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半年激增千亿,科技龙头业绩回暖折射积极信号

2023-11-26 01:25张天伦
新财富 2023年9期
关键词:大厂财年美团

张天伦

2023年上半年,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9家科技大厂业绩全面回升,净利润合计增长1453亿元,同比提升1.8倍多。

透视各家公司中报,调整组织结构、优化人力布局、出海谋求增量、角逐AI等新兴业务,成为其降本增效主要措施。一些积极信号开始涌现,大厂人员优化步伐减缓,支出重回扩张阶段,销售、行政及管理费用上半年整体增速达7.3%。腾讯、阿里国际、菜鸟、拼多多等海外布局势头喜人;AI推动下,阿里云本财年营收有望突破千亿……拥有最广阔受众群体的大厂,财报不仅呈现出自身业绩反转的信号,更是一面折射中国经济基本面的镜子。

对比来看,苹果、亚马逊等美国五大巨头“FAANG”最近财年半年报的净利润增速不及国内大厂,总市值却比年初增长45%,涨出来的17万亿元,几乎是中国前五大互联网企业总市值的3倍。

每年7 月1 日至8 月30 日,是A股的中报季,不少境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也会在此时披露上半年运行情况。2023年,是疫后复苏的第一年,也是产业转型升级步入深水区的探索年,作为其中先行者的国内龙头民企,表现如何?

截至8月29日,华为、腾讯(00700.HK)、阿里巴巴(BABA.N/09988.HK)、百度(BIDU.O/09888.HK)、京东(JD.O/09618.HK)、网易(NTES.O/09999.HK)、快手(01024.HK)、美团(03690.HK)、拼多多(PDD.O)等九大科技厂商已披露中报。据新财富统计,它们均较2022年上半年实现了营收、利润的双重提升。其中,腾讯、百度、快手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超过10%,拼多多更是涨超62%;华为、阿里巴巴、百度、快手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200%,京东在2021、2022中报净利润连续大幅下跌后,2023年上半年受益于零售收入增长超预期、京东物流及达达等新业务在二季度扭亏、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等,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800%。九大巨头净利润合计增长1453亿元,同比整整提升了1.8倍多(表1)。

翻阅这些大厂的中期报告,上千页内容中,引人瞩目的除了裁撤亏损及边缘业务、优化团队结构、缩减福利开支等“降本增效”的成效,还能发现推升业绩成长的核心引擎,以及面向未来的布局方向。

从2021 年底快手全面开启“降本增效”起,国内科技龙头便陆续跟进,市场上不时流传出大厂员工吐槽夜宵标准、打车待遇缩水的“小作文”。那么,实际情况如何?

根据新财富统计,若剔除京东负责配送工作的员工,则2021年、2022年末,九大科技企业的人数分别是94.3万、90.5万人,合计收缩约3.8万人,其中降幅最高的依次是快手、百度、美团,员工数量缩水超8%,而唯二扩张的,是华为逆势增加了1.08万人,拼多多则新增超过3000名员工,同比增长3成(表2)。

至2023年上半年,仅腾讯、阿里巴巴更新了员工数据,二者员工数合计较2022年末减少了1.49万人,显示优化仍在持续,但相比2022年下半年减员1.73万人,人员收缩有了放缓的迹象。

从2022年的数据看,腾讯、美团等大厂的雇员福利开支仍在增加,这或是受裁员成本激增影响。相比之下,扩编的华为人均开支微增1.9%,显示出成本控制的倾向(表3)。披露相关数据的大厂中,快手是唯一雇员福利开支缩水的,缩减了约16億元,其在2022年的股份酬金开支和其他社会保障成本、住房福利及其他雇员福利两部分,分别较2021年减少16亿、13亿元。

其他大厂人员优化的结果,在2023年上半年得到体现。腾讯的雇员福利开支同比缩减27亿元,降幅约为5%,高于4%的员工人数降幅。不过,同期腾讯研究及开发人员的福利开支同比增加了10亿元,两相对比鲜明,值得玩味。

