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锋 贺雪峰 叶林涛
糖尿病是以糖、脂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据相关资料显示, 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现居世界榜首, 其中, 2 型糖尿病在>18 岁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0.4%, 在>60 岁人群中的发病率则高达20%以上, 如不能加以有效控制, 不仅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神经末梢病变、肾功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而且还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1,2]。现阶段, 临床对于2 型糖尿病的治疗以药物降糖为主。采用双胍类药物治疗2 型糖尿病虽然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效果, 但因受病情持续进展、药物依赖性增强等因素的影响, 难以使患者获得理想疗效[3]。作为新一代超长效基础胰岛素,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可对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予以模拟, 有效降低或者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进而延缓病情进展, 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出现[4]。本研究旨在探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老年2 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2021 年6 月~2022 年6 月 本院收治的60 例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男39 例,女21 例;年龄61~89 岁, 平均年龄(74.61±5.39)岁。按照用药方案的差异性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 例, 女10 例;平均年龄(74.58±5.4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4.41±3.12)kg/m2。研究组患者中男19 例, 女11 例;平均年龄(74.63±5.37) 岁;平均BMI(24.39±3.08)kg/m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关于“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 准;FPG≥7.0 mmol/L 或2 h PBG≥11.1 mmol/L[5];HbA1c 介于7.5%~11%;年龄≥60 岁。
排除标准:对多种药物或胰岛素存在过敏反应者;血液系统疾病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精神异常者;无法配合此次研究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实施糖尿病知识宣教,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对其开展糖尿病饮食指导和康复运动干预。此外, 所选患者还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基础用药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片(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4790)口服, 0.5 g/次,3 次/d;磷酸西格列汀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95)口服, 0.1 g/次, 1 次/d, 连续治疗3 个月。
对照组患者予以甘精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注射治疗:遵医嘱加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050051) 0.2 U/kg, 1 次/d;或者可使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丹麦诺和诺德公司, 国药准字J20030083) 0.5~1.0 U/kg, 2 次/d,并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调节胰岛素用量。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治疗:每日早、晚餐前取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90017]开展皮下注射治疗。开始剂量为0.6 U/(kg·d),后根据患者血糖、尿糖等指标的检测情况调整实际用药剂量, 如>40 U/d, 则将用药次数调整为2 次/d。
两组不间断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水平, 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清晨时分的空腹外周静脉血约3 ml, 经常规离心操作对其血清加以分离, 离心时间为20 min, 离心速率为15000 r/min, 然后对血清中的FBG、2 h PBG 以及HbA1c 水平进行检测。FPG 的正常范围介于4.4~7.0 mmol/L, 2 h PBG 的正常水平应<10 mmol/L, HbA1c 的正常水平应≤7%。②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情况, 血糖达标判定标准[6]:当患者HbA1c 水平<8%, 体重无增加, 且无低血糖事件发生时, 即血糖达标。③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倦怠、消化不良、腹泻、血常规异常、皮肤过敏。④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包括日间、夜间非严重低血糖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FBG、2 h PBG、HbA1c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FBG、2 h PBG、HbA1c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FBG(mmol/L) 2 h PBG(mmol/L) HbA1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10.52±3.17 7.88±2.13a 16.04±4.31 10.89±2.65a 9.53±2.24 8.76±1.58a研究组 30 10.49±3.21 6.64±1.69ab 15.98±4.27 8.34±2.24ab 9.48±2.31 7.41±1.62ab t 0.036 2.498 0.054 4.025 0.085 3.268 P 0.971 0.015 0.957 0.000 0.932 0.002
2.2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为46.67%(14/30), 研究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为73.33%(22/30)。研究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 P=0.035<0.05)。
2.3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3 个月内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两组患者日间非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夜间非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出现2 例倦怠, 1 例消化不良, 无腹泻、血常规异常、皮肤过敏发生,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研究组患出现3 例倦怠, 1 例消化不良, 1 例腹泻,1 例血常规异常, 1 例皮肤过敏,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7/3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0, P=0.166>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n(%)]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剧, 我国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呈大幅提升, 在损害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 还会降低其整体生命质量, 故而引起了较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7]。2 型糖尿病在临床上也被称为“成人原发型糖尿病”, 既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之一, 又是导致老年患者罹患脑卒中、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 临床对于老年2 型糖尿病的治疗以口服双胍类降糖药物、胰岛素注射等方式为主, 但因双胍类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的种类较多, 且药物疗效各有差异, 故而导致治疗方案的拟定具有多样性[8,9]。
随着2 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持续恶化, 部分患者会从大剂量口服降糖药物治疗逐渐向胰岛素注射治疗过渡, 不仅能对其血糖水平予以稳定和控制, 而且还能延缓相关并发症的出现。近几年来, 关于“基础胰岛素”的研究不断进行, 新型、超长效胰岛素逐渐问世。有研究指出,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半衰期可达25 h, 药物作用时间可延长至24 h, 再加之该类胰岛素具有特定的药理学特点, 在保持作用曲线平稳的同时, 还能避免降糖疗效发生变异, 预防低血糖等风险事件的出现[10-12]。对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行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 可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 避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甘精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的应用虽然也能对患者的糖代谢进行调节, 但会使患者出现低血糖等风险事件, 部分患者甚至还会出现皮肤过敏现象。
此次研究将2021 年6 月~2022 年6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经分组治疗与比较后, 结果显示: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FBG、2 h PBG、HbA1c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3 个月内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两组患者日间非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夜间非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 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可提高降糖疗效, 有效提高血糖达标率, 确保药物治疗本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老年2 型糖尿病具有肯定疗效, 值得推广或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