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六年级学生信息意识调查及学科德育建议

2023-11-24 11:04陈勇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信息意识调查研究

陈勇

摘   要: 发展学生信息意识是信息科技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为了准确把握初中六年级学生的信息意识发展现状,为初中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升信息素养提供教学依据,该研究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构建了一套初中生信息意识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以S市X区1610名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研与分析了当前学生信息意识发展现状与差异,提出“挖掘”学科的德育资源、“呈现”学科本有的德育、“促悟”学生德性的成长三个方面的学科德育建议。

关键词: 初中六年级学生;信息意识;学科德育;调查研究

一、研究缘由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1 2022年3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2 的发布回应了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对提升全体学生数字素养和技术的时代要求,提出构建以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为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系,明确信息意识的界定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信息意识不仅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在人脑中的集中反应。国内外研究中对信息意识的定义及组成要素界定不一,测量与评价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学者基于自身的研究视角有不同的认识。而义务教育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信息意识,需要既从宏观层面关注学生在信息社会的实践,又从微观上关注从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心理反应。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学生的信息意识是建立在信息科技学科实践和理性思辨基础上所形成的高级理性意识。因此,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当前对“如何准确把握学生信息意识现状并促进其发展”这一深层次问题提出了迫切要求。本研究将以S市初中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围绕如何解决该问题开展实践探索。

S市初中六年级作为初中起始年级,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规范与引导。因此,学科教师在初中六年级需要准确把握学生信息意识的现状,遵循教育客观规律,为学生在初中阶段更好地形成信息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目前,国内外关于信息素养评价指标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信息科技学科中信息意识的评价指标专项研究较少,还未形成统一、权威的学生信息意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数字素养框架》1、美国《K—12计算机科学框架》2、加拿大Media Smarts“数字素养教育框架”3、英国《国家课程:计算课程学习计划》4、《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5、《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及《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6 等国内外权威机构及专家发布的关于学生信息意识评价框架或标准发现,尽管不同评价框架或标准对学生信息意识的评价内容和表述不完全相同,但均关注学生在信息意识的关联、应用、价值、安全等方面的素养发展。因此,本研究以这四个方面为学生信息意识评价一级指标,从中提取相应的二级指标,并对二级指标进行界定和解释。通过9位信息科技学科专家的三轮专家意见征集,迭代修正指标后形成最终指标,主要包括“信息关联意识、信息应用意识、信息价值意识、信息安全意识”4个一级指标及9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及描述见表1。

基于上述指标,本研究设计了初中生信息意识调研问卷。该问卷以李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计分,主要由32道题组成,包括学生基本信息(1-2题)、关联意识(3-7题)、应用意识(8-16题)、价值意识(17-22题)、安全意识(23-32题)。信效度结果显示KMO为0.863,Bartlett检验的p值为0.000,说明问卷效度比较好。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82,各个维度Cronbachs Alpha系数均大于0.7,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总体可见问卷信效度一致性较好、信效度较高,可以将其作为本研究的评价工具。

2.研究样本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S市X区优质、中等及薄弱三类不同教育水平的学校中各抽取两所学校,2022年10月通过线上问卷的方式,对这6所学校的六年级学生进行调研,共收到1667份问卷,其中161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6%。其中,优质学校438份,中等学校794份,薄弱学校378份,从样本结构中能进一步看出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

3.数据处理

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度,发放正式问卷之前,邀请三位学科专家对问卷进行指导和检查,同时进行学生预测试和访谈。根据收集到的建议,调整与修改问卷题型,使得问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根据调研需求,本研究使用在线SPSS分析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从关联意识、应用意识、价值意识和安全意识四个方面对初中六年级学生的信息意识现状进行调研。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整理与分析所收集到的有效数据,六年级学生信息意识调研得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除学生基本信息以外的30道题目正确得分之和计算而得到(N=1610),其中最低分为5.05,最高分为30.00,平均分为22.86。

信息意识调研结果分布的直方圖见图1,横坐标的范围由30个样本决定。左侧纵坐标表示分数模拟的正态分布概率值。可以发现,分数的数据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形状似倒扣的“钟形”,左右两边较为对称,可认为评分分布与正态分布曲线吻合。因为样本的容量比较大,故对数据进行JarqueBeratest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测试结果全都呈现出显著性(p<0.05),故拒绝了数据正态分布的原假设。