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整理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Wind,新财富整理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Wind,新财富整理

数据来源:Wind、公司公告,新财富整理

近期,腾讯、京东、美团、华为等企业纷纷启动了2024年校园招聘,从中或可看到,其员工数量收缩已告一段落。根据公开资料,美团此轮校招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去年增加约1000个,百度校招岗位中新增了政企解决方案和服务类方向,而腾讯新闻也开放了校招通道,京东博士管培生招聘专业新增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类目。从岗位设置中,也能瞥见大厂下一步的战略重点。

更快回暖的,是大厂的支出意愿。据新财富统计,在2022 年,9 家大厂的销售、行政及一般费用支出较2021年收缩了108亿元,降幅约为1.5%,其中,控费最为明显的是阿里巴巴,其次是快手及百度,这几家也是2022年人员优化力度较大的。而到了2023年上半年,各大厂该类费用支出则比2022年同期增加200亿元,整体涨幅达到7.3%,其中,阿里、百度、美团、京东一改此前的收缩之势,有较为明显的增长,而拼多多费用涨幅高达47%,也高于2022 年25.8%的涨幅(表4)。

如果说在2022年,各大公司“降本”引人瞩目,那么进入2023年,阿里巴巴、腾讯等通过架构调整、战略聚焦等方式“增效”的进展,更能体现大厂在时代变迁中的适应力。

例如,阿里巴巴3 月启动“1+6+N”的组织变革,淘宝天猫、菜鸟、云智能等六大业务板块独立运营,自负盈亏,经营者利益与业绩强关联。2023年上半年,阿里净利润增幅高达319.2%。

此前,大厂往往热衷于通过打造生态,为各大业务“投喂”资源。但当互联网流量见顶,若仍延续“摊大饼”的方式扩张,难免形成巨大的费用损耗。2018-2022 财年,虽然阿里巴巴营收持续增长,但销售毛利率从45.09%降至36.72%,销售净利率更从21.29%降至7.55%(图1)。

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整理

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整理

而据阿里巴巴变革后披露的第一份新财年季报(2024 财年一季度,对应时间为2023年4-6月),其净利润率较2023财年提升了6.54个百分点,达到14.09%。独立运作的六大业务均实现增长,淘天、国际数字商业、本地生活、云智能的息税前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70%、30%、106%,而菜鸟、大文娱集团也成功扭亏为盈,分别从2023财年一季度的亏损1.85亿元、9.07亿元,转为盈利8.77亿元、0.63亿元。而包括高鑫零售、盒马、阿里健康、银泰、飞猪在内的其他业务,亏损幅度也从2023财年一季度的22.75亿元,收窄至12.04亿元。

“稳健的季度显示了重组的可喜的早期成果,重组开始为我们的业务释放新的活力。”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勇在财报会上对阿里的变革做出总结。

在腾讯,其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简称“CSIG”)2022年也开始砍掉亏损业务,战略聚焦于自身优势产品。CSIG明确,To B业务不再担任“总集成”角色,而是专注于“关键产品赛道”和“打造技术壁垒”。

2018年入局产业互联网后,为扩大业务规模,CSIG更多是以总集成角色,包揽企业、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各种需求。例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其承接的不仅是擅长的公有云、私有云等业务,还需要作为总集成商,参与摄像头等外场设备的建设。尽管这能带来更多收入,但由于过多介入腾讯不擅长的领域,很多业务都出现亏损。2022 年中,腾讯副总裁、CSIG负责人汤道生表示,CSIG要转为基于腾讯自研产品为主导、健康可持续的业务模式。在年底的员工大会上,马化腾表示对此全力支持。

