地中国,但2023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纯电动汽车在中国仅交付6.24万辆,同比下降约2%,仅占其纯电动汽车销量的19%。而2023年6月末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提升到31%,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电动化进展难言理想。

如何扩大在增量新能源车市场中的份额,稳住中国市场贡献的38%的营收占比,是大众汽车集团的当务之急。

电动化转型压力下,开启“在中国、为中国”本土化战略的大众汽车集团,在合资企业之外,开始谋求新的战略落地,以重塑中国市场战局。

2022 年1 月1 日起,中国正式开放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同一外商只允许建立两家及以下车企的限制。这一政策利好,为外资品牌进入中国打开了新的发展路径。

在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之外,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重仓安徽合肥,开辟发展第三极。

2017 年12 月22 日,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大众投资”)与江淮汽车成立合资公司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江淮大众”),双方各持股50%。

2020年12月2日,大众投资收购江淮汽车第一大股东江汽控股50%股份,将其持股比例提升至75%,江淮汽车持股则下降至25%。大众投资由此获得合资公司控股权,此后,江淮大众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简称“大众安徽”),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首家拥有全面运营管理权的合资企业,主要承担产品研发及数字化研发业务。

按照协议约定,大众汽车集团获得大众安徽控股权后,将授予其4-5个大众汽车集团品牌产品,预计到2025年生产20万-25万辆汽车,年收入达300亿元;到2029年生产35万-40万辆汽车,年收入达500亿元。

2022 年9 月,大众汽车集团发布2023战略,将在大众安徽投产SSP纯电平台,并在该平台上打造奥迪grandsphere、大众Trinity及定位高于Cayenne的保时捷新车。

2023 年4 月,上海国际车展上,大众汽车集团官宣将投资约10亿欧元在中国建立全资新公司。2023 年5月31日,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在安徽合肥成立,注册资本37.5亿元,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未来将涵盖整车开发、零部件开发及采购职能,预计将在2024年初投入运营,运营后大众新产品及技术开发周期将缩短约30%。

2023年5月28日,大众安徽首席财务官哈约根在“投资安徽行”系列活动启动大会上表示,大众安徽将继续投资安徽合肥,计划总投资231亿元,生产基地(一期)与研发中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1亿元,车型上市前研发总投入约90.5亿元。

大众汽车集团电动化产品优先落地中国,但2023年上半年其纯电动汽车在中国仅交付6.24万辆。

数据来源:企查查,新财富整理

大众汽车集团重仓合肥,源于合肥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地区产业集群与大型汽车集团互相赋能的双赢选择。在此之前,合肥已拥有江淮、蔚来、比亚迪、安凯、合肥长安、奇瑞(巢湖)等新能源整车企业落地,聚合了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华霆动力、巨一科技、锐能科技、贵博新能、均胜电子、联创电子等产业链配套企业,合肥工业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驻扎,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后备人才和科研支撑。据新财富统计,截至2022年6月,合肥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已达305家,产业集聚效应彰显。

除了直接设立公司,大众投资还投资了上下游合作伙伴逸驾智能、问众智能、Gofun出行、开迈斯新能源、国轩高科等。其中,国轩高科是其最大的一笔产业投资。

2021年末,大众投资以受让股权及认购定增股份结合的方式,合计斥资超过80亿元获得国轩高科24.77%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提名董事但并不谋求公司控制权。

随后,国轩高科即取得大众汽车中国市场三元和铁锂电芯的正式量产定点,打入大众汽车供应链。2023年5月,国轩高科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收到采购定点函,成为大众汽车海外市场定点供应商,供应产品为磷酸铁锂电池,后续将面向大众汽车集团全系列车型。

2022年,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投資2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68亿元),由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中国智能驾驶公司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以加快面向中国市场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开发进程。大众汽车集团以参股投资、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不断补足其在智能化电动化方向的“短板”。

经过多年发展,大众投资在中国已拥有27家核心公司(表2),注册资本出资已超过268亿元(除国轩高科外)。通过这些核心公司,大众汽车集团正在深化、细化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与整车新势力小鹏的合作,也是其本土化发展的关键一环。

大众汽车集团为何选择小鹏成为合作伙伴?

从销量数据来看,理想、蔚来、小鹏3家新势力车企,出现了明显的分化。3家车企从2019年10月左右开始交付车辆,至2022年5月,月销量极为接近,均在8000-10000辆上下波动。但是2022年5月之后出现明显分化,随着理想汽车L8、L9、L7等新车型的交付,彼此差距拉大,小鹏销量最差。

2023年6月,理想销量32575辆,小鹏销量8620辆,仅是理想月销量的26.5%(附图)。

销量是最直接反映车企竞争力的指标,是研发、设计、产能、管理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销量下滑,2023 年一季度,小鹏汽车录得营收40.33 亿元,同比下降45.9%,是3家中营收最低的,净利润亏损23.37亿元,同比下降37.41%,略好于蔚来汽车亏损48.04亿元。

与小鹏、蔚来亏损额同比扩大不同的是,理想汽车2023年一季度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9.3亿元,被视为新势力经营拐点。

