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群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对于课程内容做了结构化整合。其基本理念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这些充分说明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认知结构建立为根本,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建立系统化教学设计。本文以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教学依据,从分析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入手,阐述了高中语文单元结构化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单元情况分析与单元目标制定
(一)编写特点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古文教学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这一单元也是学生学习先秦诸子散文,加深对文化之根的理解。本单元选择了“先秦诸子”一些经典论述,共设计三课,体现了儒家、道家、墨家对时代的洞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有一定代表性。单元除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之外,也考量思辨性阅读两个任务群,让学生不只单纯当作古文来学习,应当作哲学经典、史学经典阅读。因而,在设计先秦诸子这个大主题上,应通过大概念下的任务驱动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使其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学习等方式在真实情境中形成听、说、读、写能力,不仅注重语言构建运用的培养,也注重思维发展、文化传承与素养提高。
(二)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是对高中课程标准、教材单元内容、单元学情分析而制定的。学习任务群则是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制定的单个学习任务,每一个学习任务对应学习目标完成,一个一个子任务构成了学习任务群。高二學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广泛接触过先秦诸子,在初中阶段、高一必修下册都已经学过相关先秦诸子的散文,本单元内容则是以思想阐发为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并且做好读书笔记,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根据学生学情以及单元教材编写特点,本单元的目标为以下几点:
1.了解本单元文本的写作背景,探究诸子百家产生的时代内涵,精读经典论说,了解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体会所蕴含的精神以及文化价值。
2.阅读、分析、鉴赏文本内容,掌握六篇文本的内涵,把握其思想特点,然后结合自身以及现实生活进行分析,以培养其理性精神。
3.在学习阅读中能够描述自身的阅读感受,选择一部作品,从多个角度分析,提升其写作能力。
4.认识中华民族先秦诸子的文化价值,汲取营养,涵泳心灵,养育人格,转化成自身为人处事的准则,内省自身、矫正自我。
二、高中语文单元结构化教学策略
(一)设计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群是统编版教材核心,承载着国家课程意志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任务。单元结构化教学是以学习任务群为基础、综合语文素养而设计的,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体现了学习任务群要求,也展现了语言核心素养内涵。大单元情境区别于单篇课文讲解的小情境。在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设计中,首先应注重单元大情境设计,从整体层面设计学习任务。统编版教材在每单元的开端都设有单元导语,是对整体单元内容的阐述,为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效依据。教师可以依据此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并逐步完善学习任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主题为“传统文化”,以古文为体裁,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的辉煌。教师可创设如下学习情境: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互辉映,有主张“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儒家,有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自化”的道家,也有主张“兼爱非攻、尚同尚贤”的墨家以及法家、农家、名家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感悟传统文化,领悟国学魅力是高中学习的根本。同学们,老师想举办一个“国学研究会”活动,我们即将学习的第二单元恰好是有关先秦诸子的散文,希望你们能认真学习,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风采,提升自身思维与品质,争做“修身养性”的时代好青年。
真实的学习情境能激活学生思维,也能拉近学生与所学内容的距离,并且围绕学习情境所设计的学习任务,能升华任务本质,引导学生领悟任务内涵。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的开展,需要在主题引领下设计一个一个小任务,由此组成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群。教师需要着重研读文本内容,厘清各个任务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架设学习桥梁,有效完成大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如表1所示。
(二)突出实践活动