与此同时,腾讯在To C业务上也积极“瘦身”,2022 年砍掉了幻核、小鹅拼拼、QQ堂、QQ连连看等超过40 个项目。2023 年上半年,腾讯收入成本占营收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57.4%降至53.5%,部分即可归因于降本增效。

阿里巴巴2023年启动“1+6+N”组织变革,旗下六大业务板块独立运营,自负盈亏。

同样,过去一年间,美团CEO王兴宣告了“确保现金流安全,追求盈利性增长,系统性降本增效”的关键命题;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强调,比收入更有质量的判断指标,实际上是毛利、运营利润、现金流等;华为总裁任正非则在内部论坛发表了《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

当收入质量取代营收规模成为着力点,利润的改善也自然显现。据新财富统计,2023年上半年,腾讯、百度、京东、网易、美团、快手的毛利率平均值为42.8%,较上年同期提升4.6个百分点(图2)。其中,美团、快手、百度等此前人力优化力度较大的公司,销售毛利率分别提升了8.7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4.9个百分点。

而当战略聚焦成为大厂的主旋律,中小企业能否抓住其释放的空间,在各个细分赛道加速成长,值得期待。

从中报可以看到,大厂过往投入积累的技术、资源,如今正以多种方式反哺业务。

近年深受制裁影响的华为,终端业务已成功“止血”:2022年上半年,该板块收入同比大降25%,至1013亿元,而2023年上半年已实现2%的增长,至1035亿元,在整体低迷的消费电子市场殊为难得。

据调研机构IDC数据,华为手机出货量2023年二季度暴涨76%,与小米持平,约为854万台,重返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阵营。这一成绩,很大程度上源于华为在鸿蒙生态、折叠屏技术等软硬件能力上的长期投入。自从2019年正式发布至今,鸿蒙生态的接入设备数量已经超过7亿台,较一年前增加了近4亿台。其不仅内置于手机、手表、平板、汽车等产品,还广泛应用于交通、教育、医疗、金融科技等领域。

8月29日,华为宣布推出“HUAWEIMate 60 Pro先锋计划”,并于官方商城、部分线下门店上线新机Mate 60系列,当日即被抢购一空。根据公开资料,Mate 60 Pro搭载由海思设计的麒麟9000s芯片,麒麟芯片重见天日,无论是否“花粉”都倍感欢欣鼓舞,而这一事件或将成为华为手机,乃至整个中国芯片产业迎来拐点的标志性事件。

在电商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京东耗费上百亿资金打造的物流网络,正降低其零售业务的成本。2016年至2023年上半年,京东的履约费用率已从7.2%一路下滑至5.8%(图3)。所谓履约费用,在电商行业指的是从用户下单到商品配送、售后服务的全流程费用,1.4个百分点的费率降低,对营收过万亿元的京东而言,每年便节省了百亿元的成本。

拼多多、抖音电商、美团优选等新渠道异军突起,对京东形成多面围剿,京东核心的零售业务收入、用户增速等均显迟滞。实际上,自2023年初刘强东回归管理一线以来,京东一方面大刀阔斧改组织结构,主要为精简层级,各事业部按照细分品类,拆分为具体的经营单元,给予品类负责人更多的决策自主权,包括人事任免等权力;全面打通自营与开放平台(POP,Platform Open Plan,京东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两大业态,由统一的品类负责人管理,进一步实现流量“平权”等,目的是以更灵活高效的组织方式应对竞争。

另一方面,则把“低价战略”列为京东零售未来三年最重要的战略,不再考核营收,只看商品交易规模,强调要关注零售的本质,即成本、效率、体验。

在一系列调整后,京东2023 年上半年零售业务经营利润较2022年同期增长12%。而在战略聚焦中被缩减投入的京喜、京东产发等新业务,2023年上半年尽管收入下降35%,却成功扭亏为盈,从亏损44亿元至盈利9亿元。