信息意识调研试题难度较为均衡。30道题目的平均成功率为0.7(与初中学业考试难度系数相当1),范围从0.27(第17道题具有较高难度)到0.97(第9道题具有较低难度)。从以上分析可见,信息意识调研结果呈现可接受服从正态分布,显示出适当的变异性,因此可以为调研学生构建适合的尺度;对学生来说,信息意识调研试题具有适当的难度,符合初中年段对学生的考察要求。

2.信息意识维度的分析

(1)四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对信息意识四个维度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关联意识、应用意识、价值意识、安全意识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由此可见,关联、应用、价值、安全四个维度的关联性较强,相互之间影响显著,价值安全相关度之间较高。任何一个维度的提高对于其他四个维度的提高有所帮助,反之,任何一个维度存在问题都会削弱其他四个维度。如初中生在价值意识方面的不足,势必会影响其关联、应用和安全意识维度的水平,进而导致其信息意识整体水平偏低。

(2)各维度的理解情况

对初中六年级学生信息意识评价中的4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4。学生在安全意识上得分最高,其次是关联意识和应用意识,得分最低的是价值意识。

①关联意识整体表现较强,其感知力和获取力呈正相关性

对表4学生得分情况的分析可见,学生总体的关联意识平均值为0.776分(满分为1分),处于中上等水平,5道题都答对的学生占14.97%,在四个指标中也偏高。关联意识对应的二级指标感知力和获取力平均值为0.815和0.735,全对率分别为35.59%和21.80%。可见,学生在关联意识这个维度上能力比较强,感知力和获取力这两个能力相关度也比较高,感知力强的学生获取力也相对比较强。

②应用意识整体表现较弱,且处理力、使用力和分享力不均衡

六年级学生在应用意识方面的表现平均值为0.768,在信息意识的四项指标中偏低。对应二级指标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序:处理力、分享力和使用力,其中处理力的全对率为68.26%,是所有二级指标中学生表现最好的能力,大多数六年级学生处理信息能力较强,一些学生善于利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还有一些学生则善于利用数字化工具交流和分享信息、开展协同创新。但应用意识的全对率为12.55%,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可见,学生在使用力和分享力方面的表现不够均衡。

③价值意识表现最弱,评估力薄弱且评估力和创新力相关性弱

六年级学生在价值意识方面的表现平均值为0.644,在四个一级指标中最低,全对率也仅占2.73%。其对应二级指标评估力的平均值分为0.715、0.828,全对率分别为6.65%、31.80%,可见学生评估力比较薄弱,辨别信息的可靠性和时效性能力不足,使得价值意识表现较弱。此外,一级指标全对率非常低,说明评估力和创新力这两个能力相关度比较低,评估力强不代表创新力强,反之,创新力强也不意味评估力强。

④安全意识表现最好,道德力和安全力关联性较强

六年级学生在安全意识方面的表现较好,平均值为0.817,全对率为18.88%。对应二级指标道德力和安全力平均值为0.807、0.815,全对率为39.88%、38.2%,说明道德力和安全力相关度比较高,学生具有一定的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的意识,且能使用所学知识,做好一定的日常信息安全防护。可推测出学生在家校合力营造下,日常可遇到的信息环境也相对安全,学生面临的安全挑战相对较小,具有较好的处理能力。

3.不同教育水平学校学生信息意识的差异分析

将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样本进行分割,通过方差分析可以得到表5所示的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教育水平学校的六年级学生在关联意识和应用意识维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六年级学生在价值意识和安全意识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體而言,价值意识的评估力存在差异(p<0.05),而价值意识的创新力、安全意识的道德力和安全力均不存在差异性。在一级指标方面,优质学校平均值略高于其他学校;中等学校平均值略高于薄弱学校。在二级指标方面,中等学校在创新力方面略高于优质学校,薄弱学校在道德力方面略高于中等学校。可见不同层次的学校都有需要重点关注的维度。

四、培养初中生信息意识的学科德育建议

本研究从信息的关联意识、应用意识、价值意识和安全意识四个方面调研了初中六年级学生的表现。结果表明,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初步形成关联意识和安全意识,但应用意识和价值意识较为薄弱,对信息进行分享和评估的能力有所欠缺。此外,不同教育水平的学校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由于信息意识是一种内隐式的品质,因此,本研究建议将学生信息意识培养贯穿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科德育”间接性、隐蔽性、持续性的特质1,结合六年级学生信息意识现状,增强初中阶段信息意识培养的指向性与时效性。