单元学习任务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学习指导。同时单元学习任务将各种类型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围绕主题和学习任务,以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进而形成完整的大单元教学。因此,设计学习任务之后,需突出实践活动才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将语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语文能力。换言之,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单元学习任务群实施的要点,需重点突出活动性、实践性和合作性,以助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单元学习任务群所设置的一系列学习活动,要始终秉持学生立场,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为重心,使其在教师引领下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在学习任务设计之后,设计多种多样语文活动,如文言文研读、学习卡制作、课堂辩论等,以感悟中国文化、开展思辨性阅读的活动形式组织开展,并与单元学习内容相对应,使其在此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以第一个学习任务“阅览单元知经典”为例,该任务从整体内容入手,立足于第一组文本是整个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的基础,需要在单元预习环节完成。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组文本,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其次,阅读之后,借助课后注释梳理文本内容,标明有困难的词句,并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完成阅读《论语》《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任务,并找出篇章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通假、古今异义。
这个活动是预习活动,预习完成之后学生自由分享自己所查找的资料,以及预习中翻译有困难的词句,也可在小组中尝试解决这些难题。本次活动学生能疏通第一组文本,儒家三篇文章的基本字义,梳理大致内容,也能在阅读中思考文中的主要观点。
第三个学习任务“识道家思想”说明中有梳理文本、概括内容、对比观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设计思辨性问答活动,要求学生研读单元中老子和庄子两篇文本,比较两篇文章的观点有哪些相同点,受到怎样的启示。很快,学生找到了其中的相同点是看到了空与无我的价值,说明自己受到的启发:老子和庄子看待事物的角度异于常人,多数人所看到的是事物存在的一面,老子和庄子却看到其中的空和无,启发我们更多时候要换个角度看待问题,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此时,教师需要继续扩展延伸,要求学生联系现实,说一说应该如何看待“有用”“无用”的观点。学生各抒己见给出不同答案。思辨性问答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写法,研究两篇文章的说理方式、语言风格有怎样的特点,有哪些相似之处。
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促进意义,在评墨家之“爱”任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儒家“仁爱”入手,对比思考与墨家的“兼爱”有何不同,并以此为辩题,将学生分为A、B两组,要求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作答。此项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先秦諸子不同学说,理解儒家、墨家不同主张,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感悟。
(三)实施教学评价
语文学习是学生认知提高和语文素养提升的过程,教师需要依据单元整体任务以及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实施真实有效的单元整体学习评价,助力学生学会学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在高中语文单元结构化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过程性评价、多元性评价以及完善整体性评价等方式提高教学评一致性。
与单篇文本教学不同,单元结构化教学具有连贯性、综合性特征,并且每一单元中都包含着多篇文本。为促进教学评价的实施,首先,教师应制定主题单元学习评价量表,如表2所示。
其次,在大单元结构教学中,过程性教学评价应具有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特征。单元教学是从一个宏观角度整合语文要素,针对教学情境设计学习任务,是一个更完整的学习过程。为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问卷填写的方式把握学情,在课堂中,则通过习题检测、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等方式检测知识掌握情况。在整个单元教学中也要设计完整的任务单,参照量表对学生最后的单元学习成果进行有效评价。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评价任务是在教学每一章之后完成的,因此评价贯穿了整个任务群的实施过程,体现了教学、学习、评价一体化。
再次,多元化评价方式也是不可缺少的,运用习题测评是一种必要手段,但大单元结构化教学中更关注表现性评价,通过一个个小任务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单元教学以及学习任务群整体性特征,评价机制应更开放,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具体可以应用成长记录袋任务、竞技比赛、学习分享、对比分析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对评价也很有帮助。在评价标准设置中,学生自评、互评都是重要的依据,同时家长及社会评价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公众号、群聊等方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入家长和社会评价,将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三方评价整合起来,充分评价学生在任务群学习中所表现的真实情感及审美表现。
最后,重视学生的整体表现也是评价的关键所在。学习任务群下的大单元结构化教学整合了各种语文要素,包括多种实践活动,如通过辩论赛主任务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性,考查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设计文化交流活动,与学生分享、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既能实施评价,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任务群下的高中语文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教师要以高中语文课标为教学依据,以核心素养发展为教学目标,从单元情况分析和单元目标制定入手,整合教学资源、分析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特征设计精准化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中落实实践活动,并运用过程性评价、多元性评价以及整体性评价等方式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实现语文教材与课标的融合,更大限度保障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