作为”低价战略“的回应,8月23日京东再放“大招”,即下调自营商品运费标准⸺自营免邮门槛从99 元降至59元,京东PLUS会员全年无限免邮。截至2023 年8 月30 日,京东最新市值为540 亿美元,甚至不及拼多多1200 亿美元的一半,种种改革措施能否令其重回高增速,资本市场仍在观望。

国内流量见顶,出海成为互联网巨头的不二选择,其成果也反映在中报里。

2023年上半年,腾讯游戏业务的海外营收同比大涨22%,259 亿元的规模已占其游戏总收入近1/3的份额。而在2018年,这一比例还不足9%。

自2006 年投资韩国游戏厂商GoPets 起,腾讯便有意识提升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一方面在波士顿、洛杉机、西雅图、蒙特利尔等地建立了独立工作室,招揽海外人才;另一方面收购了从研发、发行、分发至游戏引擎在内的数十家海外游戏企业。有券商研究显示,自2012 年以来,腾讯至少耗费979 亿元,投资了33 家海外游戏公司,包括开发《英雄联盟》的拳头公司、开发《皇室战争》的Supercell、虚幻引擎研发商EpicGames等。

Mate 60 Pro搭载由海思设计的麒麟9000s芯片,麒麟芯片重见天日,无论是否“花粉”都倍感欢欣鼓舞。

在文化输出上,如果说韩国主打流行文化、日本主打二次元,手游则是中国的一把利器。根据SensorTower发布的报告,2023 年上半年,中国手游在海外市场的收入达到75亿美元,已占海外手游市场近1/4 的份额。2022年,中国共有39款自主研发的手游在海外吸金超1亿美元,前两名分别是米哈游的《原神》、腾讯的《绝地求生》。全球收入前100名的手游厂商中,有43家来自中国。根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的数据,2022 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市场流水前100 名的游戏中,分别有15 个、21个、22个、22个、25个产品来自中国。

而阿里巴巴新财季增长最快的两个子集团⸺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均直接受益于海外市场扩容。2023财年,前者触达全球超过4700万名活跃中小企业买家、服务数亿消费者,欧洲版“天猫”也已在规划中。2024财年一季度,在速卖通、Lazada、Trendyol等主要零售平台的带动下,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零售订单同比增长约25%。菜鸟也在加速海外扩张,近期推出“全球五日达”旗舰服务,截至2023年6月,菜鸟海外分拣中心总数达18个。

拼多多2022年以来也积极推动电商全球化业务,目前已覆盖欧美多个国家。Statista發布的数据显示,2023 年8 月,拼多多旗下Temu的美国用户数量已超过1亿,而其出海刚一周年。

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陶志强曾指出一个现象,在安踏最新公布的上千家供应商名单里,有54 家长期入围者消失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数字化转型中掉队了。

近年,政务、金融、电信、工业、交通、能源等行业不断延伸的数字化需求,撑起了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的扩张。

阿里云作为中国云计算市场份额最高的厂商,2019-2023 财年收入从247 亿元增至772 亿元,2024 财年一季度,其营收进一步增至251 亿元,贡献阿里巴巴总营收的11%,是六大业务板块中仅次于淘天集团的第二大板块。若平稳增长,阿里云本财年将首次突破千亿营收。阿里巴巴曾在2021 年底表示,其云付费客户数超过400 万家,包括62%的A股上市公司。

腾讯、华为也是云计算领域的头部玩家。前者最后一次单独披露云计算收入是2019 年,约为170 亿元,此后便将云业务合并至“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后者2023 年上半年收入达到973 亿元;而华为2022 年云计算业务收入为453亿元。

过去,云计算服务种类主要分为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类,分别对应于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使用、应用程序使用、开发系统使用。如今AI大模型兴起,各大云计算厂商也开启了追逐之路,并相继推出了MaaS(Model as a Service,模型即服务)业务,基于全新的AI模型,为政府及企业在业务、数据等维度提供更精细、更准确的服务。