1.关注四个维度联动,“挖掘”德育资源

信息意识四个维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教师要重视信息意识各维度的训练,强化信息意识培养的整体性。在教学中,学科德育主要有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两个层次。2 显性德育可以直接通过学科内容的信息意识知识点反映出来,如计算机病毒、加密与解密等。隐性德育一般不直接关联学科的具体知识点。如教师在讲授我国计算机发展的过程中,主动融入我国计算机发展的现状及成果等方面的讨论,会有助于学生感受信息科技在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信息价值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而深刻的德育意识,懂得合理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及善于挖掘信息科技学科的德育点。

信息科技学科的德育资源可以从三个方面挖掘:第一,强化德育资源与新型数字生活场景的关联,让学科德育更接地气。如构建一个物联家居安全的真实性场景,引导学生讨论物联设备的密码安全问题,讨论分析相关风险及解决办法,避免抽象的理论讲解,使学生对安全意识更能感同身受。第二,凝练显性德育资源中的安全体验活动,让显性德育更入人心。如基于虚拟环境的网络安全实验教学,尝试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安全协议、身份认证等,增强学生对风险关联意识的认知和对规则应用意识的敬畏。第三,打通隐性德育资源与虚拟世界之间的认知通道,让隐性德育显性化。如以网络协议发展过程中的科技人物、标志事件、重要网络信息科技成果为主线,结合具体案例来呈现网络协议产生的机理与特征,通过有形的认知,感悟无形网络协议的价值。

当然,挖掘学科德育资源的方式还有很多,如引入国家安全场景的分析、讨论科技发展热点等。总之,教师应该丰富学科德育教学经验,捕捉数字社会潜在的问题或信息技术使用的伦理话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体验、讨论,从关联、价值、应用、安全意识等多维度发展学生的信息意识。

2.创设“4D”课堂,“呈现”学科德育

在提升学生信息意识的教学中,教师“挖掘”出学科德育资源后,要通过课堂教学将学科本有的德育呈现出来,这是信息意识培养的核心环节。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体现信息意识培养的“4D”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包括“Discover(发现)、Design(设计)、Do(实施)、Drive(推进)”四个主要环节。在“Discover”環节中,学生分析数字生活场景中蕴含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所需信息工具或方法等,主要指向关联意识(感知力、获取力)的培养。在“Design”环节中,学生分析与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明确使用计算机求解的具体步骤,主要指向应用意识(分享力)的培养。在“Do”环节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开展问题解决的实践,主要指向应用意识与价值意识的培养。在“Drive”环节中,学生分享与评估解决问题方案的实践效果,讨论在类似场景中如何迁移,主要指向价值意识与安全意识的培养。因此,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将信息意识的要素有系列、有层次、有侧重地体现在“4D”课堂教学始终,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深入”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浅出”思想方法,形成对计算机科学的理解,实现信息意识各个维度的整体发展,统领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3.发挥教师表率,“促悟”学生德性的成长

我国自古以来就强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教学中与信息意识相关的言行本身就时刻影响着学生。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课标、各类德育资源的设计与实施,也是保障信息意识相关课程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学科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能力,发扬自身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基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探索与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准确把握“学科德育”内涵,进而开展信息意识学科德育教育。信息意识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高度自觉与自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拥有持续学习的专业发展力。深度阅读是提升信息素养的重要方式,通过阅读经典,教师提高自身的学科本体知识素养,感悟学科专家思考问题的计算思维方式,学会站在学科教育专业立场思考问题。在这种持续学习中,教师自身的信息意识胜任力会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反思性实践,增强信息意识的敏感度与自觉意识。教师要积极训练新课标要求的基本功,敢于科学使用新技术,在合理应用新技术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反思、实践、迭代,辅助信息意识教学的提升,因校制宜、因材施教,做到科学创新,真正发挥信息意识学科德育的作用,从而保障新课标有效落地。

A Survey of Sixth-Grade Students Information Awareness and Recommendations on Disciplinary Mor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

CHEN  Yong

(Shanghai Southwest Weiyu Middle School, Shanghai,  200235)

Abstract: Developing students information awarenes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etency. This study aims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ion of information awareness of sixth-grade students and provide teaching basis for student development in their junior high school learning. According to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related research abroad and at home, this study has constructed a set of information awareness evaluation index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1,610 sixth-grade students in X district of S city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 study h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ir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information awareness and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three sugg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plinary moral education: “exploring” the moral education resources, “presenting” the original moral education of the subject, and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students moral character.

Key words: six-grade students, information awareness, disciplinary moral education, research studies

猜你喜欢
信息意识调查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于小学生信息意识培育问题的思考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西北四省农村居民信息意识现状分析
如何有效培养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信息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