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雅文
为进一步促进幼儿发展,助力幼儿成长,幼儿园成立了混龄班。混龄班级是将年龄相差一年甚至更多的幼儿集中在一个班级,年龄层次形成了内部明显差异的幼儿学习群体。相对于同年龄段编班而言,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兴趣、个性、经验、知识等各个层面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成为混龄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班级是幼儿园的“小家”,班级管理的质量是教师教学水平的直接体现,能为幼儿的个性发展奠定基础。笔者有幸成为混龄班的一名任教老师兼班主任。在混龄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巧借心理规律激发幼儿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帮助幼儿树立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形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态度,让班级“小家”的全体幼儿积极行动起来。
一、打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
(一)构建温暖、宽松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的创设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关键的作用。教师在这个家庭中坚持以爱心、耐心、责任心帮助每一名幼儿,使他们尽快熟悉新的班级模式,学习异龄幼儿之间的相处方式。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笔者关注幼儿的心理状况,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们生活、游戏、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为了使混龄班成为一个温暖的家,温暖的小社会,我园在班级中开展“家庭式”编组的混龄模式,一日生活中的部分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以一个混龄班级30人为例,小、中、大年龄段孩子的比例为1:1:1,分为10组家庭,每组家庭由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组成,被称为大哥哥(姐姐)、小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通过这种一一结对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快、更好地进行异龄之间的交往,帮助幼儿之间形成亲密的同伴关系。
(二)构建安全、温馨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对儿童的情感起到激发和鼓励的作用,形成积极和主动的行为,也能吸引儿童去探索、思考,参与实践,启动智慧之门。我们应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在环境创设上下功夫,让孩子与环境互动,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在环境创设中,我们本着来源于幼儿,让幼儿做主的原则,和幼儿一起商量、讨论,一起创作,创设了集艺术感和参与感的班级主题墙饰、班级文明公约、班级的一日作息、班级体育特色宣传板块、游戏区角的规则、标志和装饰等,充分体现了幼儿为活动主体的原则。
(三)构建宽敞、分界清晰的“家庭”布局
加拿大、美国、中国台湾等研究表明:孩子们在有“规划”的教室里,其创造力、认知和语言发展是有提高的;在敞开环境中,儿童追逐的行为会增加;接受“角落教学法”的儿童比“讲述教学法”的儿童在数学、空间等学习目标上的表现都好。所以,我园给孩子一个有计划、有准备的教室环境。班级的教室和走廊都比较宽敞,因此我园充分利用可移动柜子、隔断将教室空间分割开来,划分成一个个兼顾开放与私密的空间,从而满足幼儿进行不同活动的需要。
(四)投放丰富、多层次的操作材料
班级设有益智区、语言区、美术区、生活区、科学区、建构区等,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功能。因考虑到不同年龄的幼儿身心发展存在一定差异,在材料的投放上,不仅要关注数量丰富、内容丰富,还要关注材料的层次性,能满足不同幼儿探究与学习的需要。如,语言区除提供了丰富适合幼儿年龄、兴趣、生活经验、语言发展和多元文化、思维的书籍外,还提供了修补图书的工具、制作图书的材料、表演故事的拼图或木偶等,从而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活动需求。
(五)开展自由、自主的一日活动