因为亏损扩大,2020-2022年,小鹏汽车毛利率分别为4.6%、12.5%、11.5%,2023年一季度下降至1.66%。这其中最直接的根由是,2022年其推出的G9上市后,因品类较多且定位不清晰,销量爬坡不及预期,导致单车盈利持续承压,亏损扩大,毛利率下降。

2021年1 月至2023 年6 月理想、蔚来、小鹏汽车交付量

数据来源:3家公司交付量月报公告,新财富整理

对于车企来说,通过扩大销量实现规模经济是盈利的不二途径。2023年6月29日,小鹏汽车基于扶摇架构生产的新产品G6发布,20 天的预售订单已达3.5万辆,据悉,目前G6订单中,超过70%客户选择了售价更高的MAX版本,可见智能化需求在逐步被消费者感知,高阶智能化购车需求已成趋势。

基于“BEV + Transformer”技术架构,小鹏G6搭载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XNGP,拥有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31个高性能智驾传感器、总算力高达508TOPS的双Orin-X芯片,有望开启新车周期。

作为新势力的代表之一,小鹏汽车持续投入研发,2020-2022年,研发开支分别为17.26亿元、41.14亿元、52.15 亿元,合计110.55 亿元。理想3年的研发投入合计111.66亿元。两家研发投入相差无几。

但是表征成本管理能力的期间费用,小鹏汽车却远高于理想汽车。2020-2022年,小鹏汽车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分别为29.2亿元、53.05亿元、66.88亿元,合计149.13亿元,较理想同期的费用102.76亿元,高出45%,间接影响了小鹏汽车的盈利表现。

虽然盈利能力稍逊一筹,但是小鹏汽车基于研发的智能驾驶技术积累比较扎实,其自主研发全栈式ADAS软件系统,或是大众汽车集团看中的能力。

其中代表智能驾驶技术的是城市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智能导航辅助驾驶)服务。2022年,小鹏汽车在广州推出针对复杂城市驾驶场景的城市NGP。基于小鹏汽车的ADAS平台,城市NGP配备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框架,包括摄像镜头、激光雷达单元、毫米波雷达、高精度定位单元和其他传感器硬件,可提供360度融合感知。车主在启动城市NGP并设定目的地后,车辆可以自动执行巡航、变道、绕过静止车辆或障碍物、穿越十字路口等驾驶任务。智能驾驶服务也是车企竞争的关键点之一,华为与北汽合作的极狐阿尔法S(HI版)、百度与吉利合作的集度汽车(已更名极越汽车),其卖点均为高阶智能驾驶辅助技术。

2023年8月,小鹏继与大众宣布合作后,再次发布重磅信息,其将以最高58.35亿港元(7.44亿美元)的总价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并基于此资产推出全新品牌,新品牌首款车型代号“MONA”,剑指此前不曾布局的“15万元”区间车型。

动作频频的小鹏汽车,后续能否带来业绩放量,有待观察。

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车企频频以合作方式向外输出技术。

小鹏G6搭载了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XNGP,有望开启新车周期。

例如,吉利汽车与雷诺的合作,双方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核心内容是吉利汽车输出混合动力汽车架构与混合动力技术。在中国,双方基于吉利控股集团平台技术联合开发雷诺品牌混合动力车型;在韩国,双方基于领克节能平台展开合作,共同开发适用于韩国市场的车型。

目前,雷诺和吉利在韩国的合资公司正在对釜山工厂进行升级改造,计划于2024年推出首款新能源车型。雷诺汽车相关人士表示,吉利通过向雷诺韩国输出平台和混动技术获取授权和服务费用,这既不是传统的合资关系,也不是代工关系,而是跨国企业和中国车企在技术、品牌、渠道互补共赢关系。特别是在渠道上,两家企业走出了各自所在的中、法本土市场,共同致力于在第三方市场打开新局面。

2020年,丰田与比亞迪合资在深圳成立了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各持股50%。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的车型bZ3,由一汽丰田生产和销售,该款车动力总成三大核心零部件中的电池和电机都来自比亚迪,电控系统则由丰田和比亚迪共同开发。

除了车企之间合作,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在全面国际化,无论是黑芝麻、地平线、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等智能驾驶赛道企业,还是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企业,均成为外资车企合作的对象。这无疑将帮助中国汽车产业链走向世界。如国轩高科就在大众汽车集团的支持下,加速出海,2022年,国轩高科海外销售收入为29.8 亿元,同比增长464.76%,占整体营收的12.93%,较上一年度提升7.83个百分点,成为全球化运营公司。小鹏能否借大众出海?或许将是其破局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大型车企合作也有不成功的先例。例如,比亚迪与戴姆勒等比例出资合作的腾势,最后以比亚迪收购合作方股权,持股90%并独立运作该品牌收官。

不同于单独产品或服务的供应,整车合作涉及话语权的裁定、技术和数据的分享等诸多问题,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合作,上汽与奥迪合作,究竟能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大众汽车集团小鹏销量
充电5min 续航200km 试驾小鹏G9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亮相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小鹏P5
大众汽车集团成立新移动出行部门 专注于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战略
同比增长130%!剑指3万吨销量,丰华黄颡料迎来大爆发
小鹏P5
盘点2018年车企销量
浪口上的小鹏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一季度销量继续领跑 全面启动SUV攻势
2016年度车企销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