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远,周佳鑫,焦洋
作者单位:100730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试点班(任远);100730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周佳鑫);100730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全科医学科(普通内科)(焦洋)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侵犯中轴关节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炎性腰背痛,影像学标志为骶髂关节炎[1]。当部分患者以外周关节疼痛起病、中轴关节症状不突出,且合并既往感染史时,易误诊漏诊。本文报告1例以外周关节肿痛作为首发症状的AS患者,因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右膝关节结核感染史被误诊为关节结核复发。
患者,男,15岁,因“多关节肿痛、腰痛1月余” 于2023年1月入院。患者2022年11月下旬无诱因出现左膝关节持续性疼痛,夜间静息痛明显,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5~6分,伴关节肿胀、局部皮温升高。此后1周先后出现双髋、双腕及右肘关节疼痛,间断腰痛,性质基本同前,伴可疑晨僵及夜间盗汗。否认发热、皮疹、雷诺现象。自服布洛芬每日1片后疼痛可部分缓解。2022年12月外院查血常规大致正常;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白介素(interleukin,IL)-6 显著升高。查双髋+左膝MRI:双侧髋关节、左股骨下段及胫腓骨上段见斑片状骨髓水肿影,髌上囊及关节囊大量积液;行左膝关节穿刺:积液中有核细胞数轻度增高,涂片染色未见抗酸杆菌,细菌及真菌培养(-)。外院诊断考虑关节结核可能,予4联抗结核药物,治疗4周余效果欠佳,仍诉左膝关节肿痛。
既往史:2015年因右膝关节痛就诊外院,行关节清理术,术中病原学培养提示关节结核(具体不详),予抗结核治疗1年后症状好转,遗留右膝关节强直于屈膝30度位。
入院查体:体温 36.4 ℃,神志清楚,心肺腹查体无殊,下肢无水肿。右膝关节手术瘢痕,右膝固定30°屈膝位。左侧膝关节肿胀、皮温升高,浮髌征(+),压痛明显,双腕、双髋及右肘关节压痛,无肿胀,部分关节皮温升高。下肢“4”字试验:左侧(-),右侧无法配合;髂嵴推压试验:(±);Schober试验:4 cm;脊椎侧屈:受限;指地距:受限,未查;枕墙距:0 cm;胸廓活动度:4 cm。
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 6.43×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60.7%,血红蛋白 114 g/L;炎症指标:hsCRP 126.63 mg/L,ESR 89 mm/h,铁蛋白 203 ng/mL。HLA-B27(+);类风湿因子(-);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降钙素原、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utated citrullinated vimentin,MCV)抗体均阴性。双膝关节MRI:右侧膝关节骨性融合;右侧髌骨、股骨及胫骨近段骨髓水肿;右膝关节积液;左侧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髓水肿;左膝关节积液、软组织水肿(图1)。左膝关节液穿刺:细菌涂片+培养、真菌涂片、抗酸染色、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核酸、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Xpert)均为阴性。全身骨显像:右肘、双腕、双髋、双膝、双踝关节炎性病变可能。骶髂关节CT:双侧骶髂关节改变,关节面下多发骨质侵蚀,关节间隙局部略窄(图2)。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图1 左膝关节常规MRI左侧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髓水肿;左膝关节积液;左膝关节软组织水肿
图2 骶髂关节CT+ 冠状重建两侧骶髂关节面毛糙、硬化,关节面下多发骨质侵蚀,关节间隙局部略窄