幼儿园一日活动指的是幼儿在园一天的生活、游戏与学习状况。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晨间接待、点心、区域游戏、户外锻炼、教育活动、户外游戏、喝水、进餐、午睡、起床、体育游戏、离园等。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多自由、自主的时间和交流机会,我园在原来的作息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调整,将幼儿晨间区域游戏的时间和户外锻炼的时间进行对调,并将区域游戏的时间和点心时间进行有机整合,延长了孩子晨间自主区域游戏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不同区域的游戏,或一人独自进行,或三三两两,或小组,一切全凭孩子的主观意愿。
二、创设有爱、互助的“合作性”关系
笔者通过一对一和差异组合,有意识地为不同年龄的幼儿创造彼此合作、互动、交往的机会,在“家庭”中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大小互助”的异龄互动模式,帮助幼儿经历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的过程,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意识。
片段一:
弟弟小轩和姐姐思齐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桌面拼插玩具。弟弟小轩拿起操作材料,束手无策,只能随便进行拼搭。他的举动引起了姐姐思齐的注意。“你不要着急,这个拼插玩具是这样拼起来的。”听了这话,正准备放弃这个游戏的小轩瞬间高兴起来。思齐姐姐温和地说:“我来教你吧,将它们缝与缝对接,长的拼在一起……你来试试吧!”小轩尝试着学着姐姐的样子拼起来,不一会儿,自己拼搭的小房子就成功了。
片段二:
起床時,沅沅小朋友(妹妹)坐在椅子上费力地穿着裤子。这时姐姐珈珈走过来看了看,然后问:“你会穿裤子了吗?”沅沅一下红了脸:“我原来会穿的,可是今天不知道怎么就是穿不上去。”姐姐又看了一眼妹妹的裤子,蹲下身来说:“你看看,你的裤子这里拧到一块去了,我们应该先把裤腿理顺了,看清楚前后,然后……”姐姐边说着边帮着妹妹穿裤子,刚穿好一条裤腿,妹妹就说:“这边我自己来吧。”说着按照姐姐的指导自己穿起来,虽然动作还有一些不熟悉,但是在努力下也成功地穿好了。姐姐在一旁欢呼雀跃地说:“对了对了,就是这样。你好棒哦!”
片段三:
在户外活动走平衡时,妹妹帆帆看到高高的楼梯桥后身体不自觉地向后缩。欣欣是她的姐姐,很了解他的妹妹,她马上拉着妹妹的手说:“妹妹别怕,我先走,你看着啊!”边说边走上了楼梯桥,“看到没有,像我这样一小步一小步移动,不用怕的,我就在你旁边保护你。”姐姐这么一说,妹妹有了一些底气,尝试着走起来。走了两步还是有一些害怕,姐姐立刻在一旁拉住妹妹的手:“别害怕,姐姐扶着你。”最后,在姐姐的引领下,妹妹坚持走完了楼梯桥。
片段四:
在远足活动中,孩子们在徒步走去掰玉米、参观动物、植物后非常累,纷纷坐在毯子上等着老师发食物。俞嘉乔拿到发给他的酸奶后先看了一眼妹妹:“妹妹,你渴吗?先给你喝吧?要不要我帮你撕开?”老师每次发下一样食物他都会主动先询问妹妹,帮助妹妹解决问题后再安心地坐下来吃自己的食物。
片段五:
大山是一个精力充沛、好动的孩子,常常在早操活动中随意离开。这天在早操时,大山这位中班的哥哥找到自己点子以后却“站不住”,不是一会儿去旁边摸摸小花小草,就是跑到一边去舞弄拳脚。为了让他能够安稳地站在自己的点子上,笔者严肃地教育过了,也温柔地鼓励过了,效果都不明显,大山总是坚持不了一会儿就再次跑开了。这时,笔者指了指一旁站得笔直的大山的妹妹孙瑾,笑着问大山:“妹妹在跟你学习哦,你要做妹妹的榜样啊。”这一招似乎很管用,大山收敛了很多,笑着走回自己的点子开始学习起来,还不时地帮助妹妹练习动作。
在班级里,大部分年齡小、能力弱的孩子在开始时是被照顾的对象,她们在哥哥姐姐照顾、帮助自己、和自己互动中观察、学习、进步,变得独立、自主,尝试关心和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小朋友。班级里也有自由、“霸气”的哥哥姐姐,他们在原来的平行班级里非常调皮,然而,有了弟弟妹妹的约束后,自身有了“榜样”的光环作用,他们开始自我约束,变得积极、主动,像一个小大人一样。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强化合作弱化竞争。与传统的同龄幼儿交往不同,异龄幼儿在认知水平与行为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大小龄组合的方式大幅加强了孩子之间的相互合作,减少了同龄人之间的相互竞争。在合作中,孩子们会不断发现自己和同伴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逐渐学习合理分工,学会相互协商。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各自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混龄教育为孩子提供了与不同年龄层的孩子交往的机会,拓宽了他们的交往范围,有效发挥了同伴资源的作用。混龄教育中的大带小,促进了孩子的社会化进程,使孩子的身心同步发展。
三、构建适宜、灵活的“个性化”课程