为此,今年中国厂商向英伟达下了数十亿美元的GPU订单。8 月24日,英伟达公布2023 年二季度财报,净利润同比大增843%,其中,中国数据中心的需求为其贡献了20%-25%的业绩,创下历史新高。

MaaS的发展,正改变大厂各业务的商业模式。2023 年上半年,腾讯的网络广告业务同比增长25.5%,原因之一正是在广告平台中应用了包括大模型技术在内的机器学习能力。2023 年4 月,阿里云发布大规模视觉语言模型“通义千问”,此后又升级其音频转写平台“听悟”,并为其配备AI驱动的会议分析能力。“ALLIN AI”的百度,也计划在9 月5 日举办的2023 百度云智峰会上,同时发布大模型技术产品、产业智能化方案及最新的生态伙伴计划。

以广告收入为主的百度,上半年在线市场服务收入较2022 年同期提升10.96%,即因为依托于大模型能力,重构产品线:其大模型被用于拓展广告活动关键词和用户搜索查询,为广告主增加转化率;百度搜索“AI伙伴”集成了语义检索技术和大模型能力,内测阶段相关搜索问答量激增;2023 年5 月,百度文库宣布内测“AI文档助手”,实现对传统学习办公模式的重构。

AI大模型所衍生的红利,才刚刚开始释放。不过,作为未来必争的关键赛点,科技厂商已争相入局,“百模大战”悄然开打,2023年8月30日,百度、字节跳动、商汤、中科院旗下紫东太初、百川智能、智谱华章等 8家机构的大模型,获批可正式上线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大厂之间的惨烈竞争已开启序幕。

尽管营收和净利等数据明显抬升,在资本市场,国内互联网大厂的表现仍显弱势。

对比海外,脸书母公司META(META.O)、苹果(AAPL.O)、亚马逊(AMZN.O)、奈飞(NFLX.O)和谷歌母公司字母表(GOOGL.O)组成的美国科技巨头“FAANG”在最近财年半年报的净利润分别增长-4.62%、-9.19%、268.97%、-8.09%、3.02%,但从2023年初至8月25日,其合计市值却增加了约17万亿元,增幅高达54%。

相比较下,中国市值最高的腾讯、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网易5家互联网公司合计6.4 万亿元的市值,较年初缩水了近1000亿元。

国内大厂业绩增速与市场表现的背离,或是受投资者情绪影响。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轮复杂的复苏。一方面,疫情造成的疤痕效應仍在,房地产开发模式深度调整导致的流动性压力持续,另一方面,全球格局发生巨大变异,在更高的利率、通胀、地缘政治风险和更低的增速下,经济复苏面临多元挑战。然而,众多投资者对于这一轮复苏的复杂性认识并不深刻,因此不乏悲观。

但从深度覆盖14 亿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科技龙头业绩大幅回温来看,中国经济仍在挑战中复苏。拥有最广阔受众群体的大厂,财报不仅呈现出自身业绩反转的信号,更是一面折射中国经济基本面的镜子。

2023 年上半年,电商及本地生活平台中,京东的零售收入同比提升1.4%、快手的电商商品交易总金额同比提升34%、美团总收入同比提升30%,而阿里2024 财年一季度,淘天集团、本地生活集团的收入也分别同比增长了12%、30%。平台收入的增长,彰显出居民消费意愿与能力的回升。

作为衡量广谱企业支出意愿的一个重要维度,2023年上半年,腾讯、百度、快手基于网络广告所获得的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25.5%、10.96%、22.6%。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是否一种值得参照的积极信号?

猜你喜欢
大厂财年美团
美团打车独立运营王兴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美团打车独立运营王兴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朗盛对2021财年开局充满信心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坦桑尼亚2020/2021财年粮食供应充足
广西大厂91、92号锡多金属矿体的成矿构造特征
美团点评和拼多多体现了对数字中国的兴奋之情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美团、大众点评抱团御寒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