诊断及治疗:综合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经感染科、风湿免疫科及骨科多学科会诊考虑目前无结核证据,停用抗结核药物。原发病方面给予依托考昔60 mg qd、柳氮磺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0.5 g bid(2周后加量至1 g bid),同时联合司库奇尤单抗150 mg ih qw×4次,康复科指导锻炼。治疗期间患者受累关节症状持续改善,监测炎症指标逐渐下降,出院后继续口服SASP 1 g bid,司库奇尤单抗 150 mg ih调整为每月1次。2月后门诊随诊,症状进一步改善,复查ESR及hsCRP均恢复正常。
AS是以侵犯中轴关节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AS的发病高峰集中在18~35岁青年男性,同时有大约1/5的患者于16岁前发病。其特征性标志和早期表现之一为骶髂关节炎,典型临床表现为炎性腰背痛,而在病程中仍有5%~45%的AS患者首先出现外周关节受累症状。最具特征的AS外周关节炎表现为以下肢为主的非对称性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1]。本例患者以左膝关节疼痛、肿胀起病,其后出现腰痛及其他外周关节受累表现。根据2009 国际脊柱关节炎协会(assessment of spondyloarthritis international society,ASAS)共识[2],患者腰痛性质满足发病年龄<40岁、隐匿起病、休息时加重、夜间痛(起床后好转)4条,符合炎性背痛定义。同时依照1984年修订的AS纽约标准[3],查体发现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CT证实存在双侧骶髂关节改变伴关节间隙狭窄(符合3级骶髂关节炎),可诊断AS;结合入院后患者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抗IL-17单抗的治疗反应,进一步支持AS诊断。
但在诊疗初期,患者被外院误诊为关节结核,并接受长达1月余的经验性抗结核治疗。既往右膝关节结核感染史是本次疾病被误诊的首要原因。结核性关节炎可发生在几乎所有关节,以髋关节和膝关节更常见,通常为单关节炎,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肿胀、疼痛和/或关节功能减退,没有发红、皮温升高及急性感染的体征,影像学可见滑膜增生伴肉芽肿性改变。较为少见的特殊结核菌感染亦可导致感染性骶髂关节炎,特别是慢性骶髂关节感染起病隐匿,病程迁延,易与脊柱关节炎混淆。两者鉴别点包括:感染性骶髂关节炎局部疼痛于休息时减轻、活动后加重,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死骨及脓肿形成,常可有关节周围软组织受累。总体而言,骨关节结核病的确诊依赖于对感染组织(滑膜、滑液等)进行镜检和培养。结合本例患者左膝关节积液穿刺所示抗酸染色、细菌培养、Xpert基因均为阴性,血清T-SPOT.TB(-),以及对抗结核治疗的反应不佳等综合判断,基本可排除关节结核可能。
造成本例患者被误诊的另一原因是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回顾整个病程,患者以左膝关节为代表的外周关节疼痛为突出主诉,而背痛症状轻微且病程<3月,但通过仔细追问病史亦能发现,患者的背痛具有炎性腰背痛特点且查体提示腰椎活动度明确受限,这一点提醒存在脊柱关节炎(spondyloarthritis,SpA)的可能。在以AS为原型的SpA诊断中,骶髂关节X线改变具有确诊意义[1]。而CT较X线可更清晰地显示骶髂关节结构性改变,有利于早期准确识别AS患者[1,4]。
对于既往关节感染史的患者,鉴别思路不应受限:不仅存在感染复发的可能,也存在感染诱发免疫紊乱继而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AS)的可能。回顾AS误诊情况分析的若干文献[5-6],总结误诊的主要原因如下:(1)忽略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等,特别是青少年男性;(2)局限于主诉所在外周关节本身的病变,没有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忽略骶髂关节的影像学检查;(3)片面地由某一项辅助检验结果得出结论,没有从整体的病例特点进行综合分析;(4)对非典型AS的特征缺乏认识,对各个时期的AS分类标准缺乏整合理解与灵活运用。
综上,在围绕关节炎进行鉴别诊断时,应细致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对于外周关节症状突出而腰痛不显著的年轻男性,亦应积极完善包括骶髂关节影像学在内的客观检查。特别是当面临就诊时病程<3个月而又有既往关节感染史的临床情境,在筛查感染证据的同时,依然需要谨慎甄别SpA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