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具体需要,灵活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如独立活动、结对活动、三人活动、小组活动、大组活动及全班活动。不同的分组活动持续的时间会基于幼儿的兴趣、个人发展需要、学习方式、问题解决、技能指导及经验的巩固强化等而发生变化。在整个混龄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要同时考虑集体和个人的需要,以灵活采取不同的分组方式。为了保证混龄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常用的是生活混龄、教学分龄及间断性混龄课程实施形式,规避一些对于不同年龄幼儿而言因难度差异较大而不适合开展混龄活动的内容,从而为幼儿的成长提供适宜的支持,促进幼儿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教育活动是相对自由和开放的,我们应避免竞争,避免让幼儿之间相互比较,培养幼儿不怕失败的精神,尊重孩子的差异。我们应鼓励幼儿根据自身想法自由、自信地去探索、尝试和学习,让学习成为幼儿真正感兴趣的活动。
四、拓展体验常态的“实践类”活动
(一)开展体验互动式“实践类”活动
关注社会、生活、自然的课程,创设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的环境,创设见多识广、身临其境的环境,创设与社会互动、自然互动、生活互动、环境互动的学习做人、学习生活和学习如何学习的环境。我园结合当月季节和节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途径宽广的常态化社会实践课程体验活动,如“三八”爱妈妈、制作饼干活动、找春天、跳蚤市场活动、种植活动、故事大王比赛、自制蔬果沙拉活动等。除此之外,还在季节和节日的基础上结合幼儿不同的发展需求开展更丰富、更深层次的体验活动,如环保方面的“捡垃圾”、自我能力方面的“我是小大人”等,努力让孩子们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加强与同伴、与环境、与社会、与自然的交往与交流。
(二)养成独立自主的“常态化”习惯
我们强调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合作探究、观察、模仿、学习等途径获得自身成长。因此,我们要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生活常识和交往技巧,包括学习习惯(倾听、协商)、生活能力(自我服务、服务他人)、交往技巧(解决冲突、分享)等。
五、落实积极、互动的“亲密型”关系
(一)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应建立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融洽的师幼关系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助力幼儿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
晨间接待时,我们每次都坚持站在门口,微笑迎接每一名孩子和家长,主动向孩子鞠躬问好,轻轻地摸一摸孩子的头,抱一抱孩子,说一说鼓励的话语,进一步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游戏时,我们低下身来参与其中,和孩子们一起尝试、体验、探索,及时鼓励并提供辅导性的材料,使幼儿将活动进行下去。同时,我们做到眼中有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体验、去思考,从而感受他们的需要,用平等互动的方式参与孩子的活动,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
教学活动时,我们果断放手、主动退位,鼓励幼儿大胆、专注地探索,并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
(二)家庭与幼儿园的互动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与家长都是儿童教育的客体,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相互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我园通过QQ校讯通、家长园地等方式积极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情况,提高家园互动频率。我园还结合生活、节日、季节等特点积极开展亲子活动,提高家园互动效果,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孩子的情况,缩短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六、结语
班级管理是一门需要我们积极去探索、研究的艺术,它虽然无形,却有着极强的教育力量。班级应是幼儿个性舒展的自由空间和快乐舞台,管理要从“爱”出发,关注幼儿需求,让每一名幼儿在安全、宽松、自主、自由的环境中,乘着想象的翅膀,挥洒童心,自由翱翔,让以儿童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成为独特的班级文化。播下一种文化,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愿每一名教师都能做好班级管理,愿每一名幼儿都能在爱与自由的班级中快乐成长!